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215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所以断无始无明习气确实没有任何方法,真的古人讲的话没有错,此处用不得力。不能起心动念,更不能说什么方法,你一起心动念就落在分别执著里头,这真的叫上上乘佛法。所以三业永无过失,就是习气断尽。
  第四十二个位次叫妙觉位,这是果地,永远没有了,所以只有究竟佛果一个人,叫唯佛不共,分分无失。不像菩萨,菩萨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分分还有过失,不是没有过失。古人常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个话讲得有道理。所以,我们不要去责备别人的过失,为什么?无始来的习气。六道凡夫他有见思习气,他有尘沙习气,他有无明习气,他怎么会不造业?纵然是修行人,他们的过失少,不能说没有。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从今而后,再不会去责备别人,养成宽宏大量,能包容一切。凡事都自己要反省,看到别人的过失,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如果我有,我从今天起我要把它改过来。改过要有恒心,要有毅力,今天改了明天又犯,这是什么原因?习气很重!根本无明习气,你想想看,三大阿僧只劫才能除尽,见思烦恼的习气也都是很长的时间。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没有认真反省,天天改过,菩提道上进很难,退很容易,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
  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劝人往生弥陀净土。为什么?只有弥陀净土那个地方不退转。我们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好处就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跟法身菩萨没有两样,这个便宜可占大了。修到法身菩萨,你看要超越六道、要超越十法界才能证得,好不容易。可是修净土不需要超越,一生成就,叫横超,不叫竖出;竖出你要通过六道,通过十法界。不需要通过,完全靠弥陀本愿威神加持,一生圆满成就。三业无失亦通於因,通於果也通於因。
  「又此十句,初一总显无过」,初一就是「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就是这一句,这句是总说。下面有八句「别显无过」,从「不害身语意,不可毁身语意业」,就是从第二句到第九句。最后一句是「总出其因,若以智慧为先导,身语意业常无失故」。最后就是第十句,「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这一句很重要,这是总出说明他为什么会得无过失三业。这个人纯粹是理智,不用情识,用情识总会有过失。可是我们知道,十法界里面的圣贤还是用身语意,用心意识。六道里面用得不正,所以过失就很多,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这是实实在在的。
  到四圣法界,你超越六道轮回,证得声闻、辟支佛、菩萨,我们常常讲四圣法界,十法界里头四圣六凡,这个四圣他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他用得正。正的标准是什么?是佛陀的教诲,就是经律论。四圣这些声闻、菩萨,都要依佛陀的教诲才能得其正;如果不依佛陀教诲,就得其邪。我们看现前我们的社会,几乎是充满邪知邪见,你细听听看,似是而非。他讲的那些道理乍听很有道理,再深入冷静一观察,没道理。
  为什么?在过去,社会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国家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中国从汉朝时候,选拔人才为社会、为国家服务,就是今天讲国家这些干部人才。用什么方法?选举,不是人民选举,是地方官员选举,而把选拔人才摆在他的政绩的第一条。这个地方官在这里做得很好,样样都做得很好,三年没有替国家选拔一个人才,他就要下台。那就有过失,没替国家选拔人才。选拔人才的标准,国家有明文规定,叫孝廉。你看中国古籍里头记载,叫举孝廉,举是选举。
  地方官员要常常私访,这些大官,平常老百姓见不到的,他要穿成便装,见了面也不认识。穿上他的官服,一看就晓得他是什么阶级、什么身分,能看得出来,换成便装就看不出来了。所以私访,到外面去问、打听,哪家的小孩孝顺父母?能孝顺父母,他就会对国家、对社会尽忠。第二个条件是廉洁,廉洁就不贪污。这两个条件具备,就要把他选拔出来,国家来栽培他。送他到学校去念书,这学校是国家办的,培养出来将来是国家干部。所以,他的条件是孝廉。这个制度好,跟现在不相同。从前做官的都接受过儒家的教育,道家、佛家都涉猎,确实有德行、有学问,他们所选拔出来的人才必然可观、可靠。
  所以,这个因我们就要留意,智慧为先导才减少过失。如果没有智慧,有私心,私心要替国家选拔人才,选什么人?选自己的亲戚,选跟自己有关系的,不是大公无私。这种人有没有?有,历代都有。总而言之,任何一桩事情有利就有弊,我们要细心观察是利多还是弊多。举孝廉这桩事情毕竟还是利多於弊,所以国家对这个事情很重视,也很慎重。选拔出来的人才进了太学,太学从前叫国子监,也要经过老师长时期的观察、教导,使他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这一句我们要记住,一切诸佛菩萨无不是以智慧为先导,所以他的身语意业没有过失,或者说过失少。
  「又於中八,前二离过,后六成德」,这是讲当中的八句,第二句到第九句。前二就是第二句跟第三句,离过,不害、不可毁;后六是成德,不可坏、不退转、不可动、殊胜、清净、无染,成就自己的德行。第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这段是总问其果。
  下面有「十段别明」,我们把清凉大师的介绍,《疏》里头的文念一遍。「初一异熟果」,这个一是第一段,后头是十段,下面是第一段。「次四士用果」,就是二、三、四、五这个四段。「次二离系果」,六、七两段。「次一增上果」,再下去有一段,第八段。「后二等流果」,就是九段跟十段。这些法相名词是属於佛教的常识,大乘别教所说有六因五果,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先说六因。六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六个,因地六位;妙觉是果地,不是因地。因地有修,果地是成就的,究竟圆满的成就,所以它不是因地,因地有这个六位,我们要清楚。「凡有为法的生起,必依因与缘之和合」,它才能生起现相,所以佛家讲因缘果。有因没有缘,不能结果;有缘没有因,也不会结果;一定要因缘和合,果报就现前。所以因有六,六种因,果有五种,我们先看这个六种。
  第一种,「能作因」。「谓凡为生法,与以力者,又不作障害者」,这就是能作因。任何一法的生起,一个是与以力者,就是你帮得上忙,帮助它,这是能作因。第二类,你虽然不帮忙它,但是你不障碍它,你不害它,听其自然,它也能长好。所以能作因下面说,「故此因有与力、不障二种」,能作因有这两种。「与力者,法之生时」,这个法是讲一切法,任何一法的生起,「与胜力者也」,这是讲它得力於这个能作。「眼根之生眼识」,举例子来说,眼根是物质,眼识就不是物质。六根、五尘是物质,是色法;第六识、意根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质,我们现在讲精神。眼指眼根,如果没有眼识,虽有眼而不见,诸位要晓得,能见是眼识,不是眼根;能听是耳识,不是耳根,这个要懂。眼根确实是帮助眼识,这是属於与力,给它一种力量,给它帮助,是属於能作因。
  再一个比喻说,「如大地之生草木」,花草树木,「是为有力能作因」。眼根生眼识,大地生树木花草,都给它一种力量,给它一种力量帮助它,这是有力的能作因。「此有力能作因之因体,只限於有为法,不通於无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就是有为法;无为法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当然能作因里面「与力」这一条用不上。所以与力不通无为法,它只通有为法,不通无为。为什么?下面说「以无为法,为无作用,不向彼之生法而与力也」。
  但是能作因第二个意思通无为法,不障!虽然你对它没有帮助,但是你不妨碍它。所以,「不障者,谓不妨他之生法,使他自在而生者也」,这是属於能作因的第二种,就是不障碍。「如虚空之於万物,是为无力能作因」,虚空对於一切万物,像树木花草,虚空不妨碍它,不妨碍树木花草的生长;但是虚空确实没有什么帮助,不像大地,大地确实它有土壤、水分,有很多帮助它的,虚空没有帮助。但是虚空对於树木花草的生长没有障碍,不障碍它,不害它,所以也是属於能作因。能作因有这两个意思在,这是无力的能作因,前面一种是有力的能作因。「故此无力能作因,通於一切无为法也」。所以,因有这么两种。
  「此因所得之果,名为增上果」,增上果是能作因,增上就是帮你忙。所以帮忙有两种,譬如我们今天做一桩事情,做一桩好事,有人支持你,出钱出力,这个事情成就了,他是有力能作因。另外一种人他赞叹你,「你做的是好事」,他虽然也没出钱,也没出力,但是他没妨害你,他没有障碍你,那是属於无力能作因。这两种都是属於增上果,成就了都算是增上果。这个意思讲得很圆满,很好,确实在一切有为、无为法当中,我们细心观察,真的有这个因,有这个果。
  第二种叫「俱有因」。什么叫俱有因?「为俱有果之因,故名俱有因,谓是必二个以上之法相依而生,如束芦之相依,地等之四大种,生住等之四相是也」,这一类。这个举得也很好。地是大地,地之四大种是地、水、火、风,这叫地的四大种。四相,「生住等之四相」,生、住、异、灭这四种现象。下面说得很好,他说,「盖四大种之生,必互相依而生,缺一不可也」,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这个意思。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物质的发生我们肉眼看不到,说实在的话,阿罗汉的天眼也看不到。佛在经上说,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尘,什么叫微尘?就是很小的物质,佛就用尘来做比喻。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牛毛,牛身上的毛很粗。譬如这是牛毛,牛毛的尖上、顶上有一粒尘,一个很小的物质,尘,在这上面。它摆得很平稳,它不会掉下去。这是说很小,也许我们眼睛好的能够看得见,牛毛上面有个东西,这很小的。把牛毛尘分作七分,七分之一,这就很小了,七分之一称做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中国人写字用毛笔,毛笔里头用羊毛的很多,羊毫,这很细;七分之一,它是牛毛尘的七分之一。羊毛尘再分为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细。兔毛尘还可以分,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水,现在我们晓得,它的密度并不大。在高倍显微镜之下,它也像网膜一样,水分子像网膜一样,当中有很多空隙。这一粒尘很小,它可以在水分子空隙里面活动,没有障碍,这就是肉眼看不见的。
  水尘还可以分,分为七分之一,叫金尘,金是金属,金银铜铁的金属。金属的密度就很大,虽然很大,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它也是像网状一样,当中还是有空隙。这一粒微尘在这个空隙里面也可以自由活动,没有障碍,你说它多小。在金属里头它可以穿过来穿过去,没有障碍,我们肉眼看不到了,金尘。金尘再分为七分之一叫微尘,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可是微尘还能分,再分为七分之一,叫色聚之微,这阿罗汉看不见。色聚之微还可以分,分为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那就不能再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也叫做邻虚尘,它跟虚空做了邻居,再分就没有了。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的讲法,你看是不是像现在所讲的分子、原子、电子、粒子?现在科学家用这种名词,佛学里头都用微尘,都用尘,是说的一桩事情,两个不同的说法。佛经里头有高科技!是真的,不是假的。这肉眼看不见,阿罗汉看不见,大菩萨(法身菩萨)他们能看见,他们能看见极微之微。
  现代的科学家也很聪明,也很能干,他们发现宇宙的原点非常非常之小;原点一爆炸,就是个大宇宙。原点有多大?这个我们也报告了很多次。一根头发,把头发切断,头发的平面,譬如这一根头发切断,切断这里有个平面,头发是圆形的一个平面。平面有个直径,直径上可以排列这个原点,可以排一百万亿亿亿个。我们现在科学仪器都没有办法看到,科学家是从数学里面推论出来的,这是物质。这个物质存在的时间多长?真的叫刹那之间,而且从哪里来的?无中生有,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我们今天所看到种种色相,就是这种微尘的聚合,叫微尘聚,聚集在一起来的相续相。正如同我们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