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77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黑暗,将来的去处饿鬼、畜生、地狱。我们怎样回避?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念头变现出来的,这是佛在经上不知道讲多少次,「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心里想佛就作佛,想菩萨你就作菩萨。你的心想是贪,贪是饿鬼;瞋恚、嫉妒是地狱;愚痴是善恶不能辨别、邪正不能辨别、真妄不能辨别,这是愚痴,愚痴果报是畜生。所以我们的心里面,决定不可以有贪瞋痴,有贪瞋痴你就不能离开三恶道。所以看到不如意的人、不如意的事不能瞋恨,一念不高兴,你马上警觉到,「我要堕地狱了」,你在造地狱的业因。他怎么样不好,与我有什么相干?不相干!我何必要恨他?所以要记住「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你将来受什么样的业报,决定不能怪别人,要怪你自己。所以真的明白了,搞清楚了,就决定不会怨天尤人,知道都是自作自受。自己愚痴,自己在造作一切不善,与一切人事物都不相干,这是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只有佛菩萨能说得出,我们要深信不疑,要理解。
  各个人的烦恼习气不相同,一定要想方法克服,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恶业的果报依旧不能避免。纵然学佛,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这是福德,不是功德;换句话说,对於生死不相干,将来该受什么样的报应,还是不能够避免,你这是修点福。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慧三学:持戒有功,得定是德,你得清净心、平等心是德;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所以一定要重视断恶修善,我们才能够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如果疏忽了断恶修善,那就错了。断恶修善这桩事情,所有宗教都重视、都说,都勉励大众要认真的奉行,确实是古人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些宗教的创始人彼此都没有见过面,都没有通过讯息,他们所讲所教的居然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真理。
  四摄对人来讲是手段、是方法,是跟大众往来接触的方法,要落实在六度,六度是菩萨行。佛的真诚、清净、平等、智慧、慈悲从哪里表现?从六度里面表现,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布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为他服务。在家庭里面为一家人服务,在社会里面为整个社会大众服务,在世间为一切众生服务,不求报酬的服务。如果我们服务要讲求报酬,那就变成生意买卖,不但功德没有,连福德也没有,义工才有福德。服务拿报酬的为什么?这个福德你已经当时就得到了,你的福报已经拿去了,所以这个得到的很有限。义务的、不求报酬的,这个后福无穷,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所以有服务的心、服务的热忱,尽心尽力去做,决不求报酬,这是我应该做的。特别佛在大乘经上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是善友,《华严经》到末后五十三参大家就看到,那个善友是什么?现在人讲的老师,我们学生对老师应当要服务,一切众生皆是善友。大乘戒经里面,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个意思就说明我们尽孝,不仅是对生身父母,要把孝敬对待一切众生,这是大孝,你的孝道才能圆满,孝道圆满就成佛了。这都是归纳在菩萨行的第一条:「布施波罗蜜」,布施的境界广大无有边际。
  「持戒」是守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个规矩,所谓是「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守规矩、要懂规矩。尤其在现代,交通便捷,接触频繁,每个国家地区风俗人情不一样,我们要了解,你不了解你就不知道怎么随顺,一定要了解,然后才懂得随顺。你能够随顺才能得到当地众生欢迎,你教导他,他才会欢喜接受,所以守法非常重要。「忍辱」就是耐心,没有耐心哪能成就?佛家讲,对於业障深重的众生愈是要有耐心。利根的人好度,钝根的人难度,要有很大的耐心。「精进」是求进步;换句话说,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很多,这个方法有障碍,再用另外的方法,锲而不舍;绝对不可以说这个方法行不通,算了!不可以,再去想别的方法,这是属於精进。「禅定」的意思,绝对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这在现在现前非常重要。现前的社会,我们所接触到的,无一不是在动摇我们的意志。名利会动摇你,五欲六尘会动摇你,你在这个社会里头,怎样能够把握住不受外界的影响,这叫禅定。「般若」是智慧,就是对於一切事物,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你知道这个很复杂的业因果报,这属於智慧。菩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六个纲领。
  我们也能够遵守、也能够学习,那你真的是学佛了,你在学作菩萨了。如果你单单修学,学得都不错,看得很多、读得很多、听得很多,你也会讲,讲得天花乱坠,但是你一条也做不到。你会说,不能行,你在六道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不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佛法讲到最后,总结要重视行。佛法重在行,不重在说。我们看西方三圣,排列的顺序,观音菩萨排在前面,大势至排在后面;观音菩萨重视行,大势至菩萨重视解。华严三圣,大家都知道,普贤菩萨为长子,文殊菩萨为庶男,这什么意思?普贤著重行,文殊著重解,这个排列顺序就告诉你,佛法重行。你没有办法行,这才跟你讲解,让你明白之后,你一定要行。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三六卷)  2000/7/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36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偈颂:
  【尔时善慧光明天紧那罗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紧那罗众而说颂言。】
  这几句话是说偈的仪规,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得很多,也就是不断的重复,重复的意义必定是非常重要。中国古圣先贤教人,「人无礼则不立」,意思就是说人不懂得礼貌,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不懂礼;换句话说,别人都厌弃你,不愿意跟你交往,你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学礼非常重要。这个地方就是礼节,不断重复、不断提示,显示出佛菩萨的苦口婆心。
  『承佛威力』,这一句是谦虚,一定要学谦让,决不敢说自己有能力。现代这个社会没有了,现在这个社会也不喜欢谦让,为什么?为了竞争。让还行吗?让不就落后了?总是要抢在别人前面。但是古人教给我们谦让,谦虚、忍让,让别人在前面,自己在后面,这是美德。世界能够和平,社会能安定繁荣兴旺的基础,是建立在彼此互相忍让,决不是建立在斗争。今天世界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在讲竞争,竞争到后面的结果,就是世界末日。所以大家如果拼命在竞争,世界末日就提前了。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看什么?看社会现在的现象。今天的社会总结就是四个字:争利纵欲,这个世界怎么能没有末日?仁义道德都没有了。
  现在人一切都创新,都创造、发明,崇尚这个。我们看古时候人,没有发明,也没有创造。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不是说这个经是他讲的,他说他一生没有说过一句话,所说的是什么?古佛所说的,不是他自己的创意。孔老夫子一生教学,也很谦虚,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述而不作」,没有创作,都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谦虚。
  「承佛威力」,这些菩萨为我们说这些经教导我们,是不是他的?不是,承佛威力加持,他才能说;如果不禀承佛力的加持,他也一句话没得说。今天在这个社会,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行得通行不通?照样能行通。李木源居士在新加坡,跟新加坡所有的宗教族群往来,把别人捧得高高的,自己退到后面,反而得到别人尊重,还是能行得通。谦虚忍让,得到别人赞美,得到别人拥护,并不是竞争才会得到别人赞美拥护,不是。谦虚忍让一样可以得到,何必用竞争这一些言词、理念、行为?这行为不好!这一句话就是佛家讲的「上求」。
  『普观一切紧那罗众』,这是「下化」。对於自己,这是同一个族类,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照顾,这是「普观一切」这四个字,一个都不漏。对同一个族群如是,对不同的族群亦如是,总是以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这一段话不断重复,教我们这个道理,希望从我们本身做起,我们试试看这一生不跟人竞争,看看能不能活下去。不竞争也一样活得很快乐,那我何必去竞争?不是不竞争就活不下去,没有这个道理。不竞争一样活下去,不竞争前途反而一片光明,你这一生好,来生更好。
  竞争的心是动的、是乱的,有忧虑、有烦恼;忍让的心是平和的、是清净的、是安乐的,果德完全不相同。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要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要赶紧去做,决定不能够等待;等待,机会就失掉了。古人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纵然是年轻,体力很壮,你看看报纸上的讣闻,真的是「黄泉路上无老少」。何况现在饮食起居真的叫三餐服毒,昨天晚上我跟几位同修,很久没有见面了,大家在一块聚会吃饭,就谈到现代的饮食,蔬菜、米都有农药。他们讲吃榴槤,我是不吃榴槤的,这个地方的老同修告诉我,四年前的榴槤可以吃,现在的榴槤都用很重的农药。他们告诉我,我不懂得这些,他说一棵榴槤树通常要二、三十年才结果,那个才好。现在种植榴槤树一年就结果了,他用什么基因化肥来培养它,所以很快它就长成。听说肉质跟从前不一样,吃到嘴里头有涩味,发麻,那都有毒。连现在饮水,自来水里头都有毒。真是佛经上讲的「饮苦食毒」,所以奇奇怪怪的病都生起来了。
  昨天有一个同修,年岁也不大,四十几岁,他的大儿子得肠胃癌。这些疾病从哪里来的?饮食来的。吃素稍微好一点,素菜还是有毒。科学怎么研究,说是发现人类的基因,人可以活到一千多岁,人是可以活到一千多岁,天天服毒就短命了。现在水里头有毒,恐怕再过几年空气里头有毒,这很可能的。电波的干扰,现在人每一个人都带著无线电手机,电波的干扰是什么?叫人得神经病。为什么得神经病这么多?这是电波的干扰,电波干扰脑波。这个世界不能住!
  上一次有同修从东北来,带了一个讯息给我们,说是北韩的山神,一百多个山神,他们现在也在修净土,修念佛法门。他们说天上不好,天上也不太平,地上不能住,想来想去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还行,所以决心专修净土。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时间还很长,你这个想法就错误了。有一天的时间,这一天好好的抓住,真正修行人只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想法,所以印光大师常常把「死」字挂在额头,道理在此地。对这个世间毫无留恋,你走得才自在;如果还有留恋,你走得很辛苦。你的牵挂忧虑不能舍掉,你就出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换句话说,你一定是随业流转。你想想你这一生造的是什么业?你将来到哪一道去受报?得人身非常非常不容易,我们的五戒十善做得怎么样?
  佛教诲我们,孔老夫子也教诲我们,「孝亲尊师」。我们哪里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不懂!这四个字会念,什么意思不知道。纵然你明白、知道了,你没有去做到,你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流转还是怎么流转,你救不了你自己。人必须落实五戒十善,才是真正的孝亲尊师;不能落实,那是空的。起心动念还怨天尤人,顺境还有贪爱,逆境还有怨恨,决定堕三恶道,前途一片黑暗。这些都是眼前真正的现实,我们学佛的人绝不忽略现实;不学佛的人,说老实话,忽略现实。
  佛经现在读的人不多,纵然有缘得到佛经,展开经卷,佛经里头字字句句的意思很难理解,听讲也不容易,听讲还有很多错会意思的,所以学佛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一生当中遇到正法,遇到一个好的修学环境,要知道非常希有难得,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不知道珍惜,这个人是薄福,没有福,遇到不晓得珍惜。有福的人他晓得,他非常珍惜,很认真、很努力的来学习,因为这一次又遇到了脱离三界轮回的机会,你只要抓住,我们这一生就能出离;疏忽了,这再一堕落,不知道哪一劫才能再遇到;不可能说来生就遇到,没这回事情!无量劫才遇到一次,你才晓得机会难得。请看偈颂第一首:
  【世间所有安乐事,一切皆由见佛兴,导师利益诸众生,普作救护归依处。】
  这一首是善慧光明菩萨他的赞颂,也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