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此作为“形而上学”。亚氏在这书内反复提示彼所论述为“第一原理”(πρωGηα
ρJαι),为“智慧”(σHψια),为“哲学”(φιMHσHψια),为“神学”
(θEHMHιJη)[亚氏所谓神学类似天文哲学(1026a20),异于宗教上的神
学]。安得洛尼可当初倘就标举“哲学”为题名,实际上是允当的。
(2)古希腊思想的发展渊源于“神话”(μKθHI),故常含混地称神话学家为哲
学家(982b19),含混地称“神话”为“哲学”(1000a9)。使哲学脱离
诗与神话而具有明晰的内容,成为庄严的名词,正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所从事于学术研究的方向。亚氏把学术分为(一)理论,(二)
实用,(三)生产三类。理论学术指(甲)物学、(乙)数学、(丙)哲学。实用
之学指政治、经济、伦理等。生产之学指各种技艺如建筑、医院、体育、音乐、雕塑、
图画以及缝衣制鞋等。他所谓“物学”包括一切有生与无生物,包括生理与心理、地质
与气象,也就是“自然哲学”。技术上的理论部分,如建筑用力学,他抽象为“运动”;
音乐用声学,他抽象为“数”;图画用光学,他抽象为“线”(1078a16);这
些就分别归之于物学、算术与几何。他把天文列在数理之内(有时也在物学著作中讨论),
而称之为最接近于哲学的一门学术。希腊当时于这些学术都已相当发达。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设想要有一门学术来贯通各门学术。亚氏既博习古
今,兼综百家,对于这样一门学术重加思考,毕竟把“哲学”的轮廓规划了起来。我们
现在看本书卷B中所提十三类哲学问题也许觉得无可矜尚,但想到当时人类抽象与综合
能力方在萌芽,要从混噩的事例中,开始分析出条理,确属困难。亚氏的学术分类在西
方实际上沿用到近代;他把哲学列于三种理论学术之先,称道这门学术为最高尚精确的
智慧,为学术研究树立基本原理(卷A第二章,卷E第一章)。他说哲学家尽知一切事
理(1004a34),而各门学术各研究它自己所划定范围内的实是(1025b7)。
于是他标志了哲学研究的对象为“通则”与“本体”。通则(αξKKμα)为一切学术
所应共同遵循的“公理”,本体(HKσια)
为一切事物与其演变所不能须臾离的“实是”(GHHF)所寄托。
(4)希茜溪“亚氏书目”中列有“物学后编”十卷,这可能是现行十四卷本“哲
学”中YrAAnCCVUB这十卷。其余四卷,(一)a卷象是后来插入的,其内容易于A零之
为哲学导言,而是一般理论学术的序引。(二)B卷在希茜溪“书目”中另作单篇,称为
“词类集释”。(三)K卷,上半是BΓE的缩本,或为这三卷先草拟的纲要,下半为
“物学”卷二、卷三、卷五的简编。K卷文理不是亚氏式的,象是门弟子的剳记。(四)
D卷与它卷不相关联;可以作为论“宇宙总因”,或“原动者”,或“邦感觉本体”的一
个专篇。
十卷中,A是完整的专篇。BAE可能是一组。ZHC为本体之学的正文。另一组,
M卷似乎初意在改订N卷,写成后,因内容有异,遂一并存录。Ⅰ卷象导一单独的补编。
其各卷内文句分析,写作的先后并不与卷次相符;A、B、K上半,A(除第八章外),
N当先草成;全书各卷时间相隔盖二十年。A卷与M卷批评柏拉图学派意式(理念)论
颇多重复;A卷行文亚氏犹自侪于柏拉图学派之间,M卷则已是亚氏晚年自外于柏拉图
学派的语气了。希腊诠疏家如亚历山大(Alexander)与阿斯克来比(Asc
lepius)都认为“哲学”这本书是欧台谟(Eudemus)汇合他老师有关上
述各主题的若干专著与讲稿所辑成。各卷间每互有关照的文句;这些可能是亚氏生前自
行添补的,也许是后世编纂者加入的。
(二)本书注释
(5)汉文译者凭形而上学(哲学)的希英对照本及英译本(参看附录“参考书目”
Ⅱ,3)与积累的诠疏,得以厘订章句与错简,校读异文与异释,求取全书的通解,考
订了学术名词,翻出这本二千三百年前的著作。译文所附注释大别为四类:(甲)依据
陈规,凡辞旨(子)与原书它章,(丑)与亚氏其它著作,(寅)与柏拉图各书,(卯)
及诸先哲诗歌、戏剧或残篇有关者,为之记明出处。(乙)有关史迹、事例、以及名物
度数,其旧传诠疏加以简释;间亦取用近人新解。
(丙)亚氏及诸先哲学术名词大抵由两方式铸成:(一)由日常用语分离出来,作
为专用名词,如“实是”“元一”等,或如“如何”等于“原因”,“如此”同于“素
质”(有时同于“普遍”);(二)用普通名词或动字加以变化或组合,造作新名词,
例如“除去物质”成为“抽象”,“划定界限”成为“定义”。译者希望在译文中力求
辞义正确外,仍保留着学术用语初创时的浑朴,繁衍中的脉络;但这很难做到。因汉、
希文字原始构造的差异与以后蕃殖方式的不同,同一希腊字,常得用不同的几个汉文字
来翻译,以适应各章节的文理;关于这些,读者也可于各页脚注及“索引三”中窥见一
斑。(丁)
二千三百年前的古文当然可于许多句读发生异解,而历经传抄,错字异文也是到处
有的。这些,经过近百余年的校订功夫,都已有人勘定,我们只在脚注中偶尔举些例示。
译者
1958年9月
译后记
壹 亚氏著作的编成、传习与翻译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著作可分三类:第一类为“对话”,
大都是早年在雅典柏拉图学院中(公元前366—348)写的。公元前第二世纪初海
尔密浦(Hermippus)曾编有“亚氏书目”。第一世纪安得洛尼可(AnLdr
onicus)重订亚氏全部遗著时,亦曾编有“总目”,这总目今已失传。稍后又有
希茜溪(Hesychius)书目。公元后第三世纪初,第欧根尼·拉尔修著“学者
列传”,其中亚氏本传亦附有一书目,内容与“海尔密浦书目”略同。“第氏书目”一
百数十书名中列有“对话”19种。这些“对话”所含题旨、思想与笔调,都是仿效柏
拉图的,叙事属句较现存讲稿为清润;
公元前后的拉丁作家常传诵这些“对话”,作为文章典范。这一类书籍均已逸失。
亚氏生平曾为学术研究收集了大量材料,作成剳记。旧传诸“书目”中若干逸书属
于此类。1890年在埃及苇纸堆中发现的“雅典宪法”应是这类遗稿中“148种希
腊城邦宪法”内的一篇。剳氏亚记遍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部门;这一类书籍的损失
甚为可惜。
第三类就是现存“亚氏全集”。其中大部分篇章为吕克昂学院中的讲义,均简略而
未杀青。所涉事例,经与希腊史传相校勘,显见这些学术讲话是对公元前335—32
3年的听众说的。后人常推测这些遗稿可能是学生笔记。但现存各书大体上思想一致,
理解无误,造语充实,卷章亦多能互相联贯,因此,近人推论这些书,也可能大多数是
亚氏自己著录的。属稿既历多年,前后或作或辍,故复沓与差池在所不免;
各书往往有未完成的篇章,象是正待补缀的。凭这些讲稿的内容与旧传的诠疏,略
可考订其著作的先后:“名学”六种(“范畴”、“释文”、“解析前后编”、“命题”、
“诡辩纠谬”)
“物学”、“说大”、“成坏论”、“灵魂论”、“欧台谟伦理学”,可能是中年
期(公元前347—335)在亚索、里斯布、贝拉所作。
“动物史”、“形而上学”(哲学)和“政治学”若干卷帙可能也在此时先已着笔,
到亚氏重回雅典(公元前335)后陆续完成。“气象学”、“生物”、“生理”等自
然哲学诸短篇以及“尼哥马可伦理学”、“诗学”、“修辞学”等也是这时期(公元前
335—323)讲授或著录的。现行“亚氏全集”,如“贝刻尔校订本”,所包括的
“集题”、“异闻志”以及心理、生理、伦理若干短篇,则大都亚氏门人色乌弗拉斯托、
斯特拉托(Strato)与后世漫步学派的文章。后世漫步学派的作品趋重于自然科
学各个部门;这该是亚氏尚实思想所应有的后果。公元后数世纪间,漫步学派曾被当作
自然科学专家,为柏拉图学派的一个分支。
(2)传说吕克昂学院第一代继任人色乌弗拉斯托,将亚氏和他自己的手稿交与门
弟子纳留(Neleus)收藏。纳留后来带着这些纸卷回返小亚细亚的瑟柏雪(Sc
epsis)。在亚太力王朝征书民间时,这些稿件藏入了地窖,历一百五十年。约公
元前100年,有蒂渥人亚贝里根(ApelliconofTeos)收购了这批故纸,
归还雅典。又几经波澜,而学院第十一代继承人罗得岛的安得洛尼可(盛年公元前40)
应用这些旧稿与院中传习的讲义相校勘,重新编整了“亚氏全集”。
此后流传亦便增广,各个学派均诵习这些文章。亚氏行文谨于名词分析,未经藻饰,
很少逞辞锋的笔触。世人慢慢的注意到其中蕴蓄有珍重的创意、深严的批判与“理知的
乾光”。
公元后第二世纪亚斯巴修(Aspasius)等诠疏家兴起,相继穷治亚氏经典,
完成了十分详备的注释。这种朴学遗风直至第十四世纪初,苏福尼亚(Sophoni
as)还在孜孜兀兀的作增补工作。其中功绩最大的当是亚皮洛第西亚的亚历山大(盛
年约公元后205)。
(3)529年拜占庭皇帝朱斯丁宁(JustinianI)以亚氏学术违异宗
教教义与政治体制,压抑了此项研究。亚氏学者自君士坦丁移转到波斯王朝的势力范围,
散布在叙利亚及北非洲各地。亚历山大城继君士坦丁之后为亚学中心。第五世纪就有叙
文注释的亚氏书籍;此后叙文译本盛行于地中海南岸,直至第十二世纪。第八世纪阿拉
伯伊斯兰教勃起,次第占领地中海南部各城市,更进展到西班牙。阿拉伯文的翻译与注
释较叙利亚文为尤盛。第十到十二世纪间阿尔加瑞(Algazeh)、阿维瑟那(A
vicenna)与阿微勒斯(AverroDes)相继为阿拉伯的亚氏学权威。亚微
勒斯生长在西班牙,并不娴习希腊文,竟将由叙文转译的阿文本亚氏全书疏解殆遍。而
且这些诠疏向东又被传译为希伯来文,向北传译为拉丁文。
(4)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得于希腊者甚多。然拉丁学者直接阅读希腊原著的并不
多。亚氏之学,在第六世纪卑栖乌(Boethius)整理“名学”的拉丁译本并加
以注释之后,才流行起来。中古时,西方各国向拜占庭地区与伊斯兰教地区求取书籍很
不容易,巴黎等地的学者只得到西班牙去搜罗阿微勒斯的阿拉伯文著述,从中汲取希腊
-希伯来-叙利亚-阿拉伯学术思想的含混产物。1204年十字军入君士坦丁,东西
方恢复了交通。希腊学术迅速传布于西欧各国。亚氏书直接由希文译出,订正了先前转
译本的许多谬误。摩尔培克的威廉(WilhemofMoerbeke)在第十三世纪
完成了全书的拉丁译文。此后拉丁诠疏家也象希腊前辈一样,积累了卷帙浩繁的注释。
哥罗业(Cologne)杜敏尼修道院的亚尔培托(AlbertusMagnus)
素以专精亚学著称,他的学生就是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
1225?—1274),把亚氏学术结合于天主教义,成为当代神哲权威。
1453年君士坦丁陷落于土耳其人手中,希腊语文学者纷纷西迁。于是意大利到
处可有希腊文教师;巴图亚(Padua)
一时蔚成亚学的新中心。在不列颠、法兰西、日耳曼、意大利等地,亚氏之学普遍
成为高等学校的课本。十四世纪,巴黎的文教法令规定了学校中除圣经外,凡世俗一切
知识均以亚氏书籍为准。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寻求新大陆的信心,实际得之于亚氏物学著
作中的地圆诸论证(“说天”298a9—15)。
(5)正在这些时候,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