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一岁就上常青藤 >

第24部分

一岁就上常青藤-第24部分

小说: 一岁就上常青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公平,只有最财大气粗的学校才支付得起。在未来一段时间,财富与公平在美国的教育上还会有许多轮恶战。
  2005年11月26日
  美国高中的精英化
  不久前,美国的两张大报在同一天报道了北牛顿高中。《纽约时报》的报道放在头版头条,而且接下来又用了整整两个版面,讲的是这所高中里“不可思议的女孩儿”。《波士顿环球报》的报道则摆在地方新闻的显著位置,讲的是这所有2000名左右学生的学校斥资1。5亿美元左右的昂贵校园翻修计划。
  一个高中这样成为媒体的明星,多少有些偶然性。这所高中无疑是优异的学校。其校长是普林斯顿毕业生,哈佛的博士候选人。其中许多教师,都拿着常青藤或其他精英大学的文凭。不过,这也不是所优异得不同寻常的学校。比如在《新闻周刊》的美国百所优异高中榜上,找不到这所学校的名字。在当地,其知名度也赶不上声誉卓著的波士顿拉丁。真正值得注意之处,是这所学校提供了美国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日益激烈的大学升学战中,大量富裕社区的高中越来越精英化,培养的简直就是小超人。
  牛顿是波士顿以西六英里处的一个繁荣的镇,人口将近84000人,是医生、律师、大学教授等高知人才的聚居之地。不过,这绝不是一个百万富翁的社区。全镇中等家庭年收入为八万美元(即一半家庭在这个水平之上,另一半在这个水平之下),虽然比五万美元的美国平均水平高不少,但考虑到波士顿地区的昂贵,特别是比起周围几个中等家庭收入在十几万美元的镇,显然还属于老百姓住的地方。事实上,镇上的居民不少仍属于劳动阶层。镇上有两所高中。其中南牛顿高中在2002年马萨诸塞州的公立高中排名中,居第五位,北牛顿则居第八位。另据《波士顿杂志》的马萨诸塞州排名,南牛顿曾居第11位,北牛顿第18位。可见,北牛顿若以学术而论,在镇上的两个高中中还是个“小老弟”。
  不过,这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镇。镇中心的商业区充满了升学补习班和咨询机构。家长们在当地的“全食市场”(Whole Food Market,一所高档有机食品超市)彼此碰到,马上就议论起谁家的孩子上了哈佛或耶鲁。每学期高中最后一期的学生报纸,都有长达两页的毕业生名单,并标明他们所上的大学,就像发榜一样,为全社区所瞩目。这里的孩子,要拿好成绩回家。毕业后即使不上常青藤和一些精英名校,也要上一个至少有体面声誉的学校。学生要在升学的挑战、家长的期待和同伴的压力之间奋斗。
  美国的教育不是唯分数论,要考察学生的社会表现。所以在这样的高中成功,至少要有三个面向。第一,功课出色;第二,什么都做;第三,举重若轻。
  先说功课。大学入学的学术能力测验SAT早已不够用了。拿了SAT满分的学生已经不那么稀奇。为了加大自己的竞争优势,毕业班中500个学生中有145个参加了3到5个高级课程或荣誉课程,有得甚至参加了六七个。我曾经介绍过,所谓高级课程叫Advanced Placement(AP),有专门的考试,其内容以大学课程为基础。通过了考试,在许多大学可以免修相应的课程。换句话说,这等于在高中提前读大学了。这一潮流如此巨大,乃至《新闻周刊》以学生参加高级课程的平均数目来进行高中排名。进前百名的学校,学生平均参加的高级课程都达3门以上。
  所谓什么都做,则体现了美国教育中“培养完整的人”的理想。仅有高分并不一定能进好学校。人家要看你的领袖才能、社会责任、参与意识、服务精神等等。而培养这些素质,你就要参加运动队,参加各种俱乐部,加入学生组织(包括竞选学生领袖),投入于当地社区的建设,当志愿人员,从事戏剧表演等等。
  这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体育和戏剧。体育在美国教育中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中国人的想象。体育上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人具有许多难得的品性。在西方文明的传统中,战争是最能塑造领袖的。而体育则是和平时期的“战争”。自己年轻时出生入死的丘吉尔曾对将临战阵的将士说过一句名言:“每一个小时都必须是你们一生中最完美的时刻!”在高度激烈的体育竞技中,你确实要在每一时刻都保持完美状态,否则就会被对手抓住机会。这种严格的纪律、百折不挠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在体育竞技中最容易体现。因此,运动队是检验你人格是否可靠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一个球队,就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在这里谁都想出人头地,但大家只有彼此配合才会赢,只有全队的胜利才能给个人提供出风头的机会。作为一个好的队员,你必须在场上引人注目,但又必须向队友证明:你的表现,并不是为自己出风头,而是为队里做贡献,为队友提供机会。这样才能获得队友的认同,而不至于招致嫉恨。所以,理想的运动员,应该是律己、自信、可靠、临危不惧、有感召力的人。而这也正是所谓领袖的品性。
  另一个不为中国人所理解的教育则是戏剧。中国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古谚,有“戏子”这种对演员的蔑称。而民主社会的政治生活,自古就有高度的身体性和表演性。你的权力,来源于你是否能说服公众。而这种说服,不仅要通过你写的东西、说的话,还要通过你的肢体语言。比如在古雅典,戏剧是一种政治娱乐,是城邦政治的核心。许多政治家有戏剧训练,甚至有从演员改行从政的。当今的美国也一样。里根、施瓦辛格都是从演艺界出来的成功政治家。现在许多共和党人还呼唤曾演过总统的好莱坞明星、前参议员汤普森出来选总统。其实不仅是在政界,在企业界、学术界,“现身说法”的要求无所不在。没有这种才能,就没有感召力,你既难说服人家选你,也难说服人家雇你。所以,许多美国的孩子,从小的教育中戏剧(包括舞蹈等表演艺术)就是一个大课。
  有了这些还不够,还要能举重若轻。这也许是最难的。美国的一个精英高中生,要功课全优,要参加各种比赛,要演戏,要当志愿者,要参加俱乐部,要竞选学生团体的领袖,即使是有三头六臂,也每每感到分身无术。去年我碰到一位来自波士顿拉丁学校,并上了哈佛的女孩子。她告诉我,她大概从13岁开始,每天就睡不够7个小时。晚上12点以后入睡,7点以前起床,是她学校里的通例。另一位来自精英私立女校Winsor,后来上了哈佛和牛津的学生也告诉我,她在高中时,很难保证7小时的睡眠。在她们看来,学校让她们多休息的号召是虚伪的:你怎么能一方面给学生这么多功课,鼓励学生参加这么多活动,一方面又让大家保证睡眠?北牛顿的校长承认,她学校里的孩子,从14岁就开始操心如何在大学录取官员面前包装自己。要能抵制这样的压力,非得是超人不可。
  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在高中生们的青春期文化中,产生了这样一种同伴压力:最“酷”的人,要既优异又潇洒,不是死用功,不那么斤斤计较,样样在行,但又照样能放松地享受生活。这当然是一个近乎荒谬的要求。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同时做这么多事,又显得对一切都漫不经心呢?
  《纽约时报》的报道,写的是以一个叫Esther Mobley的“优异高中里的优等生”为中心的女孩们的故事。之所以讲女孩子,是因为如今女孩子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学术表现都超过了男孩儿,乃至大学录取时为进同一所学校女生分数要比男生高才行。可想而知,她们的压力比男孩儿更大。Esther的一个女友,17岁的Lee Gerstenhaber,同时上4门高级课程,晚上还要排戏。去年秋天的一天,她在凌晨4点钟还在赶高级课程的物理作业,最后终于顶不住了,大哭起来。结果,她放弃了这门物理课。
  Esther本人则是个不愿意追赶潮流的女孩儿。她大大方方地承认,她是个蹩角的运动员。她跑步,但跑不太快,缺乏竞争性。她的课程中,只有两门高级课程,一门荣誉课程,属于“才两门”的阶层,显得与世无争,虽然她一直坚持上高级拉丁文和西班牙文。她的同伴大多盯着那些油水大的职业,如医生、律师、企业家等等,她则对神学情有独钟,常常跑到教会服务,和父兄一起到波士顿市中心给无家可归者发放食品。不过,她课上读的书,包括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好像是哲学系的研究生的阅读。她的伦理课老师,在教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并领导大家就美国社会的公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这位老师还给学生提供了SAT成绩和考生的家庭收入的关系,证明富裕家庭的子弟有更优越的资源准备这种大学入学考试。Esther因此决定放弃参加SAT的私人补习班,因为这种班穷孩子上不起,她不愿意利用父母的钱而享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这种行为在遍地SAT私人教师的牛顿镇,无疑是一种反叛。不过,这种不争的精神,并不能掩盖她在学校中的明星地位:她三年级的历史高级课程的作文赢得了学校的最高奖,她是出色的演员,并在教会中担任青年团体的主席。
  Esther的父亲是当地一所神学院的神学教授,母亲就职司法界,是一个助理公共辩护人。Esther一直把不追求金钱的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她父母也希望她不要承受过大的压力,保持一个完整的灵魂。但是,在高度的竞争面前,如此看破红尘的父母,也有些情不自禁。她母亲一方面说她不为Esther担心,不在乎她的成绩;一方面又表示,如果Esther拿一个B的成绩回家,她就要问是谁给了她B,她要找那个老师谈话。用她的话说,现在孩子的标准太高了。“他们起跑的地方,是我们那一代人冲刺的终点。”
  这一“起跑的地方”,就是大学录取。许多家长意识到,升学竞争的白热化,已经使他们的孩子上不了他们当年自己上的大学。去年12月15日,第一批大学提前录取的通知到达了北牛顿。Esther的朋友们,有上哈佛的,有上达特茅斯的,有上布朗的。大家兴奋异常。Esther正在上微积分课时,她的手机响了。她爸爸向她报喜:Williams College,她最理想的本科学院,给她来信了!她大喜过望,马上让父亲把信送到学校来。十分钟后,父亲赶到。他显然没有意识到,录取通知书总是厚厚的邮件。这一薄薄的信,肯定是拒绝信。果然,Esther一打开信,就大哭起来。
  几天后,Esther总结出她失败的原因:“也许这是因为我不是运动员。”不过,她已经决定忘掉Williams。她还有申请了几所著名的本科生学院:Amherst,Middlebury,Davidson,还有她母亲的母校,著名的女校Smith。(这几所学校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本科生学院排名中的名次是:Williams第一,Amherst第二,Middlebury并列第八,Davidson并列第十,Smith第十九。)在申请Smith的材料里,Esther还特地加了一封她父亲的信,描写的是Esther还是个婴儿时,父亲抱着她去参加妻子大学毕业后10年的返校聚会:看着列队走过的校友们,她们就像一队天使一样打动他的心。当父亲的真希望女儿长大后,也能和她母亲一样加入这一行列!
  不久,Amherst和Middlebury的信到了,全是拒绝。Davidson一直没有消息。但是,Smith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到了。也许是父亲的信打动了录取官员,也许是母亲上了该校,使她作为校友之女有了一些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但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位才女,仅以毫厘之微,而免于被锁在名校之外。
  Esther的父母在上大学时,绝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女上大学竟是这样难。这是一代小超人。他们在高中时所经受的压力,所获得的成就,是他们父母当年无法比拟的。而这也正是在本世纪的全球化中准备领导世界的一代人。
  美国高中的两极分化
  美国的贫富分化,已经成为媒体的热点。而这种分化还在继续发展。众所周知,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但美国教育的两极分化程度,也许比目前的贫富分化更令人震惊。
  看看去年的《新闻周刊》就知道,4月份一期的封面故事是“辍学之国”,副标题写道:“30%的美国高中生将在毕业前辍学!”9月份高等教育未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也指出:由于基础教育的失败,美国40% 的大学生要上特别的补习课程,在2006年参加ACT考试的高中毕业班学生中,只有27%在生物课程中达到了大学入学水平,在代数上则仅有42%,在社会科学中有53%,在英文作文中有69%。也就是说,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