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53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5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执著,其他经论里面一般都是讲见思、尘沙、无明,那个本来没有,烦恼习气本来没有!由此可知,教育重要。
  中国谚语有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是教育。本性本善,但是他有习性,「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性;从小教他善,他就变善了;教他恶,他就变恶了。我们想想,还有会教他恶的吗?有,真有。在古时候,中国传统之中,大概是不会教人作恶的,都是教人存善心、行善行,不会教他作恶的。如果没有人教,他自然就染上恶的习惯、不善的习惯,这个事情很多。可是在现代的教育,确实我们已经看到教儿童不善。譬如幼儿园,父母就教他竞争,要争取第一名,要争取超过你的别的同学,这就是不善的教育。从小养起争,往后麻烦就大了。不知道中国在过去,从小教什么?教让,处处都是讲求让,没有争的。让是性德,争是烦恼,这个东西不是性德。所以竞争、斗争,自性里头本来没有。
  中国讲的五伦八德,自性里头本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为什么会没有了?你就是染上恶习气,把性德蒙蔽了。不是没有,也不是真失掉,只是在迷惑颠倒,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就是什么?不知道孝顺,不知道尊重,我们常常讲的「诚敬谦和」这四个字都没有了,这四个字是性德。真诚失掉了,虚伪。他自己有没有感觉到他虚伪?他不知道,甚至自己以为自己很真诚、很老实。这什么原因?标准失掉了。我们听到几位老师,教《弟子规》的老师,告诉我,确实有些人自己以为对父母很好,觉得自己很孝顺;听了《弟子规》之后受了感动,才知道自己不孝。那是什么?知道圣人的标准。圣人的标准不是他定的,自性本来如是。他不知道法性的标准,他都是以自己烦恼习气做标准,所以他的标准是大幅度的降低,自以为是。我们说过失,过失是不好学,好学之人他会不断的把标准提升。
  正如同这个经上所讲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换句话说,每个阶级标准都不相同。而标准最显著的、最明显的是十信位,初信跟二信不一样,二信跟三信不一样。我们现在讲到此地,这是十信心满,信位到最高的境界了。十信圆满就是初住,初住是发心住,所以菩提心一发就是圆教初住菩萨。
  初住菩萨,给诸位说,就证三种不退转,位不退、行不退。位,决定不会再堕落为凡夫。凡夫是十法界,他不会退到十法界。十法界都是凡夫,六道是凡夫,四圣法界叫外凡。什么是外凡?六道以外的还是凡夫,我们称为圣人,四圣,他对於一真法界,他是凡夫;对我们六道来说,他是圣人。超越十法界,那是真正的圣人,决定不是凡夫,叫位不退。行不退,他决定不会退到二乘。二乘是求自利,对於利他那要看缘分。有来向他求教的,这个时候看他顺不顺眼,看顺眼了,教你;不顺眼,不理你,二乘。不像菩萨,菩萨作众生不请之友,看到众生的根性有一点善根,菩萨主动的去帮助他。看到众生的微细善根,这是感应,众生有善根,佛菩萨知道,再微细都知道,都不会舍弃,也不会放过,肯定要帮助他。所以在大乘教里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这种例子,最近有些同修善心难得,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编成连续剧。不很长,好,只有八集,现在浓缩在一片光碟上,我们应当把它当作功课来学习。灶神来点化他,就是他还有一点善根。灶神点化他,他接受,听了教诲,反省,真的承认自己过失。这就是古圣先贤所说的「知耻近乎勇」,他还有羞耻之心,这种人就是有善根,这种人就是有救。人,最怕的就是不知耻,人到不知耻,佛菩萨就束手无策,没办法。八德最后一个字,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今天天下乱,现在社会的乱象,比起二十年前来不知道增加多少倍。二十年前,我在美国休士顿讲经,遇到一位老教授。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就讲现在社会,人已经把耻(羞耻)忘掉了,这太可怕了。拯救这个社会,他说唯一的方式,我们要提倡让人觉悟,知道羞耻。所以他当时候提出想搞一个小团体,叫「知耻学社」。我听了之后很赞成,我说好事情。以后不知道他有没有做成,「知耻学社」。知耻就是有惭愧心,做了不善的事情,会受到自己良心责备,怕舆论批评。不知耻的人,做错事情不知道自己做错,别人批评他,他也不在乎,他觉得无所谓,这种人就没救了。
  所以我们要晓得,菩提心,我们现在讲得很清楚、很简单,也很好记。什么是菩提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人人都有。时时刻刻起心动念都能够想到与这十个字相应,不能违背,那你就是把你自性里面的菩提心找回来了。找回来就叫发菩提心,菩提心又发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从自性里面发出来的,不退转。十信菩萨跟小乘相比,不一样。小乘发心依世出世间法;圆教菩萨发心,就是初发心,初信位的发心,他依智慧,他明白了,他觉悟了,所以他不退。保持不退就是勤学、好学,如果不好学、不勤学,肯定会退转。世出世间圣贤都在教导我们,「好学近乎智」。
  我们再看下面文,「设习气未淳熟者,暂时念退,信及住位,一往不退」。习气没有纯熟,这个习气是讲善习气,是讲染净里面净的习气还没纯熟。所以这个要一段时间去薰习。用什么薰习?读经、听教。如果有同学,不论多少,三、五个人经常能够在一起研究讨论、切磋琢磨,渐渐纯熟了。所以老师跟同学是我们第一个增上缘。有好老师,没有同学,不行;有同学,没有好老师,也不行!老师指路给你,不能陪著你走;但是同学,同学好像我们结伴一起去旅行。老师指我们这个路,我们路上行走有伴,彼此互相照顾,路上自然有些障碍,都能顺利的通过而到达目的地。师跟友不能少。
  我早年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十年,有好老师指导;又有同参道友,我们那个时候好同学十年在一起,有七个人。我们听课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每个星期,因为都是在家,都有工作,都有家庭。老师教导我们,一个星期是两堂课,星期三讲经,跟大众讲经,我们就听经。我们的座位是固定的,在第一排,位子都排定的。老师教我们,当然跟大众听经的人很多,有几百人听。第二天星期四,我们这七个同学复讲,把听老师所讲的重复再讲一遍,七个人推选一个人复讲,其他六个人做听众。这六个人都是学讲经的,换句话说,都是内行。讲完之后研究讨论,真的是切磋琢磨,十年如一日。
  星期五这一天,老师在台中莲社开国学讲座,那时候为我们授课的主要的是《古文观止》。十年,每个星期一堂,居然把《古文观止》三百多篇统统讲完。老师一个星期两堂课,星期六、星期天,我们学生复讲,那时候还有个经学班,同学们复讲。这都是正法的习气,十年如一日。没有这样的薰修,肯定会染上不善的习气,那就会退转。所以,正法习气没有纯熟,暂时退念,后来一定要有好的缘。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环境,对於一个人的成败关系最大。
  「信及住位」,就是从初信到初住,「一往不退」。为什么?他依智慧。这个智慧,确实天天在薰修正法,而且自己认真努力在修行;也就是说,把自己所学习到的都用到生活上去,明显的气质起了变化。再跟诸位说,相貌改变了,太明显了,这是中国算命看相常讲,「相随心转」。所以你修行的功夫得不得力,老师一看就知道,看相貌、看举止、看气质。年年有进步,月月有进步,老师欢喜,热心的教导,这就是他有了传法的人。
  中国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做老师的后人就是学生,学生必须有成就的,这才是大。所以无后,那个「后」不是说学生多,是学生真正有成就,这是老师最大的安慰。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传人,有学生能传老师之法,他这个法脉不会中断,有继承人,这叫无后为大。同样一个道理,在家庭里面,不是家庭子女多就是有后,不是。子女当中有德行、有学问、有成就,这是大事!「无后为大」就是你的家业、你的家道有子弟承传。家有家规,家有家法,家有家业,这个业是事业,代代相传,这是大事。外国人对这个不重视,他是个人主义,小孩长大了,各人发展自己。中国不一样,中国希望小孩长大了要继续祖宗的传统。开个店,几百年的老店,代代有人继承。所以,家有家道,家有家法,家有家业。
  圆教从初信位就不退了。跟诸位说,这个不退里面包括三种,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你要问为什么?他勤学,他好学,他勇猛精进,怎么会退转?所以一往不退。他要住位了,住位,「住」是达到的意思,初信是位,他住在初信位,他住在二信位,他住在三信位,真的是步步高升,一往不退。为什么?下面长者为我们说出来,「为正信自己身心,总是法界佛,无自他性故」,我们看这一句。这就是他为什么那么样精进,为什么那么样好学,对於修学(就是修行、学习)始终保持著高度的兴趣,决定不会被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对自己所修所学的那么样的爱好,那么样的欢喜。是什么原因?「正信自己身心,总是法界佛」。
  「无自他性故」,这就是真正能够明了自他不二,自己的佛性跟一切诸佛的佛性是一不是二。自己的心是法界性,自己的身是法界相,在法相唯识里面讲,心是阿赖耶的见分,身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是法界,所以自他是一不是二,你就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了。外面境界善,你体会到自性善、自性觉;外面环境不善,你知道那是自性迷,是自性不觉。觉了之后,你就能转境界。不但是住位境随心转,没有住位的时候,功夫得力也能转境界。然后才知道,像《华严》所说的,像《华严》善财童子一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一不是法界,无一不是善境界。
  三善道,我们举大的做比喻,你清清楚楚知道,六道众生心行善的果报;三恶道,你也很清楚,六道众生心行不善的果报。法界性里面没有善与不善,《般若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换句话说,你在六道里头心得平等了,三善道没有贪恋的心,三恶道没有瞋恚的心,你的清净平等觉在六道里头成就了,你怎么会退转!人怎么会退转?看到三善道起了贪心,退了,烦恼起来;看到恶道起了瞋恚,退了。所以要知道,一生烦恼就退了。在《华严经》里面讲,《华严经》讲得好,妄想分别执著,你只要起分别执著就退了。你了解诸法实相,像《大般若经》上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烦恼,也就是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著,他怎么会退转?了解事实真相!顺违皆顺,无有一法不顺。顺是什么?顺自性。这个意思很深,后面经文还会讲到。
  二00一年,我离开新加坡移民到澳洲,带著我们过去图书馆的老同学二十多个人,移民到澳洲去。我离开的时候写了几句话,「处逆境,随恶缘,离瞋恚(没有瞋恚),业障尽消」,好事情,不是坏事情。逆境、恶缘好事情,消自己业障,不能生瞋恚心;生瞋恚心,不但业障消不掉,增长业障。下面一句是「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顺境好,善缘也好,都是遇到好人,决定不能够起贪心,决定不能愚痴。所以顺逆境界、善恶缘中,你要知道断贪瞋痴,就在此时此处。
  如果你在这个境界里面,逆境恶缘生瞋恚,顺境善缘里面生贪痴,你怎么会不退?你当然退了,大幅度的退转,回头很难!所以只要常常读经、常常闻法,时时刻刻能提醒自己就不会退转,不退就进,不进就退,这一定道理。不退决定是往前进,要知道。真正认识宇宙的真相,法界是自己,法性是自己的心,法界是自己的相,宇宙就是自己,自他不二,理事一如。虽没有能入住初信位,不说多,初信位我们还没有做到,但是已经靠得很近了。入了初住是真的不退。我们现在用勇猛精进保持住自己不退,这个方向、目标决定正确,再努力、再向上就住位了。
  再看下面一段经文,「以十方诸佛无依住智幻住庄严门,等法界虚空界,法性恒遍十方,如影对现色身,同自身故,本不二故,体无差别故」,这都是长者为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