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

第65部分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65部分

小说: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立則心身已全倚任彌陀、安住極樂,更不須願行矣。故彼宗純在乎信,願則屬於
彌陀本願,正為信任之他力,非在人邊,往生不在命終而在信決心安之剎那。此剎那

信心常續,即為已生淨土。行則乃已生淨土而再應化於人間之所行,只隨人群所宜以
學以教而已。在中國儒化中可習行儒學,在今科學哲學藝術化中,亦可習行科哲文藝
學術,故日本僧徒皆在家化。其大學於宗學教學之外,又能博綜科哲文藝之學術者也

日本之淨土宗,傳自中國之善導系。其後分流出之時宗、融通念佛宗,也不越中
國臺賢之淨。而一至於從淨土宗演出之真宗,則迥然大異。故楊仁山居士力斥之,然
演變至奪禪超教律之淨,世善遵儒行,而出世僅存信願念佛,其空願散念,只賴純信
,殊有進為「純信彌陀他力」之真宗可能。然尚期命終往生,而無真宗「信成已生,
還化利他」之行,則所短遠矣!(光宗、性覺、弘悲、向上合記)


第五章  中國佛學之重建
第一節  略指所依
中國佛學之重建,是中國佛學的一個結論。其中第一須依我講過的第三期佛法判
攝,與中國佛學大綱為基本。
第二節  教史概觀
中國佛教史概觀,是廿年前曾經在武昌佛學院講過的。中國佛教自枺鼭h從印度傳
進後,一直到枺鼤x道安法師這一階段,是為中國的初期佛教。
一、主流  這一期中的佛教、正是源泉渾渾尚未有宗派的成立、至道安法師便奠
定了中國佛教的主流基石。把以前的佛學都綜合起來,作了一部綜理眾經目錄,能在
諸經中提出佛法要旨來。而他最大的特點有四:1 本佛,可以說是佛本論。就是在他
的直承於佛,推本於佛,而非後來分了派別的佛教。佛是總括行果、智境、依正、主

伴的,如道安主張以釋為姓,亦是一個表徵。2 重經,因他是本佛的,所以其次便重
佛所說的經以包括律論,決不以論為主。3 博約,就是他能夠由博樱Фs要,一面固
須博樱航洠忠獜牟┯'中抉出諸法的要旨。4 重行,即依所約要旨而本之去實邸
修行。由是而即教即禪之主流形成,直承此主流而增長的則為慧遠等;直為根柢滋養
者,則為安世高、曇無讖,實叉難陀譯經等。故天臺、賢首、宗門下及晚期淨土行諸
祖,雖疊受旁流的影響,仍還由保持著這主流而演變下來。
二、旁流  其次、另外有兩個輔助的思潮,一為承傳龍樹提婆學系的羅什等;一
為承傳無著世親學系的流支、真諦、玄奘等。這二思潮疊曾影響主流起變化,並吸收
而又消化在主流裏。如天臺把三論判為通教,並認為不圓滿;但他不能成為主流,不
過愈使主流擴大而充實罷了。它有著與道安相反的四個特點:1 本理的,它不像道安
的直本於佛,而所本的是空或唯識的理(以整個佛果言,理為境之一分)。2 重論的,因
為是本理的,所以他們並不直據佛說的經,只以發摚Т死淼母髯鎺熕恼摰錇橹亍

3 授受的,因為重論,因此它們的思想也便拘入幾部論的範圍內,傳授而承受,不能
博取佛一切經而發摚ゴ蟮膭撟鳌4 重學的,他們平常都孜孜鑽研講說,而不能往經
中摘取要旨去修行證果。
三、表攝  這兩支旁流使主流影響而變化。在中國佛教史概觀上,它即是助成主
流以成臺賢禪淨之發展的,而主流亦兼攝律與密以佐其行,略表明其大概。如下:

         傳學一  羅什。。。。。。僧朗。。。。。吉藏 。。。。日照
  竺迦安
  法   世
  護懺高                                           實叉難陀等
道安。。。。。。。。慧遠。。。慧觀。。。。慧可。。。。慧思。。。。智顗。。。。賢首。。。。慧能
                覺  賢    求那
                曇無懺    達摩
                          傳學二  流支。。。。真諦。。。。。玄奘。。。。窺基

第三節  博究融匯
禪台賢淨應探究漢文及融攝巴利文藏文日文之教法:中國佛學的所以要重建,因

為末流的禪淨已非常貧乏,台賢也不充實,故必探究漢文的一切佛典,並融匯巴利文
藏文及日文的佛學來充實,這有四段:
一、安般禪五門禪之探攝  初傳安世高等禪數之學,數就是毗曇法數,它即是一
切阿毗曇論,而毗曇所本即五阿含、四部律等。如是異部諸論乃至後傳的俱舍、成實
等,俱應研究,並融匯錫、緬所傳的巴利三藏,充實而趣於實邸扌小
二、實相禪天臺教之探攝  實相禪及由演出的天臺教義,應探本於法華、般若、
涅槃等諸經及龍樹等論,並貫通小大顯密經論律咒。
三、如來禪賢首教之探攝  如來禪及由演出的賢首教義,應探本於華嚴經論,及
馬鳴、堅慧諸論,精研楞伽、深密諸經,無著、世親諸論,並貫通小大顯密經論律咒

四、念佛禪淨土行之探攝  念佛禪及由演成別禪透禪之淨土教行,應探本於念佛
觀,及淨密各經論咒軌,研究融匯日本淨土真宗及西藏密宗。

這裏提到這許許多多方面,以必如此方使主流之禪台賢淨不致空虛貧乏,中國佛
學乃格外充實擴大,而可為重建的深厚的基礎。
第四節  綜攝重建
普融前義開建人乘趣大乘行果之佛學:這就是把前面的重重意義,普遍綜合融通
貫持起來,如我第三期判攝佛法所明的。這不但是中國佛學,也是通於世界的一切佛
法。所以由普遍融攝前義,來開建依人乘趣大乘行果的,乃可重建中國佛學,並成為
適應現在世界的佛學。因為在這個時代裏,如果是脫離現實人生,或否定他或與他亳
無關係而來闡揚佛法,無論在中國在世界都是說不通而且不可能的;必須要講明佛法
乃是發達人生的學理,乃可通行。以前我曾說過『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的話,
而一般人或又铡畷煞鹬徊贿^是完成一般人的人格罷了,因而把佛法低陷到庸俗的人
類生活中。其實我說的,乃是說:「從現實人生中去不斷的改善進步,向上發達,以
至於達到圓滿無上的人格」。蓋人格的圓滿,是要到佛纔圓滿。所以在世界上先造成

君子賢拢话闳说娜烁瘢涛磭L不是人格,惟佛陀的人格,卻非以此為滿足;必須從
完成普通人格中更發大菩提心,實行六度四攝普利有情的菩薩行,不斷的發展向上,
以至於成佛乃為圓滿的人格。所以,直接脫離或否定現實人生固不可以,而絕對地去
和世界一般人混在一塊兒,失去發達人生向上的菩薩行,致陷佛學於世俗的人生範圍
內,尢為未善。必須不僅有平常做人的標準德行(人乘),而能依此更趣向大乘的菩
薩行,以完成宇宙人格最高峰的佛果。
中國佛學能在新世界中成為世界性的佛學,非但要主持教理的人能夠闡明佛教發
達人生之真理,依之以趣大乘行果;並須在人間實行六度四攝菩薩道,以盡力推行佛
教利益人生的事業。如果不能這樣,世人必仍目為空談而不能見之於事實者,便足為
佛教衰落之因素。六度四攝的實行,可詳於瑜伽菩薩戒,故我亦嘗說過「行在瑜伽戒
本」的話,這尤其是主持佛教者所必須遵依奉行的。
這就是中國要重建的佛學:一、普遍融攝前說諸義為資源而為中國亦即世界佛教

的重新刱建,二、不是依任何一古代宗義或一異地教派而來改建,而是探本於佛的行
果、境智、依正、主伴而重重無盡的一切佛法。其要點乃在(甲)闡明佛教發達人生
的理論,(乙)推行佛教利益人生的事業。如是,即為依人乘趣大乘行果的現代佛學
。(光宗、性覺、弘悲、向上合記)(裕
(裕б唬┍菊略}「賢首學與天臺學比較研究」,係二十一年秋在世苑圖書館講,
法舫筆記,載於海刊十三卷十一期。此處應講從禪出教之臺賢學,以曾講
此章,乃略而不講。承大師意,編入以完成書。
(裕Ф┍菊略念}「中國淨土宗之演變」,載文史雜誌第四卷第九期。
(裕┍菊撨B續登載海刊二十五卷二十六卷。


佛教各宗派源流
──十一年在武昌佛學院編──

第一章  總論。。。。。。。。。。。。。。。。。。。。。。。。。。。。。。。。。。。。七七一
  第一節  佛說自證法一音無異。。。。。。。。。。。。。。。。。。。。七七一
  第二節  佛隨機說故有諸乘差別。。。。。。。。。。。。。。。。。。七七一
  第三節  佛示寂後結集諸藏差別。。。。。。。。。。。。。。。。。。七七二
  第四節  小乘大乘之差別。。。。。。。。。。。。。。。。。。。。。。。。七七三
第二章  印度之小乘宗派源流。。。。。。。。。。。。。。。。。。。。。。七七四
  第一節  教義之分派。。。。。。。。。。。。。。。。。。。。。。。。。。。。七七四
   一 上座大眾之分派。。。。。。。。。。。。。。。。。。。。。。。。。。七七四
    甲 分裂之遠緣。。。。。。。。。。。。。。。。。。。。。。。。。。。。七七四
    乙 分裂之主因。。。。。。。。。。。。。。。。。。。。。。。。。。。。七七五
    丙 分裂後之狀況。。。。。。。。。。。。。。。。。。。。。。。。。。七七七
    二  大眾部之一再分派。。。。。。。。。。。。。。。。。。。。。。。。七七八
    甲 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七七八
    乙 多聞部、說假部。。。。。。。。。。。。。。。。。。。。。。。。七七九
    丙 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七八0
   三 上座部之一再分派。。。。。。。。。。。。。。。。。。。。。。。。七八0
    甲 說一切有部、雪山部。。。。。。。。。。。。。。。。。。。。七八0
    乙 犢子部、法上部、賢冑部、正量部、密林山七八一
    丙 化地部、法藏部。。。。。。。。。。。。。。。。。。。。。。。。七八二
    丁 飲光部、經量部。。。。。。。。。。。。。。。。。。。。。。。。七八三
   四 印度小乘二十部之統系。。。。。。。。。。。。。。。。。。。。七八三
   五 諸部法義之對勘。。。。。。。。。。。。。。。。。。。。。。。。。。七八六
     甲  宗輪論諸部本末宗義之同異。。。。。。。。。。。。。。七八六
       1。  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之本七八七
       2。  大眾部、一說部、說出世部、雞胤部之末七八九
       3。  大眾部所出餘部之宗義。。。。。。。。。。。。。。。。七八九
       4。  說一切有部之宗義。。。。。。。。。。。。。。。。。。。。七九0
       5。  襲本上座之雪山部宗義。。。。。。。。。。。。。。。。七九二
       6。  犢子部等五部之宗義。。。。。。。。。。。。。。。。。。七九三
       7。  化地部本末同異宗義。。。。。。。。。。。。。。。。。。七九四
       8。  法藏部飲光部經量部之宗義。。。。。。。。。。。。七九六
     乙  依中土六宗說以總束二十部。。。。。。。。。。。。。。七九六
     丙  統論二十部離合之勢。。。。。。。。。。。。。。。。。。。。七九九
  第二節  律學之分派。。。。。。。。。。。。。。。。。。。。。。。。。。。。八00
    一  耶舍之矯正非法十事。。。。。。。。。。。。。。。。。。。。。。八0一
    二  傳聞由二部漸分至五百部。。。。。。。。。。。。。。。。。。八0二
第三章  枺鼈髦〕俗谂稍戳鳌!!!!!!!!!!!!!!!!!!!!!0耍叭
  第一節  律學之枺鼈髯谂伞!!!!!!!!!!!!!!!!!!!!!!!0耍叭
    一  諸部律學之翻譯。。。。。。。。。。。。。。。。。。。。。。。。。。八0三
    二  四分律之宏傳。。。。。。。。。。。。。。。。。。。。。。。。。。。。八0四
    三  南山律宗與四分律。。。。。。。。。。。。。。。。。。。。。。。。八0五
    四  南山宗明小乘律之大綱。。。。。。。。。。。。。。。。。。。。八0七
  第二節  教義之枺鼈髯谂伞!!!!!!!!!!!!!!!!!!!!!!!0耍鞍
    一  小乘經論之傳譯。。。。。。。。。。。。。。。。。。。。。。。。。。八0八
    二  成實宗之源流。。。。。。。。。。。。。。。。。。。。。。。。。。。。八0九
      甲  成實宗之原委。。。。。。。。。。。。。。。。。。。。。。。。。。八0九
      乙  成實論乘部之判屬。。。。。。。。。。。。。。。。。。。。。。八一0
      丙  成實論之法相。。。。。。。。。。。。。。。。。。。。。。。。。。八一0
      丁  成實論之宗義。。。。。。。。。。。。。。。。。。。。。。。。。。八一一
    三  俱舍宗之源流。。。。。。。。。。。。。。。。。。。。。。。。。。。。八一二
     甲 俱舍宗之名義。。。。。。。。。。。。。。。。。。。。。。。。。。八一二
     乙 俱舍宗之緣起。。。。。。。。。。。。。。。。。。。。。。。。。。八一三
     丙 俱舍宗之傳衍。。。。。。。。。。。。。。。。。。。。。。。。。。八一四
     丁 俱舍論之文義。。。。。。。。。。。。。。。。。。。。。。。。。。八一五
     戊 俱舍論之法相。。。。。。。。。。。。。。。。。。。。。。。。。。八一六
     己 俱舍論之宗旨。。。。。。。。。。。。。。。。。。。。。。。。。。八一七
     庚 俱舍論之行位。。。。。。。。。。。。。。。。。。。。。。。。。。八一七
第四章  各地小乘宗派之源流。。。。。。。。。。。。。。。。。。。。。。八一八
第五章  印度之大乘宗派源流。。。。。。。。。。。。。。。。。。。。。。八一九
 第一節 傳教之大乘宗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