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军事 日军篇-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雾岛)。
“金刚”号的建造计划早就被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开工。其时,英国正计划建造“狮”级战列巡洋舰。鉴于这种情况,军令部决定优先建造战列巡洋舰。考虑到当时日本的造船厂没有建造大型高速战列舰的经验,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决定首舰交由英国建造。在军令部次长藤井较一中将的积极活动下,日本与英国的巴罗造船厂签定了建造“金刚”号的合同。“金刚”级实际上就是英国“狮”级的仿造型。
“金刚”号于1911年1月17日正式开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完工。同年11月5日,“金刚”号东渡扶桑,进入日本第一大军港横须贺港,12月1日正式编入第一舰队。继“金刚”号之后,“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以其为蓝本,分别由横须贺、川崎、三菱造船厂承建,于1915年4月19日前全部建成。同年12月13日,三舰同时编入日海军第2舰队第3战队,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编队。
两次改装
从舰龄、装备等方面看,金刚级均比不上其它型号的新型战列舰。但为什么就是这种老式战舰,能够从偷袭珍珠港到莱特湾大海战,无一不显示它的存在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的速度和续航能力。而金刚级战列舰速度和续航能力的明显提高,则要归功于大动斧凿的两次大改装。
其实,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从它建成服役之后,就注意不断地吸收国外同类舰只的长处,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舰队交战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过多次小规模的改装,如提高主炮的仰角,改进舰桥,增设防空武器等。
第一次大改装从1924年3月开始,至1931年全部结束,改装顺序下降。此外,为了增加主炮炮弹的装载量,扩建了弹药库。同时新设飞机库,正式搭载14式、15式水上侦察飞机。
由于改装之后防御能力增强,速度减慢,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从1931年6月1日起正式改为战列舰。
第二次改装工程的首舰是“榛名”号,1933年8月开始,翌年9月完工。改装的最大目的是将航速提高到30节。为此,更换了发动机,新发动机组的输出功率为136000马力,速度可达30节。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燃料装载量,使之达到6670吨,这样,续航距离可达10000海里/18节。在此同时,舰尾加长了7。4米,这对增加浮力,提高航速有明显效果。上层建筑也作了若干改进,前桅楼顶部新设3米双重测距仪(后改为10米),在前烟囱四周设置了探照灯塔。新设后部舰桥建筑,设置了射击方位瞄准仪、4。5米测距仪等,这样可以将炮火前后分开,并可作前桅楼的预备指挥所。改装之后,主炮最大仰角可抬至43度,最大射程可达35450米,副炮最大仰角30度,最大射程19500米。此外,还撤除了鱼雷发射管,增强了对空火力,装备了防毒,应急加水等设备。舰载机改为90式二型水上侦察机,共3架。
继“榛名”号之后,“雾岛”号、“金刚”号也进行了内容大致相同的改装,至1936年11月全部结束。“比睿”号改成练习舰后,未进行第一次改装,但从1936年11月开始,进行了一次性大改装,至1940年初完工。“比睿”号的改装项目与另3艘略有不同,如前桅楼改装之后与“大和”号战列舰相似。经过多次大动斧凿的改装之后,金刚级战列舰面目一新,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高速战列舰。
但是,金刚级战列舰毕竟是老式战舰,改装之后虽说速度快火力强,但它致命的缺点——水平防御和垂直防御能力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逞凶中途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金刚级战列舰轮流担任机动舰队的护卫舰伴随作战,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中,机动舰队的航空母舰遭到美国舰载机的毁灭性打击,榛名号战列舰也被美机投下的近爆弹炸成轻伤。
炮击瓜岛
中途岛海战之后,日军为了挽救败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机场,以掩护其攻占莫尔兹比港。美军获得这一情报后非常震惊,认为必须在日军修完机场之前夺取该地。因为谁在作战中使用这个机场,谁就赢得主动。
1942年8月7日,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强行登陆,一举攻占了日本工兵部队历经艰辛修建而成的飞机场。为纪念在中途岛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享德森少校,美军将机场命名为享德森机场,供海军陆战队的飞机使用。
对于日军来说,自己千辛万苦建成的机场为敌所用,无疑于自掘坟墓。只要机场一天在美军的控制之中,日军就一天也不得安宁,更不能从美军手中夺回瓜岛。8、9两个月中,日军多次对瓜岛发起冲击,但岛上守军顽强反击,日军久攻不克。进入10月之后,双方对该岛的争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制定了一个炮击享德森机场,掩护15日在瓜岛登陆的计划。日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对该计划十分感兴趣,决定由第3战队“金刚”、“榛名”号战列舰于10月13日夜执行。
10月11日凌晨,“金刚”、“榛名”战列舰从特鲁克出发,急驰瓜岛。编队由6艘驱逐舰护航,另有1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担任警戒任务。途中,编队曾被美军侦察机发现,但侥幸未遭到任何攻击,13日半夜时分安全抵达瓜岛海域。这一夜没有月光,海上伸手不见五指,但视界尚可,正如原先估计的那样,岛上重要场所灯火通明,编队以灯光为目标,开抵预定地点,炮击开始前2分钟,水上侦察机在享德森机场上空投下3发照明灯,把机场照得如同白昼。23时37分,“金刚”号打出了第一发炮弹,一分半钟之后,“榛名”号的巨炮也开始喷射火焰。与此同时,隐蔽在机场西南方一座山头上的弹着观察员和空中的水上侦察机进行弹着观测,不断把弹着数据送给“金刚”号的指挥塔。
“金刚”、“榛名”号的356毫米巨炮时而交替射击,时而齐射,巨大的炮弹交出刺耳的呼啸声,准确无误地倾泻的机场上。美军排列整齐的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被巨大的气浪掀起,就象风吹落叶那样七零八落,四处飘散。弹药库、油库连连爆炸,火焰冲天而起。“金刚”、“榛名”两舰航向正东,以18节的航速边走边打,至机场海域射击死角时停止射击,接着调转舰首,开始西行射击。14日零点58分,舰队接到停止射击的命令,遂改航向为正北,撤出战斗。
这次炮击战斗中,“金刚”号发射炮弹435发,“榛名”号发射483发。356毫米炮的威力名不虚传,机场被炸得千疮百孔,一时难以修复。美军98架飞机中被炸毁50架,40名官兵被炸死。日军编队发毫未损,大获全胜。
应有下场
金刚级战列舰虽然凭借其速度,经历了大小数十次海战,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但正如非正义的战争终究要失败一样,它最终无法逃脱舰沉人亡的下场。
1942年11月13日,日本舰队准备故计重施炮击机场,出动了“比睿”和“雾岛”两艘战列舰,由1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掩护,气势汹汹杀向瓜岛。然而当晚美国海军的一支巡洋舰编队拦截了该炮击编队并重创了“比睿”号,使之动力系统失效无法全速逃离美机的空袭范围。天亮后遭到从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轰炸机多次攻击,在萨沃岛北方4.6海里处沉没,188名舰员丧生。
一天后,11月14日,“雾岛”号加入另一支炮击编队重新进入萨沃岛以西海面,遭遇美军的一支战列舰队,随重创美南达科它号战列舰,自身也被美军击中起火,于15日凌晨沉没,212人死亡。
1944年10月25日,栗田舰队在萨马岛海战中惨遭失败,后于28日逃至文莱。11月16日,编队驶离文莱开赴日本本土。11月21日美海军“海狮”号潜艇在台湾海峡发现了“金刚”号战列舰。起初,雷达搜索到该舰时,由于距离较远,值班员误以为是陆地。当再次发现目标时,确认是日海军的一个编队。“海狮”号艇长赖中中校当即命令跟踪目标,接近敌人。2时56分,“海狮”号距目标2700米时,艇长一声令下,6枚鱼雷直扑日军编队。“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金刚”号战列舰舰首及其中部各中一枚鱼雷,舱室进水并引起弹药库大爆炸。“金刚”号在燃烧,火光照明整个海域一片通亮,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接着,舰体开始下沉,不久即翻船沉没,地点是基隆以北70海里处。由于风大浪急,救助工作无法进行,结果,只有237人侥幸生还,其余约有1250人葬身鱼腹。
“榛名”号顺利回到日本本土,因缺少油料而鲜有出战。1945年7月28日在吴县军港遭到美军飞机轮番攻击,严重受创。后于1946年2月,在盟军司令部的命令下解体。7月4日,“榛名”号被大卸八块,肢解成一堆废钢烂铁。自此金刚级战舰全部报销。
【性能诸元】
排水量 32,000吨(标准)/35,560吨(最大)
尺寸 长222m,宽31m,型深13m,吃水9。7m
动力 136,000马力
舰载机 弹射器一部,浮筒式水上飞机3架
最 大 航 速 30节
续航力 10000海里/18节
主炮 四座双联装14英寸(356mm)(仰角43’)
副炮 单装6英寸(152mm)14门(仰角30’)
高炮 四座双联装5英寸(127mm),25mm100座,13mm8座(改装后)
鱼雷 2座533mm发射筒,带8枚六式鱼雷
舰员 标准1100人(战时1500人)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金刚级战巡
二战军事 日军篇 第3节 日本长门级战列舰
(更新时间:2007…1…8 12:59:00 本章字数:13942)
日本海军战列舰
——长门级(Nagato)【长门号、陆奥号】
一、建造背景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打破了幕府时期的闭关锁国状态,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日本属岛国,资源贫乏,因此要使本国经济发展,必将从海外获取资源以求本国之强大。而拥有一只强大的海军,无疑是最好的扩张之路。由此,一只威胁世界和平安全的帝国舰队扩充计划诞生了。 自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海军从实战经验中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此时日本自信满满,屡战屡胜,其眼光也不再简单地固守远东,而是瞄向了太平洋,并把第三期的假想敌设定为美国,至此“八八舰队”计划(八艘战列舰和八艘战列巡洋舰)浮出水面。
自1905年起,世界各国建造大型主力舰的趋势一发不可收拾。竞赛核心是搭载威力更大的主炮,随之而来的是更厚的装甲,更大的船体以及更高的动力要求。这些更新反过来刺激新一轮的竞赛。1909年,英国海军在新型战列巡洋舰上装备了13。5英寸火炮,进而上升到15寸。德国海军也在同时间内完成了从11寸到12寸,再一举升到15寸的跃变,令日本海军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大口径化的趋势。加上1910年,美国海军第一级装备14寸主炮的超无畏舰“德克萨斯”级入役,随后以每年2艘的速度建造新舰。到1917年,美国海军将建造搭载124门14寸主炮的12艘超无畏舰。而日本海军只有搭载80门14寸炮的8艘主力舰与之抗衡。由于国力限制,日本不可能在数量上与美国海军对决。因此只有采取“质的凌驾”来弥补“量的不足”,以单舰质量来抵消对方的数量优势,缩小与美国海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
二、长门的诞生
1913年4月,海军军令部向舰政本部下达了正式设计命令。由日本当时造船界的元老和泰斗近腾基树少将亲自主持设计。最初的设计目标为32500吨,航速24。5节,装备16寸主炮8门,侧舷甲板厚12英寸,水平防御甲板厚1。75英寸,采用英式三角桅楼,设计番号A…102。设计工作于1916年2月完成,并于5月12日下达建造训令,拨款1428万2350日圆作为船体和主机的首笔建造费。
5月13日,大正天皇在大臣送来的备选舰名名单中圈定“长门”为船名。 就在两个星期后,日德兰大海战爆发,此次战役暴露了英国舰船的弱点。而“长门”号的设计深受英国人的影响,考虑到当时日本国力等因素,长门级的设计有必要克服英国战舰的弱点,设计成“纯日本式”战舰。因此建造工程被紧急叫停。由山本开藏接替近腾基树对A…102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