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

第78部分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78部分

小说: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好好预备祷告事项,传递给会友。每周都应包括福音的挑战:如近处的布道、本地未得之民、远处传福音的机会和果效、宣教士的事工需要等。

      (五)印发代祷周报夹在秩序表内,鼓励各家庭的父母带领儿女一同祷告。有一位弟兄的家庭,每天晚饭除了谢恩祷告之外,也为一件福音事工祷告。

      (六)介绍信徒用“普世祷告卡”,每日为一个地区的福音需要祷告。

      (七)把活的见证及需要放在祷告会中,可请福音机构或宣教士来分享,使祷告更充实及具体,有时可听宣教录音带或放映幻灯、录影带等。

      (八)在每年的教会支出预算案中,为祷告事工预备经费。

      (九)用一个周末举行祷告退修会,重点是教会复兴及普世差传。

      (十)每主日崇拜为一项教会支持的宣教事工或宣教士祷告。

      三、祷告宣教产生宣教行动

    宣教的祷告不单使教会在深度及广度上有增长,往往也带来了宣教的行动。一七九〇至一八三〇年英国(UnitedKingdom)大复兴,产生了几百个祷告小组,目的是“为教会复兴及普世福音工人祷告”。这些祷告小组产生了教会复兴的连锁作用,也差派了很多宣教士出去。当时威廉·克理(WilliamCarey)是祷告小组的一员,每月一次与祷告小组的人一同通宵祷告,在他的办公室挂着世界地图,提醒他不断为世界各地祷告,不久这位祷告者变成行动者,他加入了普世差传行列,往印度(India)传福音。

    一八〇六年,有六位学生在草堆中为普世福音工作祷告,遂产生了北美第一个差传团体,其后很多差传机构都是由祷告而生。

    教会不单要鼓励肢体祷告,也应在祷告中等候神的差派,把祷告化成行动。安提阿教会在禁食祷告时,“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做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徒十三2、3)宣教的祷告若成了差派的行动,这教会必如安提阿教会一样大大兴旺

      四、宣教士与教会双方的祷告关系

    教会的责任是培养祷告的宣教士,忠心竭力地为工场上的事工祷告。按圣经的教导,工场上的宣教士也应同时为支持他们的教会祷告。有时宣教士有错误的观念,期望教会在经济及祷告上支持他,可是自己在私祷及工场的教会中,却忽略了为“后方”的教会恳切代祷及感恩。保罗是一位到处植堂的宣教士,他屡次得到腓立比教会的金钱支助,甚至派以巴弗提去支援他。腓立比教会固然是家祷告的教会,她是由河边一个祷告小组开始建立的(参徒十六13)。但保罗为腓立比教会的祷告,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榜样,提醒我们宣教士与教会应有双方面的祷告关系。

     差传的更新:教会宣教化

    圣经是神给整家教会的,里面的使命,包括了爱邻如己(服侍),宣讲福音(传扬)及植堂培训(使人作门徒),这是主亲自吩咐教会去完成的。教会所传的信息,不应只是赦罪、平安、得福,而应是全面的传整个使命,将完整的福音传遍全世界,因这是天国的福音,是关乎神的主权在个人与教会中的彰显;而福音也不是单为一民一族的,乃是要往普天下去向万民万族宣讲的。

    既然整家教会都应参与差传,便应把架构中所有的内容宣教化,以下是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架构宣教化

    (一)  组织宣教部

    理想的宣教部是从上而下的扇形组织,以牧者为顾问,主席作领导,其他成员分配工作,可从小作起。

    (二)  组织差委会

    除两三位主要成员外,可从各团契推选代表加入差委员会,以便在各团中推动。

    (三)  组织宣教关怀小组

    主要责任是联络和关怀教会所支持的宣教士及宣教机构。

    (四)  组织宣教行动小组

    其行动可包括内部差传教育及工场有计划的支援。

      二、教育宣教化

    (一)  讲坛的教育

    牧者可有计划地把宣教信息列入讲道当中。旧约的创造观、神的本性、以色列的使命、弥赛亚的工作,新约耶稣的宣教模式、教会使命、初期教会的宣教、国度的完成等都是很好的讲题。

    (二)  主日学教育

    不单为青少年预备有关差传的主日学课程,也可用不同的方式,如在成人主日学中研读《约拿书》、《弥迦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或宣教士传记等。

    (三)  视听的教育

    介绍工场的幻灯片,宣教士生平见证的影片及录影带,差传教育的录音、录影带等都可应用。

    (四)  实习的教育

    工场的观察及实习是最好的教育,但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导师及周详的计划,以免产生反效果。

    三、节日宣教化

    教会既有复活节、母亲节、敬老主日等,也应把差传节日化,如举行差传主日、差传周、差传双周或差传月,内容可包罗万象,除特别讲员外,可加入宣教电影、宣教士见证、宣教游戏摊位、诗班清唱剧、差传专题、短宣长宣差遣礼、万国餐等。

    四、祷告宣教化

    (一)  主日宣教祷告

    有些教会每主日都为宣教事工祷告,包括教会支持的宣教士、一个未得的群体、中国一省、一少数民族等。

    (二)  宣教祷告小组

    把愿意为宣教祷告的肢体集合一起,定期一个月或三个月一次的祷告,有些教会分成数个小组,如回教祷告小组、中国祷告小组等。

    (三)  祷告会宣教化

    祷告会的内容不应限于教会本身的事工及患病的肢体,而应把普世的差传负担放在这班祷告勇士心中。每次祷告会都可预备一两项提出来分享,差会的刊物是很好的资料来源。

    (四)  宣教祷告日

    用半天或一天的时间特别研读神的话,体会他爱世人、救世人的心意,继而从近至远、分组分区为未闻福音的万民万族祷告。

    五、人力宣教化

    (一)信徒

    教会应动员信徒参与宣教。信徒因工作被派到某些国家,如中国、越南(Vietnam)、非洲等地,这是宣教的好机会。有一新加坡商人定期把布道刊物带到某地供应当地信徒。另有一专业家庭到宣教工场找一份工作,为的是可与宣教士并肩配搭传福音。

    (二)长执

    长执在教会的领导及教导的经验可成为弱小工场的帮助。

    (三)献身者

    教会中有些神学生或神学院之献身者,都可能是宣教工场的人力资源,教会可为他们提供训练的机会,以后加以甄选及差派。

    (四)教牧

    欧洲及中南美洲很多没有牧者的教会,很需要扶助。教牧若能定期(每年一至三个月)或用安息年出去工场扶立这些弱小的教会,对神国度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当然教牧出外要取得教会的认同及支持,而不是独断独行。

    六、事奉宣教化

    教会的事奉原则上分两批人力,一组是强化教会的事奉,如领诗、教导、牧养、关怀等;另一组是扩大或增长教会的事奉,如布道、宣教等。按统计,教会平均用85%的时间维持系统:如开会、行政管理,只有15%的时间用于事工上,而用于布道宣教的时间比例则更低,有些教会把人力集中在诗班及主日学,当然这是重要的事奉,但缺乏了向外的动力。教会若能把10%的事奉人力用于布道植堂,另把10%人力用于宣教,教会必增长得更快,也更能具体参与天国的扩展。

    七、图书宣教化

    图书馆应该加添下列四类的宣教书籍:

    (一)宣教的历史及传记(特别是华人宣教士传记);

    (二)宣教的研讨及收集;

    (三)宣教的参与及装备;

    (四)宣教的群体及策略。

    每年的宣教基金预算应包括宣教图书及教材,差传机构的定期杂志里面的资料很合时及宝贵,应拣选及编档。若有足够人力,可考虑搜集一些专题资料,如回教教徒、少数民族等,供信徒参考。

    八、经费宣教化

    有四类筹募差传基金的方法:

    (一)计划

    按预算的需要向信徒宣布,呼吁大家参与奉献。例如为国内某地建堂经费,某教会图书馆需要奉献等。

    (二)比例

    在教会收入中取出10%或15%作差传基金。

    (三)信心

    定一个目标,会众在经常费奉献之外凭信心再认献。

    (四)比例加信心

    把教会的总收入抽出10%作基金,信徒再凭信心学习认献。

    九、训练宣教化

    教会是一个宣教训练的场所,其目的是为了培训更多宣教士帮助天国的扩展。教会可在以下四方面培训宣教人才:

    (一)恩赐事奉的训练

    信徒在教会中认识自己的恩赐而有效地事奉,这些经验可延伸到工场上,例如一个好的主日学老师可到工场帮助教导。

    (二)本地宣教的训练

    本地的植堂事工及接触不同的群体都是好的训练场地及实习机会。

    (三)工场实习的训练

    教会可安排肢体到海外工场去实习,教会本身也可成为实习的场地,让未出工场的宣教士实习。

    (四)神学装备的训练

    也应让献身的肢体进入神学院正式受训,预备去宣教的肢体不单要受圣经神学训练,更应该受宣教的训练。

      十、教牧宣教化

    教牧是影响教会最重要的人物,教牧若不积极参与宣教行动,信徒便没有学习的榜样,也缺少了带动力及属灵的支持。

    教牧可有以下四方面的宣教参与:

    (一)教牧本地宣教

    在植堂的时候,教牧不一定要留守母堂,若恩赐及负担是开荒植堂,可像保罗、巴拿巴一样出去,对母堂不一定造成损失,却可帮助子堂发展。

    (二)教牧短期宣教

    教牧可用有薪或无薪的方式出工场,若每年出工场一至三个月,不领薪金是较容易安排时间及较恰当的做法,教牧的生活费可凭信心由有负担的肢体或工场的教会分担,但不一定足够。

    (三)教牧安息期宣教

    教牧的安息期有数月至一年不等,可出外帮助一两个工场。

    (四)教牧差出宣教

    神若感动教牧成为宣教士,教会理应全力支持及成为差派的母会,而教牧则代表教会延伸至外地,成为前后方美好配搭的伙伴。预备出宣教工场的教牧要有一段过渡期,一方面训练预备信徒,一方面为教会安排接班人,免得教会因为无牧者而彷徨。

     结语

    宣教是教会的本质,教会事奉的对象是颁发大使命的主,教会也是完成主国度的使者及器皿,因此教会必须要宣教,这是理所当然的。以上的宣教化十则只是一些建议及参与的模式,教会要先有愿意的心态才能走上去。今天华人教会十之有九还未具备这种愿意的心态,华人教会日夜在谈圣灵及圣言,但却离圣灵的心意及圣言的中心甚远。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8)

    “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路二十四47)

     问题研讨

    一、祷告、奉献及教会事工推动是差传事工的动力来源,在你的堂会中,哪一方面做的不错,哪一方面仍须改进呢?

    二、你愿意为你所属的堂会能成为一家满有属灵力量的差传教会代祷吗?

    

八。伦理篇/叶敬德 第68课 基督徒与世界

    基本上,圣经对世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虽然《创世纪》第一章一节所说的是“起初,神创造天地”,但我们都知道“天地”所指的便是神所创造的“世界”。因此,约翰也作见证说:“……世界也是藉着他(耶稣基督)造的……”(约—10,引自《《新译本》》,下同)。

    神创造世界,并且吩咐人要“征服”和“管理”他所创造的万物,但也要“耕种”(或“修理”)和“看守”神安置人类的伊甸园。因此,人类不仅要管治,也要爱护这个神所创造的世界。保护环境是人人当尽的本分。人类既然是受造物,亦应该学习如何能够跟其他的受造物和谐共处,共存共荣。

    为了完成神所交付给人类的任务,妥善地治理和保护世界,任何人都必须勤奋地工作。保罗亦肯定工作的重要性,他曾经“奉主耶稣的名吩咐”弟兄姐妹,不可“游手好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