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辑要-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病体。更无自身。即寇盗原吾赤子。注曰。起信论云。心体离念。而起念念佛。岂不反扰其心。佛藏经曰。无觉无观。名为念佛。无想无语。是名念佛。而起念念佛。岂不反背于佛。今谓灭诸觉观。实相念佛。理则诚然。但以心虽离念。而无明染心。念念相续。如七年之病。久乱之民。故曰惯习。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念暂息。细念犹存。便谓相应。错谬非小。既居凡地。未能绝虑忘缘。何不即缘虑而作修进。故以念还攻于念。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也。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故云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矣。唯如病体瘳时。便名健体。乱民定后。即是良民。去念而求心。是医必灭身而疗病。将必屠城而安民也。岂理也哉。
又曰。十方世界皆有净土。何为独示西方。教生彼国。良由道以多歧亡羊。射以专注中鹄。心无二用。功戒杂施。
大师自警曰。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衰残。奚啻惜分。一弹指顷。毋杂用心。毋杂用心者。谓本参正念外。才起一念杂想。即便扫除。摄归正念。不可时刻延捱。今略开七事。真为生死出家。直欲一生了办。务力守之。时时自警。 一不得畜资财。造房屋。买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经像等传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恋。一心正念。 二不得作种种非紧要福缘事。姑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日权置万行门。一心正念。 三不得于好色好味等起贪爱心。于好言赞誉我者。起贪爱心。不得于恶色恶味等起嗔恼心。于恶言讥毁我者。骂辱我者。种种拂逆我者。起嗔恼心。乃至过去未来事。或顺或违。皆悉屏绝。坚壁固守。一心正念。 四不得吟作诗文。书写真草。题帖对联。修饰尺牍。泛览外书。议论他人得失长短。乃至教凭臆见。而高心著述。禅未悟彻。而妄意拈评。缄口结舌。一心正念。 五不得交结亲朋。应赴请召。游山黸景。杂话闲谈。凡种种世谛中事。除理所当为。决不可已者。余悉休罢。一心正念。 六不得贪着放逸。恣纵睡眠。大事未明。捍劳忍苦。一心正念。 七不得与世人竞才竞能。争名争势。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诳称知识。妄自尊高。惟应执卑守愚。终身居学地。而自锻炼。常精常进。一心正念。
又曰。古人有言。病者众生之良药。则人于病中。当生大欢喜。一切不如意处。莫起烦恼。又言生死有命。则人于病中。当生大解脱。任其死生。莫起恐怖。又过去如幻。现在如幻。未来如幻。尽情放下。单持正念而已。病中千万忍耐。莫怀速愈之躁心。乃所以为速愈之良方也。
又曰。将家事处置了却。放下万缘。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刻刻不忘。自然业障消灭。业障既消。自然夜卧安宁。身心康健矣。念佛人要发愿。舍此恶世。生彼乐邦。
又与朱西宗曰。尊恙至是亦甚危矣。宜以所欲言事。尽底书付令郎及尊堂。令胸中都无牵挂。一心正念。若平日于念佛法门信得及。便可心目内照。四字佛名。历历分明。无间无断。从其今日明日去亦可。设或不去。活到一百二十岁亦可。此为要紧语。朋友生平相交。正在此处。他皆小事。不暇及也。切不可贪生怕死而误大事。
又与王大□曰。贵恙宜将身外事。并此身四肢百骸。尽情放下。使空无一物。若必不可歇者。权且歇下。待后处之。妄想炽不能制。当念佛数声压伏之。世间荣华富贵。不过片时间事。厄难苦恼。亦不过片时间事。倏忽便无。且万般皆属前缘。非人力所能奈何者也。尽情放下。一心念佛。至嘱至嘱。
又曰。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临终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积恶。临终发心念佛。遂得往生。则善者何为反受亏。而恶者何为反得利也。噫。积恶而临终正念者。千万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临终痛苦逼迫。昏迷□乱。何由而能起正念乎。善人临终退悔。亦千万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谓精勤者。精则心无杂乱。勤则心无间歇。何由而生退悔乎。是则为恶者急宜修省。毋妄想临终有此侥幸。真心修净土者。但益自精勤。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又疏钞曰。临终颠倒者。由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如前所谓将舍暖触。一生所作。俱时现前。心神惶怖。动止挥霍。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就令作善合生人天。未免憎爱父母。乃至小圣初心。犹不能正知出入。皆所谓颠倒也。乘此颠倒。三界七趣。随业受生。今既一心不乱。则内凝正念。外感佛迎。舍此报身。径生彼国。如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又言一切国土。唯想所持。净想成就。必得往生。固无疑也。又智者云。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动念即往生净土时。所云在定者。令心不颠倒是。所云动念者。后愿生彼国是。
十一 憨山大师法语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在云栖为闻子将子与母氏说)曰。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故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重。
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的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时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炕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不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果然断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时节也。岂更别有妙法哉。
示西印净公专修净土曰。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要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沈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博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净土法门。世人以权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实法门。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决不决耳。若为生死心。如救头然。志要一生取办。譬若人患必死之症。有人觅还丹(喻参禅)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单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决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觅还丹。只服此单方。顿令通身汗出。绝后方苏。是时始知其妙耳。勉矣行之。决不相赚。
示修净土法门曰。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惟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切要。经云。心净则佛土自净。故娑婆秽土。乃恶业所感。众苦充满。西方极乐。乃净业所感。故但受诸乐。惟今修行净业。必以净心为本。要净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净。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恶业。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须三业清净。则心自净。若身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净。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净。意不贪、不嗔、不痴。则意业清净。如此十恶永断。三业冰清。是为净心之要。于此清净心中。厌娑婆苦。发愿往生。以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为生死心切。先断外缘。单提一念。以一句阿弥陀佛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断。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拈匙举箸。折旋俯仰。动静闲忙。于一切时。不愚不昧。并无异缘。如此用心。久久纯熟。乃至梦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则功夫绵密。打成一片。是为得力时也。若念至一心不乱。则临命终时。净土境界现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必定往生之验也。然一生专念。固是正行。资以观想。更见稳密。佛为韦提希说十六妙观。故得一生取办。今观经现在。任自志愿。于十六观中。随取一观。或单观佛及菩萨妙相。或观净土境界。如弥陀经说莲花宝地等。随意观想。若观想分明。则二六时中。现前如在净土。坐卧经行。开眼闭眼。如在目前。若此观想成就。则临命终时。一念顿生。所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此唯心净土之妙指也。若行人如此用心。精持戒行。则六根清净。永断恶业烦恼。则心地清净。观念相继。则妙行成就。净土真因。无外此者。若但口说念佛求生净土。而净戒不持。烦恼不断。心地污秽。佛说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为基本。发愿为助行。念佛观想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则佛堕妄语矣。
示净心居士曰。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众生无量劫来。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尝返省。今欲以虚浮信心。断多劫生死。所谓滴水焉能救积薪之火。岂有是理哉。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咬定。定要敌过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告诉不得他人。全在自己着力。若但将念佛做皮面。驴年无受用时。
示盛莲生曰。圆觉经云。我今此身。四大合成。当观身中。坚硬归地。润湿归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如此谛观。此心久久纯熟。身相忽空。种种烦恼。皆从妄想颠倒而生。本来不有。当烦恼时。近观此心。妄想从何处生。追到本无生处。则妄想不生。妄想不生。则念顿空。身心忽空。则一切烦恼。当下消灭。应念即入清凉极乐国矣。此观吃紧。乃脱苦之妙药。然初心观未易成就。但将阿弥陀佛。审实话头。切切不忘。若妄想起时。提起话头一□。则妄想自灭。以寻常无有正念。故专逐妄想流转。攀缘不停。以滋苦耳。一切诸法。皆自心生。若不观心而求脱苦之路。犹却步而求前也。
示慧镜心禅人曰。吾说佛法。以一心为宗。无论百千法门。无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惟参禅念佛而己。参禅乃此方诸祖。创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门。乃吾佛开示三贤菩萨。总以念佛为成佛之要。而末法妄人。乃敢谤念佛为劣行。是缺多闻。不知佛意。妄生分别耳。若约唯心净土。则心净土净。故参禅未悟之时也。非念佛无以净自心。然心净即悟心也。菩萨既悟。而不舍念佛。是则非念佛无以成正觉。安知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烦恼消除。了明自心。即名为悟。如此则念佛即是参禅。参禅乃生净土。此是古今未决之疑。此说破尽。而禅净分别之见。以此全消。若舍此别生妄议。皆是魔说。非佛法也。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曰。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皆得度。随机教化。各有方便。普令教益。是故法有千差。源无二致。然以佛性而观众生。则无一生而不可度。以自心而观佛性。则无一人而不可修。但众生自迷而不知。又无善知识开导。故甘堕沉沦。枉受辛苦耳。余蒙遣雷阳。复来五羊。有善士某某辈十余人作礼。愿乞教授优婆塞五戒法。余欣然应请。即为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