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利器之轮+法护大师 >

第9部分

利器之轮+法护大师-第9部分

小说: 利器之轮+法护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饱受恐惧之苦的人,感到他被拖入地牢中,尽管它并未真正地发生。故诸如无明、妄想、我执等应被舍弃诸事,皆无实体,但就世俗的观点而言,它们造成各种负面的影响及无休止的痛苦。籍三慧之助,我们应避免重蹈覆辙。
  能了解空性的智慧为闻、思、修三慧之果,它能断除我爱及我执。
  112
  当一位音乐家演奏小提琴时,他以悦耳的音乐来安抚悲伤的心灵,而音乐来自何处?非由乐器本身,也非由琴弦、琴弓,或音乐家的辛苦而来。音乐非由这些单独部分产生,而是因它们的众缘和合而成。当我们沮丧时,美丽的事物可安抚并鼓舞我们。经由推理,我们基本上需认知并无固有的实体,而这与世俗和机能作用的效力是不可分割的。
  113
  当我们检视现象界实体存在的因果时,将发现到此因果并不存在,然而就世俗的观点而言,生灭是有的。在本篇中曾提到两次'表象',一为因,一为果 。
  同样地,纵使善行与恶性皆是无固有之实,在世俗的层次里,我们可强烈地体验到它们引致果报。如果我们能对'利器之轮'予以重视,则会发现它非但有趣而且效应无穷。
  114
  当把水注入花瓶时,它非由第一滴水或第二、第三滴水……个别装满的,而是一滴一滴的水累积而成。
  115
  我们对快乐与痛苦的体验非由个别的因素而来,而是众缘和合而成的体验。譬如在冬天,并非第一阵寒风就会使我们颤抖,而是风持续吹了一阵子之后,才使我们感到又冷又冻。
  116
  能对相辅相成的表象与空性,持彼此不相矛盾的认知,是多么的殊胜。在世间或超世间的事物中,能见到它们的共存,真是微妙之极。
  虽然仅是世俗的表象,绝无固有的实体,但对那些我执甚深者而言,却看似有实体的存在。能觉察空性与缘起的互补性不相违背,是难能可贵。少智者或对教理少知少见者无法觉知此事,此知见乃上乘之最。
  117
  当我们开始冥思空性时,应有基本上的了解。首先,透过恰当的推理来证实空性,然后再从事凝神一处的冥思,在一心的冥思之中,相对的现象不会呈现,因它专注于空性上,而空性只有在深度冥思时才会呈现,且只有圣者才具此超绝之力。
  118
  正如物体的无实体性,空性本身也只是名相与概念的转嫁者,故亦无实体存在。当十一世纪的冈波巴(GAMPOPA)即将出发至西藏中部时,他的上师密勒日巴赠言曰:'当你忆起你的上师时,观想他现在你的头冠上,但记住他也是无实在的本体。当你想到食物时,无论它的味道是甜是苦,须能加以区别,纵使它是虚幻的,最好能以三摩地为食。'
  就真实存在的观点而言,我们无法说什么是可为或什么不可为;但从原始的领域来说,最好将心置于空无上,且重复做,不久,你就会成为对空性有绝对不变观点的大成就者。
  这种卓越是可成就的,但通常我们都缺乏坚定的毅力。目前因对己或对人的无力感而使我们处于可悲的状况,此乃源自不努力去培养二种菩提心之故。
  诸佛皆有坚毅力,而我们却无。
  119
  如前所释,我爱是所有衰败和堕落的根源,而利他却是所有优美品质的源泉。籍由自他互换的修行,为扩充世俗菩提心而打坐,经由逻辑的推理、举例等,以及经由闻思修三慧的洞察力和适当积聚福德,即可修成佛的法身与化身,如此,即可为自他两利。
  愿我们都能实现此理想!


  后记

  瑜伽大师法护,是在他的丛林隐居处写下本书。外在的丛林是野兽成群,而内在的丛林则为我们的心境。值此五浊恶世,丛林是邪恶横行处。瑜伽大师了知所有大乘教义,且领受全部的传承和教导,他全心投入于法之领域故被称为'瑜伽'他的名字是法护,即意指护法者,而他的另一个名字,西勒拉克西达,则意指'护戒者'。自修行的初阶直至大圆满的证悟,他皆心护持佛法,故以前名称之。戒律是所有证悟的基础,而他严持三种戒,绝不轻易违反,因此以另一名称之。衡诸所学的全部教理,这位杰出的心灵至友,以诗偈的形式将他们摘录。
  处此五花八门的末法时代,人们习于为非作歹,他们的妄念其实就是一个丛林。瑜伽上师此志不渝,甚至把调伏最愚痴、粗野的六道众生当作他全部修行的目标。谆谆教诲而不舍弃。后来他将之传授给教理之王,已证得两种菩提心的阿底峡尊者,由后者将教理传入西藏。
  阿底峡尊者的受戒法名为迪般卡拉。斯里南那那,他生于柴霍(ZAHOR今印度孟加拉省)国王家族中,他的父亲是'法王',财富可比美宇宙王。然而阿底峡如唾弃尘土般地割舍了优裕的生活而投向佛法。他曾自述道:'为严朴放弃尊贵,甚至露宿于坟场为法备尽艰辛。之后,因宿世累积的福德,我遇见了最优秀的法护上师。'法护成为阿底峡的主要心灵导师,乃因上师授予阿底峡这些有关心灵训练的大乘教理。阿底峡说:'在所有显密教理中,此两种菩提心的教义是佛陀整体思想的精华,能把妄念净化如饮甘露。因他的赋于,故我现在能从中受用,而不再成为我爱的奴隶。'
  既然我们已受加被,就应停止被我爱的念头所操纵。而所有加被中,又以心灵的加持为最上乘。以阿底峡尊者为榜样,我们应如此修行。
  '在看到超越其他的至尊的两种菩提心教法在印度和西藏盛行,我阿底峡已传播它。'
  '在大、小乘和显密教理中,我尽可能广泛的学习,不予以宗派之见'为了了解我们自己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多学习其他的教义思想。我认为它们皆具优点,特别是一般或罕见的大乘教义。但逢此腐化猖獗的五浊恶世,最深奥的密续教义,对于愚痴的学习者来说,有如毒药之于乌鸦般的难以消化。但诸如'利器之轮'的教理,于引导他人开悟方面是无与伦比的,且对任何人皆非鸠毒。当此之时,我们一味渴求著名的经典,而忽视此教义,并非可喜之事,尤其是当一个人对于修道的三原则(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慧)全然不知时,却寻求密续教义,此非好事。
  阿底峡尊者受荐于他的本尊,尤其是圣度母,而将此文与其传统传授给种敦巴,裨能驯服偏远地区的蛮民。伟大的优婆塞种敦巴亦被称为'教理的胜利旗帜',当时是其最适切的弟子,故将机密教理传授给他。他行之有名后,传给噶当巴的三兄弟————博多瓦格西(GESHE PORAWA)、切咯瓦格西(GESHE CHEKAWA)普穷瓦格西(GESHE PURCHNNGWA)。之后,又将教理信托于伟大的喇嘛宗咯巴及其儿子们。如此,该教理籍著新旧时代的噶当派广益流布。
  种敦巴和阿底峡尊者将本书由梵文译成西藏文,既领受本教义,我们就该付诸实行。人身难得,上师难求,佛法难闻,报师恩的最佳方式就是依教奉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