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遥窗镏颐橇私饩牡恼嬉狻�
五、圣经用字的研究
理论上释经的时候,我们需要研究经文里的每一个字。但因我们时间有限,达不到这理想。因此我们需要研究那经文中关键字(Keywords)的意思。有时作者会注明那些字的意思,如《希伯来书》第五章十四节:「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长大成人」在希腊原文是「完全」。作者说明,「完全」就是「能吃干粮……能分辨好歹。」
有时候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某一个字的意思。但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看出那一个字的意思。《罗马书》第一至三章对罪有很多讨论。在第一章保罗说外邦人虽知道神的能力,可是没有把他当神来荣耀他。在第二章一节至三章二十节,保罗责备犹太人虽有神的律法,却没有遵守,也没有把神当作神事奉他。接着保罗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从此我们便晓得保罗所指的「罪」就是世人没有把神当作神来事奉他、荣耀他。
另一个了解字义的方法是运用已讲过的平行表达法,包括同义和反义平行表达法。如《马可福音》第九章四十三至四十七节:「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进入永生,强如……地狱里。倘若你一只脚叫你跌倒……进入永生,强如……地狱里。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进入永生,强如……地狱里。」其中重复的说到永生、神的国和地狱。从平行表达法我们得知「永生」跟「神的国」意思相似。因此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句的意思,就可以推想而知另一个词句的意思。
还有一个帮助我们了解字义的方法是「平行经文」(ParallelPassage)。有时候不同书卷,或不同处的经文报导同一件事。这些叫做平行经文。耶稣在三十岁的时候开始传福音。马太和马可都报导他开始传福音的信息。《马太福音》第四章七节:「从那时候耶稣就传起道来,说,天国近了,你们应该悔改。」《马可福音》第一章十四至十五节:「约翰下监以后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神的福音,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应该悔改。」这两节经文互相平行,报导同一件事。比较这两节经文,我们就知道天国与神的国是同意思。在圣经有很多类似的平行经文,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字意。
最后一个方法是综合法(Synthesis)。虽然这方法比较烦杂,但是用途比较广。所谓综合是汇集该字眼的所有意义,然后找出一个可以把这些许多的意义综合起来的观念。
很多人以为喜乐就是情感的高昂。圣经要基督徒常常喜乐。但这并不是圣经的教导。喜乐有时候指情感的高昂。有一次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他们喜乐得不敢信,并稀奇(参路二十四41)。有一次彼得被关在监狱里。教会为他祷告。天使把他带出监狱。彼得就到信徒聚集为他祷告的地方敲门。「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得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徒十二13、14)在这两段经文,喜乐指情绪的高昂。但在一些经文,喜乐并不是情感的高昂。「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分外的快乐。」(林后七4)「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太五11、12)正常人的受迫害的时候绝对不会情感高昂。「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四4)「要常常喜乐。」(帖前五16)情感是不能命令的。使徒因传福音受犹太人的公会逼迫;后来被放出来。「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五41)「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一24)喜乐就是因客观的实体的存在所带来的满足感。这满足感有时候会使情绪高昂,有时候不会使情绪高昂。一个人常常可以因改变观点而带来这满足感,因此这满足感是可以命令的。
这些就是释经的基本步骤,按照这些步骤去了解圣经就比较不会曲解圣经。多使用这步骤就会使用释经的技巧进步,这步骤也会帮助读者评估别人的释经运作。
问题研讨
一、为什么研读圣经的时候必须注意该段经文的文体?
二、研读比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研读启示录文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四、文史背景在释经过程中有何重要性?
五、举例说明上下文对释经的重要性
六、如何作字意的研究?
阅读建议
一、戈登·费依著:《新约解经手册》,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一九九一年。
二、蓝母著:《基督教释经学》,美国:活泉出版社,一九八九年。
三、格兰·奥斯邦著:《基督教释经学手册》,台北:校园出版社,一九九九年。
四、《证主圣经手册》,香港:证道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二。圣经篇/王守仁 第11课 圣经的要旨
约
神创造天地,把人安置在地上。神要与人分享良好的关系。但可惜,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犯罪,背叛神,破坏了与神的好关系。从那时开始,神就为人类预备救恩,使人类可以重新和神建立好关系,享受好关系。整本圣经的要旨,就是告诉人类,如何与神建立好关系,与神享受好关系。
圣经用「约」(covenant)的方式来表达神人间的好关系。在亚伯拉罕、摩西时代,宗主国和附庸国间常订约,建立好关系。在这约的订立中,宗主国先主动施恩给附庸国,保护附庸国,然后宗主国向附庸国提出要求。如果附庸国履行宗主国的要求,宗主国就继续恩待,保护它,继续维持已经存在的、既有的好关系。如果附庸国不履行宗主国的要求,那既有的好关系就断绝,宗主国就不再恩待附庸国,保护它。宗主国若不先决定要恩待附庸国,附庸国遵守宗主国的要求,并不能逼宗主国恩待,保护附庸国,并不能建立与宗主国的好关系。在订约的过程中,附庸国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它不可能和宗主国讨价还价,交涉条件。它只能全部接受约的施恩和要求,或者全部拒绝。
整本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旧约报导耶稣降生以前神与人的关系,神与人立的旧约。新约述说神与人立的新约,神藉着耶稣为世人预备救恩,使人可以和神建立好关系,享受与神的好关系。旧约有三十九卷,而新约有二十七卷。整本圣经一共有六十六卷。
旧约
《创世纪》报导神创造天地和人类。人犯罪离弃神,甚至拜偶像后,神拣选了亚伯拉罕,要他和他的子孙脱离偶像,保持独一真神的信仰。神带亚伯拉罕到迦南地,和他立约(参创十五6~21,十七1~14,十八17~19)。神不单要赐福给他的后裔以色列人,也要因着他赐福给世上一切的人(参创十二3)。后来因饥荒,亚伯拉罕的后裔,以色列人迁到埃及。《出埃及记》至《申命记》述说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经过旷野准备进迦南地。他们到西奈山的时候,神和他们立约。这约成了旧约的根基。这约的「施恩」就是神带以色列人出埃及。「要求」就是摩西律法。这约和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是分开的。神带他们出埃及是因神纪念他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参出二24)。所以西奈的约是亚伯拉罕的约的延续或延伸(参加三17)。神指示他们造会幕,献各种祭,他们该遵守的诫命,使他们可以维持与神的好关系。
《约书亚书》至《列王纪下》报导以色列人进迦南地建国。在大卫王和所罗门王的时代国势达到最高峰。后来因为拜偶像,原来的国家分为北边的以色列国和南边的犹大国。这两国的人仍旧拜偶像。因此以色列国在主前第八世纪被亚述国所灭,犹大国在主前第六世纪被巴比伦国所灭,人民被掳到外国。
《历代志上、下》列出亚当至大卫时代的一些族谱后,报导大卫王朝在军事上和宗教上的成就。这些成就在大卫、所罗门的时代达到最高峰。后来因为拜偶像,南边的犹大国终于亡国,人民被掳到巴比伦(《历代志上、下》不大提北边的以色列国)。但神恩待他们,使他们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报导他们回国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城。《以斯帖记》记载神如何拯救犹太人脱离灭种的阴谋。
《约伯记》记载约伯受苦,在痛苦中和他朋友的辩论,和最后神给他的辨白。《诗篇》汇集以色列人敬拜神的诗歌。《箴言》汇集处世为人的格言(大部分出自所罗门王)。《传道书》表达所罗门王晚年的人生观。如果没有神,一切都是空虚。只有荣耀神,为神而活,人生才有意义。《雅歌》描写夫妻间神所赐,纯洁、美妙的爱。
主前第八世纪后半期以赛亚在犹大传信息。那时候是犹大国衰弱的时候。他呼吁犹大人悔改,依靠神。他预言犹大要亡国,人民要被掳到巴比伦,后来神要使他们回国。他也预言弥赛亚的来临和他的工作。耶利米在主前第七世纪末,第六世纪初呼召犹大人悔改。他经历犹大的亡国。他预言将来神要和他的子民立新约。《耶利米哀歌》是耶利米哀哭耶路撒冷陷落的哀歌。以西结在耶路撒冷陷落(主前586年)前被掳到巴比伦。他向被掳的人和留在耶路撒冷的犹大人传审判的信息。他预言耶路撒冷将陷落。耶路撒冷陷落后也传希望的信息。但以理在耶路撒冷陷落前被掳到巴比伦。在那里受训后在该国任高职。波斯征服巴比伦后他也在波斯国当权。在这些环境中,他向神忠心,得蒙保守,脱离危险。他预言后来的世界局势和弥赛亚的来临。这四位先知所写的书长一些。所以这四本书称为大先知书。其他的十二本先知书(《何西阿书》至《玛拉基书》)短一些,所以叫做小先知书。
何西阿是北边以色列国亡国以前的最后一个先知,神要他娶淫妇以表达以色列人对神的不忠。他呼唤以色列人归向神,向他忠心。《约珥书》提及蝗虫灾为耶和华的日子的预兆。当那日子神不但要审判列国,他也要审判以色列和犹大。约珥预言神要把他的灵浇灌给所有的人。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彼得说这应验了约珥的预言。《阿摩司书》是最早的先知书(主前第八世纪前半期)。他呼唤以色列人归向神,在社会中秉公行义。当巴比伦攻下耶路撒冷的时候,以东人帮助巴比伦苦待、杀害犹大人。所以《俄巴底亚书》宣布神将审判以东人。《约拿书》报导主前第八世纪中叶的先知约拿的事。神差他去尼尼微警告其中的居民。约拿却逃往他施。在海中被吞进鱼腹里,后来悔改去尼尼微传信息。尼尼微人悔改,神就怜悯他们,没有毁灭尼尼微城。弥迦在主前第八世纪前半期责备富人欺压穷人,宣布神的审判。他也预言弥赛亚将诞生在伯利恒,带来世界和平。尼尼微因约拿的信息悔改。将近一百年后,那鸿宣布因亚述国太残暴,神要毁灭其首都尼尼微城。哈巴谷在主前第七世纪后半期提出问题,为何神将要使用比犹大更恶的巴比伦来惩罚犹大国。他强调义人必因信得生。西番雅在主前第七世纪后半期,约西亚王信仰复兴的时候传信息。耶和华的日子将临到,罪人必受审判,但最后万民要呼求耶和华的名。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都是主前第六世纪中叶犹太人自巴比伦被掳归回后的先知。哈该鼓励他们重建圣殿。撒迦利亚责备他们的恶行、不公义,鼓励他们悔改。他预言弥赛亚的国度。玛拉基责备祭司的罪、犹大人背约、离婚、藐视公义、不遵行十一奉献。他预言施洗约翰和耶稣的来临。
新约
马太、马可、路加、约翰福音书报导神藉着耶稣的言行、受死、复活为我们预备救恩,与我们立约。《使徒行传》报导使徒在圣灵带领之下,将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到犹太全地、撒马利亚,直到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
《罗马书》至《腓利比书》是保罗所写的书信。《罗马书》将保罗所传的福音做最有系统的表达。因着耶稣的赎罪,我们因信罪得赦免,与神建立好关系,与主耶稣联合。这使我们现今过圣洁的生活,将来和主同得荣耀。神的救恩要拯救外邦人,也要拯救以色列人。《哥林多前、后书》处理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不合一、淫乱、诉讼、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