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10瑜伽菩萨戒本之心理与伦理观 >

第6部分

210瑜伽菩萨戒本之心理与伦理观-第6部分

小说: 210瑜伽菩萨戒本之心理与伦理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佛光》p。4578 
   掉              掉举        《成论》卷6:「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 
                                         摩他为业。」(大31,34a7) 
                                         指心浮动不安之精神作用,为「惛沉」之对称。此外,恶 
                                         作与掉举合称掉悔盖,为五盖之一。就此心所之所障,有 
                                         部及阿毘达磨杂集论、成唯识论皆以之障定;经部及瑜伽 
                                         师地论之说,则以之障慧。﹝成唯识论卷六斗鸸狻贰
                                         p。4586 
(二)非染违犯主要之心所 
  1。 随烦恼:大随烦恼 
 略称            全名                     瑜伽行派的定义 
 懒懈        懒惰懈怠    《成论》卷6:「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惰为 
                                         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大31,34b11) 
              *于轻戒 
             「第一、不        为「勤」之对称。即指懒惰之状态。除意谓不积极修善 
               供三宝戒」      行之精神作用外,并有积极行恶之含义。唯识宗则以此 
             、「第二十        为二十随烦恼之一。为勤(即精进)所对治。〔成唯识 
             、耽着睡眠        论卷六、成唯识论述记卷六下〕《佛光》p。6221 
             戒」是「染 
             违犯」,其 
             余的戒条是 
           「非染违犯」。 
      
 放                放逸           《成论》卷6:「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 
                                          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大31,34b17) 
                                          即放纵欲望而不精勤修习诸善之精神状态。唯识宗谓此 
                                          属八大随惑之一。〔成唯识论卷六〕《佛光》p。3276 
 忘         忘念(→失    《成论》卷6:「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 
                     念)                正念,散乱所依为业。」(大31,34b22) 
                                          为「念」之对称。指对于所缘境及诸善法不能明白记忆 
                                          之精神作用。唯识宗将其视为二十随烦恼中八大随烦恼 
                                          之一。关于其体,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八说,以痴之等流 
                                          为体,依此之故而为痴之一分。〔成唯识论卷六〕《佛 
                                          光》p。1880 
(三)无违犯:出现两次以上之因缘(依出现次数排序) 
 略称                         定义或内容 
 调       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 
 病       重病或疾病 
 无力   无力气 
 护       护僧制 
 治       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摄彼对治,虽勤遮遏而为猛利性惑所 
            蔽,数起现行。 
 外       外道 
 多       将护多有情心、为护他多嫌恨心 
 狂       狂乱 
 善       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废 
 持       于所闻法,难受难持,难于所缘摄心令定 
 心       或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 
  其余出现一次者,于后注解分别说明之。 
 四重名称                          主要防止之心所 
 1。自赞毁他戒                            贪求 
 2。故悭戒                                      悭 
 3。故瞋戒                                      忿 
 4。谤菩萨藏戒                              慢 
瑜伽菩萨戒本与其它菩萨戒本(例如:梵网菩萨戒本或胜鬘经等)一样,重视四重 
  
戒的贪求、悭、忿、慢等心理作用的防止。为考察瑜伽菩萨戒之四十三轻戒所重视的心 
理作用,以下将四十三轻戒条的「染、非染」心所,及「无违犯」因缘整理如下。又, 
若与六度配合,则1…7属施度、8…14属戒度、15…18属忍度、19…21属精进度、22…24属定 
度、25…32属慧度。33以下与四摄法有关。'35' 
〃○〃 表示该戒条缺「染违犯」的情况 
〃●〃 表示该戒条缺「无违犯」的情况 
 〔四十三轻戒〕                 染违犯                                                             非染违犯 
 1。不供三宝戒                                                     不敬、懒懈                          忘 
 2。贪求名利戒               贪求、                            
 3。不敬有德同法戒                      慢、     恨、恚                                  懒懈、 忘 
 4。不应供受衬戒                          慢、     恨、恚                                  懒懈、 忘 
 5。不受重宝施戒                                    恨、恚                                     懒懈、 忘 
 6。不施其法戒                                        恨、恚                                  懒懈、 忘 
 7。弃舍恶人戒                                        恨、恚                                  懒懈、 忘 
 8。遮罪共不共戒                                    恨、恚                                  懒懈、 忘 
 9。性罪不共戒                                        恨、恚             
 10。住邪命法戒              诡诈                              
 11。掉动嬉戏戒          掉、不寂                                                                       忘 
 12。倒说菩萨法戒            着                                
 13。不护雪讥谤戒                                   
 14。不折伏众生戒            ?                              
 15。瞋打报复戒                          瞋                 
 16。不行悔谢戒                             慢         恨                                          懒懈、放 
 17。不受悔谢戒                                       恨                 
 18。怀忿不舍戒                                       忿                 
 19。染心御众戒              贪染                              
 20。耽着睡眠戒                                                                懒懈   
 21。虚谈弃时戒                染                                                                              忘 
… 
'35'详参:释体韬。《六度四摄与之关系》。台北:法鼓文化。1997。 
  
 22。不求禅法戒                              慢         恨                                           懒懈 
 23。不除五盖戒                 贪                      瞋                         痴           
 24。贪味静虑戒                 贪                             
 25。不学小法戒                                 
 26。背大向小戒                                 
 27。舍内学外戒                                 
 28。专习异论戒               爱着 
 29。不信深法戒               不信 
 30。爱恚赞毁戒                 爱                              恚                  
 31。不听正法戒                               慢        恨、恚                                   懒懈 
 32。轻毁法师戒                               轻                       
 33。不助伴戒                                            恨、恚                                   懒懈 
 34。往事病戒                                            恨、恚                                   懒懈 
 35。非理不为说法戒                                恨、恚                                   懒懈 
 36。有恩不报戒                                        恨                                           懒懈 
 37。患难不慰戒                                        恨                                           懒懈 
 38。希求不给戒                                        恨、恚                                   懒懈、放 
 39不如法摄众戒                                     恨                                           懒懈、放 
 40。不随顺众生戒                                    恨                                           懒懈、放 
 41。不随喜赞扬戒                                    恨                                           懒懈、放 
 42。不行威折戒                 染                                                                           懒懈、放 
 43。不神力折摄戒             ○                                
  
 〔四十三轻戒〕  无违犯 
 1。不供三宝戒                         狂'36' 
 2。贪求名利戒                         治'37' 
… 
'36'心狂乱(k。sipta…cetas)。(以下皆同) 
'37'指「对治」,即「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摄彼对治,虽勤遮遏而为猛利性惑 
所蔽,数起现行。」(以下皆同) 
  
 3。不敬有德同法戒               病'38'、狂、眠、说'39'、余'40'、听'41'、心'42' 
                                                  、调'43'、僧'44'、多'45' 
 4。不应供受衬戒                   病、无力'46'、狂、远'47'、道'48'、余、善'49'、未 
                                                   '50'、闻;议择'51'、诈'52'、调、僧、多 
 5。不受重宝施戒                   狂、染'53'、悔'54'、乱'55'、贫'56'、塔'57'、劫'58' 
 6。不施其法戒                       病、狂、未'59'、恶'60'、钝'61'、非'62'、外'63' 、 调 
… 
'38'遭重病。(以下皆同) 
'39'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 
'40'与余谈论庆慰。(以下之「余」,意思与此类似,故省略不再一一作注) 
'41'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 
'42'有违犯说正法者,为欲将护说法者心。(以下皆同) 
'43'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以下皆同) 
'44'护僧制。(以下皆同) 
'45'为将护多有情心。(以下皆同) 
'46'无气力。 
'47'处悬远。 
'48'道有怖。 
'49'为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废。(以下之「善」字,意思与此类似,故省略 
不再一一作注) 
'50'为引摄未曾有义。 
'51'为所闻法义无退;如为所闻法义无退,论义决择当知亦尔。 
'52'知彼怀损恼心,诈来延请。 
'53'观受已心生染着。 
'54'观后时彼定追悔。 
'55'知彼于施迷乱。 
'56'知施主随舍随受,由是因缘定当贫匮。 
'57'知此物是僧伽物、窣堵波物。 
'58'或知此物劫盗他得。 
'59'于是法未善通利。 
'60'见彼不生恭敬,无有羞愧,以恶威仪而来听受。 
'61'知彼是钝根性,于广法教得法究竟,深生怖畏,当生邪见,增加邪执,衰损恼坏。 
  
 7。弃舍恶人戒                           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