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印顺法师-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佛身,实际也还是不足为喻的。无人与如来相等,无法为如来作喻。众生能知
的心识,能诠的语言,也都不能缘了他,诠表他,所以说是“不”可以心“思”
口“议”的。无与等,无比,不思议,赞色相微妙的如来身。如来有这样的微妙
色身,“是故”我胜鬘及眷属,现“今敬礼”。
‘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此下有三颂是别赞。一般都以三德赞佛,即一、智德,二、断德,三、恩德。
真常大乘经的赞佛,也有三德,如大般涅槃经说:一、法身德,二、般若德,三、
解脱德。般若即智德,解脱即断德。涅槃经称此为‘三德秘藏’,这三德是不一
不异、不纵不横的,总名为大般涅槃。胜鬘夫人见如来妙色身而别赞佛德,可约
此三德解说。依本经说:圆具三德,即名‘如来妙色身’。
别赞中,先赞法身德。赞叹佛德,也就是说明归依的对象。法身,旧有二说:
一、佛有二种身,即化身、法身。佛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这样,法身
是二身或三身的一身。二、法身即佛身的总名。所以说二乘名解脱身,如来名法
身。这样,法身是总摄佛身的。今应依后义说。“如来”法身的微妙“色”相,
是“无尽”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如来色相光明是遍一切处的。但真常
大乘经,特著重一‘常’字。常住的,即是无尽、无断灭的。色相常住而无尽,
如来的“智慧亦复”如此,也是常住而无尽的。一切法不外乎色与心;无漏心中,
以智为主。这即是说:佛的心色都是无尽的。常住无尽的
,才是究竟的归依处。所以接著说:如来大功德聚的“一切法”,都是“常
住”的。“是故我”胜鬘及眷属等,至诚而“归依”真实常住的如来。
在这里可以附带说明的,是(因圆果满的)如来有色相呢,还是无色相的?
这在中国古代,大有诤论。有人说:佛是无色的。有人说:佛是有色的。研究真
常妙有的大乘经根本义,是宣说如来有色的。这是针对二乘而来,小乘如说一切
有部等,说佛入无余涅槃,即灰身泯智,不可谈有色有心。如上座部等,说佛入
无余依涅槃,色是没有了,但能断烦恼的净智,是有的。这即是有心而没有物质
的。与大乘近似的大众部说:‘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寿量亦无边际’;
‘佛遍在’;所以,入无余依涅槃(也可说不入涅槃的),不但有智,也还有色。
大众部等,和法华、胜鬘等经的思想极近。常住妙有的大乘,评破声闻乘者说如
来涅槃是无色的,所以特重视‘解脱有色’。本经赞佛的功德中说:‘如来色无
尽,智慧亦复然’,即显如来有色义。涅槃经说:‘如来舍无常色获得常色’。
又如涅槃经(三)说:‘言非色者,即是声闻缘觉;
言是色者,即是诸佛如来解脱’。大法鼓经也说:‘常解脱非名,妙色湛然
住’;又说:‘诸佛世尊到解脱者,彼悉有色,解脱亦有色’。妙色湛然的如来
解脱,显示了真常大乘的特色。如来的究竟果德,是有心也有色的。这在一切众
生,是本来具足此清净德相的,名为如来藏。所以说:‘如来藏具相三十二’。
这是佛法中妙有真常大乘的根本义,后来是多少修正(如楞伽经)了,但我们还
是应该知道这一问题的真相的。
‘降伏心过恶。及与身四种,已到难伏地,是故礼法王。’
此赞解脱德。众生为惑业系缚而受生死的苦果;佛能不为惑业所系缚而解脱
生死得大自在,成解脱德。
“降伏”,是使烦恼与染业不起。伏本是对断说的;伏是暂时的压抑不起,
断是连根拔除,彻底解决。但经论中,也有名伏为(暂)断,以断为(永)伏的。
这里说的伏,也是指究竟断说的。“心过恶”,总指内心的一切过患,主要的是
烦恼根本。这一切都彻底的解决了,所以说降伏心过恶。
“及与身四种”,是说又降伏了依身的四种过恶。佛法所说的身,含义有狭
有广。狭义的身,是身根;广义的身,是根身──五根都名为身的。或对口意说
身;或对心说身。今对心说身,这是广义的。凡通于身口,而表现于行动上的,
都属于身,就有杀、盗、淫、妄的四种过恶。这四极过恶,在家的五戒,沙弥的
十戒,比丘戒,菩萨戒,都以此为根本戒的;其他的戒,大都是这四恶的方便、
眷属。但能究竟远离而清净的,惟有佛。远离身心的过恶,而究竟清净,即显示
了佛的解脱德。
“难伏地”,就是佛地。佛有十力、四无所畏的大功德。所以能降伏一切,
而不为一切所降伏,这因为“已”离去身心的一切过患,而“到”达佛地了。佛
有此功德,“是故”我今敬“礼法王”!法王即佛,王是自在义。众生有惑业的
系缚,所以不得自在。佛离一切系缚,当然于一切法得究竟自在,成大法王了。
‘知一切尔焰,智慧身自在,摄持一切法,是故今敬礼。’
这是赞般若德。尔焰是印度话,译为所知,所知即心识觉了的境界。众生的
心境是有碍的,仅能知道得少分。佛智于一切境界,无不圆满通达,所以说“知
一切尔焰”。大众学者说:‘一刹那心了一切法,一刹那心相应般若知一切法’。
所以通常说:佛有一切智,一切种智。“智慧身自在”,说能知的智慧,得于境
自在。身,梵文为迦耶,译义为聚。智慧身,即智慧聚。佛有无量无边的智慧,
所以称智慧身。智慧对境,固然是无不通达,而同时又能“摄持一切法”在心中。
摄如镜子的摄取外境而影现于镜中;持是保持而不失义。佛于一切境界,能于一
念心中现前,念念知一切法,从来是不忘失的(无忘失法)。所以或称佛智为大
圆镜智。佛的大般若聚如此,“故今”向佛“敬礼”!
‘敬礼过称量,敬礼无譬类,敬礼无边法,敬礼难思议!’
这一颂,结赞佛德。佛德无穷,赞是赞不完的,所以只好总结的赞叹一下。
“过称量”、“无譬类”、“无边法”、“难思议”,都是形容佛德广大无边,
而叹不能尽的。称是称轻重的,量是量长短的。这都是数量的多少,佛的
功德超过了称量,不可以数量说的,如净名经说:‘无有量,已过量’。譬
是比喻,类是类似,佛的功德,是一切不可为譬喻,一切不可为等类的,即前文
所说的无比。无边是没有限际。世间法,在时空中是有限际的。佛的究竟功德法,
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无始无终’,‘无边无中’的。思是心思,议
是口议。佛的功德,是超思议的境界,不能以我们的心去思想,以我们的口去言
说。佛德是赞叹所不能尽的,所以举此四义来结赞。
丁二求摄受‘哀愍覆护我,令法种增长,此世及后生,愿佛常摄受。’
通常的归依,末后说:‘愿大德忆持慈悲护念’,也就是求摄受的意思。胜
鬘夫人,在赞过佛德,接著就求佛摄受,所以这即是大乘的归信。“哀愍”,即
悲愍。“覆护我”,即求佛护庇的意思。为什么请佛加被慈护呢?“令”我的
“法种”,能得以“增长”!法种,是法身的种子。一切众生本有法身的种子,
所以人人皆可以成佛,使本有的功能,生长发展起来,才有成佛的希望
。这就需要假藉外缘的熏习引发,如归依、受戒等都是。真谛摄论释说:常、
乐、我、净的四德,是法身的种子,为未来佛德的根源。求佛覆护,不是神教式
的保佑,而是在佛的加被摄受下,自己去精进修学的!“此世”,指现在,“后
生”,指未来。菩萨发心,尽未来际,所以说:不特现在,就是未来,也“愿佛”
慈悲“常”常的“摄受”我!
‘我久安立汝,前世已开觉,今复摄受汝,未来生亦然。’
佛认可胜鬘夫人的归信,所以就说:“我”很“久”就“安立”你了。安立
与施设义同。我人在生死中;佛以佛法教化我们,引导我们,使我们安立于佛法
中。如佛以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教化众生,使众生发心修行,即名为安立在大乘
中。佛久已用大乘法,教化胜鬘,使她安立在大乘法中。胜鬘请佛现在、未来摄
受她,佛推到过去,说在过去生中,就覆护你,摄受你了!而且,胜鬘也不是现
生才悟解如来的甚深义,“前世”也早“已开觉”──开悟过了。过去既摄受了
你,现在又请求我,我当然“今”世“复摄受汝”,就是“未来
生”也还是这样。
‘我已作功德,现在及余世,如是众善本,惟愿见摄受!尔时,胜鬘及诸眷
属头面礼佛。’
修学大乘法者,在这一生中,好像是初学的,说不定过去已久学大乘了,不
过在生死中流转,暂时忘却。如遇佛菩萨善知识,一经指点,立即就能了解复得
过去的修学。现在,胜鬘经佛指示,即知过去生中长期修学,所以随即又对佛说:
“我”在过去生中,确“已作”了种种的“功德”,可是不以过去所作的功德为
满足,“现在”以“及”未来的“余世”,还要在佛法中前进修学。我以“如是
众”多的功德“善本”──善根,不断的熏修增进,故“惟愿”佛陀,能慈悲常
加“摄受”!
“尔时”,就是归信圆满的时候。佛既慈悲而应允摄受胜鬘,所以“胜鬘及
诸眷属”──宫女们,为了感谢佛的摄受,诚敬的“头面礼佛”。
佛经可从不同的意义去看:从浅处看,胜鬘见佛、归佛、礼佛、赞佛,求
佛摄受,佛摄受她。从深处看,胜鬘因见佛而赞叹如来,是她从悟证到诸法
如如的真理,胜解佛的功德,所以称性赞叹,即吐露她的悟境。正因她所悟的,
能正见如来究竟德相,所以佛就摄受她,进而为她授记。
丁三蒙授记戊一胜鬘得记己一记因
授成佛记,可有通别两种:泛说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是通记;若专说某一
众生得佛,是别记。也可说是未发心授记,与已发心授记。另有现前授记与不现
前授记。今胜鬘是已发心而在佛前授记。此科分二:先明胜鬘得记。
‘佛于众中即为授记:汝叹如来真实功德,以此善根,当于无量阿僧祇劫,
天人之中,为自在王,一切生处,常得见我,现前赞叹,如今无异。当复供养无
量阿僧祇佛,过二万阿僧祇劫。’
得记中,先授因,即预记胜鬘未来的因地。这时,“佛于”大“众中,即
为”胜鬘“授记”说:“汝”深解佛的功德,而称“叹如来”所有的“真实
功德”。你即“以此”叹佛功德的“善根”,“当于无量阿僧祗劫”,在“天人
之中为自在王”。劫即时间,有小、中、大的三类不同。阿僧祗的意思,是无量
数,为华严数量中的第一百二十六位。天人中为自在王,是说她未来因地所得的
果报。胜鬘还要经长期的修行才成佛;于此长期──无量阿僧祗劫中,都是在天
人中为自在王的。一般说三大阿僧祗劫成佛;但在大乘经中,常说要经无量无数
的阿僧祇劫呢!菩萨救度众生,以神通愿力,虽处处都可受生;但约菩萨大行所
感的果报说,不但不到恶趣去,在天人中也永久是自在的领导者。如维摩居士:
‘若在长者,长者中尊;若在居士,居士中尊;若在刹利,刹利中尊;若在婆罗
门,娑罗门中尊’。菩萨为了摄化众生,常居领导地位,所以都在人天中作王。
经中说:十信为铁轮王,十住为铜轮王,十行为银轮王,十回向为金轮王;十地
中,初地为四大天王,二地为忉利天王,三地为焰摩天王,到十地菩萨为四禅天
王──这是说胜鬘未来修行期间的殊胜果报。
菩萨的人天中作王,不是为了享受。胜鬘将来的“一切”所“生处,常得见”
到“我”佛;每次见佛,都“现”于佛“前”,从甚深的悟境中,“赞叹”佛的
功德,“如今”胜鬘的赞佛,毫“无”别“异”。佛又对胜鬘说:在这长期的修
习中,“当复供养无量阿僧祗佛”。供养,不仅是物质的供养,真实的大供养,
是要如佛所说,依著去行。见佛闻法,而照著去行,即是供养佛的真意义。供养
这么多的佛,再经“过二万阿僧祗劫”的长时间,就可以成佛──这是说胜鬘未
来因中的长期修习。
己二授果‘当得作佛,号普光如来应正遍知;彼佛国土无诸恶趣、老、病、
衰、恼不适意苦,亦无不善恶业道名。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