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96部分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96部分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ㄒ唬└鞑柯淅丛从谝桓龉餐哪凶嫦劝退嗪被蚬餐呐嫦劝⒗换戆ⅰN诙唷⒚撇灰坏闹畈柯涫怯捎谑献澹ㄎ友Ш冢┓毖芏鸾バ纬伞>墒献逯锌梢苑殖鲂碌氖献濉J献逡部煞毖艹晌柯洹#ǘ└鞲鍪献濉⒉柯湟谰萜紫档募且洌喂痰乇3肿潘侵涞难倒叵担⑶冶砻髁顺稍钡谋卜帧#ㄈ┰闯鲇诠餐嫦鹊氖献濉⒉柯渲浣雇ɑ椤F拮颖匦胧瞧渌柯涞某稍薄#ㄋ模┪吮3盅档拇拷啵涤幸晌实娜嗽谑献逯幸獾狡缡由踔燎穑堑淖铀锪碜槌尚碌氖献濉P⒍瞬於奥恿素A己喜康囊桓鲈懈疚蓿用淮檀酢K淖铀锪碜槌晌鹄皇希ㄒ馕庑杖耍#ㄎ澹└鞑柯渲渲饕揽垦倒叵档呐Υ员3窒嗷ゼ涞牧担姑挥行纬刹柯浼涞牧恕�
  《元朝秘史》中记录的这一时期的历史传说,还反映了以下的一些现象:(一)在古老的氏族组织中已经出现了父权制的家庭和私有财产。朵奔的父母一家拥有两匹骏马,一名家僮。朵奔和妻子阿阑豁阿死后,他们所拥有的牲畜,被四个儿子分作四份(忽必)继承,而排斥了第五子孛端察儿。(二)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在氏族和部落成员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贫富的分化,有了富人和穷人,并且出现了受别人役使的家僮。朵奔不仅家中有家僮,他自己还用一条鹿腿换来一个邻部穷人的孩童,带回家来役使。(三)出现了对外掳掠。孛端察儿兄弟五人在统格黎河边遇到一个“无个头脑管束,大小都一般”的更为原始的氏族,便把这个氏族掳掠来做为“使唤的人口”,并且掳夺了他门的马群和食物。掳掠妇女更是常见的现象。(四)氏族、部落中还逐渐形成了部落显贵“那颜”。他们在部落中享有声威,并且拥有自己的财富,日益居于一般氏族部落成员之上。
  蒙古孛儿只斤系氏族、部落的发展特征,一方面表明血缘关系的纽带仍把氏族、部落的成员紧密地联接在一起。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家庭私有制的确立,部落中形成了特权的显贵,出现了被役使的家僮,并且涌入了掳掠而来的外族人。这就不能不使古老的氏族部落组织不断地受到冲击。
  蒙古巴塔赤罕——孝儿只斤系诸部落西迁到三河源头以后,仍有一些蒙古部落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他们世代保持着对他们共同的男祖先奴古思的记忆,并且传说他曾在额尔古纳山中采矿炼铁。这些蒙古部落统被称为答儿列斤。他们的子孙分别组成为兀良合、弘吉刺等部落。弘吉刺繁衍为众多的氏族和部落。在捕鱼儿海(贝尔湖)一带的草原上游牧。他们和孛儿只斤系诸部落出自不同的祖先,因而可以互通婚烟。 
二、蒙古周邻诸部落
  在广阔的蒙古草原上,还居住着一些强大的游牧部落。
  塔塔儿 蒙古的东邻是强大的塔塔儿。塔塔儿名称最早见于唐开元二十年(七三二年)所立的突厥文《阙特勤碑》,碑中称为“三十姓塔塔儿”。他们先后被突厥、回鹘所役属。回鹘破灭,塔塔儿崛兴,汉文史籍中常见有“达怛”、“达旦”、“达靼”、“鞑靼”各种音译。《辽史》中作“阻卜”,《金史》作“阻”。辽、金之际,已是六个邵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占据着呼伦、贝尔两湖一带的广大草原。塔塔儿力量的强大和声名的显赫,甚至使得其他一些部落也往往自称为或者被人看作是塔塔儿人(鞑靼)。蒙古在辽、金史籍中译作“萌古”或“萌骨”。南宋人则把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泛称作“鞑靼”而又区分为黑鞑靼、白鞑靼、生鞑靼三种,蒙古被称为黑鞑靼。但在蒙古兴起的过程中,塔塔儿恰恰是她的最强大的劲敌。
  克烈 蒙古西面的克烈部,也是由六个部落组成的强大联盟。他们游牧在土拉河和斡耳寒(鄂尔浑)河流域。克烈和蒙古孛儿只斤部的牧地紧相联接,是关系密切的近邻。
  乃蛮 克烈部牧地以西,直到阿尔泰山的广阔地带,是乃蛮部的牧地。乃蛮已经建立起更为发展的部落联盟,并任用畏兀儿族官员来维护乃蛮贵族的统治。乃蛮已使用回鹘(畏兀儿)文字记事。他们同克烈部都信奉西方传来的景教,是文化最为发达的游牧部落。
  蔑儿乞 蒙古牧地以北,从鄂尔浑河到薛灵哥(色楞格)河流域,居住着蔑儿乞人,是四个部落的联合体。辽、金之际,正在迅速地发展壮大。
  库苏古尔湖以西和以北居住着斡亦刺人,他们同蔑儿乞人一样,是介于草原游牧民和森林狩猎民之间的部民。十二世纪时,在蒙古草原争雄的各部中是重要的部落。
  汪古部住居在阴山以北,他们自称是沙陀突厥人的后裔。金朝利用他们守护边壕。
  处在蒙古的东、西和北部的这些强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社会发展的水准和实际力量大都超过了蒙古。更南则是强大的金朝。只有北部昂哥刺(安加拉)河和谦河(叶尼塞河)流域的乞儿吉思(黠戛斯)已经衰落下去。贝加尔湖周围森林地带的不里牙惕、伯岳吾、豁里、秃马惕和巴儿忽等部落还处在较蒙古更为原始的状态。
  十二世纪初金朝建国时,分散的蒙古诸部落就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里,在强大的邻人包围中向前发展。 
三、蒙古与塔塔儿的斗争
  依据拉施德记录的蒙古传说,孛儿只斤部的海都曾经击溃了克鲁伦河流域的扎刺儿部。海都孙屯必乃时,蒙古孛儿只斤诸部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松散的部落联合。乞颜部长合不勒(屯必乃子)被推选为诸部落的共同领袖,开始采用汗的称号,传说合不勒汗曾经朝见过金朝的皇帝,并杀死追捕他的金朝使臣。这大约是金朝初年的事。
  这时,松散的部落联合的汗,是由部落成员大会(忽里勒台)推举产生。汗并不限定选自某一部落或家庭,但汗有权提出继任的候选者。合不勒以后的汗是泰赤乌部的俺巴孩。还在合不勒时,蒙古与塔塔儿长期争战,合不勒曾经杀死塔塔儿的一名巫师,塔塔儿起兵复仇,进攻蒙占。当俺巴孩汗去呼伦贝尔地带送女儿出嫁的途中,塔塔儿捕捉了俺已孩并把他押送金朝处死。蒙占与塔塔儿间为血族复仇而开展的斗争更加尖锐了。
  俺巴孩被捕时,遣发他的随从回来,指定由他的儿子合答安或者合不勒子忽图刺为汗。忽图刺被选为汗,率众誓师,决意向塔塔儿和金朝复仇。忽图刺汗和合答安等率领蒙占部众顽强地同塔塔儿先后进行了十三次战斗。金钥和南宋的文献里从一一三五年到一一四七年的十二年间,也不断载有“萌占斯扰边”,与金朔作战的纪事。一一三八年,蒙古兵曾在金上京以北打败金兵。金熙宗派出完颜希尹,完颜宗磐等重臣率领大兵阻挡了蒙古兵的南下(《完颜希尹神道碑》)。蒙古兵在掳掠了一些村寨后便退转了回来。
  在当时的蒙古社会里,勇于为部落复仇,勇于作战的人是受到敬重的。忽图刺以他的英勇行动博得了广泛的称誉,草原上流传着对他的赞颂:“他的洪亮的声音,好象空谷的雷鸣,强劲的双手,好象厚重的熊爪;把人来折成两截,就好象折筋一般”(拉施德《集史》第一卷第二册)。一一六二年,忽图刺兄把儿坛之子也速该,随从忽图刺去和塔塔儿作战,俘虏了一个叫做帖木真的塔塔儿人。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胜利,也速该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叫帖木真(或译铁木真)。他就是后来刨建了蒙古国家的成吉思汗。 
四、蒙古社会的发展
  十至十三世纪,蒙古草原诸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长期以来与辽、金及畏兀儿毗邻的部落,在先进文化的影响下,生产力的发展较高。蒙古诸部落从狩猎民转化为草原游牧民的时间较短,他们在畜牧业方面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狩猎经济的作用还很明显。
  辽朝对蒙古地区的直接统治,对草原诸部社会的发展无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海拉尔地区、克鲁伦河流域等地都是辽移民和屯军戍守的地方,辽在这室兴修了城市,发展了农业。草原诸部与辽朝保持着密切的臣属关系。通过市易,诸部以牛羊马驼和毳罽等物与辽进行交换,络绎不绝。蒙古部(萌古部)开始与辽发生了朝贡关系。金朝与草原诸部继续保持密切的贡赐交换。由于金朝对契丹人的镇压与歧视,不少契丹人逃亡到了草地。金朝废行铁钱,大量铁钱北流入草原诸部,铁制生产工具和武器的使用逐渐普遍。这些都对诸部落的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畜牧是蒙古人取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牲畜包括羊、牛和马。牛、羊的肉与牛、马的奶和奶制品是主要的食物,皮可制衣服,毛可制成毡毯与绳线,是制作毡帐的主要材料。马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特别受到珍视,非大宴会不杀马。牛也用来拉车。大车用前后两组各十一头牛并排拉动。贵族的大车上可以载运不需拆卸的帐幕。每一个氏族都有大致固定的地域,牧民们每午冬夏,沿着习惯形成的路线在牧地间迁移。由于畜牧业的水平还比较低,而且极不稳定,因此狩猎仍然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冬猎是以部族为单位联合举行的。奶制品和皮毛加工都还是家庭手工业。但已出现了专业的铁匠、木匠和弓匠。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部族内部几乎不存在商业交换,与邻境的交换经由西域商人进行。部落首领也通过入贡的方式保持同中原王朝的交换关系。分工与交换的发展使社会财富逐渐集中到一些有权势的贵族手里。对财货、奴隶的贪欲大大地刺激了部落间的掠夺战争。
  蒙古父权制的氏族部落组织,在内部不断分化和与邻族的斗争中,逐渐地有了发展。在成吉思汗出生前后,蒙古的氏族部落组织中,呈现如下的一些新现象:
  那颜 蒙古氏族的贵族那颜,日益成为高居于氏族成员之上的显贵。他们拥有显示尊贵的称号,如巴阿秃儿(勇士)、薛禅(贤智)、伯颜(富翁)、太子等,以表明他们的特殊的社会地位。他们不仅拥有自己私有的牲畜和财产,而且还置蓄私家的奴隶——“梯己奴隶”(奄出·孝斡勒),成为奴隶的主人(图思)。
  那可儿 贵族那颜的身边,出现了被称作那可儿的集团。那可儿是那颜的仆从,又是那颜的护卫和助手。他们来自和那颜不同的氏族,为那颜服役,但他们效忠于主人那颜,得到倚信,本人又可以在对外掳掠时获得财富和奴隶。他们可以上升为贵族,又可以下降为奴隶。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春秋时代的“士”,有某些相似之处。但这只是国家产生以前的原始意义的“士”。《元朝秘史》把“那可儿”译为“伴当”。因为宋元以来汉语白话中,“伴当”的含义是主人的仆从或商人的“伙计”。蒙古社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部落那颜必须拥有自己的亲信那可儿,才可能胜利展开对外掳掠,发展自己的势力。
  门槛肉奴隶(李莎泽·李斡勒) 门槛内奴隶是那颜贵族私人的家内奴隶。他们主要是僮奴,为贵族从事家内服役。门槛内奴隶或是通过投献,或是俘虏,但都是来自被征服的部落和氏族。他们处于奴隶的地位,但可以上升为那可儿。
  亦儿坚(民族成员)氏族成员亦儿坚是蒙古社会中的自由民。随着那颜贵族的形成,亦儿坚也在发生贫富分化。但他们作为氏族的成员,仍拥有“平等”的权利,参与氏族部落的选举。他们是所属部落的部民(兀鲁思)。
  随着氏族制度的进一步崩溃,在部落中开始分裂为显贵家族和普通平民两类。平民(哈刺抽)无权充当部落首领,无权讨论部落和部落联盟中各种事务。
  安答(结盟兄弟)不同氏族部落的成员,为了相互支援,可以采取结盟的形式,互相成为安答(结盟兄弟)。如也速该与克烈部的脱斡邻,帖木真与札答阑部的札木合,都曾结拜为安答。他们所统属的部落成员,也因此可以互称为安答部民(“安答因兀鲁思”,《元朝秘史》旁译为“契合的百姓”)。这种结盟当然是暂时的,极不巩固的。它只是由于一时相互援助的需要而形成,也可以由于相互间的利益冲突而宣告破裂。
  显贵家族和奴隶的出现,日益冲击着古老的氏族、部落组织。掳掠财产、妇女和奴隶,成为草原上常见的现象。各氏族、部落的贵族,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而相互联合,又为了掳掠而相互攻战。在成吉思汗诞生的前夜,蒙古草原上充满了部落问的杀伐。人们记述当时的景况说:“星空旋转着,众部落都反了。不得安卧,你争我夺,抢劫财货。草地翻转了,所有的部落郊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