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话是从前儒家念书人讲的,所谓「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过去人尚且如是,现在更不必说了。我们里面烦恼习气比从前人重,外界五欲六尘的诱惑,比从前那个时代不知道要增强多少倍,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头,从前人三天不读圣贤书面目可憎,我们今天一天不读面目就不一样了。天天念,时时念,无间断的念,使我们的心行跟佛菩萨的心行相应,我们这才有救,在佛家的术语叫「得度」,你才能得度。现代人的话,「得度」没有人能懂,我们换一个口语,你才有救;否则的话,没救了。
所以人修学最重要的有长远心,不要问我要修多久才能成就?无量劫的无量劫,证到如来圆满果地依旧不放松,还是认真像初学的学生一样,为什么?帮助一切未得度的众生。这就是所谓倒驾慈航,做给别人看,帮助别人成就。十方世界还有一个众生没有得度,佛菩萨的示现就不会有终止,要常存此心!
大智慧夜叉王他修的法门,跟我们现前所修的法门,非常相应。他是「称扬一切圣功德海」,怎么称扬?念佛就是称扬,称赞十方一切佛。持佛的名号,就是赞佛,就是称赞。但是佛号的义理太深太广了,念佛的人虽然很多,念佛的意义懂得的人不多。为什么要念这句佛号?明了的人也不多。如果对於执持诸佛菩萨名号,义趣不能够明了,他所得的利益只是种下善根。这个善根是真实的利益,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但是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因此名号功德利益,必须要讲清楚、讲明白。怎么讲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为我们讲经说法,无非就是说明名号的功德利益。由此可知,千经万论都归向这一个目标。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做了几次的报告,今天在座有不少从中国外地来的同修,你们希望在讲堂里面亲自听到,为什么千经万论都归到佛号?
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最兴盛的时代,佛家称之为黄金时代,大、小乘的宗派,十个宗派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祖师大德辈出,国王大臣护持。从外国到中国来留学有高丽、有日本、有越南,这些周边的国家,许许多多出家这些大德到中国来留学。当时中国、外国这些学者,都是一些佛门各宗派的大德,他们有时候也会想起这些问题: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哪一部经最重要?大家共同像现在人讲投票表决。我们大家的看法哪一部经最重要,能够涵盖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是几乎大家都公认,不分宗派都公认《华严经》第一,所以称《华严》为经中之王。过去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他也是教我要读《华严》,留意《华严》。他说《华严》是佛教的哲学概论,他是个哲学家,完全用哲学的眼光来看佛经。他说《华严经》是佛家的哲学概论,而且是全世界所有的这些哲学概论里面,它应该是摆第一,没有能够超过它的。
佛所说的一切理论在这部经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以及修学各个阶段你所证得的境界,也都在这一部经中。所以古德说,这一部经是圆满法轮,释迦牟尼佛是面面都讲到了,没有遗漏的。其他的一切经论,这四十九年所说的别的经论,都是《华严》某一部分特别详细来说明,这是个总的。经题就是佛说一切法的总题目,《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总题目。我们现在对佛所说的一切经,给它取个总题目叫《大藏经》,其实佛原本就有一个总题目,总题目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
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龙宫里面所见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大,他告诉我们多少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是龙树菩萨所见到的,这个经典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这是他看到的大本,也就是最圆满的本子。这本子分量太大了,於是再看看中本。中本的分量也不小,想一想我们这个地球上众生还是没有能力来读诵,於是再看下本。下本是什么?就像我们中国有一套丛书叫《四库全书》,大概见到这部书的人不多。近代台湾商务印书馆跟世界书局把这个书印出来了,印的分量不多。我曾经问过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他告诉我只印了三百套,因为考虑销路,这么大的书一般人不会买的,都是图书馆买,而且都是大的图书馆买,小图书馆没有那么多的经费。我们相信新加坡的国大图书馆一定有,现在印的是缩小,字缩小了,版面缩小,是十六开的本子,上下两排。这个印法精装大概每一本也有这么厚,像我们《大藏经》一样,一千五百册,这是一套书。这一套书过去纪晓岚编了一部-《目录提要》,一共五册,也是这样精装的五册。
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的下本《华严经》,实际上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目录提要,我们今天读的这个本子是目录提要,原来经本我们没见到过。所以今天我们展开这八十卷《华严》,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而且这个目录提要还是残缺不齐,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半,另外一半遗失了。龙树菩萨传出来的经本是十万颂,四十品。传到中国,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次传来东晋时代,总共经文三万六千偈;全经是十万偈,三万六千偈差不多三分之一。我们把它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六十华严》,翻译成中文六十卷,《六十华严》。我们读六十卷《华严》,常常读到之后,突然就断掉了,上下就连不起来,当中的经文脱漏了。唐朝武则天的时代,实叉难陀法师从西域到中国来,他带的有《华严经》,这是第二次翻译。翻成之后,全经总共有四万五千颂,比晋朝时候那一部经增加了九千颂,还不到一半;全经是十万颂,《八十华严》才只有四万五千颂。贞元年间,这唐朝时候,乌荼国王向中国送礼,礼物里面有《华严经入法界品》,这一品完整的,非常难得。我们把它翻出来,这叫《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
现在谈到《华严经》,只有中文本里面保存得最完整,在全世界再找不到梵文的原本,非常珍贵!近代弘一大师教我们怎样读这个经?他教我们读八十卷,八十卷读到「离世间品」,然后接著读贞元的《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样总共九十九卷,是我们中文本里面最完整的。弘一大师教我们这个读法,这个读法非常之好。晋经,晋朝翻译的六十卷,八十卷后面的二十一卷「入法界品」可以参考,做为我们参考补充的材料。这是古大德肯定的,这一部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最重要的。
然后他们又做了一个仔细的比较,《无量寿经》。诸位要知道,《无量寿经》非常特殊。这个经本传到中国,从汉朝到宋朝,这八百年当中,陆陆续续印度高僧大德到中国来,都带著《无量寿经》的梵文本。而且这个梵文本不一样,不是同一个本子,这就说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无量寿经》是多次宣讲,阿难尊者每一次宣讲,他都把它集结出来。在中国这个本子,翻译就翻译了十二次,有十二个不同的译本。但是年代这么久了,传下来的本子只有五种,另外有七种失传了,但是古时候佛经的目录里面有。像唐朝开元《释教录》,就是开元年间所编的佛经目录,那里面有十二种。由此可知,失去的大概是在唐以后。
《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做个比较,古人认为《无量寿经》第一,超过《华严》。为什么这个说法?《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就是极乐。所以《华严经》最后归到哪里?归到《无量寿》。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得好,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他把《华严经》、《无量寿经》跟《弥陀经》看作一部经。一部经有略说,简单的讲法,有详细的说法,《华严》是详细说法,《无量寿经》的细说,《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略说。他这个见解非常高明,我非常赞同。
我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曾经说过,《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序分,引导,序分,我们现在念的《无量寿经》是正宗分,小本《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我们用这三分来看这三部经。所以《无量寿经》就被推崇到第一的第一,超过《华严》,超过一切经,千经万论最后都归净土。所以净土,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的归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如是,所谓是诸佛如来讲经说法共同的归宿。我们对於净土才肯定,死心塌地,丝毫疑惑都没有了,专修专弘。
我们现在所读的本子是采取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会集得好,我们不需要再去读五种原译本,那个麻烦。会集本里面总共分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们再继续找,古大德也有说,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转告我们,转述就如同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没有两样,这是《无量寿经》里面的第一。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哪一愿第一?继续不断找,这是古大德几乎公认的,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於是这么一分析,我们对於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逐渐能体会到一点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纳到这一愿。四十八愿是什么意思?《无量寿经》,整个《无量寿经》所说的就是四十八愿的意思。《无量寿经》是什么意思?全部《华严经》就是解释《无量寿经》的。《华严经》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解释《华严经》的。你们诸位能把这些意思会通之后,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教的总题目,全都包括了,一样都没有漏掉,所以这是佛法里面的大总持法门。
大智慧夜叉王聪明,真有智慧,他就抓到了,『称赞十方一切佛』。用现在的话说,他自己修行的是执持名号,专修专弘,他搞这个。那个果报不可思议,『故有高远大名闻』。他专修专弘,弘哪一个法门?当然是阿弥陀佛的法门,这个不用怀疑的。经上明明说「称赞十方一切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名号,这是诸佛如来的总名号。莲池、蕅益大师在《弥陀经疏钞》、《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个名号是性德的名称,一切诸佛如来、一切众生真如本性的德号。这个意思谁知道?佛菩萨、祖师大德要不给我们说出来,我们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唯有彻底明白了,我们对这个法门的修学,才真正会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如果不是彻底了解,要想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确不是容易事情。
我们在佛门里面遇到许许多多法师、居士大德们,常常提到,净土这一部经、一句名号就能成功吗?疑惑放不下,总觉得这个太简单、太容易了,佛法哪有这么简单的?所以许许多多人不能接受,他们再去寻找更高深的,殊不知最简单的就是最高深的。黄念祖居士从前讲经时做比喻,现在照相的人很多,他比喻净宗法门就是现在所说的傻瓜照相机,最简单的是最好的,你们哪一个人拿到照相机,从来不会照相,一按下去张张都好,都很可观;找其他的法门,那就是今天讲的高级照相机,不是内行人,这三十六张底片一张都照不好,他这个比喻很有味道。这个法门至高无上,简单容易,古人所称赞的,稳当、简单、成就快速、成就圆满,我们到哪里再去找这个法门?再也找不到了。遇到之后,决定不能怀疑。可是不怀疑,实在是真正不容易。
我自己有很深的体验,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没有出家,跟忏云法师半年。忏云法师修净土,把净土介绍给我,我不能接受,我怀疑,他也没有办法讲给我听,不能帮助我断疑起信。但是我在他那个地方半年,他教我看印光大师《文钞》;教我看《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的;《圆中钞》,幽溪大师的;这三部注解非常好。我读了之后,对净土不再反对,算是进了一步。以后离开他那个地方,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去的目的是学讲经。李老居士是印光法师的学生,专修净土,他知道我对於净土怀疑,很不容易接受,劝过我很多次。有一次,这印象最深的,他说:如果这个法门错了;他说:古来有那么多人都错了,我们错一次也不妨!用这个话来劝我,可是我还是不能肯定。
一直到我回到台北讲《华严经》,我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