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

第20部分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第20部分

小说: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形成一张人际交往之网,而且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地在编织这张网,所以每个人都处在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上。 

  这真用得着老子的名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73章)今天的人每听到这句话,先想到的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其实这是演绎到法律上来的智慧说法。法网是天网中的一个小网,老子本来说的〃天网〃不是指法网,而是指一个很大很大的〃道〃之网,就是〃道〃的纲纪,也有学者认为这个〃天网〃是自然的范围。 

  现在我们来看,〃天网〃既然是指一个很大很大的〃道〃之网,那么法律之〃道〃当然是〃天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是多么地生动。再说人际交往之〃道〃当然也是〃天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说人际关系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同样是生动的智慧演绎。 

  人际关系这张〃天网〃真是无穷的玄妙。它够广大够宽阔的了,它无处不在,无远不及,好像网眼很稀疏,但任何人不会失掉这个网,不会漏出这个网。 

  这样说来真有点玄,我们不妨来看看那个小小的围棋棋盘上的〃网〃。这里就有美妙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 

  棋网原来是17乘以17,后来变为19乘以19,交织成361个棋位,这不就是一年的天数?当中有9个星点,叫势眼,有的人还认为表示9大行星。围棋盘长1尺2寸,就表示12个月。那么天在哪里啊?那个棋子是圆形的,就模拟为天,那个方形棋盘就好像大地,中国人说天圆地方嘛!还有啊,白子象征太阳,表示阳气,表示白昼;黑子就象征月亮,表示阴气,表示黑夜。 

  大家想,就是这张小网上已经有太多太多的玄机了,而且变化是无穷无尽,那个九段棋手的胸中真是满腹玄妙,美不可言了,我们一般人解读不了。 

  有人说,人生如棋!是啊,人一生就像那个棋子在棋盘上走着,在棋盘的〃关系网〃上走着,在那个天地、日月星辰中度过一天又一天。要下好人生的每一步棋,最后就得处理好那每一个网上的〃点〃,也就是网上的每一个〃网结〃。所以有句话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不过,你要处理好这张关系网还真不容易,有的人不会处理人际交往,搞得一团糟,那就苦不堪言。比如在家里和妻子关系不和,一出门与邻里关系不睦。你上班和领导关系紧张,与同事关系也紧张;下了班想和朋友聊聊,朋友关系又紧绷绷的。你真会觉得,唉,活得太累,太没有味道了!那么你能怪谁啊!当然除了你自身的一方,还有你交往的那一方也可以琢磨琢磨,不过细细地想来可能主要的还是自己一方的问题。 

  下棋尚且要学习研究,要有人指点,那么老子说的那张〃天网〃、人际交往那张网是更复杂了。我们不去学习学习研究研究,怎么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那么要找老师的话,老子就是圣明的导师了。 
第35节:把握交际之道 
作者: 姚淦铭 
 
  把握交际之道的宝 

  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第62章)道是万物的〃奥〃,什么叫〃奥〃?有的说是庇荫,那么道就是万物的庇荫;有的说是奥秘、奥妙,那么道就是万物的奥秘、奥妙;有的说是主宰,那么道就是万物的主宰。 

  照我看来,表面上说法很多,但是在深层是趋归于一处的,那就是正因为是道,所以它是玄妙的、奥妙无穷的,又是主宰一切的,当然得道可以收到道的庇荫,因此道是个〃宝〃。 

  如果从人际交往关系来看,那么人际交往之道,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规律、原则、方法等,是善人的一个宝。这就很深刻了!如果我们来听听老子的谈道是大有好处的。 

  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就认为,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他是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他是怎么说的?他指出一个数字比例。他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靠自己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当然是否就是这样的比例,还是可以讨论的。比如我们中国有这么些词语,叫〃本事〃、〃本领〃等,都有个〃本〃字。什么意思?这是根本!这就说明要干工作,有饭碗,立足人世,人生成功,还是要有真能耐、真才能、真技术等等,这是根本。不过,话又要说回来,虽然我们可以考虑85%和15%这一比例是不是合适,但是总的观点是很启发人的,是发人深省的。我们经常看到很有本事、本领的人,专业水平很高,但是由于环境、个人的性格等因素的限制,有些人特别吃亏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因此成绩往往比不上专业水平不如他的人。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不仅是一个人的事业,而且一个人的人生成功确实是要靠相当大比例的人际关系、处世的技巧来达到的。 

  现在有一个新理念叫〃超级成功者〃,就是指那些蜚声国际的亿万富翁。有专家分析,这些超级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归功于他们具有很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特别是觉察人们需求的能力,他们具有很强的博得周围人忠诚的能力。 

  这就启发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可以延伸这位卡耐基的话接着说,那就是你越是有成就,事业做得越大,就越需要有更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就是说两者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比如你开始的时候,与老婆开一个夫妻老婆店,你的人际关系就这么个范围。后来你发展为一个上千人的企业了,那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就非昔日可比了。比如后来你又发展为一个跨国公司了,那你的人际交往是那么地广泛和复杂,你的交际能力必须大大提升,否则你怎么能胜任呢?这不是成正比吗? 

  人生活在世上,人际关系特别复杂。有的人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有的处理特别好,像活水流转路路都通,有的人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有的甚至弄得很糟糕。这里有许多学问与智慧的。 

  《老子》给了我们许多人际关系的教诲,比如在人际交往中怎样识人、怎样定位、怎样言说、怎样慈、怎样善、怎样不争、怎样成功、怎样达到高境界,等等。这些宝贵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 

  这里先来看看精通人际交往之道与不精通人际交往之道的人的成功与失败的例子。 

  我们来看一个历史上有名的例子。大家知道历史上这两个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邦,他们争夺天下。最后刘邦胜利了,项羽自刎于乌江,这中间有很多的原因,但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 

  刘邦胜利的一个要素是他比项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且刘邦受到张良等人的影响,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他与老子的智慧是有关系的。 

  项羽虽然打仗是勇士、英雄,军事才能、实力非刘邦能比拟,但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比刘邦差远了。我们只要看他们俩人与韩信关系的处理上就能解读出其中的重要信息。 

  韩信本来是项羽手下的人,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韩信曾经向项羽献计策,希望项羽能够重用他,但是没有被采纳。于是韩信在刘邦到汉中封地后,就从项羽那里逃跑了,去投奔刘邦。 

  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这使韩信很失望,于是他又逃跑了。但是萧何在与韩信的接触中发现韩信不仅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奇才,因此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著名故事。最后在萧何的劝说下,刘邦破格封韩信为大将。 

  刘邦开头只是看在萧何的情面上,想给韩信做个将领,也就很给面子了。萧何非常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了解韩信,也了解刘邦,所以对刘邦说:〃即使你给他做个将领,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来的。〃刘邦说:〃那就给他做个大将。〃萧何非常厉害,说:〃你大王向来傲慢,不讲礼节,如今如果封一位大将就像呼唤小孩似的,这样对待韩信是不行的。你应该选择良辰吉日,并且斋戒,在广场上设置高台,举行隆重的仪式,那才行。〃刘邦照着做了。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汉中去旅游的话,到汉中的南郊区就可以看到南北两个方形的土坛,期间相隔数十米,南面的坛前就有石碑〃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北面的台上建有亭阁。据说这就是当年的拜将坛,也称拜将台。 

  当时由于萧何在中间的润滑调停,刘邦和韩信的关系处理好了。这可不得了,凭着这种人际关系,使得刘邦从汉中突围出来,冲向了东方,又夺取了天下。韩信真的不负所望,为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立下了奇功。 

  在项羽、刘邦与韩信的人际交往中,不同的处理方式,竟然带来了如此不同的后果,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我们再细细体味卡耐基的话,这是多么有深度!人际关系确实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按照卡耐基的公式,那么刘邦这个人事业的成功,或者只有15%是靠自己的军事上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是靠了人际关系、处世技巧来夺取天下的。相反的比例使得项羽失掉了天下。 

  我们追问一下,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来进一步看看项羽是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 

  韩信把项羽琢磨得透了,他给刘邦分析了项羽在人际关系上的许多弊病: 

  1.项羽很英勇,在他发怒、厉声喝骂的时候,好多人都被吓退了,但是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不能处理好这层关系,那就只是他一个人的英勇罢了。 

  2.项羽固然有时待人仁慈有礼,说话温和,部下有人生病,流着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病员,但是当有人有了功劳应当加封爵位时,他却把已经刻好字的印章拿在手里,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给人家。这就是所谓的妇人的仁慈啊。 
 
第36节:人与人的交际之道 
作者: 姚淦铭 
 
  3.项羽得到关中后,却定都彭城,又违背与义帝的约言,结果没有处理好与诸侯、义帝的关系。这方面又失掉了人心。 

  4.项羽的军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进行摧残毁灭,天下的人都怨恨他,百姓不愿归附他。这是和老百姓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经过韩信这一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项羽的人际关系确实处理得很糟糕,已经危机四伏在那儿了。因此韩信对刘邦说:所以项羽的强大是很容易变为弱小的。现在你刘邦能够采取和他相反的做法,那么就会战胜他。刘邦照着韩信的话去做了,刘邦真的成功了,项羽也真的如韩信所预料的由强变弱,最后霸王别姬,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己结束了自己。 

  刘邦是怎样做的呢?比如他在萧何的劝说下,为韩信建筑了拜将台,拜他为大将。这些事情是项羽做不到的,但是刘邦做到了,韩信当然为他打天下不遗余力了。 

  再看刘邦在夺取了天下后,摆酒设宴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来考考群臣:〃我刘邦夺取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 

  有两个大臣高起和王陵做了比较,很有说话的技巧,先说反面的:〃陛下为人傲慢而好轻视戏弄侮辱别人,项羽为人仁厚而爱护别人。〃听这话,不是刘邦不及项羽吗?但是,接下来话锋一转,转到关键的地方来了:〃你派别人去攻城略地,就把攻下的地方封给他们,这是你能够和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的美德。项羽不是这样,妒忌贤能,对立有功劳的人就设法加害,有贤才的就猜疑他们,作战取得了胜利却不给他们授功,取得了土地也不给别人利益。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看来已经说得很到位了。但是刘邦看问题真的更有深度。 

  刘邦自己心里很明白,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帷幄中运筹谋划而能够决胜千里之外者,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食,保证军粮这方面,我不如萧何。在统领百万大军,作战必胜,攻城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之所以能夺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这是他失败的原因。〃大家想一想,刘邦处理好了与张良、萧何、韩信等的关系,也就使得他拥有了在夺取天下的战略、后勤、作战等几个重要方面的胜利保障,刘邦还能处理好其他的关系。因此,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不好,真是大有学问,大有道道,大至可以得天下,也可以失天下。 

  确实,这里刘邦做了一个很深刻而且也很精彩的总结。一句话,就是刘邦知道自己用到了真正能够得天下的大人才,而他们能被刘邦所用,就是他能处理好与他们的人际关系。相反,项羽也有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