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越南1954 >

第23部分

越南1954-第23部分

小说: 越南195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抱团这方面,生活在北越的中国人真不如西堤华侨。

    五帮会馆团结乡梓、扶危济困,其它不说,光潮州帮的义安中学和福建帮的福德中学,就招收了六七千名家境贫寒的潮州和闽南子弟,学费和食宿费全免,而这一大笔费用均来自帮众捐赠。

    一个上校军官很直接地认为他现在代表着五帮会馆,越想越激动,连连点头道:“抱团取暖,李先生说得好,您继续。”

    “西贡局势混乱不堪,吴廷琰正式上任后急需支持者,他们一家信奉天主教,他二哥吴廷俶更是教廷任命的主教,天主教徒显然会支持他。

    众所周知,越南天主教徒大多居住在北越,所以美国政府尤其美国天主教会,会想方设法动员北越信众南下。在巴黎时我与吴廷琰聊过,他估计大概有五六万人,但我认为这一估计太保守,如果不出意外,届时会有几十乃至近百万难民南逃。”

    黄独清反应过来,脱口而出道:“越盟在搞土改,杀那么多人,有机会走谁不走?”

    “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一旦他们开始动员,不管撤离计划中有没有我们侬人,我们就往海防集结,占领难民营,要走大家一起走,要么大家一起留下。”

    看着众人面面相窥的样子,李为民连忙解释道:“这只是计划的一部分,诸位别忘了我李家是干什么的。他们要是不让大家上船,就上我李家船队的船。之所以出此下策,完全是为了节约资源,是为了把撤离所需的经费、粮食及药品用在抵达南越之后的安置上。”

    一想到几十万人撤到南方的场面,钱新霖便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说:“各位,李先生说过,血浓于水!我敢保证西堤百万华侨绝不会眼睁睁看着北方同胞饿肚子。我们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尽一切可能帮大家安顿下来,直至能够自食其力为止。”

    ……………………………………………

    ps:新的一周,新的开始。

    许多书友或许已经注意到,牧闲苦尽甘来,终于有了一个网站推荐。虽然有些晚,人家九万字的时候已经上两个推荐了,但对我们而言非常不容易。

    新的一周能不能有一个好成绩,直接决定下周、下下周有没有推荐,毕竟编辑不会把宝贵的推荐位浪费在一本没前途的书上。

    牧闲在此泪求各位兄弟姐妹一如既往的支持,点击、收藏、推荐票、评价、打赏、建议………有什么要什么,码字不易,全靠各位了!

    最后衷心感谢“锦衣卫灬丿同知”、“150316061113908”、“u筱帅”、“吃枣”、“头真痛”等书友的打赏和再次打赏,你们全是牧闲的亲人!

第三十二章 杯酒释兵权(泣血求支持!)() 
“之所以要大家去海防,而不是在芒街直接登船有诸多考虑:一是资源有限,能占美国人和法国人的光就去沾;二是考虑到方方面面影响,要是搞得太张扬,必然会引起越南人反感,不利于之后的安置。

    那么多人撤离,没有足够的交通工具,到海防这一路肯定不容易,需要诸位精心准备。当然,也不是一条船不能来。可以分开撤,老弱病残孕从芒街上船,我们会提前准备医护人员,确保她们一路上的安全。”

    李为民在地图上标注了几个点,继续道:“鉴于大批人员抵达海防后,美国和法国慈善机构不一定能够提供那么多粮食,我们会提前准备一批。但到那会儿海防肯定很乱,需要各位派人看守好,并有计划的发放。

    如果不出意外,岘港应该是南撤的主要中转站,我们在岘港也会有所准备。正如钱先生刚才所言,绝不会让同胞们饿肚子,更不会让同胞们日晒雨淋。”

    西堤人有钱,并且眼前这位同美国人、同南越政府有关系。他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确实能办到。

    黄亚生感慨万千,不禁问道:“李先生,撤到南越之后呢?”

    有些事有些人不得不防,尤其眼前这位。

    后世他扔下几十万侬人,带着几千部下去投靠吴廷琰,在平定平川派时也确实发挥过一点作用。

    吴廷琰是什么人,饱读中国诗书,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最后卸磨杀驴,给他晋升一级军衔,给了个有名无实的官,把侬族军队打散整编,全发配到最危险的前线,最后绝大数人战死沙场。连他自己在南越垮台,投奔怒海时都没能幸免,最终死在大海上。

    在越南的华人太宝贵了,李为民显然不会让历史重演:“这正是我要跟大家说的,西贡很繁荣,高楼大厦,马路上不是汽车就是摩托车,所以被誉为‘小香港’、‘小巴黎’。但西贡也是一个是非之地,政府军、平川派、和好教、高台教、天主教民兵、郑明世武装……大小山头十几个。

    政令要统一,军队要国家化,吴廷琰绝不会允许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如果诸位带着部队去西贡,是投靠政府还是投靠军阀?如果投奔政府,政府让诸位去平定军阀,诸位是服从不服从?总之,要么不去,去了就身不由己。

    我知道诸位能征善战,可打仗会死人的。我知道诸位不怕死,可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是别人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就要跟他拼个鱼死网破,死在那样的战争中才有价值,因为那是为了生存,为了子孙后代。”

    土皇帝当惯了,让他们放弃兵权不是一件容易事。

    但这是原则性问题,必须跟他们说清楚,李为民干咳了两声,继续道:“我会想方设法把侬区同胞安置到相对安全的地方,毕竟南方一样有越盟。安顿下来之后就安心种地、做工、生孩子。主要是生孩子,只有人足够多我们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才会有自保的可能。

    打这么多年仗,估计诸位也累了。愿意静下心来和乡亲们一起过日子最好,如果不愿意可以去香港,甚至可以去法国探望探望老朋友。总而言之,他们打他们的,不关我们事。前车之鉴摆在这里,不能傻乎乎再给人当炮灰了。”

    少爷这是杯酒释兵权!

    古建华乐了,强忍着看他们一个比一个丰富的表情。

    黄亚生意识到这是条件,事实上不仅他意识到,坐在这里的几乎全意识到了。一个个面面相窥,谁也不开口。

    这么多人如果能安全逃脱越盟虎口,那么眼前这位年轻人真会成为几十万侬人的“万家生佛”。

    现在被拥戴,不等于抵达南越后依然能够被拥戴。

    况且正如眼前这位所说,南越山头林立,不管谁当政,不管怎么收编或整编,他这个北越的侬族将领根本不会受到重用。

    经历过那么多事,沦落到如此田地,黄亚生心真淡了。

    生怕李为民不信,他权衡了一番,毅然道:“李先生尽管放心,侬区乡亲安全抵达南越之日,就是我黄某去法国拜访令尊之时。”

    拿得起放得下,李为民暗赞了一个,意味深长地说:“黄将军,相信家父一定会非常期待您的到访。”

    识时务者为俊杰,他无疑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抉择。

    事实上也只能这么做,否则走出这扇门,他根本没法向几十万乡亲交代,更没法让自己心安。

    黄独清暗叹了一口气,心照不宣地说:“打这么多年仗,我真累了。撤到南边之后想种种地,农人嘛,不种地做什么。李先生年少有为,侬区三十万乡亲就拜托李先生了。”

    人家表了态,自己一样要表态,李为民脸色一正,异常严肃地保证道:“为民不敢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定当竭尽全力,绝不让三十多万侬区同胞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我去香港,前些年在那儿置了套房子还没住过,正好去住几天。”

    “我去金边,不过去之前要跟法国人理论理论,他们不能就这么扔下我们不管。”

    ……

    两个大佬带头,接下来一帆风顺,一个个相继表示要解甲归田,不管南越政府或军阀许什么高官厚禄,都不会再给他们当炮灰了。

    接下来会有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暂时放下武器没什么危险,李为民回到会议桌前,不无感激地说:“几十万人南撤不是一件容易事,还请诸位前辈多费点心,制定一套完善的动员和撤离方案。”

    “李先生说得对,当务之急是制定方案,作撤离前的各项准备。”

    随着黄亚生一声令下,一帮参谋涌了进来,在黄独清组织下你一言我一语研究撤离方案。

    能带走的全带走,带不走的全部烧掉。地里的秋稻点不着也不能便宜越盟,走之前能毁多少毁多少。

    包括卡车、吉普车、渔船在内的所有交通工具全部要利用起来,并利用日内瓦谈判结果公布之前的最后机会,派几个军官率领一个排去河内想方设法搞更多卡车。

    重伤员乘李家船先去医疗条件较好的西堤,伤员全部撤完撤老弱病残孕。大队人马去海防,同时做好难民太多挤不上船,继续沿陆路往南撤的准备……

    他们下定决心,李为民不能没点表示,当即让阿才从房间拿来早准备好的四百万皮阿斯特,让他们去采购撤离所需的各种物资。

    走出指挥部,钱新霖热血沸腾,紧握着他手道:“李先生,这么大事不能没个联络人,你要回西贡做各种准备,让我留下来吧。”

    “钱先生,你愿意跟我一起干?”

    “就怕李先生不需要。”

    “怎么可能呢,我现在就需要钱先生这样的高才帮忙。”

    李为民笑了笑,拉着他手转身道:“不过留在芒街不合适,因为西堤更需要先生。由于种种原因,孩子们搞得那个联合会,我不能干涉太多,只有先生在我才能放心。”

    吴廷瑈跟两个孩子说了许多,大有把联合会发展成特务组织之意,孩子们涉世未深,很容易被蛊惑,这个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人帮着掌舵,而这个人非他莫属。

    钱新霖微微点了下头,松开手道:“李先生深谋远虑,新霖留在这确实不合适。”

    这是做大善事,阮明秀备受鼓舞,毛遂自荐地说:“我留下来吧,这儿我熟,我留下最合适。”

    她留下确实最合适,李为民一脸感激地说:“那就辛苦表姐了。老王,老古,阿才,你们也留下,保护好阮秘书,同时与侬区同胞搞好关系。”

    什么搞好关系,说白了就是收编!

    王金贵与古建华相视一笑,毫不犹豫地答应道:“少爷放心,我们一定保护好阮秘书,一定同侬区兄弟搞好关系。”

    …………………………………………

    ps:分类新书排名被爆菊,有推荐不如没推荐,紧急上传一章,求各位兄弟姐妹没点击的点击一下,没收藏的收藏一下,如果有推荐票就往死里砸,拜托了!!!!

第三十三章 秉烛夜谈(加更求票求支持)() 
夜已深,侬区自治政府后院里仍灯火通明。

    潮人被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与生俱来做生意的基因,加之潮州帮重视教育,随大少爷一起来芒街的鹤山子弟全部念过书,个个会算账。

    侬区行政官员送来的户籍资料和账册堆积如山,阿才和小林等人一边翻看着一边拨弄算盘,“噼里啪啦”的珠算声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脆。

    时间紧急,许多细节在刚才的见面会上没说清楚。

    事关几十万乡亲生死存亡,黄亚生终究放心不下,让黄独清全权负责制定撤离计划,自己则带着刚从河内赶回来的张英贵少将,派人连夜请来的侬区小学王校长、《侬声报》许主编,以及德高望重的曹老先生、许老先生,来到后院同李为民、钱新霖二人秉烛夜谈。

    “富国岛虽偏僻,但孤悬海外,可避开潜伏在南部的越盟分子,至少短时间内无需为安全担忧,又有黄杰兵团迁台前留下的营房及开垦的田地,安置五六万人应该不成问题。另外岛上土著极少,迄今为止不过两三百人,不用担心被当地人排挤。”

    故土难离,曹老先生在芒街生活了一辈子,打心眼里不想走。

    然而,他家拥有良田数百亩,如假包换的大地主,按照越盟的土改标准,枪毙他三次都够了,大难临头,不走不行。

    曹老爷子长叹了一口气,戴上老花镜再次看了看地图上的富国岛,欲言又止地问:“李先生,岛上虽安全,交通终究不便。除了富国岛,您还能为我等找到哪些安身之地?”

    李为民拿起笔在地图上一连标注了十几个地方,一脸诚恳地说:“曹老先生,晚辈以为安全是第一位的,同时要考虑到有无足够的土地,所以晚辈会想方设法把乡亲们从南往北安置到金鸥半岛至迪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