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怎样塑造成功者 >

第6部分

怎样塑造成功者-第6部分

小说: 怎样塑造成功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低地看待子女的才能;⑤能经常与子女活动(或游戏)、聊天,与子女一
起讨论各种事情,听取子女的意见,关心了解子女的情况;⑥能尊重子女自
己的发展方向,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变成对子女在这方面的期望,不给
孩子预先规定发展方向;⑦能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行为,在人际关系中不用势
利的态度对待子女待人接物的方式;⑧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失败或
挫折。

“养不教,父之过”,道出了父亲在教养子女中的责任。“有其父必有
其子”,描述了父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


在父母都有职业的社会里,父亲要常常自问:“如果母亲出差了怎么
办?”也许这会有助于父亲经常主动地参与育儿实践。

当然,在我们强调父亲在育儿中的重要性时,丝毫没有削弱母亲的作用。
我们认为,如果把母亲比作大地的话,父亲应该比作太阳。宽厚的大地给万
物以养料,温暖的太阳赐生灵以光明,只有丰富的养料和充足的阳光同时满
足,才能确保生物的茁壮成长。父爱与母爱应该同时赋予孩子,才能使孩子
真正庭康地发展。

有苗不愁长

认识个体差异,做一个轻松的家长。
不必过于发愁。

带着婴幼儿的母亲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总离不开孩子。“你看
看,我这孩子睡觉睡得太少了,他才几个月就老醒着。我看一本书上说,这
么大的孩子每天应该睡XX 小时,可他才睡。。”“你看人家强强,8 个多月
就能走了;可我们佳佳,都快1 岁了,还走不利索,是不是。。?”“悦悦
都1 岁半了,还不怎么说话呢,会不会。。?”母亲们细心地观察着孩子的
每一变化,而且总在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或书本上提供的参数作比较。
若强于其他,就喜上心头,若稍有不及,便生出无限的忧愁。。

虽然每个孩子都经过十月怀胎,刚出生时也都软弱无能,是只知道吃、
喝、拉、撒、哭、睡的“小肉球”。但每个孩子即使刚出生时就不仅在外表
上千差万别,头发有稀有密、有黑有黄,皮肤有白有黑、有黄有棕,眼珠有
蓝有黑;而且在行为上也是各式各样,有的哭声尖,有的哭声长,有的在刚
生出来时也只是轻轻地吭几声,有的白天可以安安静静呆着,可一到晚上就
开始来劲,又哭又闹,而又有的孩子可能正好相反,白天要抱要哄,可到晚
上却能“照顾”父母的情绪,乖乖地睡上一整夜。独生子女的母亲可能不知
道别的新生儿是怎样吃奶的,但抚养过多个孩子的母亲会感受到不同新生儿
之间在吃奶方式上的差别:有的孩子表现得很贪婪,一口气几乎把奶头全部
塞进嘴里,把自己堵得出不来气;有的则很秀气地先舔一下奶头,再开始吃
奶。有的孩子在吃奶时安安静静;有的则一边吃一边还要挥手蹬脚;有的新
生儿甚至还会不时地发出一些叽叽咕咕的声音。总之,10 个孩子10 个样。
正如美国儿科专家布拉泽尔顿博士所描述的:“有多少新生儿,就有多少新
生儿的模式。每个新生儿都是不同的——有外表、感觉、对刺激的反应、动
作模式、发展自己模式的能力等方面的千差万别。”

其实,这种个体差异早在胎儿期就有所表现。例如,即使在同一月龄的
胎儿,不同的孕妇所报告的胎动频率和幅度都不一样。有些胎儿活动次数多,
幅度大,母亲常常弄得坐卧不安,有时甚至在睡梦中被胎动惊醒。有些胎儿
的活动则较弱,需要母亲十分注意才能感受到。另外,有些胎儿比较敏感,
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变化、母亲体位的变化、甚至母亲情绪的变化都以强烈的
胎动来反应,而另一些则要温和得多。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个体差异将越来越明显,表现自己才能的方式
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孩子在绘画艺术方面表现出天赋,而在智力测验上
分数中等;有的在音乐表演上才华出众,但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有


的孩子每次考试都能高分,但只能单干独斗,不能与他人合作;有的正好相
反,自己的能耐可能很平常,却深得同伴的爱戴和支持,一呼百应,能领导
一个团体干出一番事业。。

了解这种个体差别,对将为父母或已为父母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
方面,可以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差别,自己的孩子也一定
有不同于其他孩子的地方,需要父母作特殊的对待。特别是对于那些望子成
龙心切的父母,更应该尊重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作为父母,重要的不在于
这山望着那山高,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或羡慕别人的孩子如何出类拔
萃,而在于时时处处留意孩子的发展,细心地发现孩子可能有的天赋,在孩
子智慧的火花刚刚闪现时发现它,并使之成为儿童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
父母在阅读参考资料时也可以避免死搬硬套和教条主义地接受。为了更好地
养育孩子,几乎没有不找参考书看的父母。书是经验的总结,书可以帮助人
们解决不少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了解个体差异,可以使父母消除许多
不必要的烦恼。

有苗不愁长,做一个轻松愉快的家长吧。

吃手指

不好的习惯最好不让它形成,或一开始就坚决纠正。

有的孩子已上幼儿园了,仍经常吃手指,门牙因常吃手指而出现外斜,
手指也被吃得脱了皮,甚至都溃烂了。家长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习惯绞
尽脑汁。例如,把孩子的手指用布包起来,或在孩子的手指上涂上紫药水、
黄连素什么的。有的家长甚至干脆把孩子的手给绑上。几乎什么“绝招”都
使上了,可就是“绝”不了孩子吃手指的毛病。父母很是头疼,也很担心吃
手指的习惯会影响日后的正常发展。为此到处寻求良方妙策,希望有人能帮
助他们改掉孩子的坏习惯。

我们认为,要纠正一个坏习惯,关键在于弄清导致坏习惯行为的原因,
而不是强迫性地阻止这一行为的发生。那么,吃手指的习惯究竟是哪些原因
引起的呢。大约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吸吮本能。吸吮是人的本能。小孩一生下来就具有吸吮的能力。吃
手指一开始是小孩吸吮反射的一种表现,它不仅没有不良含义,甚至还有积
极的意义。

刚出生的新生儿虽然具有吸吮的本能,如奶头触到新生儿的嘴,她就会
张嘴并含住奶头吸吮。但这时的吸吮行为更多地具有被动性,也就是说只有
在其他物体(如奶头等)触碰新生儿的嘴唇或脸颊时才会作出反应。大约从
2~3 个月起,当孩子的手指碰到嘴巴时,就会看到他津津有味地吸吮起来。
如要大人把他的手从嘴巴里拔出来,没多久,他的手又进去了。此时的手指
吸吮行为表现为一种主动性。因此,这时的吃手指可以被看成是孩子动作发
展到比较高一级水平的标志。它也是为更高一级水平的动作——手拿到东西
往嘴里放作好准备。另外,这时的吃手指也被看成是婴儿自我安慰、自我满
足和动作练习的一种需要。显然,此时的吃手指具有积极的含义。然而,这
是形成吃手指习惯的第一个关键期,也是父母防止孩子日后养成吃手指习惯
的重要时期。这时看到孩子吃手指一定要阻止,一看到孩子把手指或拳头放


到嘴里就马上给他拿出来。尽管成人的干预会造成孩子的不愉快或哭闹,并
在一定程度上延迟孩子自己拿食物放到嘴里吃这一动作的出现,但为了防止
吃手指习惯的养成,作父母的就不能犹豫。要知道此时制止孩子吃手指只会
给孩子带来短暂的不愉快。而等将来习惯形成以后再来纠正它,就会给孩子
带来大得多的不快甚至是极大的痛苦。父母也不必担心因制止吃手而造成自
己吃食动作的推迟,因为这种推迟也只是短暂的,只要是正常发育的孩子,
迟早都能学会自己吃食的。因此,越早阻止吃手指越好,给孩子造成的不快
越小,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越小。

二、出牙时牙床发痒。牙床发痒通常出现在这样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是在孩子七八个月时,这是孩子的乳牙开始生长。长牙会使牙床发痒,由于
牙床发痒,孩子很自然地会把小手指放到嘴里去咬。如果咬手指不断重复,
就会养成吃手指的习惯。因此,孩子出乳牙时阻止孩子咬手指,是防止吃手
习惯养成的另一重要时期。在孩子出牙时,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一些稍硬点
的食品(如饼干等)咬。这一方面可使孩子磨牙床,另一方面可防止孩子吃
手指。第二个时期是在孩子六七岁时,这时孩子正换恒牙。这时许多孩子会
用舌头舔新牙或牙床,也有的孩子常用手指摸新牙或牙床,这是孩子日后养
成吃手指习惯的又一原因,也是父母防止这一习惯的关键时期。不过,这时
的孩子已能懂许多道理,所以,父母一方面可以通过讲道理,向孩子说明把
手指放到嘴里的种种危害。使孩子自己克制自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
形式的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吸引孩子,使孩子忘记因长
牙而带来的不适,至少能削弱对这种不适的注意。

三、孤独无聊时的自慰。生活在刺激单调、活动贫乏环境中的婴幼儿,
也常常因为没有人陪他玩或没有东西玩而感到寂寞无聊。这种孩子很容易以
吃手指来自我安慰。这种情况不同于上述两种。上述两种情况属于正常发展
中的必然阶段,而这第三种是最值得父母或养育者警惕的。因为这不只是一
个简单的吃手指的习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日后孩子能否正常发展的问题。
在生活单调、环境贫乏、寂寞无聊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发展成入格不健全、
心理异常的个体。所以,要防止此类儿童吃手指,只靠简单地阻止孩子把手
指放入口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认为,在对待孤寂型儿童的吃手指问题
时,父母或养育者一定要有耐心和充满信心,要以积极的方式处理这一问题。
不要用惩罚、恐吓,或绑住手等消极的形式对付,这样会适得其反,不仅不
能纠正吃手指的习惯,反会造成孩子更大的心灵创伤。最好用转移孩子注意
的办法,在不与孩子发生冲突的和平气氛中解决。这就要求父母多花些时间
在孩子身上,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尤其要鼓励孩子多玩需要动手的游戏,
如搭积木、剪纸、折纸等,使孩子的手用于游戏而不是放在嘴里。要鼓励孩
子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总之,不能让孩子闲着,要使他经常有事做。同
时也要不断地把孩子不由自主地放进嘴里的手拿出来,但无需对此作任何评
论,要很自然,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继续忙当前的游戏。我们相信,只要
父母确实这样去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微笑

微笑,人们就和你一起微笑。


与哭相反,微笑是积极情绪体验的表示,也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表达积极
情绪的能力。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观察到他的微笑。最初婴儿只在睡着时微
笑,或者在吃饱后或听到柔和的声音时也会嫣然一笑。但这个阶段的微笑更
多地是生理性的,或者说可能是婴儿对包括内部刺激,如胃里有气顶着、喂
奶或有东西碰到脸颊时的反应。因此,这时的微笑也被称为反射性微笑。应
该强调的是,这种反射性微笑开始时并不具有社会指向性,它出现的时间大
约是从出生

第二阶段的微笑被称为是社会性微笑,大约在2—8 周左右出现,其标志
为人们能明确知道引起这一微笑的刺激(人或物)。社会性微笑具有更明确
的与人交往的意义,这种微笑大约能持续到20 周左右。这种微笑只具有较少
的社会选择性,它可以由各种外部刺激(如人脸、运动的物体或某种声音等)
引起。此时出现微笑的个体差异很大。

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即所谓的选择性社会微笑。这种微笑
大约出现于5 到6 个月时。这个阶段的微笑与上一阶段不同的是,这时的微
笑是直接针对熟悉的社会性刺激的反应,如妈妈或其他照料的人。此月龄的
儿童在陌生面孔出现时一般会出现退缩行为。怕生现象大约也出现在这个时
期。

婴儿微笑的次数因人而异,这就导至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各不相同。那些
常以微笑或爽朗的笑声来回报父母或其他成人抚爱的婴儿,比那些不太爱笑
的同伴们,肯定更容易与父母或其他成人建立起积极的关系。这也反映了情
绪发展方面的个体差异。

但主宝微笑的次数和发展的速度同与成人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