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类与外星人对话实录 >

第7部分

人类与外星人对话实录-第7部分

小说: 人类与外星人对话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图:水星于每天子时和巳时见于北方;每月一、六(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会水星于北方;每年十一月、六月夕见于北方。所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六合水也。火星每天丑时和午时见于南方;每月逢二、七(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日月会火星于南方;每年二月,七月夕见于南方。所以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二七合于火也。木星每天寅时和未时见于东方;每月逢三;八(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月会木星于东方;每年三月、八月夕见于东方。所以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三八合于木也。金星每天卯时和申时见于西方,每月逢四、九(初四、初九、十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月会金星于西方;每年四、九月夕见于西方。所以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合于金也。土星每天辰时和酉时见于中央;每月逢五、十(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日月会土星于中宫;每年五、十月夕见于天中。所以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十合于土也(引自邹学熹《中国医易学》)。
  根据《易·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语,说明河图当为伏羲氏留传下来的圣物。我们从图中见到除了黑白分明的圆点分列五方外,一无其它,也无文字记载。由此可见,它确是无文字时代的产物。而这无字之书却包容了日月五星等天体复合运动规律及天地万物无穷的奥秘。
  莎普: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5属于天数,10属于地数,若将此两个数进行归类,两者都归为一个数字,它既不是5也不是10,而是〃十〃字。
  事物有阴阳两面,因此十字亦有阴阳两面,因此用5代表〃十〃字的阳性,数字10代表〃十〃字的阴性。习惯上,我们不将〃十〃字当作数字,而是将其当作符号,因此,我们说数字5和数字10反映了〃十字架〃符号的两个对立象征意义。
  第七章 旋环式十字架
  莎普:之前曾经说过,由于科学家忽视了〃旋转十字架〃对事物性质的影响,因此地球许多将要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没有充分被学者所估计。
  其实由于〃石磨运动〃(外星文明将引力不断围绕焦点旋转的这种运动称为石磨运动,详情请参阅上一章)的影响,地球的性质正在不断变换,而此种变换相当有规律。这样的周期可以这样描述:相似的周期可以用两个圆来表示。这也可以用混沌学其中一种周期图表示。
  维尔特拉的以捕食其他鱼为生的鱼和作为食物的 鱼关系的方程式相图,封闭的圈表示周期运动。
  附:〃混沌〃科学中所有的对于动力系统的理解都是通过这种几何学方法进行的。比如,意大利数学家推托·维尔特拉(1860一1940)为地中海的以捕食其他鱼为生的鱼和食物鱼的数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他试图用这个模型对生物学家乌姆伯托·德·安考纳好奇的观察作出解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捕鱼量下降时。捕获物中以捕其他鱼为生的鱼的比例更大。维尔特拉发现了这种现象的原因:数量的变化是具有波动周期的,如果数量平均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对以捕其他鱼为生的鱼有利。
  上图是表示这个发现的几何图形:维尔特拉方程式相图。解式曲线是封闭的围,这些圈的中心是一个点。这个点代表了恒稳定解式,以捕其他鱼为生的鱼和食物鱼的数量比例绝对平衡。封闭的圈代表了周期解式。周期性从本质上讲是两部分鱼的数量的延迟反映的结果。设想一下,如果食物的鱼的数量多,那么,以捕其他鱼为生的鱼的数量就会少。如果以捕食其他鱼为生的鱼的数量上升,那么食物就会大量减少。由于以捕其他鱼为生的鱼的生殖率比较低,因此,这种鱼的数量总是低于能继续生存的食物鱼数量。捕食其他鱼的鱼的数量在下降,但是,除非其数量下降到非常低的程度,否则,食物鱼的数量就不可能大幅度增长。一旦以捕其他鱼为主的鱼的数量远远不足,那么,有更强生殖能力的食物鱼的数量就会呈爆炸式地增长。新的周期又开始了。
  高国新:这原理有点像地球的气候变化周期。地球较大尺度的气候变迁,是以2亿年至3亿年为周期,就是历史上大冰期和间冰期反复交替而出现的气候变迁*。这种气候的变迁总会重复发生。
  注:这种气候变迁是由地球的黄赤交角自然大波动(10°23.5°)所造成的。由于地球的〃身子〃 或〃斜〃或〃正〃,各地接受的太阳辐射热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候变迁。
  另一个是以平均约10万年为尺度的冰期与间冰期反复交替出现的气候变迁。这主要是由地球轨道三要素自然的小波动引起的。地球的黄赤交角除了有长周期的大波动以外,还有以4.1万年为周期的小波动;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偏心率也有以10万年为周期的变化;由自转轴在地球中的位置等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岁差有 2.1万年为周期的变化,这三种变化综合起来使得地球的气候产生平均约10万年为周期的冷暖波动,从而出现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
  可以说,以上4种得到公认的气候变迁周期,都主要是由天文因素或地球轨道要素变化所决定的。
  另外,有科学家发现气候还有以3200万年为周期的波动。他们发现,在过去2亿年3亿年内,每隔3200万年便出现一次〃寒冷期〃。当然,这种〃寒冷期〃是非冰期中的寒冷期,与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冰期相比,仍然是相当暖和的。徐钦菏认为,这是由地球的黄赤交角的〃中波动〃引起的。
  除了上述5种尺度的气候变迁,还有10000年、1000年、100年、10年和3年一4年等多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迁。可气候学家们对这些尺度的气候变迁了解得还非常少。
  莎普:所以说,任何规律都有尺度之分。气候有2亿至3亿年为一周期的变化,同时亦有以几年为一个周期的变化,同样,〃石磨运动〃对地球的影响亦以1亿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大概是地球附近的行星排列成两次十字架形状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亦有以6000年左右,亦即是一个〃岁差移动〃周期的4份1周期的影响。
  高国新:其实我想知道地球南北磁场即将换转是否由于〃石磨运动〃的影响?
  莎普:原来你也知道这个事实,没错,的确是〃石磨运动〃的其中一个影响。
  高国新:的确很可怕,其实我从一本书中亦读过地球曾发生了一些科学家不能解析的地质变动,原来原因是由于天体的〃石磨运动〃所造成的*。
  附:(摘自《上帝的指纹》)
  一般学者认为,南极洲的冰层,以它目前的面积和形态,至少已经存在了好几百万年。最近的一些证据显示,穆德后地和邻近的地区曾经度过一段漫长的〃无冰〃时期,直到约莫6000年前才完全被冰层覆盖。
  证据一
  《发现科学世界》杂志,1993年2月号,第17页:大约在2.6亿年的二叠纪时代。南极大陆上,只有在温带气候才能够生长的落叶植物枝时茂盛。这是古代植物学家,从横贯南极的阿奇纳山(Achemar)高度为7000英尺的地点发现的化石树干中得到的结论。他们发现化石的地点在纬度84度22分,而不是离南极只有500英里的地方。
  〃这项发现令人特别感兴趣的是,不管是活生生的,或是化石形态的,这是在南纬80或85度地带上,至目前为止惟一发现的森林踪迹。〃研究这些化石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古代植物学家伊堤斯·泰勒(YdithTaylor)表示:〃我们古代植物学家遇到这种状况,首先要做的便是与现代的记录相比较。目前在这个纬度上完全没有森林。我们曾在热带地方看到过原属温带的森林。但是在夏日24小时阳光,冬日则24小时黑夜的地方,即使是温带,也无法培育出森林来。〃
  证据二
  地质学家发现始新世(大约6000万年前)以前,南极大陆没有任何一处有冰河存在的证据。但迹象显示,在寒武纪(5.5亿年前)时,南极大陆完全。或几乎完全被温暖的海洋所包围,因为在南极海洋线上,我们在由礁石组合而成、厚实的石灰岩中,找到了很多在寒武纪时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经过了几千几万年,这些海中的形成物出现于海面以后,温暖的气候也为南极大陆带来丰富的植物。谢克顿爵士(Sir Emest Shackleton)在离南极点200英里处找到的煤层,便是最佳证明。随后,1935年在伯德探险队活动期间,地质学家在南纬86度58分伟伯山峰 (mount weaver)的斜面上,更发现了大量的化石,包括了叶、茎、干的遗迹。发现化石的点与南极点的距离大致相同,只不过高于海平面2英里。1952年,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杜阿第(Lymankdoughgrty)博士完成了这些化石的研究,确是曾经有两种针叶林曾存在于当地。一种称为Glos Dpteris,曾经遍布于其他南半球大陆(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另外一种则为巨型的针叶林。。。。。。〃
  证据三
  伯德海军上将,曾经将伟伯山峰上的发现,以及它的重要性书写如下:〃从南极点不到200英里,〃世界最难的山峰上,我们发现了一个确切的证据,证明南极过去曾经历过温暖,甚至亚热带的气候。〃
  证据四
  〃苏联科学家报告,在南极大陆的葛拉姆(Grahamlind),发现了第三纪(可能为晓新世或始新世)的热带植物。。。。。。另外英国地质学家,也在南极发现了与2000万年前生长在美洲太平洋沿岸同样的森林化石。显示在现在所知最早的始新世(6000万年前)冰河期以后,南极大陆并非一直被冰雪覆盖,而曾数次回暖。〃
  证据五
  〃1990年12月25日,两位地质学家麦克凯维和哈乌,在离南极点400公里、海拔1830米的地方作业时,发现了200至300万年前的落叶树森林的化石。〃
  证据六
  1986年所发现的化石化树木及植物,至少证明南极大陆的一部分,在250万年前,并没有遭到冰雪覆盖。后来又发现一些证物,显示一直到10万年前,南极大陆还有一部分没有被冰雪覆盖。
  证据七
  伯德南极探险队在罗斯海的海底采集到的堆积物显示,〃曾经有大河,携带细沙的堆积物〃从这附近出海,而一直到公元前4000年前,南极的这一部分,河川的水仍保持着流动的状态。根据伊利诺大学的杰克·修斯(Jack Hough)博士所述:〃根据N…5中心(Core N…5)所做的记录显示,从现在往前推,6000年前的这一段时间,海底堆积物呈冰块,但6000到1500年前,堆积物呈细沙状,不过例外的是在 12000年前左右,曾有一度堆积物的沙粒很粗,呈现细砾状。可见,除了12000年前,冰山随河川流下以外,这个地区原来并不存在冰。〃
  证据八
  费纳乌斯世界地图,非常正确地描绘出没有冰的罗斯海的状态。而且,南极大陆沿岸地方的一些高山,从海岸流出的大河,也都有详细的位置图。但现在该地,除了厚达l英里的冰河以外,什么都看不见。
  费纳乌斯绘制的地图,显示南极大陆还未被冰封的海岸﹑山脉和河川
  18世纪法国地理学家菲立比。布雅舍侨早在南极大陆被正式〃发现〃之前,就已经根据古地图绘制了一幅南极地图。这幅地图,正确地描绘了冰雪覆盖下的南极大陆的地形。这是偶然,还是失落文明的地图制作者,在描绘地图时,南极大陆尚未为冰所覆盖?
  布雅舍绘制的地图,显示南极大陆被冰层覆盖之前的样貌
  所有孩童在学校念地理时都会发现,正确的北(北极),与罗盘针上所指的正北是不同的。罗盘针上所指的北方,为现在的北加拿大位置,离北极约有11度的偏差。不过根据最新考古磁气学的研究,地球的磁铁极性,在过去8000万年中,倒转了170度。
  为什么磁性会倒转170度?
  地质学家蓝孔最近在剑桥大学教书之余,在(科学美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
  地球的磁场与地球的自转有某种程度的关系。而这一点带领我们认识一项有关自转的惊人发现。。。。。。(无可避免的结论是)地球的自转轴曾经过改变。或用另外一种说法,地球这个行星一面旋转,一面正在改变其地理上的两换位置。
  蓝孔假设两极曾经历180度的大反转,也就是说,地球整整地翻了一个筋斗。而类似的考古磁场测定,则认为地壳曾在地理上的两极上滑过。不论是哪一个,这些变动对文明与全球生命的影响,都是无法想象的恐怖。
  当然,蓝孔不一定是正确的。或许磁场反转并非因为自转轴,而是因为其他大变动而起的。
  不过,他也可能是对的。
  根据《自然》和《新科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