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的禅修世界-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什么疑惑生起,我便在那一点上修行。
'7'P。25
修行是在你尝试去对治烦恼(杂染),
不去长养旧有的习气时产生的;
冲突和困难升起的地方,
就是要下功夫的地方。'6'P。39
不要认为只有在坐著或行的时候才是禅修,
任何事,任何地方,都是我们的修行。'2'P。69
真正的修行,
发生在心与感官对象相遇的地方。
感官接触的发生点上,就是修行所在。'2'P。43
我们的不满足是由于错误的见解。
因为我们没有约束运用感官(exercise sense),
所以就会责怪外界带给我们痛苦,
一旦我们自己去除了错误的见解,
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满足。 '3'IP。81
仅仅是感官的抑制,
虽然非常必要,但仍然不够,因为无论如何的去
抑制一个人的眼、耳、鼻、舌、身与意,
如果没有智慧去了解贪欲的实相,
那么想从中得到解脱是不可能的。'1'P。56
佛陀教导抑制,
但抑制并不是指我们不要看任何东西,
不听任何东西,不闻、□、触或想任何东西;
并不是那个意思。'7'P。131
如果你执著于感官,就如同上钩的鱼儿。
'1'P。27;'3'IP。48
我们必须如实地(exactly as they are )看事物
──感觉只是感觉,念头也只是念头。
这就是结束所有我们问题的方法。'3'IIP。24
平静是引发智慧的基础,
而智慧则是平静的成果。'5'P。103
导致你受苦的不是身体,而是你错误的知见,
当你误解时,你就被混淆了。'1'P。6
在我们的修行中,当智慧升起以前,
将专注力先稳固地建立起来是必要的。
专注心念可以比喻为打开电灯的开关,
而智慧就如同结果出现的光;
专注力又如一个空钵,
而智慧就好像你放入钵里的食物。
如果没有钵,便没有地方放食物了。
'3'IIP。111;('6'P。116)
佛法的修习,是依靠「修正你的知见」。'4'P。36
就算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
而且曾学习和实践佛法,
却仍见不到真理,
那么我们依旧像流浪汉一样,
无家可归。'3'IP。2
禅修的目的不仅于经常平静自己,
让自己脱离忧恼(trouble )而已,
而是要洞见和绝灭
使我们一开始就无法平静的原因。'3'IIP。191
你只看过流动的水,或静止的水,不是吗?
当你的心是宁静的,就可以开展智慧,
你的心将如流动的水,但却是静止的。
虽然是流动著,但几乎像是静止一般,
所以,我称它做「静止的流水」。
智慧能够在这里出现。'3'IP。141;'5'P。26
不要埋怨是洞太深,
回过头来看看你自己的手臂。
如果你可以看到这一点,那么,
你将能在心灵之旅上获得进展并找到快乐。
'3'IP。27
如果在你的修行当中,出现禅那,
这也无妨,只要别去执取它就好。'5'P。169
对禅修者而言,最大的致命伤就是禅那
──深层、持续平静的三摩地。在这个阶段,
三摩地可以成为一个敌人,因为,
没有对与错的觉醒,智慧也就无法升起。
'5'P。153…154
如果你的心达到
平静(quiet)和专注(concentrated),
那就是个应用上很重要的工具。
但如果你坐著只为了达到专注以便能感受到喜悦,
那你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是坐著让你的心达到止静(still )和专注,
然后用来检视(examine )身与心的本质(nature);
更清楚地看清它们。'3'IP。65
坐禅(sitting in meditation )时也一样,
心是平静的(calm),但杂染并没有真的平静下来。
因此「三摩地」并不是一件可靠的事,
为了寻找真正的宁静(peace ),
你必须开展(develop )智慧(wisdom)。
「三摩地」是一种像石头压小草般的短暂平静。
'3'IP。71
慈悲,就是慷慨的本质、和蔼和协助。
这些都应该被保留作为心灵清静的基础。'5'P。144
一旦戒行清净,
对他人就会有一种诚实和慈悲的感觉。'5'P。148
别跟那些不修行的人生气,别说他们的坏话。
只要继续规劝他们,当他们的心灵开展时,
他们将会走向正法(Dhamma)。'3'IP。109
病人应当记得那些慈悲的关怀,
并且耐心的忍受著病痛。
善用你自己的心力,别让心散乱了。
更不要让照顾你的人增加困扰,
让看顾病人的那些人,
在内心升起慈悲与德行。'1'P。19
身体成长而老了与得病的方式(way )并没有错,
它只是顺著它的天性罢了。因此,
不是身体导致我们受苦的,而是错误的想法。
当我们误解时,就会被困惑所束缚。'3'IP。123
即使是佛陀和圣者们,
也会在自然的过程中招致疾病,
在事件的过程中以药物治疗它。
如果它痊愈了,那就痊愈;如果没有,那就没有。
'7'P。183
我们仅只是这具身体的访客,
就如在这里的听堂一样,它并不真的是我们的,
我们只不过是暂时的房客。
佛陀教导,
并没有持续的自我存在这个身体内。'7'P。181
要不断地将死亡和衰败牢记在心,
对于世间感官的厌离便会生起,
进而导致专注与禅定。'6'P。162
不要在意开悟。
种树的时候,你种它,给它水,给它施肥、除虫害,
如果这都做得很好,树自然会成长。不管如何,
树长得多快,都不是一件你可以控制的事。
刚开始,耐心与毅力是非常必要的,不过,
一段时间之后,信心与坚定心会生起。然后,
你就会看到修行的价值,而且会继续修行下去。
'6'P。119
无论晚不晚睡,当我一醒来,便立刻起床,
不要太当一回事地去照顾这个睡眠,
当下就断绝它。'2'P。101
任何谈到减少杂染烦恼的教导、
能够导致离苦的、
提及感官娱乐之舍弃的、
以少为足的、
对阶级地位的谦逊和不热衷的、
远离及独处的、
努力精进的、
易于被照顾的……,
这八种素养是真实法律的特徵,
是佛陀的教导。'7'P。19
「外表」障碍了「超越」,
阻碍了人们清楚地看见到事物。
如果你让「表面」上升而现露出了「超越」,
你将会得到真理且清楚地明见;
你将会根绝「表面」,也根绝黏著。'7'P。189;188
看吧!这「自我」只是一个表象,
你必须剥除表象以了解这东西的核心,
那就是超越!提升表面去找到超越。'7'P。186
如果你观看别人的时间至多百分之十,
而看你自己的百分之九十,
这就是确切的修行了。'7'P。213
(二)调 身(息)
当我们坐禅的时候,
只要注意(watch )呼吸,不要试图去控制它。
如果我们强迫自己的呼吸,使它过长或过短,
我们就不会觉得平衡,而且,
我们的心也无法变得宁静,
我们必须只让自己的呼吸自然地发生。
不要过于在意它有多长或多短,多弱或多强,
只要留意(note)它就好。
我们单单让它随其自然,并且跟随它。'3'IIP。152
不要去强迫呼吸,使它比平常长或短,
只要让它如往常般持续。'5'P。138
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在做观察呼吸的当下,
不要刻意的使呼吸拉长或缩短,
不要使它变强或变弱,
只要依正常速度,自自然然的进出就可以了。
放轻松,什么都不要去想,不须想东想西,
唯一要做的事是将注意力放在吸气和呼气上,
注意每一个呼吸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吸气时,气的开始是在鼻端,中间在心脏,
结尾在腹部。呼气时,正好相反。
开展对呼吸的觉知:
一在鼻端,二在心脏,三在腹部。
投聚「注意力」在这三点上
将可解决你一切的烦忧。'2'P。14
保持出入息的觉醒,
不要因为呼吸太长或太短而感到痛苦,
只要观照它,
不要试图以任何方法来控制或压抑它;
不要执著。'5'P。139
吸气时要吸到满,然后再送出。
此时不要刻意地去控制呼吸,
不管气长或气短都没关系,
只要坐著注意你呼吸的自然进出,
这就够了。'2'P。96
行、立、坐、卧,
我们必须不断地去改变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用到这些姿势,
因此,我们必须在每一样的姿势上发展觉知,
使它们变得很有用。'2'P。95
平静时,呼吸会变得细密,
身体会变得轻松,心也会轻安起来,
一切都将恰到好处。
持续下去吧!直到你好像只是坐在那儿
而没有了进息或出息一般!
然而你仍然活著,别害怕呼吸停止而逃开。
只要对所发生的每项过程全然清楚,
而不要被其中的任何一个状况给愚弄了。'2'P。97
如果呼吸很粗大,我们知道它很粗,
如果它是细微的,我们知道它很细微。
当它越是细微,我们越是跟进,
同时使心觉醒,最后,呼吸会全然消失,
所留存的,只是清明觉醒的感受,
这叫做「见佛」。'1'P。8
如果你想改变姿势,在改变前,
将痛苦忍耐到最极点吧!
如果痛到无法在心里继续持念BUDDHO时,
就把痛当作是你醒觉的对象,
让「痛」替代「BUDDHO」。
用这种方式直到痛苦消失,并看看有什么后果。
但那是逐渐而来的,不要太强迫自己,
只需慢慢地持续下去。'2'P。100
当你坐得正确时,就不需去衡量或强迫。
禅坐是没有目标、没有可达到的境地的。
不要去在意时间,只要让你的修行保持稳定的速度,
让它逐渐地成长。最后,你会发现,
你可以轻轻松松地坐上很长的一段时间,
也可以正确地修行。'6'P。126
正当「行禅」时,我们试著
不断地去留意双脚碰触地面的感觉。'2'P。86
(三)调 心
失去控制的心有如一只不歇息的猴子,
无意识的跳这儿跳那儿。
你必须学习去控制它,去洞见心的真实本质:
无常(impermanent;暂时的)、
苦(unsatisfactory; 不满足的)、
空(empty;无实质的)。
不要光随它到处乱跳,学习去作它的主人。
把它拴下来,然后让它自己精疲力竭而死。
这么一来,你就有一只「死猴子」,
而最后你会是宁静的。'3'IIP。165;'6'P。47
在佛法的修习中,我们不需要打击别人,
反却是征服我们自己的「心」;
耐心的忍,并且抵抗我们所有的情绪。'7'P。3
目前你唯一的责任就是专注你的心,
让心得到平静。'1'P。9
禅坐的基本要素是持续地「觉醒」当下的呼吸,
以便你能正念每一个进、出息的发生。'2'P。86
开始禅坐,清楚知道,当下,
你唯一的责任就是去观照出入息。'5'P。138
假如你的注意力从呼吸那儿溜到其他的地方,
如此一来,觉知就破了。
只要有呼吸的觉醒时,心就在那儿。
只要与呼吸和这个均匀且持续的觉醒同在,
你们就有当下的心了。'5'P。142
如果注意力溜到其他事物,
试著拉它回到专注的目标上,
试著去放下一切其他的思想和关心的事物。
不要想任何事情──就只是观照呼吸。'2'P。87
不要让它(注意呼吸)溜走了,
如果溜走了,停下来!看它到了哪儿?
找到它,再带它回来。'2'P。96
即使有人在「装神弄鬼」,那是他们的事,
不要因此而受干扰了。
只管在呼吸的进、出上专注,
只须清楚你的呼吸,这就够了。
如果你有恒心这么做,呼吸会变得细长且轻,
身心也会变得柔软自在。
不会茫然、不会昏沉、也不会打瞌睡,
一切都变得轻松容易,
此时,你是安祥的!'2'P。93…94
在禅坐时会知道或看到什么的念头,可是,
一旦它们升起,就让它们自己消失,
不要过度地顾虑它们。'5'P。139
在禅坐之时,
不论心里有什么感觉或情感,就放下它。
不论这些情感是好的或不好的,都不重要。
也不需去在意他们,只要让他们消逝,
然后回归你的注意力到呼吸上。'5'P。139
禅坐的审查就是「培养」和「放弃」的审查。
这里我说的审查,意思是:
每逢心经验到一种感觉时,我们仍然执著它吗?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