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吹秸骞灿械奶匦浴�
在人的主观意识里,不很自然的事就更多了。比方人的自我意识,舍己的爱,数学,美感等,从自然与进化的观点不容易解释它们,而其中最不自然的,莫过于人里面的良心。人好像在他的意识中内设了一个分别善恶的良知,是他自己也不见得喜欢有的。比方说,我们都承认说谎骗人是不应该的,是恶的。虽然有时若是说谎话,对我们自己可以有好处,但我们还是知道说谎是错的,以至心中不得平安。我们从说谎对我们的身体的影响,就看出我们不应该说谎:当我们说谎的时候,就算有再好的说谎的理由,我们的心跳、血压、汗水的分泌等生理现象就立刻会不正常,第一架近代的测谎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造出来的。看来良心这东西也好像是由外界安置在人内心中的,无怪乎最令大哲学家康德(lmmanuelKant)心生敬畏的,就是当他看到天上的星宿与想到心中的道德律了。
自然界的意义
这不是说这些现象一定是超自然的。单就某一件特定的事物来说,无论是数学、理性、人的思维意识、人择论、人的美感、自然的美,或良知与道德,都可以有某一种「自然」的解释。但是这些不同的解释,却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终极原则。事实上我们若相信超自然境界的存在,而不认同萨根所认为自然就是一切的实存,这种理念不但不减少自然理论的价值(或者说科学的价值),而且更实在地肯定了自然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这自然乃是反应出那创造自然的造物神的荣耀,正如《罗马书》第一章十九至二十节所说的:「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这样看来,这一切「所造之物」原是在彰显造物者的智慧和手段,也是这位神把他自己启示给人认识的途径之一。这样说来,整个大自然就是一个大神迹了。神迹是指神的作为,这作为是超自然的,而其成果可以是自然本身。人若想要认识这位在物质领域以外自我存在的造物神,就不能用人自己的想象、自己的理性来惴想他。因为如此作,我们所想出来的一位神,只不过是存在于我们这个被造物的思想领域中的一位,与这位超然的造物主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造物者与被造物是完全不同的。宗教的意识不见得要与科学的立场冲突,因为我们相信我们所生存的宇宙,不只是有自然(物质)的层面,也有超自然(灵魂)的层面。后者有点像是一个四维的领域包含了前者这三维自然物质的领域。只有在这高维的空间里,这自然才能有真正的定位与意义。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十四6)真理是一致的,只看到在物质界中的真理也是不完全的。只有在神的真理中,以他给我们的原则,我们才有希望认识那全备的真理。自然并不是与超自然互相对立的,自然乃是超自然中的一部分。藉着自然,我们被引到这位超自然的主的面前,在这超自然者的光中,我们得以看见真理。耶稣对彼拉多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十八37)研究科学原是要认识真理,而寻求真理的人,其实是在寻找他的造物者的面。
从自然学家的眼中看来,正如史蒂文·温伯格所说的,当我们愈来愈了解这宇宙的时候,这宇宙也就显得愈来愈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不是一句科学的结论而是一个信心的立场,且是消极无奈的立场。宇宙的来源我若是不知道,怎知它有没有目的呢?若宇宙是被创造的,而一切的创造都是意味着目的与通途,那么宇宙也就可以有它具体本质上的目的和意义了。这目的是存在于造物主的心中。《罗马书》第一章二十节提及一部分的目的,乃是要彰显造物主的神性和他的永能。罗素(Russell)也说:若是不先假设有神,探论生命的目的是件没有意义之事。若要全然了解自然,我们就需要超自然的观点,这观点并不否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意义,反而更加增了其中的内容。
我们从自然界中可以稍微看到这超自然的境界,而我们从神的特别启示中,能具体地认识这位超自然的神,并这被造的自然界,与一切实存的目的与真相。我们不需要把自然与超自然看为两个相对的领域,而是可以把自然包含在超自然的领域中。
理性与信心
我们可以用仪器测量和理性的思维来认识这物质的世界,但是我们如何才能认识这超物质的世界呢?乃是藉着信心。我们的信心可以超越人自我经验的极限,而接触到一个超自然的境界,这句话本身不都是完全信心的立场。罗素在他所写的《哲学难题》中讨论什么是真理,人当如何才能认识真理时,他说真理是存在于信心的领域中,所以真理是要相信的。他的哲学推论比较复杂,恕不在此重述,但是从实证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合理的。因为真理有普世性与永恒性,而实证的方法只能在此时此地证明一件真理没有错,但这不代表这件真理在别的地方、在别的时间,永远不变。所以我们只能对真理藉着实证有个合理的信心。
若一旦真理的来源是神,耶稣基督又自称他自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十四6),所以从理性的了解上,我们就知道真理必须是要在信心中去接纳,在信心中去认识。若是没有信心,我们当然没有认识造物真神的可能。信心是认识神的开始。但这信心又当建筑在什么根基上呢?这合理的根基,乃是在于神的自我启示。若是他的启示方法——主要来自圣经——是可靠的话,我们对神就可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实人用来认识自然的途径,主要是基于理性,但也基于信心,人对超自然的认识,主要基于(始于)信心,但是也要根据理性。人是惟一在这自然与超自然的交界上的活物。我们的来源是超自然,然后进入自然,最后也回归超自然。这信心的立场,却不是建立在人想象上,而是建立在神藉圣经的启示中。我们若对神没有认识,就对生命和自然的了解不能完全。要是我们对生命的目的没有认识,我们就不知道当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反之,我们对造自然与超自然的神有了正确的认识,它就不但影响我们的未来,也同时影响我们的现在,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忽略的。当我们研究自然,以为自然是终极的实存,我们可能反而不能对自然有个终极的认识。因为认识神是我们一切认识的开始,也是一切认识的目的。同样若我们寻求对神的认识而忽略神藉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这认识也难以完全。
问题研讨
一、圣经中有哪些地方提到这自然世界是神的创造?
二、自然界中最奇妙的想象莫过于生命的产生,试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来说明生命由自然过程(spontaneousprocesses)而发生是有问题的。
三、何谓「人择论」?试举例说明。
四、圣经有什么证据让我们可以相信那是可靠的文献?
五、圣经中有哪些地方提到人的来源是超自然的,人的归宿也是超自然的?
三。护教篇 第19课 真理的画像/黄小石
「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因为你是救我的神。我终日等候你。」(诗二十五5)
「为真理、谦卑、公义赫然坐车前往,无不得胜;你的右手必显明可畏的事。」(诗四十五4)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诗八十六11)
「求你叫真理的话总不离开我口,因我仰望你典章。」(诗一一九43)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14)
「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一17)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约三21)
「就是真理的圣灵……」(约十四17)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约十七17)
大哉问
希腊(Greece)古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在他的《形而上学》第一书中开宗明义的说:「人按他的本性都有想要知道的欲望。」欲望——意味着一个能满足这欲望的答案的存在。我们所得到的答案,与我们所问的问题是大有关系的。所谓的有学问,不只是与我们学了些什么有关,更是看我们会不会问问题。据说从前在天主教的某修道院中,有两位修士争论在他们晨更祈祷的时候,到底可不可以抽烟的问题。争论许久,没有结果,最后他们两个人决定去请教宗来裁决。一个修士问说:「在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教宗回答说:「祷告是神圣的时刻,应当专心,不可抽烟。」另一个修士却问说:「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祷告?」教宗却回答说:「当然可以,因为我们无论在做什么事,都应当祷告,所以在抽烟的时候也可以祷告。」可见会问对问题是何等的重要。
孔子有个学生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十分欣赏,就回答说:「大哉问!」这个礼对孔夫子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是对他还是有比这更重要的问题。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更要紧。约在两千年前:有位在犹大地做巡抚的罗马人彼拉多问耶稣说:「真理是什么呢?」(约十八37、38)
真理是什么呢?这真是大哉问啊!
真理按照定义是永远正确与事实符合的信念,也可以说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真理的特质
根据哲学家的分析,真理有下列的一些基本特质:
一、符合事实:这也就是荀子所说的知有所合——比方说在物理学中的惯性定律(Newton’sLawsofInertia,意思是在没有外力的状况中,静者恒静,动者在直线上以等速运动)是与所能观测的现象吻合的,可以视为真理。真理是对实存的描述,必是符合事实的。然而不是符合观测的理论都是真理。同时,也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可以观测的。
二、有一致性(Selfconsistent):真理是不能自相矛盾的。比方你若说:「我有个同胞弟兄是我父母亲的独子。」你就是自相矛盾了,因为你既是他的兄弟,他就不是独子,所以这句话不能是真理。故此真理必是排他的。1+1=2是真理,那么任何别的答案都是不对的了。一切真理的宣称也都必然是排他。排他性是真理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三、有可行性:这就是说真理是有实用性的。有人甚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怀疑论(Skepticism)也能自圆其说,所以有一致性,那么这是不是真理呢?怀疑论者不认为任何知识存在,我们相信人不能在这种信念中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所以这理论缺乏可行性,也不算是真理。
四、有全面性(prehensive):真理有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古今中外而不变的特性。一般数学定理及一些物理定律都该是符合这个要求的。「太阳是从东方出来的」这句话就没有全面性。这话在地球上固然是对的,但是在太阳系中的金星,从北极向南看,是反时钟转的,所以在金星上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
五、真理是个信念:所以真理是存在于信心领域中的,这也是因为真理有全面性的缘故,所以不能凭有限的观测来证实。真理与事实是不一样的:事实是没有反面的。比方说光速是每秒钟约三百万公里,这是个事实。光速就是这么一个数字,没有哪一个数字是这个数字的「反面」。
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说光的速度在任何惯性的坐标中都是一样的,我们称之为一个定律或是真理,既是真理,所以我们知道这是符合目前观测的。同时这理论也有一致性,不与相对论别处有任何的冲突。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都相信这定律是真的。但是还是可能有一天发现这定律是错的,那时这个光速在任何惯性的坐标中都是一样的真理,就不再真了(真理的反面),这定理也当然就不再成立了。但现在我们相信爱因斯坦说的是对的。真理是符合事实,有一致性、有可行性,又有全面性的信念。
所以我们对真理的了解与体会,是需要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