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

第61部分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第61部分

小说: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释前有因法也。十二有支。蕴处界三。此一切法唯有因果。无数取趣。但有
情身无数取趣。即是内空。外非情法。亦复法空。修此空观。亦不可得。详此经
颂。是佛世尊于小乘经密谈大乘。真空之理于是尽矣。犊子部难。若无实我。是
则世尊非一切智。要因真我。非刹那灭。方顿遍知。以心心所刹那刹那异生灭
故。故心心所非顿遍知。论主答云。但约相续有堪能故。知一切法名一切智。非
由一念能顿遍知。
  从此已下举颂以答。即是第二明佛遍知分。于中有二。一举颂正明。第二引
颂证成。今则是初。颂曰。
  由相续有能  如火食一切
  如是一切智  非由顿遍知
  释曰。火食一切。岂一念火能烧一切。但约相续说烧一切。佛智亦尔。但据
相续。名一切智。
  从此第二引证。犊子部问。如何得知。约相续说。知一切法非我遍知。论主
答云。说佛世尊有三世故。犊子部问。于何处说。
  从此论主引颂成证。如有颂曰。
  若过去诸佛  若未来诸佛
  及现在诸佛  皆灭众生忧
  释曰。此颂既说有三世佛。故约佛智。于相续位。知一切法不由于我能顿遍
知。以佛世尊三世摄故。彼此计我体是佛世尊。复说我体非三世摄。此颂既说佛
在三世。故汝计我非是世尊。我既非佛。明知遍知不由于我名顿遍知。理亦应
尔。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九
  俱舍论颂疏论本卷第三十
  从此第三置答益物分。先难后答。犊子部难。若补特伽罗即诸蕴者。世尊何
不说命者即身。论主答云。观能问者阿世耶故(阿世耶此云意乐)谓由问者执一
实我。名为命者。依此问佛。命者与身为一为异。故佛答。以我无体。一异不
成。如不可答龟毛硬软。本无龟毛。答何硬软。命者本无。答何一异。观问者意
故佛不答。古昔诸师已解此结。昔有大德。名曰龙军。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于时
一毕邻陀王至大德所。作如是说。我今来意欲请所疑。然诸沙门性好多语。尊能
直答。我当请问。大德受请。王即问言。命者与身为一为异。大德答言。此不应
记。王言。岂不先有要耶。令何异言。不答前问。大德责曰。我欲问疑。然诸国
王性好多语。五能直答。我当发问。王便受教。大德问言。大王宫中诸庵罗树所
生果味。为醋为甘。王言。宫中本无此树。大德复责。先无要耶。今何异言。不
答所问。王言。宫中此树既无。容可答言果味甘醋。大德诲曰。命者亦无。如何
可言与身一异。又犊子问。佛何不说命者都无。答亦观问者阿世耶故。问者谓蕴
因果相续。名为命者。依此发问。世尊答命者都无。彼堕邪见。谓无因果。故佛
不说。又问。佛何不说假名命者。答观彼问者。未能得了缘起理故。非受真空正
法器故。故不为说假有命者。理必应尔。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有性筏蹉(此云犊
子)出家外道。来至我所。作是问言。我于世间为有我非有我。佛不为记。所以
者何。若记为有。违法真理。实无我故。若记为无。增彼愚惑。彼便谓我先有今
无。对有我愚。此无我愚为过更甚。若执有我。则堕常边。若执无我。便堕断
边。执我是常。为我修福。执我断灭。便谓身无。更何修福。此二轻重如经说
言。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断见。如芥子许。上来依论略此问答。
  从此举颂正明置答益物分。于中有二。一经部师中鸠摩逻多颂。第二论主
颂。今则是初。颂曰。
  观为见所伤  及坏诸善业
  故佛说正法  如牝虎衔子
  执真我为有  则为见牙伤
  拨俗我为无  便坏善业果
  释曰。观为见所伤者。标不说有我也。及坏诸善业者。标不说我无也。故佛
说正法如牝虎衔子者。举喻释成也。如虎衔子。太急则伤。太缓则堕。执真我为
有则为见牙伤者。释初句也。执我之见犹如其牙。必伤于人。合前太急喻也。拨
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者。释第二句也。因果相续世为假我。拨此为无。便坏善
业。如子生胜果故。合前太缓喻也。
  从此第二复说颂言。
  由实命者无  佛不言一异
  恐拨无假我  亦不说都无
  谓蕴相续中  有业果命者
  若说无命者  彼拨此为无
  不说诸蕴中  有假名命者
  由观发问者  无力解真空
  如是观筏蹉  意乐差别故
  彼问有无我  佛不答有无
  释曰。由实命者无佛不言一异者。释置记所以也。恐拨无假我亦不说都无
者。摽不说无实命者所以也。谓蕴相续中至彼拨此为无者。释前标也。谓蕴相续
由业引果。于此业果。假立命者。若闻佛说无实命者。闻者不解。便拨假命。亦
以为无。便堕断见。故佛不说。不说诸蕴中至无力解真空者明不说假命所以也。
假名命者真空之理。发问者愚。非受法器。故佛不说。如是观筏蹉至佛不答有无
者。结成置记也。筏蹉意乐。我有是常。我无谓断。佛观此意。故不为答。说有
违理。说无断善。置记之答于斯尽焉。
  次破数论虽言决定有我。事用必待事用者故。谓如识等能了等用。必待有我
以为所依。识等方能有了等用。能了之者即是我也。如天授行必待天授。天授是
我。行即事用。故知事用必待于我。论主释通云。天授能行无别行者。即此天授
运之动转。从此至彼。相续生时。说为行。离天授外。无别有行。然此行时。前
念为因。引发后果。因是行者。无别我也。如天授能行。识能了亦尔。如天授身
能为识因。世间亦谓天授能了。然诸圣者为顺世间。亦说天授是能了者。又解。
或识于境相续生时。前识为因。引后识起。说前因识名能了者。亦无有失。世间
于因说作者故。如说钟鼓名为能鸣。声是所鸣。非钟鼓也。谓钟鼓能生于声。即
说钟鼓名为能鸣。亦是于因说作者故。故知识因名能了者。离识之外无别有我名
能了者也。又解。或如灯能行。识能了亦尔。灯焰相续说名灯行。无别行也。即
识于境相续生时。说名能了。离之无能了者也。数论又难。若后识生。从识非
我。何缘后识不恒似前及三性心不定生耶。若有实我。此即无妨。谓我自在能令
于识不恒相似。及不定生。理无妨矣。论主通云。识由异相令后异前。谓诸有为
自性法尔微细相续。由异相力后必异前。非由我也。若不尔者。应无出定。以入
定时相续相似。既有出定。故知后念必异前也。又诸心生必有定次。更无杂乱。
如二十心相生者也。亦有少分行相等心。方能相生。种性别故。如女心无间起庄
严身心。或起染污心。或起夫心。或起子心此心起时必熏成种。后从此诸心相续
转变差别。还生女心。如是女心后能生起严污心等。异严污等即不能生。故知女
心生严污等。若是男心即不能生严污心等。种性别故。女心无间虽皆容起严污等
心。就严污等。若先数起。于数起中。若明了者就明了中。若近起者女心无间。
便先引起。由如是心修力强故。数论又难。若有修力最强盛者。宁不恒时生于自
果。论主答云。由此心有住异相故。故不恒时生于自果。此住异相。于别修心相
续生中最随顺故。
  从此论主推让世尊。即当第四因相不测分。论云。诸心品类次第相生因缘方
隅。我已略说。委悉了达唯在世尊。一切法中智自在故。故有颂言。
  于一孔雀轮  一切种因相
  非余智境界  唯一切智知
  释曰。孔雀轮有青黄等一切别。此一切种由何因感。如是因相非余境界。唯
佛能知。色差别因尚为难了。况心心所诸无色法因缘差别。岂易了知。
  从此第五业生先后分。先难后明。次破胜论。胜论能云。若实无我。业已灭
坏。云何复能生未来果。论主答云。不从坏业。未来果生。业虽已坏。种子仍
在。但从业种相续转变差别功能。生未来果。犹世间果从种生。然果不从已坏种
起。亦非从种无间即生。但从种子相续转变差别功能。果方得生。谓种生芽。芽
生于茎。茎生于叶。叶生于花。花为最后方引果生。胜论又难。若尔何言从种生
果。论主答云。克实果唯花功能。由先种子展转为因。引起花中生果功能。约展
转因说种生果。故此花中生果功能。由先种子展转引故。所生果相而似种也。今
业生果亦如外种。由业为先熏成种子。相续转变差别果生。胜论问云。何名相续
转变差别。论主答云。由业为先。于色心中重成种子。即此种子中无间断。名为
相续。即此相续后后刹那异前前生。故名转变。即此转变有胜功能。最后生果。
胜余转变。故名差别。因此问答便明先果。即当第五分也。如命终时于识心中。
虽带众多感当来果。所有种子。然此业种略有三种。能先引果。一者极重。譬如
负债强者先牵。二者近作。如临终时逢善恶友。所起善恶便先引果。三者数作。
谓一生来其数作业。能先引果。故经部师有此颂曰。
  业极重近起  数习先所作
  前前前后就  轮转于生死
  释曰。一业极重。前感异熟。二业近起。前感异熟。三业数作。前感作异
熟。若业轻等便感后熟。由此业力轮转生死。
  从此第六业报难知分。此是论主推让世尊。业所熏种相续转变。至彼彼位彼
彼果生。唯佛证知。非余境界。故经部师有是颂曰。
  此业此熏习  至此时与果
  一切种定理 离佛无能知
  释曰。业起之时。必熏成种。此业此种至于此时能与其果。此种定理。唯佛
能知。已上六分正宗已讫。
  从此第二流通。于中有三。一赞道劝舍。二赞道不睹。三略显劝学。今则是
初。颂曰。
  已善说此净因道  谓佛至言真法性
  应舍闇盲诸外执  恶见所为求慧眼
  释曰。已善说此净因道者。标赞道也。涅槃名净。此无我道。能证涅槃。名
净因道。我执已破。无我理成。名为善说。谓佛至言真法性者。释前标也。无我
之教是佛至言。无我之理是真法性。教之与理俱涅槃因。净因道矣。应舍闇盲诸
外执恶见所为求慧眼者。劝舍也。外道执见名为恶见无智慧眼称之闇盲。背还灭
道为流转因。舍亦佳矣。
  从此第二赞道不睹。颂曰。
  此涅槃宫一广道  千圣所游无我性
  诸佛日言光所照  虽开昧眼不能睹
  释曰。无我理性趣涅槃宫。此一广道为千圣游。无我正教诸佛日言。其教破
闇。犹如赫日。依教显理。名光所照。道之功也。外道恶眼。名昧眼无我之日。
安能睹乎。
  从此第三略显劝学者。颂曰。
  于此方隅已略说  为开智者慧毒门
  庶各随己力堪能  遍悟所知成胜业
  释曰。无我方隅我已略说。为开智者慧毒之门。如身少破安少毒药。斯须毒
气遍满身中。此论亦然。开少慧门。诸有智人能深悟入。名慧毒门。此慧毒门。
普劝人修。庶各随己三乘力能。遍悟所知。必成胜业。其功既尔。安不习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三十(终)
  写本云
  宽正二年(辛巳)极月廿一日以灵山之静重本书写之又借觉林之顺勤本校合
之者也三井能盛
  书本云
  应仁二年(戊子)春三月三日以右本写之毕秘之窗中莫出之房外而已
  树大僧都尊通判
  若是圆晖释者慧晖何不释之乎如何(云云)
  书本云
  同年三月七日一览之处文字不正如何(云云)
  书本云
  七年九月十一日以幸尊赠僧正曾通判(职事平松中将资冬上乡德大寺黄门)
  延德三年(辛亥)孟昏十六夜书毕
  永正元年(甲子)孟秋下浣一日遂一览功毕
  三井末流  盛玄
  于时文永七年(丁亥)七月十日于三井寺法泉房之内北窗以右本遂写功毕
  武州长荣实宪
  武州池上长荣山本门寺佛寿院
  权大僧都日现判(三十二岁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