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望也随着他涉及事物的广泛及高超的音乐技艺而逐渐的建立了起来。l932
年,比彻姆亲手创立了后来蜚声与世的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并且亲自担任了
七年这个乐团的首席指挥。既伦敦爱乐乐团之后,他又于1946 年自费筹建了
著名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这次他更加呕心呖血,亲自担任了15 年这个乐团
的常任指挥。且不说他在多年训练这两个乐团时所付出的心血,就单凭创建
这两个举世闻名的大乐团,这本身的功绩就已经大得惊人了,更何况比彻姆
还为英国交响音乐的发展做了大量其它的出色工作,因此,比彻姆获得“英
国交响乐团之父”的名称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比彻姆是一位有着出色的才干和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的指挥大师,在对
待他所热衷和追求的事业上,他有着不知疲倦的态度和坚韧不拨的毅力,由
于他十几年来对乐团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严格而富有成效的训练,因此
在他所处的时代里,由他领导的几个英国主要交响乐团的水平都得到了不同
程度的提高,从而使得整个英国乐坛上呈现出了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更重
要的是,他为英国现代交响乐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当今天人们津津乐道
地评论着伦敦爱乐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的精采演奏时,恐怕都要联想到比彻
姆为之做出的突出贡献吧。
在谈论指挥艺术时,人们总是说优秀的指挥家应该是那种具有高度凝聚
力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式的神奇人物,他必须有本领对乐队施以强烈的
音乐感染力,使乐队不知不觉的服从于他的指挥,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比
彻姆就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了。关于这一点英国指挥家布尔特曾经说过,他
曾亲自感受过比彻姆随心所欲的驾驭乐队时的能力。他说:“比彻姆在这方
面有着高度聚精会神的本领和绝好和表达力,他总是能够用全神贯注的热情
来感染每一个人,甚至对一些二流的音乐作品,他也能凭借他那绝妙的手段
而使人们着迷”。
比彻姆是一位主观因素较强的指挥家,这一点他与富尔特文格勒很相
似,其实,他在对作品的即兴处理上甚至比富尔特文格勒和尼基什还要多,
这与他的艺术思想及观点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人都知道,比彻姆在排练时
所做的不一定都与演出时的实际效果一样,但有趣的是,他的这种即兴发挥
式的指挥,却丝毫不会给人们带来混乱的感觉,他总是能够以自己绝妙的技
巧和卓越的艺术趣味来取得成功,而且这种独具魅力的做法,倒常常给人们
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他的这种风格与亨利·伍德的那种精细的,一切都
准备得极为充分的风格相比较,有着非常鲜明的差别。
比彻姆作为一位非凡的指挥大师,其在专业上的惊人技能和艺术上的高
深修养是极为突出的。他是一位十分全面的指挥家,从作品的体裁上来看,
无论是歌剧、清唱剧还是交响乐和室内乐,他都有着令人信服的驾驭能力和
精湛的演释技巧,而从作品的风格和数量上来看,他对音乐史上各种不同流
派和风格的作曲家的大量作品,也都有着非常独特和准确的解释,当然,对
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他的诠释可以说是更加具有说服力的。
从指挥曲目上看,他非常善于指挥亨德尔、海顿、莫扎特、比才、西贝柳斯、
理查·施特劳斯和埃尔加等人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但这之中又尤以指挥海
顿的交响曲最为著名,为此,他曾享有“海顿交响曲指挥专家”的美誉,而
在指挥歌剧方面,他则最为擅长莫扎特、比才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比彻姆是一位温和而富有修养的、略带幽默感的指挥大师,说到这一点,
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有一次,大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邀请比
彻姆在伦敦指挥首演他的那部复杂而艰难的歌剧《埃列克特拉》。比彻姆欣
然地接受了他的邀请,当快要开始排练时,比彻姆心血来潮,他对理查·施
特劳斯说他准备背谱指挥这部歌剧的首演,而理查·施特劳斯却不以为然,
他觉得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下如此庞大复杂的歌剧简直是不可能的,于是
他便和比彻姆定了一个赌约,说如果比彻姆能够在两个星期之内把总谱背下
来的话,他便情愿输给比彻姆100 英镑。这时实际上离首演的日期已经很接
近了,比彻姆接受了这个打赌条件以后就回伦敦去了,几天以后,当首演结
束时,理查·施特劳斯收到了比彻姆寄给他的上演版税,当他看到清单上写
的一行字时大吃一惊,只见上面写到:“亲爱的施特劳斯先生,赌金100 英
镑已扣除”。这段故事虽然体现出了比彻姆令人忍俊的幽默感,但更重要的
是,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比彻姆作为一个指挥大师所具有的惊人的阅谱能
力和记忆力。
比彻姆是一位有着庄重、严谨、朴实和抒情风格的指挥家,他的特点十分
清晰的体现在他指挥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中,他曾在其辉煌的指挥生涯中灌
录过许多出色的唱片,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海顿的大部分交响曲、莫扎特的《第
41 交响曲》,歌剧《魔笛》、比才的歌剧《卡门》、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
亚》,以及理查·施特劳斯的许多歌剧。另外,他还是英国现代作曲家的作
品的积极支持者和宣传者,尤其时于德留斯和他的作品,比彻姆曾给予了极
大的拥护和扶植,他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一部关于德留斯的书籍。
比彻姆是英国近代音乐史上最为出色的音乐表演艺术家之一,在全世
界,特别是在英国享有着很高的荣誉,他曾在1915 年被封为骑士,后来又在
1916 年被晋封为爵士,成为英国音乐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获得此种荣誉的艺
术家之一,而这种荣誉也正是他毕生为英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为世界音乐艺
术的传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极好证明。{ewc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031_1。bmp}
不拘一格、勇于开拓的艺术大师——斯托科夫斯墓
(Leopold Stokowski ,1882_1977)
如果让一位老音乐爱好者挑选出20 世纪初期的几位最杰出的指挥大师
时,恐怕出不了三个人便会提到斯托科夫斯基的名字,为什么这个名字如此
响亮而富有魅力呢,那是因为这个名字曾经使那么多的人痴情、着迷和仰慕
过,他那双被称为“优雅和富有表现力”的手,曾经拨弄出过多少美丽而使
人难以忘怀的音乐。在20 世纪的现代指挥艺术中,能够给人们带来如此巨大
的感召力的指挥家,用凤毛麟角这个词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然而他——
斯托科大斯基,就正是这种凤毛麟角式的人物。
列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是一位带有波兰祖籍的指挥家,他的父亲是一
个波兰人,母亲则是爱尔兰人。斯托科夫斯基于1882 年出生在伦敦,他从小
就是一个音乐“神童,很早就学会了演奏钢琴、小提琴和管风琴。他早年就
学于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和皇家音乐学院,1900 年从皇家音乐学院毕业以
后,便在伦敦的一个教堂里任管风琴师。1905 年他来到美国定居,并在纽约
的一个教堂里担任了几年管风琴师,1909 年,斯托科夫斯基开始跨入了他的
指挥艺术生涯中,这一年他担任了辛辛那提交响乐团的指挥,为这个乐团的
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912 年,斯托科夫斯基迎来了其指挥艺术生涯中最
为辉煌和重要的时期,这一年他担任了后来名扬于世的费城交响乐团和常任
指挥。
斯托科夫斯基在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时才年仅30 岁,当时的费
城交响乐团还不很出名,水平也只居于中流罢了,但当斯托科夫斯基上任以
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在自己在位的24 年当中,以人们无可非议
的天才能力和效果非凡的训练方法,将这个历史悠久的大乐团的水平,一下
子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费城交响乐团因此而得福,很快便跨入了全
美“五大交响乐团”的行列中,所以,后来人们在谈论费城交响乐团的历史
时,便将斯氏领导下的辉煌时期看作是该团创建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斯托科夫斯基是本世纪初期音乐艺术中少有的天才人物之一,作为演奏
家,他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和钢琴演奏家,而作为指挥家,他是一个具有新
鲜音乐思维的、能够给人们带来全新音乐感觉的大师。他一生除了对费城交
响乐团的振兴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以外,还有一个伟大功绩就是努力推广
和扶植新音乐,这一点他与另一位指挥大师库谢维茨基十分相似,他们两人
在当时是美国最著名的扶植新音乐的大师,那么斯托科夫斯基在这方面有着
哪些突出的成就呢?从他在美国的几十年里所从事的漫长艺术生涯中,到处
都能够看到这方面的成绩,比如,他曾是美国当时举行现代音乐演奏会最多
的指挥家之一,就是在一些一般性的音乐会中,他也经常有意地加入一些新
作品来请听众欣赏,这些新作品往往因为手法激进,风格怪诞而很难被听众
接受,但它们之中又确实不乏优秀而富有创造性的作品,这时,斯托科夫斯
基便利用他那精湛而巧妙的艺术手法,以及自己在听众中所树立起的崇高威
望,大胆而果断地向听众介绍和推广这些有价值的新作品,这期间,许多有
才华的现代作曲家的作品,都是由他进行首演、宣传和推广的。例如以后被
人们公认为20 世纪音乐杰作的艾夫斯的《第四交响曲》、勋伯格的《钢琴协
奏曲》、《古勒之歌》等作品,都是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首演的,而他向美
国首次介绍的现代作品就更多了,其中有勋伯格的《乐队变奏曲》和科普兰
的《小交响曲》等等。鉴于他对美国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人们便将他称为“美国音乐舞台上的拓荒者”。
斯托科夫斯基在美国除了担任过24 年的费城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以
外,还于1939 年创建了全美青年管弦乐团,这个举动实际上是他在脑中酝酿
已久的计划,早在他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指挥时,他便有了这一想法,计划
着有朝一日能够亲自培养和训练一批全美最有才华的青年人,使他们能够成
为美国音乐界的出色的接班人。他的这个幻想终于在他卸去费城交响乐团常
任指挥的重担以后实现了。当时,他不辞辛苦,横跨美国,亲自严格筛选了
一百名20 岁以下的青年音乐家,组成了上面所提到的全美青年管弦乐团,并
且亲自担任了三年这个乐团的指挥。除此之外,斯托科夫斯基还在1941 年到
1944 年间担任了美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1945 年他又着手创
建了纽约市立交响乐团,同时担任了该团的指挥。1946 年到1950 年间,他
又将纽约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的席位拿到了手中。1955 年到1961 年,他
又担任了六年休斯敦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 1962 年回到纽约后,他又亲手
创立了全美交响乐团并担任了该团的指挥。到了1972 年,90 岁高龄的他又
来到了伦敦,在这里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举行了一系列出色的音乐会。
斯托科夫斯基的确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指挥大师,人们从以上令人眼花潦
乱的经历中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深刻印象。但这一切还远不是他的全部经
历,他还曾经亲自拍摄过若干部电影,在这些电影中,他不但指挥乐队演奏,
而且还在其中扮演角色。他曾参加拍摄过《1937 年伟大的广播》、《丹凤朝
阳》和《乐府千秋》等多部电影。他的多才多艺的杰出才能,使熟悉他的人
们都表示出了无比的钦佩和崇敬。
斯托科夫斯基是一位不拘一格、勇于创新的指挥家,这一点在他的艺术
经历的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例如当今世界上流行和公认的管弦乐队在舞台
上的布局和乐器配置法,就是由他经过多年的实践而创立的,而对于乐队中
弦乐器的换弓和木管乐器的换气,他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要求,在他看
来,弦乐器在某种情况下没有必要统一弓法,而木管乐器也应该允许自由换
气,这样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在演奏中出现音乐中断的痕迹,并且能够更好地
发挥每一个演奏员的个性。他的这些看法在当时的指挥界中是有着广泛的争
议的,然而他本人却我行我素,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实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大胆的艺术开拓精神。
斯托科夫斯基不是一位恪守传统的指挥家,从他自身来看,立求创新似
乎已经成了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