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这才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当年《大方广佛华严经》翻译完成,送给武则天,那个时候是武则天作皇帝。中国历史上正式作女皇帝的人不多,她是正式作皇帝的;慈禧太后始终是以太后身分,不是皇帝身分,武则天是皇帝身分。翻译的新经呈送给她,她在「开经偈」上题的这四句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武则天自己称的「我」是她),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四句偈好!以后佛门就用她这首偈做为「开经偈」。「以总入总」才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们在这里是刚刚接触。普贤能入,所以普贤称为方便海。「以普贤是同异二众之上首故」,同生众跟异生众,普贤菩萨都是上首。
在华严会上,诸位同修总要记住,华严会上上首菩萨有两位,普贤、文殊。经上告诉我们「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把他们两位的身分显示出来,普贤菩萨是大哥,文殊菩萨是小弟。但是你不能小看文殊,没有文殊的慧,怎么能入普贤的方便海?般若智慧重要!世尊当年在世,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希望我们真正开智慧,为什么?智慧开了你才真的看破放下。「看破放下」这一句话容易说,你看破的范围有多大?你能放下的境界有几多?普贤菩萨他是圆满的看破、圆满的放下,这个境界是佛家常讲的「万法归一」,用「海」做比喻。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到普贤这里归一。所以普贤十愿,我们要晓得,每一愿里面必定包括其他九愿,如果缺少一愿,普贤行就不圆满。而普贤这个十愿,总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法门,无量无边法门归纳到最后是这十条,十条一展开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华严》称为佛法根本法轮,这个意思不是非常明显吗?我们从这个地方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
学佛,往年弘一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没有出家,真的是多才多艺,人品高尚,所以许许多多人对他仰慕,出家之后倍加尊敬。他接触高级知识分子比别的法师的缘要殊胜,他劝这些知识分子,大概都是大学生,都劝他从《华严经》下手,不无道理,而且特别介绍清凉大师《疏钞》。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看到前人笔记里面记载弘一大师的教诲,我对弘一大师也非常尊敬。小时候在学校唱他作的歌,尤其是那一首〈送别〉,我曾经听这些音乐家们他们评论,最近一个世纪,一百年当中,选一首最好的歌曲,在中国、在东方选的是弘一大师的〈送别〉,在西方选的是〈魂断蓝桥〉的主题曲,认为这两首歌是近百年来最好的。
弘一大师教我们读《华严》要读八十经,八十卷读到「离世间品」,后面一品「入法界品」就不必读了,读到「离世间品」;然后接著读《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是完整的「入法界品」,这样合起来是九十九卷。我当时学《华严》的时候,《华严》有六十华严、有八十华严、有四十华严,我就想了一个九九华严,我到台中去,把我的想法,我本来想印九九华严,印一套。《八十华严》采取到「离世间品」五十九卷,然后接《四十华严》,合起来九十九卷。我向李老师请教,我说:「我这样印好不好?」李老师点点头,好是很好,但是他说:「我还是希望你把《八十》、《四十》一起印出来;你读这样的读法,印出来还是照《八十》、《四十》一起印。」我接受老师的意思,所以那个时候我讲《华严经》,我把经本印成精装五册,一二三册是从第一卷到五十九卷,到「离世间品」;第四册是「入法界品」二十一卷,后面有一册很厚,是《四十华严》。所以大家读,第四册就可以不要读,读一二三五,这样就是九九华严。李老师很欢喜,这部书印好之后,我送了他一些,他分送给同学们。这些都是受弘一大师的影响。我讲经也是这个讲法,所以我们的《华严经》全经是九十九卷。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00卷) 2001/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00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得一切法门,长行:
【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
往下总共有十句,这十句清凉大师在科题写的是「别显十门以彰无尽」。普贤菩萨的法门是究竟圆满的,因此是不思议境界。总显里面,两句跟诸位介绍过了;别显有十句,这十句代表无尽,代表无量无边,这是如来说法的方便。
第一句『所谓有解脱门』,「门」放在前面,他不是得一门,他是门门都得到,没有一门欠缺。这个法门叫『严净一切佛国土』,「严」是庄严,我们每天回向都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咱们念回向偈的时候,应当要想想,我有什么功德?如果不认真努力修学,哪来的功德?用什么去庄严?读经有没有功德?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滑口而过,有口无心,没有功德。怎样念经才有功德?古大德教导我们随文入观,随顺经中的文字就能契入境界,那你读是功,入是德,这是真实功德。浅而言之,读是功,解是德,你理解了;解是功,行是德;行是功,证是德,一层比一层殊胜。如果我们读了之后,不解其义,而且还犹疑不决,这是完全没有功德,跟功德毫不相关,但是有福德,这是读圣贤书的殊胜处。这个福德是什么?在你阿赖耶识里头落了一个印象,这是福。所以圣贤书不可不读,要常读。当然读了之后,我们要求「解其义,行其事,契其理」,那就是功德。这个功德就能庄严佛净土,庄严一佛净土。如果你用的是普贤心,普贤心就是平等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那就是庄严一切诸佛国土,这个殊胜。
『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究竟出离得出离十法界,没有出离十法界不究竟。这是大意。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这一段他也注得很详细,因为是普贤行里面「别显」的第一门,我们特别要留意。清凉大师注解「严土调生」,庄严国土,调伏众生。「谓随所化众生取佛土故」,一定要知道观机。佛在经典里面常常用大分来说,一切众生的根机有三种:上根、中根、下根;再细分,上根里面有上上根、有上中根、有上下根,这样子就变成九等,都是举大分来说的,让我们在这里面了解佛度化众生的仪式。教法教仪不一样,种种示现不相同,一定要随顺众生的根性,示现佛土。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所示现的凡圣同居土。我们是凡人,佛菩萨是圣人,阿罗汉是圣人,我们同在这个地球上住,同在一个地区接受佛陀的教导,所以是「随所化众生取佛土」。
清凉大师说,「一切佛土者,竖通四土,横该法界,横竖相融。」横竖是一不是二。竖通四土,不是我们净土宗讲的四土,但是意思也能够贯通。净土宗讲的四土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凡圣同居净土,是说这四个名称。这个地方所讲的四土,第一个是讲「法性土」,法性土就是常寂光土。这是体,实在讲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法体,法体是常寂光,不思议、不思议境界。下面三土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实报庄严土就是此地《华严》里面所讲的如来「自受用土」;第三讲「他受用土」,他受用土那就把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都包括在其中了。另外还有一种叫「变化土」,这是佛度众生方便起见,化现的道场国土,《华严经》上说这四种净土。实在讲横竖相融,正是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四土,四即是一,一即是四。从相上讲有这四种差别,从性上讲一体圆融,这才叫事实真相。这就是《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分别亦非意」,已经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分别不是意识;凡夫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能够转过来,他的分别是用意识,他的执著是用末那识,所以叫凡夫。
《华严经》是法相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一论,六经里面就有《华严经》,所以《华严》也是法相唯识主修的一部大经。法相讲的是转识成智,这才能入佛境界。八识圆满的转成四智,入普贤境界,可见法门确实是平等,门门皆通无上道。我们的礼敬要圆满,我们的称赞没有遗漏,这个道理总是要懂,慢慢的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习。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法性土是其他三土的本体,它本来就遍虚空法界,本来它就是永恒不变,永恒不变是常义。自受用土量周法界,跟法性没有差别。他受用土跟变化土,不离前面讲的两土。清凉大师举个比喻,如同身跟影子一样,影不离形,形不离影,形影互相涉入。所以一尘一刹皆广大庄严清净,横遍法界。横遍法界是讲十方一切差别刹土,刹土是大世界,可是事实真相是横竖相融,圆融无碍。以竖(竖是四土)融横,横是法界,所以一尘之中就有十方国土。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诸佛如来在一毛端上转大法轮,你要是明白虚空法界横竖交融,你的疑惑就断了。横竖交融是一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原本一体,这里头没有大小、没有生灭、没有一也没有异、没有来去,这叫不思议境界,普贤菩萨证得的。把这个尺度放宽一点,法身菩萨证得的。
怎样才能够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你就是作佛,你也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要修普贤行才能超越十法界,契入如来不思议境界,才能入。这个道理很难懂,我们在《华严经》常常遇到这个疑惑,不知道横竖相融,所以对於一微尘一毛端里面有十方诸佛刹土怀疑,怎么想也想不通。当然你没有办法想通,为什么?不思议。可以思可以议,不是这个境界。如果以横融竖,以法界来融四土呢?一微尘一毛端里面具足四土,常遍十方。普贤菩萨无不严净,庄严清净。普贤菩萨在那里做什么?经上说得很清楚,「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这是真的究竟,不是假的究竟。教你超越六道轮回,这是调伏,但是不究竟,六道轮回外头还有四圣法界;再教导你超越四圣法界,就是超越十法界,是不是究竟?好像是究竟,不是真的究竟;真的究竟要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那才叫究竟出离。用佛经上常讲的一个术语:「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正等正觉是一真法界里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上正等正觉才叫究竟出离。
普贤菩萨帮助一切国土里面的众生,是要得究竟出离,这个不可思议,对我们来说是高了一点。说老实话,在我们今天的境界,我们劝导人最重要的,是如何不堕三途。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世间灾难重重!我们很冷静的观察,这些年来,我是七七年初到香港来讲经,就在这二十多年当中,世间的灾难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七七年那个时候,我们聚集在一堂学习佛法的同修们,现在三分之二都不在了,里面有不少出家大德。我们想想那个时候的光景,真的是如同昨日。香港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许多人没有见到。
如果修德无功,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前途就很可悲,能不能来世还得人天的身分?那就要看他的五戒十善修到什么程度。五戒十善要修不好,肯定是落在三途。所以今天我们第一个念头,「如何不落恶道?」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够疏忽,先要把脚跟站稳,那就是立足於「净业三福」。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堕落的基地,我们先要踏上这个基地。这个基地的根本是孝亲尊师,佛是我们的老师,孝亲尊师都要落实在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诲我们不能够信受奉行,对老师来讲大不敬,对父母来讲大不孝,几个人懂这个道理?我们总算是非常幸运,生在这个乱世,还遇到真善知识,使我们对於这个大道理稍稍明了。能不能救自己?那就看你对於圣贤教诲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奉行。
清凉大师在这一部大经里面教导我们的「信、解、行、证」四大科,也就是这部《华严经》分成这四个大段落。《华严》如是,一切经教无不如是。从经文一开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这个信解行证的意思都包括在里面,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能够体会。经不能不读,行不能不修,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不能不修正。标准就是经典里面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