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向。趣一来果故。离八地向三者。第三向也。谓先凡位。断欲修惑第九品尽。
或断初定一品。乃至断无所有处惑尽。名离八地。此有六十四人。谓断欲第九
品。为一人。断上七地各九品惑。各有九人。七九六十三。兼前一人。成六十四
人。此六十四人。至见道中。名第三向也。趣不还果故。
从此第二。依第十六心。建立者。就中有二。一明建立果位。第二别明住果
非向。且明第一立果差别者。论云。次依修道。道类智时。建立众圣。有差别
者。颂曰。
至第十六心 随三向住果
名信解见至 亦由钝利别
释曰。随三向住果者。前初向六人。至道类智。住预流果。前第二向三人。
至道类智。住一来果。前六十四人。至道类智。住不还果也。名信解见至者。此
住果人。若钝根者。名为信解。若利根者。名为见至。前随信行。今名信解。谓
由信故。胜解相显。名为信解。前随法行。今名见至。谓由向见。得至果见。故
名见至。此二圣者。信慧互增。故慓信解见至名别。
从此第二。明住果非向。论云。何缘先断欲界修惑一。至五等。至第十六道
类智心。但说名为预流果等。非后果向(解云。此意者。何故断五品。非第二
向。断七八品。非第三向。断上七地。非第四向也)。颂曰。
诸得果位中 未得胜果道
故未起胜道 名住果非向
释曰。诸得果位中者。据前预流等三果也。未得胜果道者。未得五品等诸胜
果道也。故未起胜道名住果非向者。结上三果不名后向也。谓断五品。至道类
智。未起五品胜果道故。但名预流果。故不名第二向也。
断七八品。至道类智。未起七八品。胜果道故。但名一来果故。不名第三向
也。断上七地。至道类智。未起七地胜果道故。名第三果故。不名第四向也。胜
果道者。谓向道也。夫论向道。胜前果道。或趣后果。名胜果道。问何故前住
果。未得胜果道。答以胜果道是向道故。故住果位。未起得也。
从此第二。约修无学道。就中有二。一明德失数。二历位广明。且明德失数
者。论云。当约修惑辨渐次生能对治。名分位差别。颂曰。
地地失德九 下中上各三
释曰。失谓退失。即所断烦恼也。德谓功德。即能断道也。于九地中。地地
修惑。各有九品。九九总有八十一品惑。其能断道。地地亦九。总有八十一品。
无间道八十一品解脱道。问失德如何。各分九品。答谓根本品。有下中上。此三
各三。故成九品。且下品三者。谓下下。下中。下上。中品分三者。谓中下。中
中。中上。上品三者。谓上下。上中。上上。应知此中。下下品道。能断上上品
障。乃至上上品道。能断下下品障。如洗衣位。粗垢先除后除细垢。又如粗闇小
明能灭要以大明。方灭小闇。失德相对。理必应然。白法力强。黑法力劣。故刹
那顷。下下品道。能断无始上上品惑。犹如长时。所集大闇。一刹那顷。小灯能
灭。
从此第二。历位广明。就中有四。一明预流七生。二明一来向果。三明不还
向果。四明无学向果。且初明预流七生者。论云。先应建立都未断者。颂曰。
未断修断失 住果极七返
释曰。九地修惑。都未有断名为预流。生极七返。谓于人天。七返受生。极
言为显受生最多。极不过七。非诸预流。皆受七反。言预流者。诸无漏道。总名
为流。初预此流。名为预流。问此预流。名为因何义。若初得道。名为预流。则
预流名。应目第八(苦法忍是第八也。于八忍中。从后数之。当第八故也)若初
得果名为预流。如超越人至道类智。得二三果。应名预流。答此预流名。不目答
八。目初得果。于四沙门果中。定初得故。一来不还。非定初得。此定初得。故
名预流。问何缘此名。不目第八。答要具三义。得预流名。一具得果向无漏道
故。二具得见修无漏道故。三于现观十六心流。遍至得故。第八三义俱阙。故预
流名。不目第八。言七生者。人中七生。中有。生有。名为七生。天中亦然。中
生各七。总二十八生。皆七等故。说极七生。问何缘彼无受第八生。答谓相续
身。齐此七生。所有圣道。必成就故。圣道种类。法应如是。如七步蛇。第四日
疟。法应尔故。至第七生。逢无佛法。虽在居家。得阿罗汉。既得果已。必不住
家。法尔自得苾刍形相。问预流既。未断不善修惑。云何经说预流。名为无退堕
法(不退堕三恶趣也)。答此有五义。一以不生长退堕业故。二违彼生长业与果
故。三强盛善根镇彼身故。四加行意乐俱清净故。五诸有决定堕恶趣业。尚不起
忍。况得预流。故有颂曰。
愚作罪小。亦堕恶(无惭愧故)智为罪大。亦脱苦(惭愧增故)如团铁小亦
沈水。为钵铁大亦能浮(引此颂意。明愚人名退堕。预流名无退堕也)。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三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四
从此第二。明一来向果。论云。已辨住果未断修惑。名为预流生极七返。今
次应辨断位众圣。且应建立一来向果。颂曰。
断欲三四品 三二生家家
断至五二向 断六一来果
释曰。初。两句明家家。下两句明向果。即预流圣者。进断修惑。若三缘
具。转名家家。一由断惑。断欲修惑三四品故。二由成根。得能治彼无漏根故。
三由受生。更受欲有三二生故。颂中但说初后二缘。不说成根者。预流果后进断
修惑。诸无漏根。理必合有。义准已成。故颂不说。言断三四品受三二生者。若
断三品。名受三生。若断四品。名受二生。谓九品惑能润七生。且上上品。能润
两生。上中。上下。中上。各润一生。中中。中下。合润一生。下三品惑。共润
一生。既上三品。能润四生。故断上三品。四生便损。名受三生。既言中上品润
一生故断中上品。复损一生。前断三品。已损四生。今断中上。复损一生。故断
四品。总损五生受二生也。问何故无断一品二品五品。名家家耶。答必无有断一
品二品。不断三品。中间死生。无断五品。不断六品。而有死生。谓由圣者。得
初果已。断欲修惑。起大加行。必无未断一大品结(三品名一大品)有死生故。
故断一品二品。必断三品也。断第五品。必断第六品者。谓断第六品。证一来
果。以无一品能障得果。故断五品。必断第六品。问若无一品能障得果。何故断
第八品。不断第九品。有死生耶。答以断第九。一即得果得第三果也。二复越
界。越欲界也。由越界故。第九品惑。障不还果。断第六品。虽即得果。而不越
界。故此一品。不能障果。应知总有二种家家。一天家家。谓于欲天处。生三二
家。而证圆寂。或一天处。或二天处。或三天处。受三二生。二人家家。谓于人
趣。生三二家。而证圆寂。或一洲处。或二洲处。或三洲处。而证圆寂。若天家
家。天三人二。天二人一。此天家家。人中得道。若人家家。人三天二。人二天
一。此人家家。天中得道。且天家家天三人二者。谓于人中。得见道已。断三品
惑。从此命终。而生天处。受天一生。又从天死。来生人间。受人一生。又从人
死。而生天处。受天一生。并前一生。名为二生。复从天死。来生人间。受人一
生。兼前一生。名人二生。又从人死。复生天处。更受一生。并前二生。名天三
生。故天三生。人二生也。于第三生。断烦恼尽。证阿罗汉。天三既尔。天二人
一。及人家家。人三天二。人二天一。准前说之。断至五二向者。谓预流果。进
断欲界一品修惑。乃至五品。名一来向。趣一来果故。断六一来果者。若断六
品。成一来果。彼往天上。一来人间。而般涅槃。一来果。此亦名曰薄贪瞋痴
也。已断上中六品。重贪瞋痴。唯有下三品。薄贪瞋痴故。
从此第三。明不还向果。就中二。一明不还向果。二明不还果差别。今则是
初。论云。已辨一来向果差别。次应建立不还向果。颂曰。
断七或八品 一生名一间
此即第三向 断九不还果
释曰。初两句明一间。下两句明向果。谓一来者。进断余惑。若三缘具。转
名一间。一由断惑。断欲修惑七八品故。二由成根。得能治彼七八品惑。无漏根
故。三由受生。更受欲有余一生。故颂中但说初后二缘。不说成根。义如前释。
问如何第九一品惑。障得不还果。答断第九品。越欲界故。前说三时业为障中。
欲界地业。障不还果。应知烦恼亦与业同。谓得不还。越彼第九品惑。等流果及
异熟地故。故一品惑。障得不还果。言一间者。间谓间隔。为有一生为间隔故。
不证圆寂。或有一品惑。为间隔故。不得不还果。由此二义。名一间也。此即第
三向者。即此断七八品惑。名不还向。趣不还果故。断九不还果者。断第九品。
得不还果。必不还来生欲界故。
从此第二。明果位差别。就中有七。一明七种不还。二明九种不还。三明七
善士趣。四明非生上界。五明杂修静虑。六明净居唯五。七明身证不还。且初明
七种者。论云。今次应辨彼差别相。颂曰。
此中生有行 无行般涅槃
上流若杂修 能往色究竟
超半超遍没 余能往有顶
行无色有四 住此般涅槃
释曰。此者此不还也。总说有七。一者中般。谓欲界没。色中有中。般涅槃
故。二者生槃。色界生已。般涅槃故。此具勤修速进二道。三有行般。色界生
已。长时加行。方般涅槃。有勤修行。无速进道。四无行般。谓于色界。生已经
久。加行懈怠。无功用行。般涅槃故。此勤修速进。二道俱阙也。又经部释。论
主许之。故论云。于契经中。先说无行。后说有行。如是次第。与理相应。有速
进道。不由功用。般涅槃故。名为无行。无速进道。有功用行。般涅槃故。名为
有行。言上流者。是上行义。谓于色界。要转生上。方般涅槃。上流有二。一者
有杂修即乐慧也。二者无杂修即乐定也。若杂修者生色究竟。无杂修者。能往有
顶。颂言余能往有顶者。余是不杂修者也。就杂修中。复有三种。一全超。二半
超。三遍没。今依色界十六天中。辨此三种。言全超者。谓在欲界。于四静虑。
已具杂修。遇缘退失上三静虑。唯味初禅。从此命终生梵众天。由先习力。复能
杂修第四静虑。从梵众没。生色究竟。顿越中间。故名全超。言半超者。从梵众
没。生色究竟。中间有十四天。渐次受生。或越一天。后生色究竟。或越二天。
后生色究竟。乃至或越十三天处。后生究竟。皆名半超。超非全故。名为半超。
越一天者。受十五生。越二天者。受十四生。乃至越十三天者。唯受三生。由此
半超。极多十五生。极少唯三生。中间多少。如理思之。圣必不生大梵天处。谓
大梵言我生世间。是戒禁取。僻见处故。言遍没者。于十六天。尽遍受生。故名
遍没。无杂修者。遍生色界。唯不能往五净居天。广果天没。往生三无色。后生
有顶。方般涅槃。故色界中。下十一天。乐定乐慧。俱得受生。于广果天。便分
二路。若乐慧者。生五净居。若乐定者。生无色界。此五名为行色界者。乐定那
含。虽生无色。经色生故。是色界摄。行无色者。差别有四。唯除中般。无中有
故。从欲界没。直生无色。有生般等四种那含。此总名为无色那含。足前成六。
或有不生色界无色界。唯于欲界。得般涅槃。名现般那含。于现身中。得涅槃
故。颂言住此般涅槃者。即住此欲界。名现般也。此兼前六。成七不还。
从此第二。明九种不还。论云。于行色界五。不还中。复有异门。显其差
别。颂曰。
行色界有九 谓三各分三
业惑根有殊 故成三九别
释曰。行于色界。五种那含。分成九种。且总为三。一者中般。二者生般。
三上流般。有行无行。皆色生已。得般涅槃。皆生般摄。此三各三。故成九种。
中般三者。一速般。二非速般。三经久般。由三火星喻所显故。生般三者。一者
生般约速立也。二者有行般约非速立也。三无行般约经久立。上流三者。一者全
超约速立也。二者半超约非速立也。三者遍没约经久立。然上三种。及与九种。
皆由速非速经久。得般涅槃。故互相望。无杂乱失。如是三种。及与九种。皆由
业惑根。有差别故。有速非速经久不同。由业三者。造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