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伦理学-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60余万字的著作行将结束时,作者颇为动情地追记道: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当我
在一处荒凉而破碎的海岸上,第一次看到一队火地人的时候所感觉到的一阵惊诧的
心情,因为当时立刻涌上心头的想法是——原来这就是我们的祖先。这些人真是一
丝不挂,全身涂上颜料,又长又乱的头发纠缠成许多结子,陌生人在他们中间所引
起的激动使他们口流白沫,他们的神情是扩野、张惶、狐疑的。他们几乎没有什么
手工艺,并且象野兽一样,抓到什么就吃什么,他们没有政治组织,除了他们自己
的小部落中人以外,对谁都可以加以残杀。任何在自己的本土见到过一个野蛮人的
人,如果被迫而不得不承认在他自己的血脉里也未尝不流动着一些比他自己更为卑
微的人的血液,他不会感觉到太多的羞辱。但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要在猿猴类祖
先与野蛮人祖先之间作一抉择的活,我宁愿认猿猴,而不愿从野蛮人。
诚如进化论创始者所言:人这样地兴起而攀登了生物阶梯的顶层,固然并不是
由于他自己有意识的努力,但若他为此而感到几分自豪,也是可以理解而受到原谅
的;这样地兴起,而不是一开始就现成地被安放在地面上。这一事实会给他希望:
他还可以提高,面向遥远未来中的一个更大的幸运。但我们总得承认,人,尽管有
他的一切华贵的品质,有他高度的同情心,能怜悯到最为下贱的人,有他的慈爱,
惠泽所及,不仅是其他的人,而且是最卑微的有生之物,有他的上帝一般的智慧,
能探索奥秘,而窥测到太阳系的运行和组织——有他这一切一切的崇高的本领,然
而,在他的躯干上仍然保留着他出身于寒微的永不磨灭的烙印。这其中就烙着“性”、
“性别”、“性选择”几个大字。结论:“人的各个种族或旅,在体貌上的所以各
有差别,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人和低于人的动物的所以不同,原因固然不一而足,而
在一切原因之中,要以性选择为最有效率。”'注'这样,达尔文以其卓越的研究,
不仅证实了人的生物体是从某些结构上比较低级的形态演进来的,而且进一步阐明
人类的智力、人类社会道德和感情的心理基础等精神文明的特性,可以追溯到性和
性选择,从而为把人类对性的认识归入科学研究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是人类自觉
的历史发展上的一个空前的突破。
当然,对于性伦理学来说,进化论关于性的研究成果仅仅为之提供了研究的基
础,而不能就此止步。相反,它应进而探索:为什么人类的性具有伦理意义。
应该说,考茨基在阐述“人是一种有性别的生物”时充分注意到了问题的这个
关节点。他一方面指出:“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和动物一样,是一起头就十分重视
自己的自由,也十分重视自己的性自由,无论在哪一方面,要他们听任一种向来享
有的自由受到限制,都需要有一些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理由。”'注'这里,所谓人
类十分重视性自由的命题,包括两层内容。其一,人类之初曾享有充分的性自由;
其二,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使性自由受到限制,是基于非常重要的理由。另一方面,
他又强调:“两性关系,是人类相互关系中最早的关系,它们是可以服从伦理的或
法律的社会规范的。”'注'历史表明,从原始社会的后期开始,姑娘们享有充分性
自由的情况,与妻子的处境形成显著的对比。妻子与丈夫的关系,在不同的原始民
族中,虽然形态很不相同,但总是遵守着相当严格的社会规则的。这是怎么造成的
呢?为什么一部分女人的性自由给取消了呢?用人的一种特殊自然禀赋并不能说明,
在无规则的性交关系以外,何以又产生出婚姻来。因为一种自然禀赋即使创造了一
些规则,它所创造了的也只能是同样适用于一切成年女人的规则。使有规则婚姻产
生的最后原因,不是自然条件,而是经济条件,即男女间的劳动分工。当然,这种
分工归根结蒂也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换句话说,人类的性关系在本质上内涵有
伦理价值。
读者或许还会记得,本章一开始曾引述过费尔巴哈的一句名言。这位世界级的
大哲学家在《幸福论。一书中,还曾对自己的思想做了颇为详尽的说明。在他看来,
被思考为自身独立存在的个人的道德是毫无内容的虚构。在我之外没有任何你,亦
即没有其他人的地方,是谈不上什么道德的;只有社会的人才是人。因为有你存在
和与你共处,我才是我。只是由于你作为一个明显的可触知的我,作为一个他人而
与我的意识相对立,我才意识到我自己。如果没有女子与我相对立,那末我会意识
到我是男子和什么是男子吗?我意识到我B己,这就是说,如果我真的是一个男子,
那末首先我就意识到我是一个男子。一样的、无差别的、无性的我——那只是唯心
主义的幻想、毫无内容的思想。只有能区分男子和女子的,只有贯彻到人的整个最
内密的本质的那个身体的断面,只有它才能论证或实现我与你的区别,才能使我们
的自我意识所赖以成立的我与你的区别成为感性的。各个动物的个体难道不也是男
性和女性的吗?难道人和动物不完全是一样吗?区别之点仅仅在于:人与动物有共
同之点的那个东西,在人身上人性化了、高尚化了、精神化了,但也常常畸变了和
恶化了。和为了人的肉体的来源必须有两个人——男人和女人——一样,为了精神
上的来源、为了道德的发生至少也必须有两个人——男人和女人。由于性关系可以
直接地看作是基本的道德关系,看作是道德的基础,因此,性关系可以导源出道德。
'注'
也许,费尔巴哈的上述分析过于简单化了,甚至显得贫乏。但是,对于确认人
是有性别的生物这一基本事实,对于作为探索人类性伦理本质的起步,他的论证还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三、性冲动是人的天性的根本部分
1920年秋,在克里姆林宫内列宁的大书房里,列宁和蔡特金进行了一次涉及
“性问题”的长谈。列宁特别指出:“这里面正确的道理,工人们早就在倍倍尔的
书里读到过。”'注'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
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才智致力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他从工人到国会议
员,从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战斗历
程,经受了尖锐而严峻的历史考验。倍倍尔关于性问题的天才思想,集中反映在他
的著作《妇女与社会主义》中。1872年3月,莱比锡法庭悍然宣布倍倍尔犯了所谓
“图谋叛国罪”,无理判处他两年徒刑。入狱时,数不清的工人群众在车站给他送
行。倍倍尔后来在自传中写道:“在我确定无疑地要丧失自由的31个月以后,我决
定在监狱里写出我的。妇女与社会主义。一书的初稿。这书到1879年才以。妇女的
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书名出版,虽在反社会党人非常法禁止推销的情况下仍出了
8版。1910年出版了第50和第51版。”《妇女与社会主义》作为一部科学著作,它所
涉及到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学、历史学和伦理学等领域;同时,它也是一部
集中阐述两性问题的著作,而且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在性问题上制定社会主义政策的
基石。倍倍尔的。妇女与社会主义。是研究性问题的必读书。
倍倍尔的两性观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想,即他对性冲动所给予的充分肯定。
他在《妇女与社会主义》中专门写了一节,题目就是“性欲”。他以毫不含混的语
言写道:“人类所有的一切欲望之内,生存欲和食欲之外,性欲最为强烈,要繁殖
种族的欲望是‘生存意志’最强烈的表现。这种冲动在正常发达的人类人人都有,
到了成熟之后,满足这种冲动是生理和精神健康的根本。”“大家应该知道,性的
冲动及其器官是天性的根本部分,它能完全支配人生的某一个期间,而决不可视为
秘密行为及虚伪羞耻和完全无知的对象。关于男女性器官机能的生理学解剖学的知
识,非和其他部门的人类知识一样地普及不可。自己假使有了关于生理的精密知识,
那他便能以完全不同的眼光去考察人生的诸种关系。到那时候,现在默认为神圣的
嫌恶,而几乎一切家族不得不顾虑的恶害,凭着这种知识一定可以除去。”'注'
当然,人类对自身性冲动的知识积累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西方,一个古
老的通俗看法是把性冲动简单地看作一种排泄似的需要的表示,并且有周期的性质。
这当然是一种不正确并容易引起误解的看法。一则男子的精液并不是垃圾一般的东
西,非清除不可,再则从女子来说,并没有象排泄似的欲望。更冠冕堂皇的一套理
论是把性冲动解释为一种“生殖的本能”。不过,严格讲来,这样一个本能是不存
在的,并且,就性别已经分化的生物而论,也是不需要的。实际上所需要而已足够
的,只是一个动作的冲动,使两性彼此接近和接触,从而使受精作用不落虚空罢了。
总之,生殖的本能是无庸假设的。因之,心理学界很早就有一个废止本能这一概念
的趋势;固然,直到如今舍不得它的人还是不少。到了1897年,冒尔的学说问世以
后,对性冲动的分析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冒尔认为,性冲动中有两个成分:第一
部分迫使狭义的生殖器官的部分发挥一种功能,在男子是精液的迸出,这是和膀胱
的泌尿功能可以比较的;第二部分则迫使一性的人去和另一性的人发生身体上与精
神上的接触。前者冒尔称为“解欲的冲动”,后者为“厮磨的冲动”。这两个成份
都可以推源到性腺上去,第一部分是比较初元的,第二部分则是比较后来的,但彼
此分得清楚,并且是各自分立的。正常的完整的性冲动是由于两者的结合。冒尔的
分析是科学的,也是精湛的。
1933年,霭理士撰写的“性冲动的心理学”专著出版,这即是本章第一节曾介
绍过的《性心理学》。这部著作,为从性伦理学角度研究性冲动提供了可靠的心理
学依据。不过,更耐人寻昧的,是作者在该书绪论中首先提醒读者注意的下述情况:
“性冲动所受的宗教、道德、与社会习俗的牵制,要远在饮食的冲动之上,远得几
乎无法相比;性冲动所走的路子,不是这条被宗教堵上,便是那条被道德塞住。”
'注'
事实的确如此。不论是中国的礼教,还是西方的宗教,都曾把属于人的天性的
性冲动视为“罪恶”。然而,历史上也不乏智士仁人挺身而出,为捍卫人的天性,
与之进行各种形式的抗争。马丁·路德,就是这样的人。
马丁·路德(1483~1546)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
的奠基人。路德生活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这时欧洲各民族纷纷
要求摆脱罗马教廷对各国的宗教统治,形成本民族的独立统一的国家。路德的宗教
改革的思想曲折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要求,反映了当时还作为市民阶层而出现的资
产阶级,要求重视人的世俗生活的愿望。从“性”这个特定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把
路德看成中世纪的健全肉欲主义的一种典型。需要明确,我们现在要说的,不是宗
教改革家的路德,而是一个“人”的路德。在他的人性之内有一种原始而强烈的性
格。这种性格使他率直而明确地说出他的恋爱和享乐的要求。他前半生的罗马教会
的僧侣生活,使他观察到一切;他以自己的体验认识了僧侣及尼僧生活的不自然,
使他涌出了一种热情,去攻击牧师和僧院的独身生活。对于相信能反叛自然的人们,
对于以为当国家及社会的制度妨碍数百万人完成自然之使命时,仍能使它与他们的
道德礼仪观念调和的人们,他的话今天还是良药。他说:“要阻止自然冲动、自然
欲望,和要阻止火燃、水湿、人类饮食、睡眠,有什么区别?”真是不错。这句话
应该好好地刻在劝人反对“罪孽深重的肉”的教会门口。在论文集《婚姻生活》第
二卷中,路德说:“假使妇女嫁了一个没有性交能力的男子,一方不能公然另寻男
子,又不要再嫁的时候,她可以和她的丈夫说:“看!我亲爱的丈夫!你不能将我
总是租借着,如此,你是欺负了我的年轻的肉体,而你的名誉和幸福多濒于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