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

第7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70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要怎么样才能见性?你要遵守佛的教诲,於一切法里头不执著就见到,一切法里头不执著见到,没有见到完全,才见到边缘,那比六道众生就高明太多了。所以叫你放下,不放下见不到。要到什么时候才真正能见到?真正见到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真见到了,十法界就没有了,超越十法界。所以四圣菩萨,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他们在相似位,为什么?他们执著放下了,分别放下了,起心动念没放下,所以见到是相似位,不是真的,很接近佛的知见,佛知佛见。你看看大乘教里头还不是真的,什么时候练到不起心、不动念,那个时候见到是真的。现前的万事万物跟一真法界无二无别,就是一真,此界即是净土,净土就是此处。这怎么回事情?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纯粹是自性,你能体会到吗?那个时候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法性,那就叫一真,那叫真理。
  真就不是假的,真决定不会有变化,理事是一不是二,十法界跟华藏是一不是二,只要你去掉妄想分别执著就见到了。那个时候你所见到的一切众生,就跟佛说的本来是佛,虽然本来是佛他在迷。所以佛、法身菩萨在那个境界里面,虽然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更没有分别执著。众生在迷,十法界众生都在迷,自自然然,就是法尔如是,没有动心,起念头就现相,就去给他做增上缘,这统统是自然的。如果你要说是因,那因就是众生他本来是佛,这是因;他逐渐对这个迷,迷得太深,受得太苦,想回头,这想回头是缘。这个因缘,法身菩萨、诸佛如来他就会现身。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水是矿物,我们把这个水比作法身菩萨,比作诸佛如来,我们这些众生起个念头,他就有应,就这么回事情,法尔如是。他为什么会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你说为什么?一体!我这个地方有痛痒,这个手自然去摸它,你说为什么?没有理由。你要起个为什么,你迷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你分别执著统统起来。凡夫很难回头,问题就在此地,为什么老是起心动念?老是分别执著?
  阿罗汉起心动念不执著,菩萨起心动念不分别,法身菩萨起心动念都没有,我们总得明白这个道理。真正不起心、不动念,事全是理,所有现象全是自性,真的觉悟了。所以我们的努力,经不能不读,为什么?因为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了。这个理虽然佛讲得很透彻,我们理解了,事做不到,理虽顿悟,事须渐修。理明白、没事了,可是事上你放不下,你得慢慢来,这是什么?这上中下三根人。上根人在事上放的速度快,中根人放的速度稍微缓慢一点,下根人还是放不下,只有上上根人那不一样,像惠能大师那种他一下就放下了,上上根人。所以修行要懂得,没有别的,就是放下。
  我们今天如果不听经,你就打妄想,不打妄想?不打妄想就是无明。所以不是落在无明,就是落在妄想,出不了六道轮回,依然还是被业力牵引,你自己做不了主。六道里面轮回,自己做不了主,谁做主?业力做主,善业牵引你到三善道受生,恶业牵引你到三恶道受报,这里头没有主宰。佛菩萨没主宰这个事情,阎罗王也没有这个事情,上帝也不管这个事情,谁管?是你造作的善恶业的能量在控制你。佛菩萨、上帝跟阎罗王那都是缘,不是因,像我们这个社会有警察、有监狱、有法官,你要不犯法,他不能加罪给你,还是自己。饿鬼、地狱里面那些阎王、鬼卒,就像我们这个人间法官,那些监狱里面管理的人员一样!你犯罪他才管你,你不犯罪与他不相干。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才知道这真正叫因果教育,才真正晓得,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你修行的处所。你要懂得在这里头断恶修善,在这里面积功累德,成就自己、提升自己,至少决定不堕三恶道。
  起心动念没有自己的利害得失,起心动念想到苦难众生,怎么样帮助别人离苦得乐,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怎么帮助?先要学。你自己没有学好,你怎么会帮助别人?要想帮助别人先帮助自己。学从哪里学起?从做好人学起。佛经里面一展开,你看看「善男子善女人」,你要从这里学起。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给诸位说是佛菩萨,佛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就是示现一个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你看他的生活,你看他工作,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统统示现。我们在《华严经》末后这品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菩萨,法身菩萨、诸佛如来他们来表演,表演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他怎么做法。你细细去观察,基本功百分之百的圆满。这个基本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伦理、道德、因果,他们确实这三个科目,每个科目都是满分。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千变万化,活活泼泼,他不是死呆板的。所以你自己没有基本功,你想学圣贤学不像。
  我背经书行不行?我参考许多资料,我来演讲行不行?怎么学都学不像。所以学习就要想到释迦牟尼佛的典范,他学了十二年,分别执著没放下叫世间法。学到的东西能解决世间问题,不能解决生死问题,所修得的是世间福报,不是出世间的功德。他最后表演一招,怎么转变?把世间的福德转变成功德,把世法转变成佛法,怎么转?放下。菩提树下这一坐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他所学的十二年就变成了佛法,大乘佛法,放下就变过来了,所有世间的福德全变成无量的功德。如果我们没有放下分别执著,在佛门所修一切功德是假的,是福德,功德你修不到。何况纵然有功德,也是刹那之间就会失掉,怎么失掉?一发脾气功德就全完了。这个大小乘经里讲得很多,「火烧功德林」,功德谈何容易!布施修功德,持戒修功德,忍辱保持功德,不能忍,一发脾气全没有了。你持戒的功德、布施的功德全烧光了,但是你要晓得有福德。你想几个人能修功德?
  你修多少功德,还有多少,你就想想你从什么时候没发脾气?昨天发了脾气,今天没有发脾气,你的功德顶多一天,今天再发个脾气没有了。修了一辈子临终发个脾气,全没有了,不容易保持。所以佛祖教我们,连世间圣人都常常劝导我们,不能发脾气。自性是清净的,自性里面没有喜怒哀乐,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慢。你要晓得,贪瞋痴慢、喜怒哀乐,就是七情五欲,统统是六道里头严重的染污,这些染污你还能抓著不放吗?外面你所遇到的缘,你遇到的顺境善缘,你的贪心就起来,这是什么?这是你堕落的原因,你堕落了。逆境恶缘出现的时候,你瞋恚心起来。你每天面对著境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做什么功夫?你在那里修的是贪瞋痴,那这不叫修,叫造业。你天天所造的轮回业,三途业,将来到哪里去?当然到三途去,你造这个因必然有果报。如果你真的能忍辱,顺境善缘不生贪恋,你用平等心,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常常保持自己心平气和,什么样的违逆,也不会引发你的脾气,也不会有瞋恚心,你的道业就不断向上提升。
  如果真的把分别执著不能完全断,降温,自己的理智、理性能控制。念佛人控制的方法比修其他的法门要殊胜、要巧妙,念佛的人用什么方法?阿弥陀佛。你很欢喜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代替了;很难过、很愤怒,阿弥陀佛,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来代替。一句阿弥陀佛能灭贪瞋痴慢,一句阿弥陀佛能消无尽的烦恼。你想想看,动这个念头、说这句话,心里面想著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因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也不在十法界,他的果报在哪里?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念佛人真的想往生极乐世界,无论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不要再跟人计较,你才能成功。怎么可能不跟人计较?你要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计较的心就降温了;再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再想到《般若经》上常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计较的念头就没有了。这是世尊四十九年教导众生最重要的开示。你再能想到身体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
  这一生好不容易得人身、闻佛法,遇到大乘,遇到正法,不容易,这个缘太难得了。你有没有把这个事情当作我们这一生,唯一的第一桩大事来办?其余的,鸡毛蒜皮小事。果然把这桩事情当作第一桩大事来办,你这一生肯定成就了。佛在经上讲得好,「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还要有其他东西,拉拉杂杂的来夹杂,你的功不纯,你这一生能不能成就?不可靠。要决定成就,要精要纯,精不能够掺杂,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句话重要!修善还夹杂不善,你的善不能成功,不能成就。如果你能记住这一法,一生当中你就这样去做,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净土经论知不知道没关系,多少往生的老阿公、老太婆不认识字,没有学过《弥陀经》,也不会念,什么都不懂,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们走的时候能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瑞相希有。他用的什么功?就是专修净业。这个净业就是《十善业道》里讲的,他也没人教他,他也没有念过《十善业道》,他怎么样?心善、思惟善、言行都善,一句弥陀念到底。
  你看看过去倓虚老法师在香港常讲的,锅漏匠是他的同学,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倓老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他们同学。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一天经都没听过,跟谛闲老和尚出家,老和尚不要他住庙。为什么?他住庙会生烦恼,因为他很笨,年岁也很大,四十多岁,在庙里头五堂功课都不能做,人家瞧不起他,那他就很难过。所以老和尚剃度之后把他送到乡下,找个破庙没人住的,废弃不要的庙让他去住,一个人。就教他这句话「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念这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后面说了一句话,「以后准有好处」。这个锅漏匠也很好、很老实,他也不问有什么好处,他没有问,学了这个,行,好念,南无阿弥陀佛好念,他就真干。他在破庙里三年没出门,就像闭关一样,什么念头都没有,就是一句佛号,真的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
  他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在破庙里面站在里头。附近的信徒看到他往生不知道怎么处理,到观宗寺去报信,告诉谛闲法师。谛闲法师那个时候是观宗寺的知客师,还不是住持,还不是很出名。那走路去,再走回来,这一个来回三天,他已经死了在那里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来替他办后事。他的年龄跟谛闲法师差不多,替他办后事。谛闲法师很赞叹,而且一生讲经常常提起,这是念佛人最好的榜样。所以谛老赞叹他,你的成就,多少丛林里面的方丈、讲经说法的大法师比不上你。怎么成就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我们要问,他是不是念三年寿命就到?我可以肯定说他的寿命还有。为什么走了?功夫成就,不想再住世。住世,功夫成就之后住世是要有法缘,没有法缘不能利益众生。他最后这招表演,这个表演就是他度众生,他用这个方法做个样子给你看看,让你对於念佛法门生起决定的信心。你要照他这个方法做,那你也就成就,肯定成就,例子在此地。
  所以修行无论修哪个法门,不但是佛法,连世法都不例外,最忌讳的是夹杂。所以一切不能成就的,全是夹杂,夹杂善业都不能成就,何况是恶业,这要知道。古时候祖师大德成就之后,虽然也管事,也弘法利生,天天讲经说法,人家那什么功夫?佛法里面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天天做,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也就是说他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事事无碍,理事无碍,理事无碍十门那就是他们的境界。他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不染著,我们今天讲样样随缘,没有丝毫攀缘,虽然做做得很起劲,从来没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世间,做出的榜样给我们看。所以理跟事确实是一,我们从性中看到相,从相中看到性,从事里面明了理,从理里面明白事,这就通。通了最后不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到事事无碍万法都通。你问为什么?万法不离一个理,理变成事哪有不通的道理?我们今天困难在哪里?事迷了,理迷得更深。
  底下有个比喻「如水之成波,波显水隐也」。好像看到中国有很著名的钱塘江潮,看潮水,这波浪,你看那个波,只看到波,水忘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