309太平经-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事皆不成神,不過大道與天地之性,中無大精神,尚皆不成,不能自全。故天地之道,據
精神自然而行。故凡事大小,皆有精神,巨者有巨精神,小者有小精神,各自保養精神,故
能長存。精神減則老,精神亡則死,此自然之分也。安可強爭乎?凡事安危,一在精神。故
形體為家也,以氣為輿馬,精神為長吏,興衰往來,主理也。若有形體而無精神,若有田宅
城郭而無長吏也。夫長吏者,乃民之司命也,忠臣孝子大順之人所宜行也。夫人之身,而不
忠於上,不孝其親,是負其身,戮其刑,亡其本也。常思善,精神集來隨人也;思惡,精神
亦來集人也。乃入人腹中,隨趨人所思,使'HT5;6'忄'KG2''SX(B5''HT7”;6”'口''
月'HT''SX)'悒不能忘之矣。”
請問胞中之子,不食而取氣。在腹中,自然之氣。已生,呼吸陰陽之氣。守道力學,反
自然之氣。反自然之氣,心若嬰兒,即生矣。隨呼吸陰陽之氣,即死矣。
佚文:《三洞珠囊》卷四《絕粒品》引《太平經》第一百二十雲:是故食者
命有期,不食者與神郑硽庹呱衩鬟_,不飲不食,與天地相卒也。
§ 〖JZ〗太平經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五十三(壬部不分卷)
凡人不能相拘,故自製命。為不善,天將誅之。故小人得誅于中人,中人得誅于上人,
上人得誅于大人。夫小失法,自致危亡。夫神臁笮≈D亦若此。而不能拘制,天當誅之必
矣。天畏道,道畏自然。夫天畏道者,天以至行也。道廢不行,則天道亂毀。天道亂毀,則
危亡無眩ǘ取9首匀皇固斓刂朗兀械啦恍福庩栂鄠鳎喔断嗌病5滥酥魃澜^
萬物不生,萬物不生則無世類,無可相傳,萬物不相生相傳則敗矣。何有天地乎?天地陰陽
乃當相傳相生。今絕滅則滅亡,故天畏道絕而危亡。道畏自然者,天道不因自然,則不可成
也。故萬物皆因自然乃成,非自然悉難成。如使成,皆為詐偽,成亦不可久。夫天地雖相去
遠闊,其制命無脫者。
請問:“太平氣俱至,欲常以善意去奸惡,當何先哉?”“夫天地之性,半陽半陰。陽
為善,主賞賜。陰為惡,惡者為刑罰,主奸偽。賞者多,罰者少。奸猾者多,賞者少,奸門
開。所以然者,罰者多刑,主殺傷,犯法者皆成奸罪人,故奸門開,奸猾多也。陽者主賞賜,
施與多,則德王用事。陽與德者主養主生,此自然之法也。故晝為陽、為日、為君、為德,
夜為陰、為臣、為奸。天地之性,半善半惡。故君子上善以椋Ъ椤Ed善者得善,興惡者得惡。
此由若以斗拱鬥,非鬥者自然走;以尺拱尺,非尺者自然落。猶方與圓不相得,規與矩不相
值,縱與橫不相合。故陽興必動以類行。故火盛乃雷鳴,朱雀在其中。是以夏雷也,冬則藏。
凡事各因其本,乃天道可得而明,不緣其類,拢t何從得深知之!故從天地開闢已來,人之
善惡真偽,但觀其所行,以類求之,占其成功,善惡得失,賢不肖可睹矣。何須坐爭之乎?”
請問:“從古到今,賢者、明者、智者、辯者、力者、勇者,此六人皆有萬倍之才,豈
有善惡哉?”“此六人悉有萬倍人之才能,其才能安和天地,令使凡邪惡害之屬不生,帝王
長無憂而壽,身能自除其疾病,各竟其天年,恩流凡人,此賢明智辯力勇,大善有益矣。而
不能共和天地,使帝王無憂而壽,而身有疾病,被災不能祓去,或夭年而死,與凡人無別,
此六人無益也。但效其成功,無眩龁栆病3晒φ呤且玻怀晒φ叻且病P氯舸耍畹没侍
心意,帝王為之延年命,萬物悉治也。”
請問:“凡物一時有不生者,又有不養者。長之不成,其大過悉從何來?”“當生而不
生者,天也;當養所不養者,地也。天地為萬物之彛Вt人為萬物工匠。帝王者象天,常欲
生;後妃者象地,常欲養;大臣者象人,常欲思成。此三人並力,凡物從生到終,無有傷也。
欲象平之道,為法者必當如此矣。”
請問:“天道助弱耶?助強耶?助寡耶?助眾耶?”神人言:“天道助弱。”“何哉?”“夫
弱者,道之用也;寡者,道之要也。故北極一星,而眾星屬,以寡而禦眾也,道要一而道屬
焉。是故國王極寡,而天下助而治,助寡之效也。父母極強,反助嬰兒,是強助弱之效也。
上善之人寡而弱,不善之人強而眾;眾則寡矣,強則弱矣。故君子救弱不求強,求寡不求眾。
故天道佑之。故不與人爭也,而人自為爭;不與人爭強也,而人助為強。故不爭而善勝也。”
分別天道精神身與德不訣。
請問:“天道審當樂欲行,何為明效?”神人言:“吾受此文于天上諸神,諸神言,吾
聞與陰陽風雨寒暑相應也,以是為大效。天樂其道行,而人未明信之,以乞雨止雨而明效之。
行太平之道,乞請皆應;不行太平之道,乞請不應;明天道至在太平也。故萬物不生者,失
在太陽;生而不養者,失在太陰;養而不成者,失在中和。故生者,父也;養者,母也;成
者,子也。生者,道也;養者,德也;成者,仁也。一物不生,一道椋Р煌ǎ灰晃锊火B,一
德不修治;一德不成,一仁不行;欲自知有道德與仁否,觀物可自知矣。五者,帝王君父師
欲深自知道德仁優劣。但觀此,故理之第一善者,莫若樂生,其次善者樂養,其次善者樂施。
故生者象天,養者象地,施者象仁。此三者,天地人之大綱也,過此而下者,但備窮乃後用
之耳。如此天氣自為平安,邪氣自消滅,善人自至,惡人自去,莫不回應也。明之者師也,
謂先知之稱師,當主證而明之。自古至今,凡文出皆天地也,故天地先出之;明之者師也,
故夫文出皆有師,行之者縣官也。古者帝王承天意,受師教,力行以除去災害,以稱天心,
得延年益命,此之謂也。造之者天,明之者師,行之者帝王,此三事者相須而成。天不出文,
師無由得知;師不明文,帝王無從得知治。故天將興帝王,必有奇文出;明師使教帝王縣官,
令得延年益壽,是佑帝王之明證也。”
“凡人民萬物不生,生而不養,養而不長,長而反不成,不竟其天年,其過安在?”“凡
民萬物不生者,天也;不養者,地也;長而不成者,人也。”“過在人乎?”“萬物不得時
生乾,君也;生而不養者,臣也;長而不長者,民也。天與君父主生,此太陽之長也,生之
祖也。天不欲生,物不得生,父不欲施,物亦不得生,君不欲生,物亦不得生,故天與君父
主生。夫君父常念生,不樂殺者,凡物盡生。一念殺者一物死,十念殺者十物死,百念殺者
百物死,自此至萬念,皆若此矣。”
“地母臣承陽之施,主長養萬物,常念長養之不?”“念一不長養,則一物被傷,十念
則十物傷,百念而百物傷,自此至萬,乃若此矣。是故上古帝王之任臣,常求慈仁,好長養
萬物與為治;中古半慈仁,物半傷;下古不詳擇臣而任之,故萬物悉傷矣。其德皇,皇之言
煌煌也。帝者,為天地之間作智,使不陷於兇惡,故稱帝也。王者,人民萬物歸王之不傷,
故稱王。王者,往也。君者各安其部界,人歸附之而無害,故稱君。君者,號也。吏者,治
也,而助上治物,使凡民萬物大小,不失其治,乃得稱吏。師者悉解天下辭,悉乃得稱大師
者,所謂能解天下天下文也。故得稱皇帝王君師也。故皇道為首,帝道為腹,王道為股,吏
為手足。師道者,繩墨為法為則,上下相須而立。故善治者常念皇道,中念帝道,下念君吏
吏道。常誦大師之法,則守其繩墨,然後天心可安,地意可得,四時自順,五行不戰,三光
常明,鬼神精氣不害,五官五土各得其所,盜俨话l,帝王垂拱,俱稱萬歲。天道為法如此,
不如吾文,针y哉!謹思其意,行此二事,亦在戒哉!”
天地之性,精氣鬼神行治人、學人、教人。神者居人心陰,精者居人腎陰,鬼者居人肝
陰。於人念正善,因教人為善;常居人藏陰,趨人為惡,教人為惡,亦趨人為惡。古者賢人
拢烁怪校j幠顬樯疲实蒙茟7踩烁怪谐j幠類海实脨簯荒茏越>淘诔j幠
善惡,鬼神因而趨善惡,安鬼於此可驗矣。
太平氣。風雨時節,萬物生多長,又好下糞地,地為之日壯且富多,可能長生。凶年雨
澤不時,地上生萬物疏少,短而不長,不能自糞,則地之為日貧薄少,無可能成生萬物。天
地之行,尚須陰陽相得和合,然後太平,而致四時五行之吏也。帝王月建前後也,職當為帝
王氣,逐邪惡之吏也。夫建氣王氣,是乃天四時五行之帝氣也。相氣除氣為前,一是正其前,
毛頭直指之吏也。所向者伏奸,不得眩袨楹Γ皾M平定氣,皆善良吏也。前五執者居前,
預為帝王氣,執除大邪,建前五將,悉受天正氣,皆天之神吏,當為天使,無大小萬二千物
之屬,皆當被服其德而奉行其化。當王氣為死,當月建為破,此尊嚴第一之氣,故不可當也。
當者死,名為殺氣大耗。月建後為椋В'塞邪奸,恐後休伏之氣來幹帝王建氣也。故天椋
後,後而開,卻休邪氣教去也。其後為成奸,便當收之也。後五為危,危者其處近天執大殺,
一轉破即擊,故為危也。此後五將,天將欲休之,與地同氣,主椋Р丶樾埃砦锿帲豢
使也。
問曰:“北方為皇之始,枺綖榈壑迹戏綖橥踔迹鞣綖榘灾肌=裉煊辛资
二子,皇道當于何起?”“然天有三統,各有大無。初一者天皇,二者帝,三是王,四者霸。
天皇起于上甲子,地皇起於乙丑,人皇起於丙寅,霸道起於丁卯,是天曆氣數也。地曆者,
皇道起於子,帝道起于醜,王道起於寅,霸道起於卯。此四者,初受天地微氣造生,不得有
刑。有刑者傷皇道,道法不得有傷。故子刑卯。醜刑戌,寅刑巳,皆出刑氣,不與同處。”
問曰:“天封人以等,地封人以等,人封人以等,豈可聞耶?”曰:“天封人以道,地
封人以養德,人封人以祿食。”“何也?”“天者,以道自殊且久,故封之道,使壽,可得
食風氣而飽。地者主養善施。地令人富,故封人以德富。君者封人以祿食,賜之以衣服。此
三事皆善也。好道不解,故得封於天。好德愛地,知相地授而居之,去凶得吉,得封於地。
好學而有益於上政者,君父乃不能遠也,須以理事,故得封於人也。是古者拢t力學。不敢
失此三事。故有得道而去者,有避世而之眩卣撸蛴械镁撌痴咭病!
問曰:“夫虛致實,得其音何如?不得其音何如?並可聞耶?”“夫音,非空也,以致真
事,以虛致實,以無形身召有形身之法也。夫樂乃以音響召事,比若人開口出聲,有好有惡,
善者致吉,惡者致凶。此書俱出於人口,乃致善惡之應,樂聲正天地陰陽五行之語言也。聽
其音,知天地情,四時五行之氣和,以不知盡矣。故上士得其意,以平理度也;中士為之,
以助君理,以致壽;賢者為之,以致無憂。音者,乃一以乘萬,萬乘無極,天下畢備矣。”
問:“《太平經》何以百七十卷為意?”曰:“夫一者,乃數之始起。故天地未分之時,
積氣都為一。分為二,成夫婦。天下施於地,懷妊于玄冥,字為甲子;布根枺保h為寅始;
見於枺粘雒划吷鷸|南,辰以巳垂枝于南,養於午;向老西南,未以申也;成於西方,
日入酉;畢藏於西北,戌與亥。故數起於一,而止十二。幹之本,五行之根也。故一以成十,
百而備也。故天生物,春響百日欲畢終。故天鬥建辰,破於戌。建者,立也,萬物畢生於辰。
破者,敗也,萬物畢死於戌。故數者,從天下地八方,十而備;陰陽建破,以七往來,還眩
其故。隨天鬥所指以明事,故鬥有七星,以明陰陽之終始。故作《太平經》一百七十卷,象
天為數,應陰陽為法,順四時五行以為行,不敢失銖分也。失之則為脫天事,無所據,不應
天地之心意,不隨天數而為經,無益於理世之用也,不象天地之法,不能去害也。欲知其效,
收世之閑文,積之三十裏,乃至天,行之,不能消災害矣。”
大天之下,八十一域,萬一千國中,各自有文書,悉欲除惡致善,消災害。今盡收錄聚
之,方圓百里,上可將至天,終不脂消去災害。此文雖少,帝王能行,必俟明效矣。上古第
一神人、第二真人、第三仙人、第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