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 >

第1部分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第1部分

小说: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漫谈唯识三乘真实与一乘方便

果 清
 


  在《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中,提出了‘三乘真实、一乘方便’的观点,这是本经不同于其它经论的一大独特思想。
  关于唯识宗三乘真实,一乘方便的问题,历来是佛学者净论的焦点。天台,贤首等宗认为一乘真实,三乘方便。这与唯识宗的观点恰恰相反。孰是孰非,不可妄下断言。本文在此对各种不同的观点作一比较的叙述。


  一、几种不同的观点
  1、《解深密经》是唯识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之一,故本经的观点也可说是唯识宗的观点。经云:
  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皆同此一究竟清净,更无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言说唯有一乘。(见无自性相品)
  这是约能修之人有三(即声闻,—狭觉、菩萨),三人种姓不同,得果亦各有差别,所以说实有三乘,即三乘真实。
  经云:“三乘种姓‘皆共此一妙清净道’”。这是由所依之道唯是一;故密意言说唯有山乘。“密意”者,方便也。所以说是一乘方便了。   
  一切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行的大道,是同一妙清净道,并不是声闻走的是一条路,独觉走的又是一条路,菩萨走的更是另一条路,因而所到达的目的,也同一此究竟清净,更没有第二清净大道,可以了生脱死,证得无上安稳涅槃。
  佛陀的密意,说是唯有一乘,但是并不是说一切有情界中,修行的众生,没有种种的差别。在修行的有情中,有钝根的种姓,有中根的种姓,也有利根的种姓。由此看来,有情所修行的道路虽然相同,但能修行的人的种姓却有差别。
  据上面所述可知:唯识宗约所行的道同,说唯有一乘,约能行的人异,说有三乘。总之,唯识宗的观点侧重于三乘真实、一乘方便。
  2、天台、贤首等宗认为—切众小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能成佛,定性二乘亦当回小向大、成就佛果。故天台等宗主张三乘方便,一乘真实。
  天台宗依据的重要经典是《法华経》,在法华会上,佛說:‘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义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又《涅槃经》二十五卷云;‘众生佛性不一不异,诸佛平等,犹如虚空,—切众生共同有之。’
  还有很多经典,如《胜鬘经》、《人智度论》等都有说到一朵是究竟、人人可以成佛这个问题,这是与唯识宗相对立的观点。


  二、各宗的诤论
  关于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与一乘方便、三乘究竟的问题,曾在佛学界展开了热烈的净辨。《法华经》等说一乘究竟三乘方便,《解深密经》等主张三乘究竟一乘方便,诸论师们,如龙树是侧重在前者,而无着又偏重于后者。
  谈到达两个观点,又涉及到种姓问题。有成佛的种姓就可以成佛,无成佛的种姓就不能成佛。楞伽、涅槃经中,以如来藏说一乘,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都可戍佛。
  说列一乘,又要讨论到声闻种姓能不能回小向大的问题。声闻灼种类一般来说有回小向大和不回小向大两类。如果一向以来,因为慈悲薄弱,怖畏众苦,就一心向自了自度,自我解脱的路—匕走,这是趣寂声闻种姓。这种声闻,唯有二乘的无漏种子,不再求上进,所以不能证得;无上菩提。还有一类回向菩提佝声闻种姓,这类声闻在证罗汉时,既已解脱了烦恼障,又得佛菩萨为他的增上缘、觉悟他、感化他,也就可以解脱未曾断的所知障,最后回小向大,求无上菩提。
  主张一乘究竟三乘方便的天台贤首学者,对唯识学者说,深密会上,佛以一乘开说为三,是恐钝根众生不能担当一乘的大法而方便说的,你们唯识学者怎么可以把佛的方便当作究竟呢?
  主张一乘方便三乘究竟的唯识家,就回答法华的责难说:声闻有正面所说的两类,你们说一乘真实只是讲到回小向大之声闻,并没有包括一向自求解脱的趣寂声闻。要知道;见佛闻法修行证果莫不有赖于因缘和合,而因缘的和合是有千差万别的。从这因缘和合上来讲,就有三乘的差別。
  天台贤首学者听了又说:我们也承认因缘和合,既然因缘和合,那么,因缘与声闻和合而成声闻,与缘觉和合而成缘觉,与如来和合而成如来,怎么能说声闻、独觉均种姓不能成佛呢?怎么知道在漫长的修行道路中,二乘不会遇到种种因缘而回小向大呢?
  唯识学者反驳说:即使是因缘和台,也有不转过来的可能。如发了二乘心的人,在过去长时间里熏成坚固强动的自求解脱的自利心,经多番生死后。非获得解脱不可,任你怎么对他说大乘法,他总不会转心向大的,所以我唯识宗主张三乘究竟。   
  总之,法华、唯识这两大思想的壁垒,始终是森严的对立着的。
  对于三乘、一乘究竟与否的问题,《般若经》则有一个折中的说法:诸天下降时,帝释称赞般若功德的广大,使未发菩提心者发菩提心,已入涅槃者不必。不过巳入涅盘者能发菩提心,我也随喜,所谓上人更求上人法,是最好的。实际上,就看有没有回小向大之心,有就可以成佛,没有就不得成佛,但当时结果不回小向大的也有,这就要以般若经所说为对治了。   

 
  三、如来设教的意趣
  世尊最初在阿含会上唯说一乘,次后在般若等会上广说菩萨乘,而最后到了法华会上又说若声闻乘,若菩萨乘,唯是一佛乘,所谓‘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因有在各处的说法不同,故’后来的学者有三乘真实、一乘方便和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之争。佛陀这样前后所说的不同,其间又有什么秘意呢?
  佛陀之所以唯说一乘,其意趣是很多的 ,《摄大乘论·彼果智分》说有八意。论云;“为引摄一类,及任持所余,由不定种姓,诸佛说—乘。法无我解脱等故。姓不同,得二意乐,化,究竟说一乘”。这论文就说明了佛陀说一乘的意趣。
  在《解深密经·地波罗密多品》中,佛陀以诸法平等的意趣来说明一乘;就是说:以约证悟法性真如说,三乘圣者虽不无浅深偏圆,但却共同趣向真如法性。真如是我法二空所显的圆成实,菩萨以此出離、声闻、缘觉也由此解脱。本经《无白性相品》说的‘皆共北一妙清净道’,《法华经》说的:‘三乘同入一法性’,都是约这同一法界、同一理趣说的。
  但是,佛陀虽然说一乘,并不是没有诸乘灼差别。有的众生,听佛陀说三乘,就一定执着三乘是真实的,三乘是一向不同的,不承认有什么不定种姓可以成佛;有的众生,听佛陀说一乘,就一定执著一乘是真实的,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并没有什么不成佛的趣寂声闻。由于这样,的妄执,就展转兴起诤论,认为诸乘的差别道理,是互相违背的。他们之中,主张一乘究竟的,就说三乘方便是如来的真实意趣,主张三乘究竞的,就说一乘是如未的方便设教。各以自己的主张,为究竟、为真实。


  四、结论
  关于三乘、一乘方便、真字的问题,在教界长期以来,诤论都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从上面如来设教的意趣中可知,这是由于他们妄执一边,没有全面的看清事物,没有对事物作一分力二的分析。其实,世尊说三乘不违一乘,说—乘不违三乘,三乘一乘,是决不相违的。
  世尊说一乘也罢,说三乘也罢,都是随顺不同的机宜说的,我们不能断章取义,妄自执著,这样,才能全面的理解佛法,使自己的修行走向正确的道路。
  我业障深重、福慧浅薄写下这么些浅陋的文字,不免贻笑大方,在此,敬请诸同道不吝赐教。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