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5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者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不令增长,以随顺法性离诸过故」。人要没有惭愧心,那就肯定堕落,我们平常讲人不知耻,惭愧是知耻。人要没有知耻,不知道惭愧,跟佛就没有缘了;佛度有缘人,他还有惭愧。什么叫惭愧?造了恶业,受自己良心责备,这叫惭;换句话说,这人还有良心,良心还没死,虽然造恶业,造过之后,他心里也知道这个错,也会一阵子难过。但是他烦恼习气很重,那一阵子完了之后,他还是继续造恶业。没有惭愧心的人,造作极重的恶业,他不知道他的错误。愧,是外界的批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舆论,有人不敢做坏事,怕舆论的批评、责备。无愧的时候,人家批评随他去,我还照干我的,这就是没有愧了。换句话说,惭愧没有了,我们讲无耻到极处,这是没救的,没救是这一生遇到佛也没办法,佛不能帮助他。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长者引用《起信论》的第二种,「二者能止方便,谓惭愧悔过,能止一切恶法,不令增长」。首先我们要认识「惭愧」这两个字。惭,用简单的话来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愧,对得起大众,人有这个心,这个心就是善心,还有救。诸位要细细去看《俞净意遇灶神记》,俞先生一生,确实造作的恶业很重,但是自己并不知道。他的好处,是他还有点良心,不知道自己造种种恶业。所以能感动,他那就是惭愧心的感动,感动灶神现身说法来提醒他。他能接受,他能依教奉行,所以真的就得救了,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造的恶业比了凡先生重,了凡先生的造恶是前世的,他造作恶业是今生的,造得重。了凡先生自从被孔先生算命算定之后,年年都一点不差,所以他非常相信「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不强求」,他的心是定的。可是永远没有办法进步,不能改变他的命运。遇到云谷禅师教训他,他就觉悟,明白了。命运固然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变,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他的命运改变了。而俞净意先生造的是极重的业,他完全不知道,以为自己天天还在行善,不知道是造作恶业。被灶神爷点醒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痛改前非,悔过。他悔过的心念比了凡先生恳切,而且断恶修善也非常认真,所以他的果报超出了凡先生很多,超过!寿命也延长了,活到八十八岁。所以,是修行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最好的榜样。
现在这两种,我们用电视剧的方法把它表演出来,时间都不长。这两样东西,我们学佛的同学应当把它当作功课来学习,要不断重复的学习。古大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用一种娱乐的方式,讲因果的教育,可以大家一起看。你在电视机前面每天放两个小时,天天看、天天学。你要能学得跟俞净意先生一样,你的信根就扎下去了;你的信就有根,你的信就有力,五根五力,信根、信力有了。
「止一切恶法,不令增长」,这是性德。惭愧是属於性德。孟子所谓人皆有恻隐之心,看到别人遭到苦难,自然你会去帮助他,去拉他一把,这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惭愧之心也是人皆有之,怕舆论的指责,不敢做坏事。但是要对於一个没有惭愧心的人,舆论的指责不起作用。「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那什么道理?乱臣贼子还有惭愧心,他怕在历史上留个不善的名,还不敢做坏事,做不好的事情还得收歛收歛,还要粉饰粉饰。可是今天的社会不一样了。虽是不一样,但是它毕竟是性德,就是受极重的染污,若是遇到善缘,良心发现。
尤其是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每天想想,能不能对得起父母?能不能对得起老师?能不能对得起社会大众?能不能对得起诸佛菩萨?如果你每天有这四句的反省、检点,这惭、愧两个心所一定能够唤醒,一定能够起作用。它起的作用就是悔过,就是断恶修善,能止一切恶,偏重在止恶上,就是止方便,不再造恶业。「随顺法性离诸过」,法性没有过失。
再看第三种,「三者发起善根增长方便」。要是不能够止恶,行善里头掺杂著恶业,善不能成就。我们今天修行,许多人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发心,不是不想向上,为什么还是不能成就?那就是修善、修德里面夹杂著烦恼习气,所以怎么修都不成功。这是今天普遍的现象。烦恼习气为什么除不掉?根深蒂固,从小就养成,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很不好改。我们这才真正回过头来,勉励同学,大家一起从头开始,你不从头开始不行。从头开始什么?学《弟子规》。真正把弟子规落实,我们今天星期五「佛学答问」里头,一大半的问题都没有了,就不会提出来了。儒释道这三个根,《感应篇》、《十善业道》,不能不认真的学,这是根本的根本。你没有这个根,发起善根,你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发起?哪来的方便?
善根,世间法的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世间善根,所有世间法都是从这个根生的。我们现在有贪、有瞋、有痴,换句话说,三善根没有!菩萨唯一善根是精进,我们今天是懈怠、懒散,出世间善根没有。实在讲,出世间善根是依世间善根为基础,世间善根没有,哪来的出世间善根?底下讲,「增长方便」,善巧方便当然没有。所以,读到这几句的开导,我们一定要勉励自己,先要止一切恶法。一切恶法就是不贪、不瞋、不痴,不再怀疑,不再骄慢,就是自以为是,这是属於慢。自己傲慢自己并不知道,我说出自以为是,你想想你能够体会到几分?自以为是就是傲慢。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许多的细行,犯了过失,自己完全不知道,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正确的。所以功夫不得力,无论怎么修,全是福德边事。你修世间的福报!世间福报不能解决问题。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明白告诉我们,「此事福不能救」,再大的福报也枉然,也救不了。此事是了生死出三界的事情。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事实真相不能不了解。所以第二种先说止,就是放下。然后再教你提升,发起善根,那就是不贪、不瞋、不痴,精进不懈,世出世间善根也都能够生得起。
下面举几个例子,「谓勤供养礼拜三宝,赞叹随喜,劝请诸佛」,我们先看这几句。「勤」就是精进,精进是出世间法的善根,出世间善根只有这一个。所以,唯有真的放下贪瞋痴慢疑,这个善根才能出现。贪瞋痴慢疑是根本烦恼,这五个有一个,精进善根就生不起来,它就会造成严重伤害。如果五个都有,那就一点法子都没有。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很想精进、很想努力,可是就是发不起来,你要找,原因找到。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这个事走不通了,毛病决定在自己,决定不在外面。你到外面去找,找一辈子都找不到,真正原因找不到,真正原因在自己内心。往内去找,才有解决的方法,才真正找到。这是勤奋。
「供养礼拜三宝」,三宝,大家都知道,佛、法、僧。可是我们在三皈依里面跟同学们讲得很清楚,三宝有很多种说法,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宝,那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形相上的三宝是表法的,佛、法、僧;自性三宝是觉、正、净。唐朝时候,禅宗六祖能大师给大众传授三皈,你看他的誓词,他教人念「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三皈是这么传授的。下面再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给你解释,佛法僧就是代表自性觉正净。礼拜三宝就是尊重自己的性德,觉正净是性德,我们要依这个修行才能成就。
所以净宗学人所依靠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无量寿经》上经题,清净是僧宝,自性净,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所以经题上,我们所依靠的三宝都在里头。礼拜三宝就是尊重性德,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清净心相不相应?相应,今天的心,处事待人接物、生活工作,心地都保持清净,今天这一天你礼拜僧宝。对人、对事、对物平不平等?平等,你皈依法宝。对一切人事物,你有没有迷惑?没有迷惑,觉而不迷,你皈依佛宝。这叫真正的三皈依,真正的礼拜三宝。
「赞叹随喜」,赞叹性德,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劝请诸佛」,这句话意思很深,重要的表法就是普贤行愿里面「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是劝请诸佛。引伸的意思不能不知道,你才真正成就随喜功德。对於有修有学的大德们,无论是在家、出家,要请他来为大众讲经教学,建立道场。建道场就是建个讲堂、建个念佛堂。对於念佛仪规熟悉,念佛有心得的,请他来带领大众念佛;对经教有修养的,请他为我们讲经、上课,劝请诸佛,这就叫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佛事就是帮助大众觉悟,你说这个事情多重要!换句话说,帮助大众破迷开悟。
这个地方没有法师、没有真正修行的大德居士,那怎么办?不得已而求其次,我们想方设法,流通祖师大德的教诲,这是个办法!利用这些高科技的设施。我们学佛很浅,不敢讲经,怕把经文讲错了,我们念注解总可以,念古人的注解。这个古人是愈近愈好,近代的。像印光大师的《文钞》是深了点,但是你只要喜欢念,念个十遍、百遍,意思就懂了。古人讲得很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要有耐心,一遍一遍读,慢慢就懂了,不要人讲就懂了。近代法师大德讲经的录相带、录音带,在请不到法师的时候可以代用,天天听,一遍一遍的听。
佛法的修学,过去祖师大德们教诲很多,求精不求多。求多了,你的精神、时间统统分散了,不得受用,不如一门深入。诸位要记住,一经通一切经通。有人告诉我,说我过去讲经的录相带,录的品质很差,时间太久了,是这样的;想找我再讲一遍。我们今天讲这部大经,如果当中再夹杂讲其他经典,我们听经的人不得受用,为什么?听乱了。而且把这个经的学习中断了,中断的时间太长就不太容易接上。所以纵然有很不得已的事情,我们的中断都不愿意超过五天,总是要赶紧接著来讲。每天讲经的时间愈长愈好,真叫自利利他,我们大家都得好处。
可是还有个方法,像我过去讲的这些东西,有同学能够发心,你们依照我讲的东西再讲一遍,也把它做成光碟。做成有文字、有音声,没有人像,等於说把它做成讲记!一般受欢迎的,我过去讲的《金刚经》研习报告,那就是《金刚经》的讲记,好像是一共是讲了二百四十八个小时讲完。如果你们发心,你就照这个重新再讲一遍,把文字打在字幕,打在萤光幕上,大家可以一起听。这个流通方便,成本也很低。有文字、有音声,带著大家一起来学习,这好事情。这也是劝请诸佛的意思,也是赞叹随喜的意思,你学了要活学活用。这样就是不必再重复讲一遍。
至於每部经义理深广无尽,如果要向深处去求,你听了《金刚经》,听完之后有这个基础,你再来学《华严经》,必定可以帮助你有悟处。可是,真正得受用,不能不持戒,戒是无上菩提本。在家,五戒十善要百分之百做到;出家,沙弥律仪要百分之百做到,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如果你还要学《华严》,那具足沙弥律仪,还要具足梵网菩萨戒,你才能够落实「净行品」里面所讲的一百四十一愿。你能落实,你在日常生活当中都可以做得到,就得受用了。这才能入华严境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利益众生。知道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利益自己不是利益众生;不是利益众生,换句话说,也不是真的利益自己,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常常重复。
再看下面文,「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信得增长,乃能志求无上之道」,到这里是一小段。我们要培养诸佛菩萨真心切愿,是什么?就是「爱敬」,这两个字太重要了。这两个字不但是佛法的中心,也是世间所有一切宗教的中心。你看看犹太教、天主教、耶稣教,他们经典里面,「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伊斯兰《古兰经》里面,「安拉确实是仁慈的」。佛家是慈悲为本,慈悲就是爱敬。三宝,你要懂得它是觉正净,然后你才晓得,大乘教里面常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要问,基督教徒是不是众生?回教徒是不是众生?既是众生,他有没有佛性?你要细究,他有没有觉正净?有。所以在佛、法身菩萨心目当中,没有一个不是佛。说他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