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许愿奉献十分之一。从此,摩西向以色列人颁布神的律例时,也定下「十一奉献」的命令(参利二十七30…34)。
先知玛拉基曾严厉地警告,并作出积极的鼓励,要以色列人「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次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三8…10)
除了金钱奉献之外,我们更需要有计划地奉献我们的事业,我们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奉献的人生。我知道有许多宝贵的见证,正如主耶稣所谓「施予的法则」∶「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38)
怎样奉献?
奉献的内容重要,奉献的态度更重要。神不喜悦的奉献是怎样的∶不完全的奉献(参申十五21);假冒为善的(参赛六十六3);恶人所献的(参箴十五8;何八11…13);拜偶像者所献的(参摩五25、26);污秽的(参玛一7);不供养父母的(参太十五5);心存骄傲的(参路十八1、12);不诚实的(参徒五1…10)。
神所喜悦的奉献是怎样的∶按自己力量(参申十六17);诚心的(参代上二十九9);公义的(参诗四5);喜乐的(参诗二十七6);心存感谢(参拿二9);与人和睦(参太五24);出自爱心(参路七46、47);毫无保留(参可十二41…44);出自信心(参来十一4);甘心乐意的(参林后九7)。
何时奉献?
奉献要把握时机,伯大尼的马利亚奉献香膏给主耶稣,得主欣赏称赞∶「耶稣说∶由她罢,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约十二1…8;参可十四1…9)尼哥底母奉献香膏时,主耶稣已经死去了,不能及时欣赏(参约十九39、40)。抹大拉的马利亚买了香膏要去膏耶稣的身体时,耶稣的身体已经复活了,不需要香膏来膏抹了(参可十六1…6)。那么,我们应在什么时候奉献呢?
一、七日第一日
保罗论到捐献∶「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预先留着,」(林前十六2)及时奉献。「七日的头一日」是主耶稣复活的日子(参太二十八1);又称为「主日」(参启一10)。初期教会原本天天都聚会(参徒二46),到后来,才改为每逢主日举行「主日崇拜」,聚会和掰饼(参徒二十7)来纪念主的复活。
二、特别节期时
旧约以色列人生活在农耕畜牧的社会,每逢特别的节期,他们就将他们的牛羊鸽子,或田里的土产奉献给神。耶和华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说∶「这些祭要在你们的节期献给耶和华,都在所许的愿,并甘心所献的以外,作为你们的燔祭、素祭、奠祭和平安祭。」(民二十九39)现代的人领薪金,所以就奉献金钱代替牛羊土产。
三、建造圣殿时
摩西按照耶和华的吩咐,要以色列人奉献礼物来建造会幕圣所(参出二十五1…9)。大卫王和所罗门王要各级首领长官带领以色列百姓乐意奉献,为耶和华建造圣殿,而且大卫王自己带领先作出奉献,然后鼓励别人奉献(参代上二十九3…5)。被掳归回重建圣殿时,当时的族长、祭司被神激励他们的心,也都带头奉献金银财物,为神重建圣殿(参拉一1…11)。今日我们为教会建堂,为神学院建校舍,或者福音机构购买办公室时,我们都应该照圣灵感动按能力所及尽量奉献。
四、感恩见证时
当我们患难蒙主帮扶,疾病蒙主医治,意外蒙主保守,生活中蒙主奇妙施下恩惠,在种种情况下作感恩见证时,我们都应该作出特别的感恩奉献(参诗一0七17…22)。
五、见人需要时
主耶稣曾经讲过一个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他见到途中一个被强盗打伤的人,就动了慈心,出钱出力照顾他(参路十25…37)。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南亚发生地震海啸,死伤及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全世界的国家与民众,都慷慨地伸出救援的手,出钱出力,协助灾民重建家园,
主耶稣与门徒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教,得蒙一群妇女用她们自己的财物,供给他们的需要(参路八1…3)。腓立比的教会一次再次地供给使徒保罗在各国旅行宣教需要(参腓四10…20),保罗也用很长的篇幅来鼓励、称赞马其顿的众教会在极穷之间,慷慨乐意补助远方圣徒的需要(参林后八1…九15)。
六、趁着年幼时
耶和华神藉摩西颁布的诫命、律例、典章,不但以色列民众要遵行,更要用诸般的方法、模式来教导他们的子子孙孙,叫他们一生敬畏耶和华,谨守他的一切律例、诫命,其中当然包括守节、献祭、奉献种种的事奉。父神一再应许,若果他们这样做,必定蒙神大大赐福(参申六1…9)。《传道书》的作者说∶「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当记念造你的主」(传十二1)主耶稣年幼时,他的父母也带着他去圣殿献祭守节,关心父神家里的事(参路二22…52)。
《箴言》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箴二十二6)我们必须趁我们的儿女还年幼时,就培育他们对钱财有正确的心态和看法。不贪爱、不惧怕、不憎厌、不吝啬、不浪费、不借钱;会适当地管理使用,节省储蓄,记录收支,学习预算,慷慨施予,诚实奉献。从小培养理财的习惯,使他一生自由释放,满足喜乐,享受幸福的人生。
总括来说,「奉献」乃是基督徒一生对父神、对社会、对家人、对自己所尽的本分,所作的贡献。神造万物俱各美好,高山绿水,鸟语花香,各尽本分,作出贡献,彰显造物主的荣美。公鸡司晨、母鸡生蛋;公牛耕田、母牛产奶,各自有所贡献。古时有名为杨朱者,表露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学∶「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矣!」现代孙中山先生的名句∶「天下为公!」而我们主耶稣基督的至理名言∶「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
人,越是伟大,越能作出伟大的贡献。最后,让我们紧紧抓住主耶稣的应许,来活出「施比受更为有福」的人生(参徒二十35)。
反省应用
一、试检讨自己「奉献」的理由是什么?
二、试列出我在哪几方面曾经有过奉献或施予?
三、有哪几次当我作出奉献或施予之后,自己感觉非常的喜乐满足?
阅读建议
一、傅士德著,陈吴国香、徐美娟译∶《基督徒看钱》,香港∶基道书楼,一九八七年。
二、陈终道∶《基督徒生活面面观》,香港∶宣道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三、高云汉∶「财物观念的革新——管家,主人」,《大使命》双月刊,第三十六期,二00二年。
四。灵命篇 第29课 读书/陈世协
引言
《宾虚》(BenHur)是一出以耶稣时代为背景,描述一个犹太王子大起大落的人生遭遇的电影。在开始的剧情里,有一段罗马军官的对话相当发人深省。他们论及一位加利利的木匠耶稣在群众里传递一种思想,吸引了许多的跟随者,万一这群人带来骚乱,应该如何镇压打击。当大家在讨论如何使用兵器去镇压一种思想的当儿,一位聪明的军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必须用另一个思想去打击这个思想,才是克制之道。」他这番话可把我们的课题给浮现出来了。
原来我们今天的战场是在思想的领域里搏斗的。要改变一个人,就得先改变他的思想。基督徒要成长、改变,也需要从思想的层面上切入,才能心意更新而变化。因此,读书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书本就是传递思想的主要媒介。
为何读书?
读书不是单一层面的操练。不同的书籍帮助我们达到不同的果效。如果我们明白读书不同的目的,那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
一、为了增加知识
在今天资讯的时代里,天天有五花八门的新点子,无奇不有的新玩意儿。读书带我们进入各个领域里去了解不同的课题;接触各行各业的实况;属灵书籍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圣经的真理。各种专题的书都包括在这里。
二、为了激励生命
读书就有如参加讲座、特会,也像与一个人促膝而谈,藉着两人的互动,总会摩擦出火花来。这种书常常令人爱不释手,因为它们常是有血有肉的记录,使人引起共鸣。名人传记、励志小品等都可能达到这个果效。
三、为了生活装备
在所有的出版里,相当大的部分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写的。人生许多的经历是学校学不到,一些家庭也没有传递,常常是靠「过来人」把他们的心得或痛苦的经历公布于世,使读者不必步他们的后尘。一些婚姻家庭、青少年问题的书籍都属于这个范围。
四、为了破迷解惑
这类的书一般上是处理一些比较棘手的课题。这类的课题即使在基督教的圈子里也有不一致的看法,如神的本性、堕胎、离婚、再婚、安乐死等。这类的阅读要求读者以客观的分析,开阔的胸襟去思想问题的所在,愿意考虑问题的正反面,也愿意接受不完美的结论。通常读者需要读不同作者的看法及不同角度的论点才能比较公平地去面对它。当然,最重要的仍是圣经的看法如何。神学、护教、哲学、伦理和议题式的书本通常会归类于此。
五、为了融会贯通
许多人博览群书,可是没有把各个作者的不同见解,结合成为自己接纳也合乎圣经的个人信念。它们仍旧是硬梆梆的原料,没有经过处理而成为全新的、更美的产品,甚为可惜。我读书最终的目的是把所学的各门各派的论点能够在圣经的光照下建立我们自己的信念,塑造我们的基督徒生活方式。我想这应该是读书最大的乐趣吧!
如何读书?
读书的方法因人而异。可是综合大家的看法,不外包含以下的步骤∶
一、先读序言、前言、目录
许多人为了先睹为快就省略了这个步骤,殊为可惜!其实短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了这个部分的阅读,但是回收可多呢!以下列出几点∶
(一)一般书籍为了销路,多邀请众望所归的名人或专家赐序,以提高读者对该书的信心。这也不失为该书可读性的参考。
(二)作者的自序更是要读一读。你在里头大概可以认识到作者的背景、个人议程、写作的动机、当时的大环境等的相关资料。
(三)有时鸣谢的部分在序言里一概处理掉了,也有时独立分开处理。读一读鸣谢,也可以知道除了作者以外,还有谁对此书有贡献。
(四)略略读一下目录,就对作者处理课题的方面、思路的发展以及所涵盖的范围一目了然。这样的认识等于是为建筑设定了架构,其他细节的安装就省事了!认识了书本的架构,内容就比较好处理。
二、由略读到细读
阅读内容时,可以先快速地略读一遍,注意主要的提纲要领、思路的发展,对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后,才仔细地阅读。这种读法有助于吸取内容的精粹。对比较思考性的书这种读法特别有益。一般而言,读理论性的书较慢,叙述性的书可以快速些。对于各种类型的书本的阅读法,可以参照本课「阅读建议」里阿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内中有详细的解释。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一面阅读,一面自问∶
(一)本书主要在讨论什么?
(二)作者如何支持他的论点?
(三)本书的论点正确吗?
(四)本书对我的作用何在?
(五)本书合乎圣经的教导吗?
许多读者总喜欢把作者当作权威来看待,阅读时比较不喜欢用批评性的眼光去分析,惟恐有失尊重。其实成熟的作者自己也知道他的论点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因神学立场、宗派立场、文化政治的大环境等,难免在论点上有所局限。我们多读谁的著作就难免多受谁影响。批评性的阅读帮助我们过滤与我们价值观和世界观相近的思想。当然,在博览群书之后最重要仍是要建立合乎圣经、又属自己的信念。这几个问题就是在协助我们思考该书的可信度与接纳度。
三、把书本工具化
有的人对自己的藏书非常宝贝,不舍得有任何的记号、划线,或在空白的边缘写上心得及感想,所以把书读完之后仍旧完美如新。我的看法则认为书是一种工具。阅读完之后,它就变成提供资料及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