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

第23部分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23部分

小说: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逦锊豢梢牛敕谴艘缓酰俊惫首鄱浦熘逡玻靡欢濉5刂玻靡欢I裰橐玻靡欢椤9戎玻靡欢M蛭镏玻靡欢:蛲踔讯煜乱玻薹堑靡灰哉甓选W莼虼笮∫煜瘢蠹馔荆砝锞郑拿魅斯恚劣诓豢汕钰担肽芡獯艘灰晕拊眨考慈缣熘粮咭玻抟唤直懒选5刂梁褚玻抟唤址⒕觥I裰撩钜玻抟唤植涣椤?展却劣玻抟唤纸咭印M蛭锔承危练币玻抟唤置鹨印:蛲踔粮咧凉笠玻抟灰哉晏煜拢治桓迷蛭#笤虬芤印J且话部珊龊酰抗苡梢簧⑼颍频次捋笤ㄉ钅猓蛱斓厣窆韧蛭锖蛲酰憷荡艘灰晕髟住6刺旒实孛致谖尴叮渲懿磺钊绱似浼歉吣哂诘溃竽笥谝灰病K淙蛔晕薅校泻胃哐桑坑晌⒍趾喂笱桑考词构竽刖嘤善晕⒍浴9试唬骸肮笠约尽!奔词垢咧廖藜嘤善韵露希试唬骸案咭韵挛!彼缡乐呶蝗绾颍止笕缤酰乐韵露撸杉螅首猿圃还略还讶嗽徊混保朔且约眷#糠窕虿痪佑诩灾锰撸蛑形拗鞫啦涣ⅲ囊逊锥癫荒I癫荒谑率挛镂锛洌虾醮笾兄琳垂橛谝坏馈8且嘞室印S掏剖嫡撸荒芫又兄仆猓床蝗缤埔怀嫡咧写τ谀凇6弥僮葑匀纭`妫谐档扔谖蕹担岸喑喜蝗绫б弧S秩缬裰f琭繁多,则贱生焉。如石之珞珞层叠,则危起焉。此均太上所不欲也。何若抱一者之自贱而自下,后终至于至高至上至贵,莫可言之为愈哉。此言修道成真,只是此一无有二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然究何一哉?古人谓之鸿鸿蒙蒙中,无念虑无渣滓。一个虚而灵,寂而惺者之一物也。此物宽则包藏法界,窄则不立纤尘。显则九夷八荒无所不至,隐则纤芥微尘无所不察。所谓无极之极不神之神。真无可名言,无从想象者,性命之道唯此而已。太上以候王喻人之心,心能常操常存,勿忘勿助,刻刻返现,时时内照。即不失其一。一即独也,独知独觉之地。戒慎恐惧,具慎独。小心谨慎之意。古云:“诸葛一世唯谨慎,谨慎一世还失了街亭。”修身修道与治国一理,唯小心谨慎;斯本来可至高至贵者;庶可长保。然此是修性之学,故一慎独便可了得。若炼命则有为有作,倘非从下处做起,贱处炼来,药犹难得,何况金丹!下即下丹田也,贱即下部污秽处也。学者欲一阳来复,气势冲冲,非由下而升至于顶上,安得清刚之气,以为我长生至宝?非从下田浊乡以神火下照炼出至阳之气,何以为药本丹基?古人谓:“阴中求阳,鬼窟盗宝”,洵不诬也。尤须一心无二念,方是守一之道。道得自然,人我俱忘,即得一矣。修士到此地步,一任天下事事物物,无不措之而咸宜,处之而恰当,所谓得一而万事毕,其信然也。倘著形着象,纷纷驰逐于七情六欲,身家妻孥死死牵缠,不肯歇手,则去道远矣。莫说外物纷纭不可言道,即如存心养性修道炼丹,进火退符采取封固一切名目,皆是虚拟其象,为后之学者立一法程。若其心有丝毫围净,即为道障。太上所说,致数车无车,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夫道只一道,学者又何事他求哉? 
   震阳赋云:天得一清地一宁,神一以灵谷一盈。 
        万物得一生万有,候王得一天下祯。 
        六和同春一阳复,虚灵不昧返天童。 
     道者也,不可须臾离也,道一而已矣。                    
第四十章 去用 
  太上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长于有,有生于无。 
  '章解' 与道相反的,正是道的动机。柔弱不争的,正是道的作用。天下的物皆从有生的,有和无相反,但有却生于无。 
   '演说' 江圣云:我读这一章,不觉手舞足蹈,狂喜着说:“这可好了,大道从此就行了,天下从此就太平了。”怎么说呢?这几十年来,天下人的心理,社会上的言论,多半与道大相反呢。大相反道就大动,且说阴极了就阳,乱极了就治,是宇宙间互为循环的公例。就像十一月的天气,寒到了极点和暖大相反,然而此时一阳来复,渐渐回春,阳和温暖的气反从此动出,天时是这样,人事也是这样。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正是和他相反了,然就因和他相反,才能教他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是没有反对的,没有敌国外患,国还要灭亡哩。看到这里,凡提倡道德救正天下的人,遇着阻力,不但不可生烦恼,并要欢喜,不但不可生退懈,并要精进,虽是要精进,却是弱柔自处与人无争,求于内而不求于外,求诸无而不求诸有。然有内就有外,有无就生有,自然不求而得,无为而成。大道自然而能行,天下自然能太平。 
  黄真人云:大道人人具足个个圆全,又何待于复哉?不知人自有生以后,气拘欲蔽,知诱物化,斯道之为所汩没者多矣。苟非内怯诸缘,外怯诸扰,凝神调息,绝虑忘机,安得一阳发生,道气复返乎?故月:“反者道之动”,炼丹之始机也。迨至药已归炉,丹亦粗结,汞铅浑一,日夜内观,而金丹产焉。自此采取之后,绵绵不绝,了了长存。以谦以下以辱以柔,就是还丹之妙用,然非但还丹当如此,自下手以至丹成,无不当冥心内运专气致柔。盖丹乃太和一气炼成,修道者当以谦和处之。苟稍有粗豪,即动凡火,为道害矣。故曰:“弱者道之用。”天下万事万物,虽始于有形有象有物有则,然其始不自有而肇也。圣人当大道之成,虽千变万化无所不具,而其先必于至虚至无中采之炼之,然后大用流行。浩气充塞于两大。若非自无而炼,焉得弥纶天地,如此其充周靡尽乎。故曰:“有生于元。”学人修养之要,始也自无而有,从静笃中炼出微阳来。继也自有而无,从蓬勃内复归于恬淡。其卒也又自无而有,混混沌沌人我俱忘。久之自炼出阳神三寸,丈六金身。可见有有无无,原回环不已迭运靡穷。学者必照此行持,方无差忒。此言金丹大道,非有他也。只是真气流行,充周一身。其静也如渊之沈,其动也如潮之涌。唯清修之士,冥心内照自考自证,方能会之,非言语所能磬也。人能明得动机,是我生生之本,彼长生不老之丹岂外是乎?况人人共有之物,无异同无欠缺,只为身动而精不生,心动而气不宁。于是乎生老病死苦,辗转不休轮回不已。若欲脱诸一切,非先致养于静,万不能取机于动,返我初生元气。但此动机,其势至微其气至嫩,稍不小心,霎时而生癸水变精,流为后天形质之私,不可用矣。故曰:“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由此一动之后,采不失时,则长生有本大丹有根。如执所有而力行之,笃所好而固守之,虽得药有时,成丹可俟。无如冲气至和,而因此后之采取不善,烹炼不良,一团太和之气,遂被躁暴凡火伤之,道本至阳至刚,必须忍辱柔和。始克养成丹道。太上所以有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之教也。然道虽有气动,犹是无中生有。有而不以弱养之,则不能反于虚无之天,道又何自而成乎?人第知一阳来复乃道之动机,而不知返本还原,有象者仍归无象。盖有象者道之迹,无象者道之真也。知此则修炼不患无基矣。 
  震阳云:太上爷说:“反者道之动。”大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莫不以循着某种规律,其中一个总的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运动发展又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虽相同却又不完全相同。因此,“反”字蕴涵着2个概念,一是“相反”,即事物转化到相反的对立方面。二是“返回”,即反本复出,事物返回到原来起始的状态。 
  我们先说第一个方面,即事物对立面的互相转化。本章“反者道之动”,与第二章所说:“天下皆知道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一理。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有对待的,都以其对立面而存在,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反而成,相互转化。事物相对立的状态,是经常互相转化的,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力量。第五十八章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说祸福相因相成的道理。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来:“塞上之人(指胡塞边境)有善骑者,所骑之马脱缰而亡(马跑丢了)入胡。人皆涕之曰:“惜之”,其父曰:“此何惧,不为福乎?”逝而数月,忽将胡骏马同回,人皆贺之。其父曰:“有何可贺,焉知非祸乎?”其子好骑,遂折其髀(摔断大腿),人又吊之,其父曰:“此或福乎?”居年余,胡人犯边征丁,旋而战,死者十中有九,此独以却之,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神异莫测焉!”这个故事说明了祸福相因的情形。普通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透视其中隐藏着相反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常看到,一个人处于祸患的境遇中,反而激发他奋发的心志,使他迈向好的前途,导出好的结果。也常看到,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环境中,反而养成他怠惰的习性,使他走向毁败的路子。太上爷认为,事物发展到某种极限程度,就改变了原有状况而转变成它的反面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规律。事物达到强的顶峰,盛到极致时,也就是向下衰落的转折点。花枝盛开,乃是将谢之兆,这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了解物盛必衰的道理,对于许多事情可先看一步,防患于未然,也可掌握情势,转危为安。 
  下面我们再说说“反者道之动”,乃是返本复初的意思。太上爷哲学的归结点,就是返本复初,大道运转循环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他老在二十五章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就说明事物往复循环的大道理。十六章又云:“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凡事变极则通,穷极则返。大哉道乎!何其婉转流通,回环而不已乎?故名之曰反。修士要返本复初,必须内怯诸缘,外怯诸扰,宁神调息,绝虑忘机,始可达到返本复初,即一阳来复。修士性命双修,唯法天地之理气以为体,法天地之功效以为用。斯修性而性尽,炼命而命立矣,即“道法自然”而已。学者欲修至道,漫言自然,务须凝神调息。凝神则神不纷驰,人之心正,即天地之心亦正,调息则息不乖桀,人之气顺,即天地之气亦顺。参赞乾坤,经纶天地,功岂多乎哉?只在一心一身之间,咫尺呼吸而已。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心相印”,我心即天心,天心即在我心。息息相通,我息即天息,天地之息即我息也。儒云:“浩然之气”,我道曰:“原始祖炁,这就是雅量涵和,天地万物育。我身一小天地,岂即此欤?人应存真气养真气,时时存心,刻刻养气,持之以恒,切勿间断。因云:“回光返照,神气相抱。龙蟠虎绕,长生不老。”也,则疾病不能相侵,外惑外邪何能相犯?古圣云:“人能一念不起,片念不生,天地莫能窥,鬼神不能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神不知鬼不觉”。这句话人们虽长说,但不测其玄微奥意,其内含极微妙的道化真理,何以能神不知鬼不觉呢?这就是达到了虚之极,静之笃的境界,连自己也无有了,自己的身心都空了,就连坐的床帐,田地房屋都成了一派青虚,静到此时,只有这点空而不空的真我存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矣。 
  人谓筑基乃可长生,哪知修道之人就未筑基,只要神气常常纽成一团,毫不分散,则神鬼无从追魂摄魄,我的魂魄合一,这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呢。此即神不知鬼不觉修成长生久视之大道也。若欲长生,必须久视,久视即回光返照也。再反而言之,神何以知,鬼何以能觉呢?此理乃是天地宇宙间无非电波相连,人心的念头一动,即如发电报,打电话一样,马上有电波发出,鬼神焉能不知。所以神也知。鬼也觉。经云:“人间私语,天若闻雷。”古云:“劝人莫做亏心事,未曾举意神先知”。又云:“暗使亏心,神目如电”。若人经常做不道德的事,经常给鬼神发出电波,鬼神即知之矣。这叫做“同声相应,同气相感”。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合道则吉,不合道则凶,此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