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7期 >

第24部分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7期-第24部分

小说: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7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⒚嫒籼一ā薄ⅰ叭嗣嫣一ㄏ嘤澈臁敝唷V劣谀信渫登椋桓潜还谥浴疤疑挛拧绷恕H欢晃液芸旆穸松鲜鼋崧邸F淅碛芍唬患茨腥税遥凰瓶勺魅绱送贫希欢税遥徽庖煌贫媳悴豢沙闪ⅰ9撕蒙环翘刂概挥κ嵌阅骋幻赖纳视胄翁南舶桑俊
  一阵暗忖;我心底里又跳出一个字眼:风雅。一个人有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了闲钱与闲心;就难免去附庸一下风雅。企业家附庸风雅;可以一掷千金;来捧捧某位节目主持人或者歌星。社会名流附庸风雅;到演播厅去当评委;发奖杯;机会还是有的。政治家附庸风雅;可以作点诗;题题词;地方长官附庸风雅;可以弄弄墨;写点字。而一般的有闲阶层附庸风雅;到野外走走;赏赏桃花;拍拍风景;那也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这样人家会觉得你肚子里还有些墨水。至少;说你懂得生活了。然而;这个结论又被我自己否定了。中国的文人雅士和有闲阶层喜爱的东西可多了;诸如梅兰竹菊、花鸟鱼虫之类;岂止桃花一种?再说;种桃树的人;往往都是些日求一饱的老百姓呀? 
  接下来;我又找出一些人们偏爱桃花的理由。诸如祈寿:惯常家里挂的那些老寿星;脚下就堆放着一大堆寿桃。天上的神仙开party;最正式的还数蟠桃宴。诸如避邪:人们每逢过年;“总把新桃换旧符”;以桃为符;是认定桃木可以镇压邪气。旧时县官老爷手中惊堂木也正是桃木做的。然而;最终思去想来;仍觉得上述说法均过于牵强。 
  一任地胡思乱想;我不觉回忆起了童年的一些往事。 
  我的老家是洪湖北边的一个小镇。那时的集镇;与乡村并没多大区别;粮食紧张之年;镇上人还在房前屋后种上一些南瓜。记得那瓜藤上开满了黄灿灿、粉扑扑的大花朵儿;花朵上歇满了我儿时的宠物:蜻蜓。捉弄蜻蜓和虐待蚂蚱;已成为我儿时的一大快事。而沿河望去;则可望见几株临水而生的桃花。每当桃花盛开之时;河水便涌现一片惨红。我和儿时的伙伴们赤着脚站在桃树下;趁着春汛钓过许多鳊鱼。过了几天;桃花开始谢了;一阵清风吹过来;纷纷落英顺着我们的脚边伤心地向河里飘去;就像女子投江一般。那时节;我们不懂得什么叫美;但懂得吃。耐心地等待吧;花谢了;正说明离偷吃桃子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小时候家里买不起水果;桃子是我最上乘的美食。 
  十三岁那年;我失学了;不久作为社会闲散人员下放插队到了农村。没料想因祸得福;我插队的村子叫石磙荡;虽然是个穷村;但那里的田园风光十分秀美;村民们对我也十分友善。我常是一边放牛;一边看书;优哉游哉;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最让我窃喜的是;这个贫穷的村落;却在家家户户的后院里都种上了一株两株桃树。每年惊蛰一过;几个炸雷一响;等天放晴时;满村的桃花仿佛一夜之间一起盛开;一树树;一枝枝;一捧捧;一朵朵;灿烂而又纯美。这时节;贫穷的村子被装扮得像天堂一般。我和村里的几个小女子交上了朋友;她们在罐头瓶子里盛了一点水;插上几枝新摘的桃花;一路跳着走来;笑吟吟地摆放在我的窗前;以至我那清冷的寮舍有了一片暖色。 
  接着;便开始忙春耕了。还是公社之年;天刚麻麻亮;队长把钟一敲;人们齐刷刷来到了水田;插秧的插秧;耙地的耙地;挖渠的挖渠;一天到晚;脸朝黄土背朝天;几乎没有片刻的喘息;其艰辛程度难以想象。我常想;这些人们真耐熬啊;驮天背月;宵衣旰食;从春熬到夏;从秋熬到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念想支撑着他们的筋骨呢? 
  不久;我似乎感知到了什么。我感觉到这些辛勤劳作的人们;无论怎样累死累活;无论怎样精疲力竭;只要他们从地里立直身子;朝远边那些明明暗暗的桃花望上一眼;心情便舒展多了;筋骨也再不如先前疼痛了;一股老力又会从脚下往上回升。接下来;他们会更卖力地干活。原因就在于;在桃树的近旁;有他们的家园;家园里有他们的双亲和妻小;为了这些亲人;为了实现那深藏于内心的一片美好生活的梦想;就是累死累活;值呀! 
  进而;我又想到;那惨红而又绚烂的桃花;不正是一片美好家园的象征吗?不正是人世间亲情、友情与人情的委婉表达吗?不正是希冀生活的真实、平和、安宁和丰实的某种念想的暗示吗?果然如此了。大凡那些爱在房前屋后种上桃、李、杏、梅之类的人家;一般而言;都是些想好好过日子的人家;那些迷恋桃花的人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多少会藏着一些爱意与善良。至于那些偷怀桃花梦的朋友;其内心深处;也是希望自己被人爱着;或是自己已深深暗恋着某一位红颜。这些;难道有什么不可以吗? 
  直到这时;我似乎终于找到了人们种桃护桃、喜桃赏桃、赞桃恋桃的真实原因。桃花无言;却昭示着大仁大爱;桃枝弄情;却施美于天下。人可老去;爱是不会老去的。屈家岭上的桃花;石磙荡的桃花;还有我童年的桃花;我会念想你们一辈子。 
   
  责任编辑易 山 
   


锦绣南旧州 作者:杨郧生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原不曾知;中国叫旧州的有两个地方。一个处京畿要地河北沧县;一个处西南壮乡广西靖西。河北旧州东临渤海;盛产铁矿。后周广顺年间铸铁狮子;中华无二。它昂首挺立;面南而吼;可不知怎的;狮爪下未戏绣球。如果从地图上看;顺着铁狮放眼南望;以25°角从右直下就是广西旧州了。这里却是绣球满天;一地风流。我要说的是这个旧州。 
  旧州古名是顺安峒。据清《归顺直录州志》记载:南宋末年;江西人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兵败;率部众300余人;退走广西;途中迷路;见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就此住下;与土民一道;辟垦山林;开荒造田;经济发展;民众悦服;把张天宗推为峒官;此地就称为顺安峒。 
  漫步旧州街东;巍峨石峰;平地耸起;沃田美舍;幽静溢香。移目山麓;鹅泉河澄然一水汩汩而来;似碧如染;波绿比绸;水花似锦;排溜的绿树如临水美人;亲密锁住了满河的故事;景观实在是动人。河流绕镇而过;经过九曲十八弯一直流到越南;又拐回到我国取名归春河;经德天大瀑布;漫山而下;最终注入左江;远涉入海。 
  鹅泉河中有一小岛;立一四角形三层古阁;取名文昌;兀立水中;犹如碧带镶之明珠;独有风采;自古以来;是文人骚客对月临流琴棋书咏之处。就是当今;也是游人如织;香火鼎盛。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抑或学生高考的七八九月;更是车水马龙;排队数里;敬香拜神;为的是子孙文脉昌盛。我从那跪凹的石板上;从那缭绕的香烟中;仿佛看到了工农兵和官民商的高度一致;看到了那万头攒动的谐和与沟通。午后游古阁亦颇相宜;它的意韵都藏在那斜阳中。静气挹住了轻尘也挹住了喧嚣;令人屏息。古阁像一个沉默的老人;在寂然中冷冷看我;目光穿过千年积淀从灵魂深处射出;直抵我的内心。阁内昏暗;文神无语;静静地立着;气息渐渐平和;物我两忘;万法归一;只听那苍老的石碑、模糊的文字、褪色的匾额黯哑地诉说着遥远的往事。 
  山水美景的氤氲和对文化的追求往往产生美丽的艺术。旧州盛产壮锦;据传起源于宋。有名叫达尼珠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精心纺织而成;从而产生瑰丽的壮锦。壮锦以棉、麻线作地径;地纬平纹交织;用精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到了汉代就有了“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的“峒布”;至唐演变为白苎布等;列为贡品;张籍称赞为“皎皎白苎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意思说穿上白苎布衣;人就分外年轻。壮锦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斑斓;纹布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浓艳粗犷又工巧富贵的艺术格调;极大地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从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黑地桔红回纹锦残片;可看作是壮锦的滥觞。 
  旧州壮锦又分为织锦和绣锦两种。织锦用织布机织成;以原色棉纱和彩丝为经纬而成。染料从植物的根、叶制成红、黄、蓝、黑等颜色。织锦花纺精美;图案多样;有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二三十种之多。绣锦是在织锦或土布上绣上图案而成;方法有平绣、挑绣、堆绣等等不一而足;把那棉布和丝线运用得技艺炫丽、天工巧夺。 
  而旧州的织绣艺术集中地体现在编织绣球上。绣球是中国民间的吉祥物;在旧州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它是用彩色绸布缝制;大小不同;十分精致。由红线叶瓣式的绸片;组织而成;每片叶瓣上绣着五彩花鸟或祝词;绣球顶端系着彩带;末端结着彩色流苏。整个球形浑圆一体;五彩纷呈。圆;这种几何形体;沉静而大气;看上去就给人一种祥瑞之感。圆和民族的情愫、百姓的生活、传统的文化密不可分。禅家的空灵;道家的仙境;佛家的顿悟;那种智慧的深情和淡泊;那种超然、玄妙和空虚;总让人感到一种圆润;感觉到圆满的天界和生命。对圆的崇拜;追其原由;乃是与人类的孤独;人类的处境和人类的灵魂高度关联。 
  绣球还具有极强的情爱意义。传说800年前;桂西的一个小村庄;有户贫穷人家的小伙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美丽姑娘阿秀;阿秀也深深地爱上了勤劳的阿弟。但有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街时;被一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中;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抗;坚决不从。 
  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只等秋后问斩。阿秀听到消息后似晴天霹雳;哭瞎了双眼。眼瞎后;阿秀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一针一柔情;一线一相思。针扎破了手;血流在绣球上;被血浸染的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在阿弟问斩这天;刑场上;阿秀见到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彻底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天降大雨;电闪雷鸣;随着火光;阿秀阿弟和家人飘然而去;落在了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这就是旧州。 
  后来;阿弟阿秀结婚了;生儿育女;过上了幸福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成为信物;象征爱情。于是也就有了歌圩;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旧州歌圩为盛。大则上万人;小者也有一二千人。有见面歌、邀请歌、爱慕歌、明誓歌、送别歌等等。一唱就收不住口;有连续两三天的。最为亮丽的是抛绣球活动。男女青年或田间地头;或隔河而望;先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此起彼落;渐起高潮。尔后姑娘们便情不自禁地扬起手中的精致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接住;欣赏把玩后又抛回;数次往返;小伙子若中意;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姑娘接住后收下;此事可矣;然后相约归僻所处聚会。以民国初年柯绩丞的《竹枝词》为例;说到此项风俗:“时样衣裳趁体妍;绣球抛掷早春天;邻家姐妹齐声贺;恰中多情美少年”。具体又生动;历历而在目。 
  在旧州;女性自幼要学习织绣手艺;这成为她们劳动技能的象征;更是走向爱情生活的桥梁。自古以来;她们坚守着自己的青春;在丝线中无声地打发光阴。然而一到节日赶圩;走亲访友;姑娘们便激情勃发;都要梳亮头发;扎条彩巾;剪齐刘海;穿上自己的织品;显示着心灵手巧;以吸引青年后生;男青年也以此来判断她的聪明价值。尽管节日的盛装使美丽的姑娘负重而不便;可是她们仍然把自己包裹在绣满图案的壮锦衣裙中;珍惜着每一个使自己出彩的良辰之时。 
  这样的别种滋味;与其说是一种感伤的情怀;还不如说是一场情感的洗礼。待到良辰已逝;节庆铅华洗尽;就又回到织机之上飞针走线;憧憬着下次漫山遍野的大地风流。 
  其实;旧州女人如此地依恋着织绣;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因为那山水的美丽和丝线里那种特殊的温柔和细腻。山温水软的美景和绮丽轻柔的织锦与曼妙的旧州美人形成了一种灵魂上的呼应;血脉上的相通和精神上的依偎;美山美水美人美锦;浑然天成。 
  织锦的传承与发展;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它是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的传授和自己的领悟感受创作揉和其中;使其艺术地发展;补充和升华。而当前;壮锦不再需要承载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它的意义只是作为一个民族工艺美术品而为人们所接受。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教;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就使织绣技艺后续乏人。 
  在旧州街的中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