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223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法也并不是很困难。难跟易在哪里?是在你自己能不能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果然肯放下,佛法不难。你看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得道的,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二十四岁!《华严经》上给我们举的例子,善财童子一生成佛,成的是究竟圆满佛;《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这就说明不难,难在哪里?难在你放不下。「看破、放下」,这两句话说得很容易,做起来可就不简单了。
  真正修行人没有别的,首先他确实看破,看破是智慧,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这都是幻相,不是真实的。所以佛法称有,有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你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世间是幻化的,不是真的。诸法无常,刹那生灭,我们在经典里面讲得很多。这个经文长,往后还有许多的重复,所以前面听不懂没有关系,后头还有,还会重复讲。这就是佛法的慈悲,不止说一遍,时时提醒你。
  实在讲,佛对於我们凡夫太清楚了,听清楚、听明白,真听懂了,也很想做,做几天又迷了。这什么原因?习气太重!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不容易回过头来。所以佛菩萨慈悲,常常提醒,常常重复。一句话不怕说一千遍,不怕说一万遍,只要你还没有真正回头,天天提醒你。不像世间老师,连孔老夫子都做不到,你看看夫子在《论语》里面说,「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夫子就不愿意教你了。为什么?你太笨了!释迦牟尼佛不然,笨,不怕,只要你肯学,一遍一遍教你,天天重复。只要你有耐心教,三年五年他也能豁然开悟,这里头因素很多。
  佛不是世间人,世间人没有他心通,世间人没有宿命通。释迦牟尼佛看一个人,能看到你过去生干什么的,不是你过去一世、二世,三世、五世,能够看你过去无量世。阿罗汉的能力可以看五百世,当然辟支佛、菩萨能力就更大了。佛能知道你无量劫,你生生世世干的是什么,清楚!要用什么方法来调教你,可以帮助你觉悟,所以契机契理。人要遇到佛,这个人有大福报,肯定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这是一定的道理。世间圣人没有这个能力,这是我们要懂得,要明了的。然后自己才能产生信心,爱好佛法,学习佛法,锲而不舍,这一生当中也会有成就。
  尤其是遇到净土法门,善导大师讲得好,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大师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为什么看到这么多念佛人,真正成就的很少?而不是万修万人去。万修万人去是懂得如理如法的修行,没有一个不去的。现代念佛人有很多不懂理,不知道方法,叫盲修瞎练;盲修瞎练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所以要如理如法,理论跟方法经典里面讲得清楚!
  念佛人大家都念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所说的道理,你懂了没有?你还有没有怀疑?你是不是真的相信?《无量寿经》所讲的方法,你做到了没有?你看经典一开端,明明白白就教给我们,从善护三业下手,我们有没有做到?它第一句是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就是十善业。十善业里面的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骗人)。
  善护口业最重要的是「不讥他过」,看到别人的过失,如同没有看见,这条重要,为什么?净宗法门修的是修清净心,我们天天把别人的过错放在自己心里头,自己的心不变成垃圾桶了吗?你怎么能清净?你说这多重要。痕迹都不著!看到别人过失,第一个反应,我有没有犯这个过失?我如果有,赶紧要改过,不要管别人;没有,自己要勉励自己,这是过失,我们不能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真正修净业的人。看到别人不如法,一天到晚放在口里,你心里头肮脏,口里头也肮脏,这怎么行?你怎么会成就?「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律是戒律,仪是威仪,我们今天讲风度。第三句讲「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意业是不贪、不瞋、不痴,於世出世间法不生贪瞋痴。这一开端,就把《十善业道》教给我们,我们有没有去做?有没有认真去做?这是根本法。
  经典里面讲的这些理论深广无际,我们要能够体会,体会多少没有关系,多读。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读了一千遍,心定了,就能悟入一些;再念一千遍,又悟入一些,深广没有边际。天天有契入,你说这个多快乐,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跟世间典籍不一样,世间典籍深广是有限度的,佛经是没有限度的,妙不可言。所以要紧的是要真干,要真的看破,看破之后,真的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才能够得自在。
  下面一句说『无量慧』,清凉大师讲,「余六当体」。体就是法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这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六种统统都是,都是般若智慧。所以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内心里头本来具足,现在这个智慧不能现前,智慧变成了烦恼,烦恼无量无边,妄想无量无边。那是什么?那是智慧。所以大乘教里说「烦恼即菩提」,问题是你会不会转变,一转变,原来烦恼全是智慧。所以烦恼不能断,烦恼断了,智慧也就没有了;转烦恼成菩提,就对了。讲断烦恼实在是转变,把它转过来,转迷为悟就是转烦恼为菩提,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一桩事情。所以佛法,像这些重要的教诲,我们决定不能够错会意思,错会意思我们的路就走偏差,就走错了。「无量慧,无分量」。
  底下一句『无数慧』,「无若干」。无量无数,不是数字能够统计的,不是数字能够称说的,这叫无量无数。此地这个无量无数,不是古印度数字的单位。古印度数字单位有无量、无边、无数,这都是数字的单位,真的是有量。此地不是的,这是称性的,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这些智慧,要怎样我们才能够恢复?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就是此地讲六种。「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是一语道破,我们如何恢复自性本有的智慧?没有别的,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放下一分,智慧就透一分;放下两分,智慧就透两分。我们举个比喻,譬如我们这有一盏灯,我们摄影棚里头灯很多,四面都有灯光。可是这灯为了光要均匀,都用一张纸或者是两张纸,把灯遮盖住,让它的光就柔和了。盖二、三张还是很亮,如果盖上二、三百张,光就没有了,盖上二、三千张那就漆黑了。
  我们现在自性里头的光明,就像灯一样的明亮,可是现在自性智慧前面的障碍就好像那个纸,有多少层?佛讲八万四千烦恼,那就是说八万四千张。我们用纸,纸很薄,八万四千张,那个光一丝毫都透不出来了。所以初学的人不容易,初学太难了,我们要把这个障碍除掉,八万四千张。我除掉四千张了,智慧还有没有开?没开,就很著急了:这没用处!用处是有,你除得还不够。你要再努力,再除一万张,再除一万张,透一点光明了,你信心才能生起,你会更认真努力放下妄想、分别、执著。
  这三样东西要知道先后顺序,先后顺序是先放下执著,执著是最粗重的烦恼,先从它下手。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中学,学不执著,学著随缘。你要问为什么不要执著?《般若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好执著的!每个人都不执著,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我们希望化解冲突,冲突从哪里生的?还不是从执著生的!我有执著,你也有执著,冲突就发生;你执著,我不执著,冲突不会发生,你进我退。处处要学著礼让,海阔天空,何必要执著?何必要与人争?现在的教育从小孩都教竞争。
  我在澳洲昆士兰大学,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我对面坐的是一位老教授,资历很高。我看在学院里头排名,他排第二,美国人,正好我们两个坐对面。我就问他,美国的教育,是不是从幼儿园就教竞争?他说对。小学、中学、大学都是教竞争,竞争再要往上提升,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这个教育理念是死路一条。你们有没有觉察到?东方圣人教育不是如此,从小教小朋友是让,谦虚、谦让。忍让、谦让、礼让那是一条活路,这在教育基本概念上就不相同。表面上看好像我们会吃亏,其实哪里会吃亏?凡是能够礼让的人,后福无穷,那是智慧。竞争、斗争那是烦恼,天天动脑筋怎么样去计算别人,这是烦恼。哪有东方这种教学,人人心地清净光明,生智慧而不生烦恼,不一样。
  第三是『不思议慧』,「超言念」,这是真实智慧。言是言语,念是念头,言语是议论,念头是思惟。「不思议慧」,真正的智慧不可思议,这是真实智慧。可以思惟、可以议论的,在佛法里面讲是第二义。哪些是属於第二义?前面讲的「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都可以思,都可以议。到称性,「无量慧、无数慧」,就不能思议了,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这是什么慧?在大乘教里面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说得很好,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无知是根本智,就是此地讲的,不能说,不能起心动念,根本智。超越了言念,言语、思惟都达不到。只有你自己境界提升到这个地方,你能体会得到,一切诸佛、法身菩萨无二无别。它起作用的时候,什么作用?有别人向他请教,提出问题来向他请教,他可以对答如流,不需要思考,真实智慧的流露。我们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从释迦牟尼佛的经典,释迦牟尼佛的经典,许许多多绝大部分都是答覆别人的疑难。这些向他请教的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都有。有疑难向世尊请教,他都给你解释,帮助你断疑,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就变成经典。无所不知,应用。没有一个问题能把他难倒,没有!他并不要学,他不是学过的,就是他真正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下面一句说『无与等慧』,「无等匹」,这是说没有跟他能够相等的。佛佛道同,你要没有证得这个果位,你的智慧就不圆满,这是究竟果位上的。前面讲到无分量、无若干、超言念,这是法身菩萨;后面三种是究竟佛果,在佛法里通常称为无上正等正觉。前面从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这都是等觉菩萨,法身菩萨、等觉菩萨。通常经上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可以翻的,没翻。在译经的体例上来说,五种不翻,这叫做「尊重不翻」,可以翻,我们尊重它,所以还是音译。它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正觉没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就是此地讲的前面四种慧,前面四种是十法界里头,我们称正觉。你看看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正觉,这样看大家就很清楚。从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是正等正觉,法身菩萨,正等正觉。后面这三个『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样解释就很清楚、很明白。前面四个是十法界里头的四圣,后面六个,前面三个是正等正觉,最后三个是无上正等正觉。
  慧,前面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慧是道之体;这段开头第一句说,「言慧者,即道之体」,这句话很重要。佛所教的、所修的、所成就的、所教化众生的就是智慧,智慧不是从外面来的,一切众生各个具足。只是你迷有浅深不同,迷得愈深,智慧就愈少;迷得愈浅,智慧就现得多,迷悟不同。教学没有别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是不是真有帮助?真的不能,这个一定要知道。因为迷悟是个人,是在他自己本人,是他的本身;悟是他自己悟,迷是他自己迷,这个地方佛帮不上忙。佛只能把这些理论告诉你,方法告诉你,你好好的去学。你要认真努力,要克服自己的毛病,克服自己的染著,真的就是做克己的功夫。所以这是没有相等的,这是无上正等正觉。
  下面一个是「不可量慧」,最后一个是「不可说慧」,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难比校」。最后一个是「唯证相应」,就是「不可说慧」,这是究竟佛果里头才说的。后面清凉大师有几句话说得很好,「欲言其有,无相无形」,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欲言其无,圣以之灵」,那种真实智慧,真是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它真灵吗?「欲言俱者,慧无二体,欲言双非,非无诠显,故不可说」,这个几句话说得是非常的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