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第一。由此可知,你是个住持,主持正法的人,这学校你当校长,你要是不聘请教员来教学,这个校长就有过失了。校长一定要招收好学生,聘请好的教员来教学,这个教育是成功的,这个校长有智慧、有德能。所以每一个大大小小道场的负责人,佛门一般称住持、方丈,他们的责任大,他们是如来正法的主持人。「积集妙华」,这个德号形容他们的无量功德,他们做的工作就是开悟一切众生。不必自己上课,校长不必自己跟学生上课,聘请好的教员,培养人才,替佛门培养师资,住持正法。
「令一切众生」,一切,得有这个心,九法界众生,佛是这样让我们生起广大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决定没有嫉妒障碍。一个好的教员到什么地方去教学?一般来说是缘分,哪里有缘哪里去。这个缘分一般讲有三种:第一种是人事,有没有大德的护法来护持、来礼请?佛家讲礼请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聘请,请你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是第一个缘。第二个缘是听众,要观察这一方听众的根机,我所学的法门、我所弘扬的法门契不契大众的根机?第三个叫时节因缘,包括时跟处,你看看每一部经一展开,不是有六种成就吗?那六种成就就是缘。我们要考虑的就是「主成就」,这个主不是讲经说法的主,那是释迦牟尼佛,这个主是邀请我们的人,这个寺院道场的主人,他热心弘法利生,热心提拔后学,这主成就有了;「处所成就」,这里有庄严的场所,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时成就」,时节因缘,这个地区安定,我们可以在这里安心的学习;「众成就」,有许多同学、有许多听众,听众都是我们同学伴侣,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这是种种条件成就了。
这个道场从住持、法师、道场本身所有干部义工,再包括我们所有的听众,我们都要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帮助一切众生生长善根。我们要同愿、同德、同行,佛法才能在这个世间推广教学,帮助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改恶为善、转迷为悟,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用这个来做足行神的总结,我们想想这个意思很深很长。现在我们接著看偈颂:
【尔时宝印手足行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足行神众而说颂言。】
说偈仪我们念念就行,前面都说过。第一首:
【佛昔修行无量劫,供养一切诸如来,心恒庆悦不疲厌,喜门深大犹如海。】
这是宝印手足行神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雨众宝生广大欢喜」。我们在赞颂里面看到,就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佛』是讲一切诸佛如来,过去生中修行,时劫之长没有法子计算,大经这样的句子太多太多。佛说这个话的用意在哪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修行是要无量劫,绝对不是短时间能成就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发长远心,永远没有休息的这个心。没有成佛,我们苦修是为了自己成就,自己成就之后还是苦修,为一切众生示现。众生无尽,我愿无尽,一定要效法普贤菩萨无有疲倦,不厌烦、不疲倦,无有疲厌!没有长远心怎么能成就道业?
长远的修行,跟诸位说最大的障碍是遇到挫折、遇到困难、遇到障碍,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用忍辱波罗蜜。佛教导我们「以苦为师」,我们愿意吃苦,你才能突破;如果怕吃苦,这苦难自己受不了,必定退转。古往今来的修行人,从这个地方退转的不知道有多少,受不了苦难,禁不起挫折,所以修行要无量劫。如果不怕苦、不怕难,勇猛精进,那就是《华严经》善财给我们示现的例子,一生圆满成就,这是我们要懂得学习的。
诸佛如来在因地修什么行?这个地方这一句讲得好:『供养一切诸如来』,就是修的这一门,把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菩提、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就是「供养一切诸如来」。这一句「供养」全都包括了,这里头含的意思多广多深!孝敬父母、奉事师长都在「供养」这两个字圆圆满满包含了。我今天断恶修善,以这个供养如来,以这个孝养父母,以这个奉事师长;父母欢喜,你能断恶修善,老师欢喜,诸佛如来欢喜,还有情与无情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情与无情也是「一切诸如来」,《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众生有法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我们称性叫如来。在相上我们用「诸佛」,从性上我们用「如来」;如来加个「诸如来」,有情无情统统包括在其中。因此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之中不忘供养。我们念佛是供养,我们行善是供养,我们持戒是供养,我们读诵是供养,我们在此地与大众一起学习是供养,《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如果以普贤菩萨十愿来说,礼敬是供养,称赞是供养,忏悔是供养,随喜是供养,请转法轮是供养,请佛住世是供养,乃至於到最后「普皆回向」,哪一法不是供养?再说菩萨六波罗蜜,布施是供养,持戒是供养,忍辱是供养,精进是供养,禅定、般若样样都是供养,这样才显示出《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法门平等,任何一门都含摄一切法门在里面。有些人他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他有分别、他有执著,「我学这个宗派好像跟另一个宗派格格不入」,这是错误。学禅的人不看教下的经典,学显教的人排斥密宗,这些都是错误的行为。他不知道佛门里头任何一法圆摄诸宗,一法都不漏,这叫大圆满。大圆满是任何一法都大圆满,并不是哪一法独有的大圆满,其他的一切法就不圆满,那你就错了。不但佛门法法圆满,世间一切法跟诸位说,如果世间法不圆满,那佛法还是不圆满。所以佛法当中才说「哪一法不是佛法!」
觉悟的人法法都是佛法,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不是佛法。佛法两个字怎么讲?佛法两个字是觉悟,佛是觉,法就是一切诸法,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统统都觉悟、都明白了,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全都明白了,哪一法不是觉法?果然你要是不觉,那这个话就反过来讲,哪一法是佛法?迷的人,《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觉悟的人,幼稚园小朋友念的课本也是佛法。这才是宝印手足行神善导众生,所以『心恒庆悦不疲厌』,广修供养。一门含摄一切法门,生欢喜心,无有疲厌。『喜门深大犹如海』,宝印手足行神,他修的法门是广大欢喜,「普雨众宝生广大欢喜」,所以「喜门深大犹如海」。布施佛法、供养佛法,这个供养是三业圆满,善心、善言、善行,这才生广大欢喜。第二首:
【念念神通不可量,化现莲华种种香,佛坐其上普游往,红色光神皆睹见。】
这是第二尊莲华光足行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示现佛身,坐一切光色莲华座令见者欢喜」。所以赞颂里面他就说『念念神通不可量』,神通是自性本具的德能、能力,他能够化现莲华宝座,从莲华宝座出现光色;长行里面我们读到的「一切光色」,色就有香,它表法的意思很明显。菩萨是以戒定慧三学教化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个欢喜是称性的喜悦。为什么?戒定慧三学是性德,九法界众生迷失了自性,性德不能够现前。我们要问,性德有没有丧失掉?跟诸位说没有丧失,佛法里面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是你迷了,你没有觉察得到,虽有,好像是没有,是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有。
戒是行德,我们的生活行为;定慧是我们的心德,就是心意的德能。戒律是我们身口的德行,万德万能,这个「万」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万不算多;它是表法的,表多,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行。我们都被烦恼习气,《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蒙蔽、障碍了,它不能现前。佛菩萨为我们示现、为我们表演,希望我们从他的示现、从他的表演上得到启示,觉悟到自己的性德,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恢复自己自性本具的德能,如此而已。我们要想成就,那要真做、要真干。
这四句偈,前面两句我们要深信不疑。「念念」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真心本性的能力;「神通」,通是通达,没有障碍。性相没有障碍,理事没有障碍,因果也没有障碍。清凉大师在这部经里面跟我们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叫通。神在此地是形容,不但我们凡夫感到惊讶,神奇莫测。我们是处处不通,佛为什么一切通达无碍?以眼来说,佛是五眼圆明,世出世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都能看得很清楚,没有障碍。佛告诉我们,阿罗汉的神通只能看五百世,他能够看到五百世前,也能看到五百世后,超过五百世他就看不到了。他的神通能力有限,佛是没有限的,我们要相信。佛能够示现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才真正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希望佛来度他,他就现佛相,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众生看到很欢喜。确确实实有一类人对佛很尊重,不想亲近,他喜欢亲近观世音菩萨,觉得观音菩萨很亲切,佛太严肃了,有点怕他,那么佛就现观世音菩萨来度他。也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地藏王菩萨的,佛就现地藏王菩萨而为说法。我们现在常常在外国走动,看到外国人对佛法不喜欢,喜欢耶稣、喜欢玛丽亚,我们就懂得佛一定现耶稣身而为说法,他欢喜,现玛丽亚身而为说法。这就是此地「念念神通不可量」。
我们要是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种示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误会都能够化解,所有一切争执都能够消除。正如一些宗教所谓的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真神神通广大,示现无边,这个地方讲『化现』,化现无量无边。一个真神,我们佛门里面不叫真神,叫自性。他们叫真神,我们叫自性,能现、能变、能化。所化现的,要记住,是『莲华种种香』,这个意思你们懂得吗?自性是如来化现的,决定清净,「莲华」表清净;决定平等,决定不会离开戒定慧三学,「种种香」是戒定慧三学。无论他怎样示现、怎样变化,你仔细去观察,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他表现出来的。在形象上表现出来的,决定是戒定慧三学;他的言语、行动是有规律的,他的心是安定的,充满了智慧。我们看看这个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确实符合,他怎么不是如来化现的?
『佛坐其上普游往』,「佛」这是从形相上说的,「其上」就是清净平等,我们今天把它总结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莲华,坐在这上面游化九法界。『红色光神皆睹见』,红色光神就是莲华光足行神,他看见了,他学到了。
足行神偈颂第三首:
【诸佛如来法如是,广大众会遍十方,普现神通不可议,最胜华神悉明瞩。】
这是最胜华髻足行神的赞颂,他修的法门是「一一心念中,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如来众会道场」不在形式而在实质,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得,然后才能够依教奉行,自他两利。
『诸佛如来法如是』,不是一尊佛,一切诸佛无不如是。清凉大师注解提示:「内则念念安於理事」,内里头念念与性德相应,我们一般讲与道德相应。外面是「处处建立道场」,「外」就是讲我们的色身、我们的形象,我们色身形象所表演的就是道场,令一切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都有所感发,有所领悟。现在人讲的启示,就是这个意思。让人接触到之后他有所启示,启示就是觉悟,觉悟之后自自然然他就发心效法,向你学习。如果过去生中跟你有缘,他就依你为师,向你学习;如果缘要是薄一点,虽然没有正式依你为师,他暗中在学习,或者你已经往生,不住世,你的著述还流传在世间,他依靠你的著作来修习,这是缘稍微差一等的。利益众生,真的是无量无边!
足行神这个单元,特别著重在形象,每一句、每一偈里面我们都能看到特别重视形象,形象不是不重要。我们常常也曾经听佛门大德说过,「学佛重实质不重形式」,形象就是形式。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自行是这样,自己修行重实质不重形式。但是要为了利益众生,形式就非常重要,所以为什么要建立清净庄严的道场?众生欢喜,他看到这样的道场他就来了。由此可知,佛法里面庄严形式的道场不是为别的,是为了接引众生。大乘法里头常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个庄严道场是欲勾,用这种手段来接引众生。这个手段是现在在商业里面讲的广告、包装,做得好,做宣传工作,让大家看到听到生欢喜心,他就到佛门里面来看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