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

第11部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第11部分

小说: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囊蛟怠
  这一段,善导大师在注子里面,给我们列的叫化前序,这个化是教化,这个教化还没有展开之前,换句话说,也就是常说的教起因缘,一时这是时间,什么时间呢,是佛说这部经的时间,年月日没有说出来,只用了一个一时,一时所谓是机感相应的时候,也是我们常讲的,机缘成熟的时候,如果这个缘不成熟,一切事情不能成就,一定要等机缘成熟,佛教化众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晓得,无论是出世间法,或者是世间法,善事或者是恶事,无论什么事情,关键都在一个缘,缘熟了这个事就成就了,此地是说佛教化众生之事,那是我们世间一切善事一切恶事,都是那个缘成熟了,世间一桩善事,善缘成熟了,世间发生一桩恶事,恶缘成熟了,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总在一个缘,这个缘也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机会,这佛法讲机缘,它成熟了必定要发生事故,必定它有个果报现前,这是说佛说这部经的这个机缘成熟的时候,像我们今天在此地这一会,也遇到了这部经典,我们在这里研究讨论,这也是我们大众现前机缘成熟,所以用一时,这个意思非常的圆满,如果用年月日时,那过去就不再来了,未来的决定不能现前出现,一时是活活泼泼,正是所谓感应道交之时,善导大师这个注,注的很好,注的意思也非常的圆满,可以提供我们作参考,也能够使我们在他老人家开示当中,体会如来说法的真实利益。
  从大师第二个解释,‘又言一时者’,这第二个解释,这一段意思里面来观察,所谓的缘呢,都在众生这一边,不在佛那一边,佛是怎么呢,你看这里说的,或就日夜十二时,年月四时等,此皆是如来应机摄化时也,这个意思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佛摄受众生,佛教化众生的时候,在佛那边讲没有时间的限制,所以这个时节因缘实在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这怎么说呢,简单的讲就是觉迷,觉与迷再说的明白一点,就是需要不需要,如果我们感觉的很需要了,这个机缘就成熟了,如果我们感觉得还不需要,那这个缘就不成熟,可见得,诸佛菩萨应机说法,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什么时候感,什么时候就有应,这个感应道交叫做一时,这个说法说的非常的圆满,这个一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份,也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就是现前这个时候。
  讲到处所,这是佛在,这个佛就不必特别介绍了,这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说一个在,这是一切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的,一般世间人,假如我们要见面,或许问你,你住在那里,我说我们住在什么地方,对于佛不能说住,为什么不能说住呢,佛是无所住,所以只有问在那里,在古时候帝王的时代,这个做帝王的人,那个国就是他的家,国就是家,四海之内无非王土,这是他统治的就是他的家,皇帝不能说住在那里,这个国家都是他的,你说他住在那里,所以叫行在,他现在行在什么地方,不可以说他住在那里,我们一般人除皇帝之外可以说你住在那里,这做皇帝的时候不可以说住在那里,行在那个地方,佛他的活动空间,比世间帝王大的多了,帝王活动的空间是一个国土,佛证得了法性,这个法性土就是,佛活动的空间,法性土有多大呢,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法性土,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他明心见性了,由此可知,十方一切诸佛国土,都是佛的教化区,都是佛教众生的场所,那你说佛住在那里呢,所以不可以说佛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只能说佛在什么地方。
  实际上,佛是无所不在,那个地方有求,那个地方就现身,像这个普门品里面讲的观世音菩萨,千处有求千处应,那个千是形容多,不是数字,他可以同时现身,可以同时在许许多多不同的处所现身,为什么能同时现身处处现身呢,法性遍一切处,这也显示出见性与不见性的差别,也叫我们真正体会到,明心见性的重要,佛法教学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这是说的处所,这是在我们这个世间,讲这一部经的处所,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灵山,佛在这个地方讲了许多的大经,法华经在这个地方讲的,无量寿经也在这个地方讲的,观经也在这个城市,灵鹫山佛有一个道场,善导大师在此地,为我们说明了,山中的道场,是教化出家的大众,都市里面的道场,是教化在家的信众,可见得佛在那个时候,这个道场有建立在山林,有建立在都市,都市里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宣传佛教教育,帮助社会大众,修学觉悟的教育,这个佛陀教育,佛陀是觉悟的意思,觉悟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在社会里面是推行这个,山林当中是培养师资的,出家人,人家一看到出家人称法师,就好像师范学校一样,他必须要深入,必须要解行相应,要一心专注,把这个世缘统统舍弃掉,好像念师范大学师范专科学校一样,这个学校建立在山林,不在闹区,跟这个社会远离,使得他身心清净,能够专心的求学,但是推展到社会,那一定要建立在都市,人愈多的地方愈好,为什么,大家来求学方便,这种教育,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社会教育,所以佛教在这个都市,市区里面推行的是社会教育,是属于成人教育,是属于补习的教育,是这一类。
  这个山林里面那是学校,那是佛教正规的教育,这些从释迦牟尼佛当时,就已经把这个型态,给我们显示出很清楚,清楚的显示出了,这一段是在五十一页,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游王城聚落,为化在俗之众,王城就是首都,国王住的城市,这是首都,就代表着城市,聚落是代表着乡镇,这个都是人烟稠密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教化是以在俗就是在家同修为目标,游耆山等处,为化出家之众,在山林里面建道场,这是培养师资的,所以这个道场性质就不相同了。
  佛陀当年教学,实在讲在那个时代,三千年前,这个世界上人口少,生活非常单纯,因此这个教学不像现在有这样复杂的组织,这许许多多机构的设施,那个时候没有,世尊教学,跟我们孔老夫子教学方式是相同的,用现在人说,就是私人,类似中国从前的私塾,私塾是私人办的教学场所,场所小,规模也小,人数也不多,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这个私人教学,这个场面确实是相当之大,他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团体相当可观,下面告诉我们在家跟出家,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在家没有离开五欲,这个五欲,财色名食睡,这是在家人所追求的,所希望得到的,因此佛对于在家人的教育,必须要满足他的欲望,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人间佛法。
  在五乘佛法里面呢,人天乘的佛法,假如我们世间人,这个欲望要不能叫我们满足,佛的智慧德能,就会让我们怀疑,世间人的希望不大,很小,这种小的心愿都不能满足,要说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那个大目标,那不就更渺茫了吗,所谓说现前的幸福得不到,说来生有幸福可以得到,这个法很难叫人相信,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教化,是叫你现前就得到幸福,现前就得到自在,你对于这个老师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我一定跟他学,然后再把你的心量扩大,把你的愿望向上提升,世间都得到了,世间人最后都要死这个问题大了,到那个时候你害怕不害怕呢,再问老师有什么方法可以不死呢,你的愿望就往上提高了,你的眼光也愈来愈大了,所以他教学的方法,是非常之巧妙,我们佛经里面称为善巧方便,他真的有方法,这个出家人比在家觉悟要深一点。
  这个底下说了,又出家者,亡身舍命,断欲归真,心若金刚,等同圆镜,悕求佛地,即弘益自他,若非,这个底下讲的时候,那就要求环境了,因为世间人,说实在话,不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出家人目标不相同,真正觉悟,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是觉悟的意思,他真正觉悟,觉悟了什么呢,觉悟了生死可怕,觉悟到轮回可怕,要怎样才能够了生死,超越轮回,这叫真正觉悟,如果对于这点没有认识,还是醉生梦死,还是糊里糊涂过日子,这个是迷人,这个人没觉悟,觉悟之后,他就晓得这个世间五欲六尘。
  这个经上常讲五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个地狱,不一定就是指六道里头的那个地狱道,不一定指这个,这个地狱是指什么呢,是泛指六道,你只要有这五样东西在,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换句话说,它这个六道为什么不说人天五条根,它说地狱五条根,六道为什么用地狱来做代表呢,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想一想,一个人要不超越六道,在六道里面住的时间最久,是在那一道,地狱道,这一点不假,怎么晓得在地狱道住的最久呢,因为你造的恶业最多,恶习气最重,不知不觉就造了重罪,造了自己还不晓得,为什么不晓得,习气太重,这是实在的,诸位要读一读戒经,或者读楞严经,你看楞严里面,把这个六道讲的很清楚,这个经文的篇幅很大,尤其是地狱这一道,说得特别详细,因此用地狱来代表六道,是很有道理的,这个真正觉悟的人,他一心一意想出离六道,要想真正出离六道,要把六道的业因给断掉,所以叫亡身舍命,勇猛精进拚命努力的去学习,要把这个舍掉,他的心他的志愿非常坚固,决定没有退转,他希望同佛菩萨一样,这里面就含了报恩的意思在,我们纵然觉悟了,觉悟也未必能出去,我们超越六道一定要靠佛力帮助,要靠佛菩萨帮助,佛菩萨说实实在在话,所有一切大乘经论,这些无量的法门,无不是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的,方法很多,方法虽然多,有些方法不适合我们自己的根性,换句话说,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能力,我们的程度都达不到,那些方法对我们来讲就不起作用,纵然努力依照那个方法修一生,到最后还是不得力,所有一切法门当中,唯独这个念佛法门,这个法门特别,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从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众生,这个法门统统可以得度,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法门,它奇妙在什么地方,所有的法门都要断烦恼,才能够出离六道,刚才讲的财色名食睡五条,有一条你没断那你就出不去,还是要搞六道轮回,净宗法门你一条都不断都没有关系,都能够往生,这往生当然就出离了,那我们就有办法了,就有指望了,要叫我们把这个断掉很难,事上断掉了,心里还有念头没用,出不去,要紧是心里念头都没有了,那才能出离三界。
  由此可知,这个事情难,净宗法门不必了,叫带业往生,这个带业往生,前些年在我们台湾,甚至于在国际上也闹了一场风波,因为有人提出来,这个带业往生,这四个字大藏经上没有,这不是佛说的,消业往生有,在经典里面找到了,带业往生没有,确实震撼了世界,震撼了所有念佛求生净土的人,起了个很大的风波,诸位一定要知道,佛虽然说法四十九年,于一切法说出来的,是大海之一滴,没有说出来的就像大海一样太多太多了,何况佛所说的法,许许多多讲的是原理原则,不是一条一条事情跟你讲,那个太啰嗦了,不错,带业往生是祖师说的,祖师有没有说错呢,没有说错,为什么没有说错呢,佛经上有这个意思,那就对了,所以世尊灭度之前,就知道末法众生,大家对佛经看了,各人有各人的意见要吵架的,所以他老人家老早就交待了,教我们什么呢,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要依经典做依据,经典怎么依靠呢,依义不依语,要依经典讲的意思,不必斤斤计较文字,找带业往生,斤斤计较文字嘛,教我们要依意思,依意思对了就行了,不必在言语文字上去计较,可见得人家早有先见之明,早已经把这个平伏动乱的方法都已经交待好了,还是我们愚痴,没有能体会到佛的真实义。
  有一年我到洛杉矶,周宣德老居士,这是我们这边同修很多人都很熟悉的,这个老居士对台湾大专学生学佛是非常有贡献的,大专学生学佛运动是他发起的,他在台大成立第一个学佛社,晨曦社是他帮助它成立的,以后办这个慧炬,这个慧炬社是他办的,这个老先生年岁很大了,大概有八十多岁,我在洛杉矶碰到他,他在飞机场迎接我,下了飞机,我们俩个坐在车上,他就提出一个问题,他说法师,现在有人提倡这个带业不能往生,那我不就完了,说的非常悲哀,我这一生念佛没指望了,带业不能往生没指望了,我听了他的话,我就安慰他,我说老居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