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唯识二十颂讲记-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 第一颂设难生起
论文: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说心意兼心所
唯遮外境不遣相应,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翳见发蝇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 即
於此义有设难言。
第一颂:外人提出 '若有心无境、四事皆不成' 的质疑
颂文: '若识无实境,即处时决定,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
论曰:此说何义,若离识实有色等识生识生不缘色等,何因此识有处得生非一切处。何故
此处有时识起非一切时,同一处时有多相续,何不决定随一识生,如眩翳人见发蝇等
,非无眩翳有此识生,复有何因诸眩翳者所见发等无发等用,梦中所得饮食刀仗毒药
衣等无饮等用,寻香城等无城等用,馀发等物其用非无。若实同无色等外境,唯有内
识,似外境生,定处定时不定相续有作用物皆不应成,非皆不成。
诠释:本文的绪论中说过,二十颂有三种译本,即北魏般若流支译本,陈真谛译本,唐玄
奘译本即我们现在所用的译本。三种译本中,魏译本有二十二颂,陈译本有二十
三颂,唐译本只二十一颂即正文二十颂,最後还有一首 '结颂' 。在第一颂之前
,魏译本及陈译本各有一 '标宗' 颂。魏译本的标宗颂是: '唯识无境界,以无尘妄
见,若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 而陈译本的标宗颂为: '实无有外尘,似尘识生
故,犹如翳眼人,见毛、二月等。' 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唐译本,玄奘大师则将标宗颂
化为长行,即颂前长行中 '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翳见发、蝇等,此中都无少
分实义。'
唯识家即根据颂前长行之义,假设外人质疑,以问答方式,说明唯识无境的妙理。
我们现在以通俗的语言文字,来诠释这深奥难读的二十首颂文。先释第一颂。
唯识宗的基本理论,就是 '万法唯识,识外无境' 。换句话说,内在的虚妄分别的
心识是有,外在的似义显现的境界是无。我人所缘的外境,就像是眼睛有了翳病的人
,看见眼前有毛、有两个月亮,其实都是一种幻相。但在外人看来,外境的山河大地
,房舍器物,明明是真实质的存在,怎能说是幻相呢? 因此就有人提出质疑问难
,质问唯识家说:假定照你们唯识家所说,世间一切现像都是心识所变现,没有实在
的外境。如果唯有内识,没有外境,那麽有四种情况,你们的理论不能够成立:
一。 外境处所决定这一点不能成立。
二。 外境时间决定这一点不能成立。
三。 相续不决定这一点不能成立。
四。 事物作用这一点不能成立。
主张外境实有者,为什麽提以上四个问题? 因为照唯识家说,外境是心识所变现,
没有其客观的实在性。外人以为、如果外境是心识所变现,以上所说的四种情况就不
能成立。何以不能成立,兹再一一说明如下:
一。 如果外境是心识所变现,外境处所决定 (即有一定的处所) 这一点不能成立。
因为我人所见的外境,都有一定的处所,例如要看阿里山,一定要到嘉义;要看峨嵋
山,一定要到四川。如果外境不是实有,一切都是心识所变现,那麽有心识的地方就
应该有其境现,我们要看阿里山,阿里山即可现在眼前;我们要看峨嵋山,峨嵋山即
可现在眼前。可是事实上并不可能,看阿里山必须要到嘉义,看峨嵋山必须要到四川
。既然外境有一定处所,唯识所变义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外境如果是心识所变现
,则 '处所决定' 义就不能成立。
二。 如果外境是心识变现,外境时间决定 (即有一定的时间) 这一点不能成立。我
们所见的外境,不但有一定的处所,同时也有一定的时间。例如要看雪、要看梅花,
一定要在冬天;要看莲花、要听蛙鸣,一定要在夏天。如果外境非实有,一切都是心
识所变现,那麽夏天想看雪景和梅花,雪景和梅花就可以现眼前;冬天想看莲花、听
蛙鸣,莲花就可以现在眼前,蛙鸣之声可以为我们听到。可是事实并不如此,看梅花
和雪景仍然要在冬天,看莲花听蛙鸣仍然要在夏天。既然外境有一定的时间,唯识所
变义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外境如果是心识所变现,则时间决定义就不能成立。
三。 如果外境是心识变现,相续不决定这一点不能成立。相续、是众生的异名,在
此处作为人的代名词。人何以称相续,取其轮回生死,相续不断的意思。 '相续不决
定' ,是说外境既是一个人的心识所变现,应该由他一人所见,不应该众人共见。所
以外人第三点质疑的意思是:照你们唯识家说,外境是心识所变现,如果许多人同在
一个地方,由於这许多人的业报各不相同,照理说应该是各人的心识,变现出各人所
见的外境,可是事实上许多人在同一场所,所见的外境都是一样。这样看来,许多人
共见同一的外境,证明外境实有,这样唯识所变义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如果万法
是唯识所变,有识无境的话,则外境由许多人决定,不能由一个人决定 (即 '相续不
决定' 一句颂文) ,这一点就不能成立。
四。 如果外境是心识变现,事物有作用这一点不能成立。世间万物,各有其作用,
如土木砖石用以建屋,米麦粮食用以果腹,如果照你们唯识家所说,外境是心识变现
,皆非实有,你们为什麽不以土木砖石来充饥,不以米麦粮食来建屋呢? 可是事实上
米麦粮不能建屋,土木砖石也不能充饥。既然万物各有其作用,便是实有的东西,唯
识所变义就不能成立;反过来说,外境如果是唯识所变,则万物作用义就不能成立。
外人以上四点质疑,唯识家如果不能善予解答,不但失去其唯识家的立场,同时唯
识之理也不能成立。而唯识家如何回答呢? 他向却以四两拨千斤的方法,用下一颂四
句颂文,来解答问难者的质疑。
二。 第二、三颂通四难以成唯识义
第二颂:举梦等四喻,证明四义得成
颂文:处时定如梦,身不定如鬼,同见脓河等,如梦损有成。
论曰:如梦意说如梦所见,谓如梦中虽无实境,而或有处见有村园男女等物非一切处,即
於是处或时见有彼村园等非一切时,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时定非不得成,说如鬼
言,显如饿鬼,河中脓满故名脓河,如说酥瓶其中酥满,谓如饿鬼同业异熟,多身共
集皆见脓河,非於此中定唯一见,等言显示或见粪等,及见有情执持刀杖遮捍守护不
令得食,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多相续不定义成,又如梦中境虽无实而有损失精血等
用,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有虚妄作用义成,如是且依别别譬喻,显处定等四义得成。
诠释:第一颂,是外人提出四点质疑问难,以如果外境是心识变现,则有四事不能成
立。这一颂,是唯识家对外人的解答,举出种种譬喻,证明唯识之理正确无谬。於此
亦分四点诠释:
一。 处时定如梦:这一句颂文,是解答外人质问:我人所见的外境,有一定的处所
、时间,如果外境是心识所变现,则外境有一定的处所、一定的时间就不能够成立。
唯识家解答说:我人所见的外境虽然有一定的处所、时间;但人在梦中时,梦中境界
不是也有处所、时间吗? 譬如我们梦中所见,有城市、有乡村,有房屋、有山林;我
们在梦中也有白天、有夜间,有早上、有傍晚。梦中的处所、时间等境界,是心识所
变现,以此例彼,白天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心识所变现? 假使你一定执著於白天的境界
、是离开识而实有,那你就得承认梦中境界亦是实有;如果你以为梦中境界是心识变
现,那就得承认白天境界也是心识变现,因为这二者是相等的啊!
二。 身不定如鬼,同见脓河等:这两句颂文,是解答外人 '相续不决定' 不能成立
的问难。外人质问意思是若外境是心识变现,没有实有的外境,则每一个众生的业力
不同,应该各自决定其境界,不应该大家同见一样境界。唯识家解答说:事实上正是
如此,众生种类甚多,生在同一趣的众生,由於业力 (共业) 相同,可以见同一境界
;不同一趣的众生,所见的境界就不一样。如同为一河之水,人见之为河水,天人见
之为庄严地,鱼类见之为其宅窟,饿鬼见之为脓血之河,以其业报不同,所见亦不同
。如饿鬼所见的脓河,这在人看来只是河水,可是在饿鬼眼中所见到的,因为他们共
业异熟的障碍力,所以看到的是脓血之河。这不是一个饿鬼的所见,而是饿鬼道共同
的所见。颂文 '同见脓河等' 的等字,是包括著共同见到火焰、粪尿,及见暴恶有情
、执持刀杖遮捍守护不令得食。所以脓血之河境虽无实,或者说根本是虚幻之境,而
'相续' (指鬼道个别有情) 仍旧是同类同见。
三。 如梦损有用:这一句颂文,是解答前颂第四句 '作用不应成' 的问难。外人质
疑:世间万物各有其作用,如衣以御寒,食以充饥,如果万法都是心识所变现,则万
物的作用这一点就不能成立。你刚才说白天也和梦境一样,可是梦中境界是不生作用
的。如梦中饮酒不醉,梦中吃饭不饱;而白天却是饮酒会醉,吃饭能饱,你怎可拿梦
境和白天相比呢? 唯识家解答说,梦中境界虽然是心识所变现的幻境,但有时也有其
作用,如男女梦淫时,却也能使男女流失精液,损害身体的作用。由此可见,梦境虽
非实有,但也有其作用。梦中的境界是唯识所幻现,有其作用,以彼例此,吾人目前
所见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唯识所现呢?
其实在我人生活中,有许多无有外境,但由心识的想像力 (独头意识的妄想分别)
,也会发生作用。如晋时有人,饮酒时发觉杯中有小蛇误吞腹中,因此而生病,後来
知道是壁上的弓影映入杯中,他的病也就不药而愈了,这就是 '杯弓蛇影' 的故事。
此外如 '望梅止渴' 、 '谈虎色变' 等故事,都是心识想像力发生的用。
第三颂:再举地狱为喻,总答以上四难
颂文:一切如地狱,同见狱卒等,能为逼害事,故四义皆成。
论曰:应知此中一地狱喻,显处定等一切皆成,如地狱言,显在地狱受逼害苦诸有情类。
谓地狱中虽无真实,有情数摄狱卒等事,而彼有情同业异熟增上力故,同处同时众多
相续,皆共见有狱卒狗乌铁山物等来至其所为逼害事,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定等
四义皆成,何缘不许狱卒等类是实有情,不应理故,且此不应那落迦摄,不受如彼所
受苦故,互相逼害应不可立彼那落迦,此狱卒等形量力既等,应不极相怖,应自不能
忍受铁地炎热猛炎恒烧然苦,云何於彼能逼害他,非那落迦不应生彼,如何天上现有
傍生,地狱亦然,有傍生鬼为狱卒等,此救不然。
诠释:以上第一颂,是外人提出的四点质疑;第二颂是对四点质疑的解答。此第三颂,是
於解答之後的补充意见,来总结质疑者的四个问题。第二颂中已以梦境和鬼道为喻,
证明世间一切外境虚假不实;此处再以地狱作譬喻,来证明一切外境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