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佛教史-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毗昙说诸根自能照见诸境,成实说诸根无知。
毗昙说人空法有,成实说人法二空。
如此等等。
(六)涅槃宗佛教的形成
自道生依佛意而提倡“阐提成佛”和“顿悟成佛”的法义,中华佛教界为之哗然。到昙无谶汉译出《大般涅槃经》后,中土佛徒无不感叹道生的卓识。纷纷从学《涅槃》,加之昙无谶以及曾协助昙无谶汉译《大般涅槃经》的道明、慧嵩等僧人对《涅槃》的大力弘扬,以至参研《涅槃》成为一时之盛。在在华佛教界,也逐渐形成了依《大般涅槃经》而修行弘法的独立体系,称为大乘涅槃宗佛教。涅槃宗佛教主宣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法义。昙无谶由于汉译《大般涅槃经》而被共尊为涅槃宗的宗祖。
(七)北魏太武帝禁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崇尚异术,最初推崇佛法,后来因受到道士寇谦之的影响,信仰太师道教,并认为佛教是“西戎虚诞”,“为世费害”。于是,太武帝开始限制佛教,禁止王公以下庶人私养僧人,并在僧侣中征兵。
公元四四六年,太武帝到长安,发现寺庙中有兵器、财物和妇女。司徒崔浩于是上书请国家诛天下沙门,毁寺庙经像。太武帝听从了崔浩的建议,下令诸杀长安沙门,并令太子晃下诏废除全国佛教。当时的诏书中说道:“有司宣告征镇诸军、刺史,诸有佛图形象及胡经,尽皆击破梵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
诛杀沙门,毁灭佛教的政策,遭到寇谦之的反对。太子晃原本信仰佛教,有意缓发诏书。四方沙门因此多得藏匿逃脱,金银佛像和经书被秘密收藏,只有一部分僧人遭害。但北魏境内寺宇很多被毁。
太武帝死后,文成帝即位,下令恢复佛教。佛教在北方又兴盛起来。
北魏太武帝禁佛后,大量佛徒西行或迁至南朝,这也促进了南朝佛教的发展。同样在北魏太武帝禁佛后,中国兴起了时值末法时期,当以住生净土(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而解脱的思潮。
(八)老子化胡之争与沙门不敬王之争
南北朝时期,很多道士执老子化胡之说而贬低佛教,老子化胡之争十分激烈。
北魏名僧昙无最与道士姜斌曾在殿庭中辩论《老子化胡经》的真伪,最后姜斌失败而被北魏孝明帝发配。于是,老子化胡之争得以平息一时。
在南北朝也曾出现过沙门不敬王之争。
公元四六二年,刘宋政府下令僧侣见皇帝必须行跪拜礼。沙门跪王制度施行一段时期后,由于朝野佛徒的强烈反对而被取消。
(九)律宗佛教的形成
公元前四世纪,印度昙无德(法正)尊者通过四次结集,集出《四分律》。
公元五世纪初,在姚秦的罽宾僧人佛陀耶舍和凉州(甘肃武威)僧人竺佛念共同将《四分律》译成汉文。
公元五世纪末,北魏僧人法聪,精研并大力弘扬《四分律》,加之道覆、慧光也著书弘扬律学,逐渐形成弘扬以圆满戒行而得解脱的修行体系,也就是后来的律宗佛教。昙无德被尊为初祖。将戒律传入中华的昙摩迦罗被尊为二祖,并被尊为中土律宗初祖。法聪被尊为三祖。道覆被尊为四祖。慧光被尊为五祖。以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参研戒学是律宗的突出特点。
(十)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道希),公元五、六世纪名僧,北印度人,大乘唯识宗行者,遍通三藏,又精通咒术。
公元五零八年,菩提流支携大量梵本经典来到洛阳,受到北魏宣武帝的礼遇。
菩提流支弘扬大乘唯识教义,并与勒那摩提共译《十地经论》。
菩提流支在华时曾汉译大量经典,除《地十经论》外,著名的还有《金刚般若经》、《佛名经》、《法集经》、《深密解脱经》、《无量寿经论》等。其中《十地经论》是与在北魏的中印度僧人勒那摩提共译。
菩提流支将释尊教法判为半满两教,谓释尊成道后十二年内所说皆为半字教,十二年后所说才是满字教。
菩提流支宣说如来一音演说法,有情随类各得解的教义,讲说如来一音同时摄万,大小并列,而众生根性不同,随类而有异解。
菩提流支还将佛法判为顿渐二教。
另外,菩提流支曾传昙鸾《观无量寿经》,宣授往生西方净土的法义。
(十一)地论宗佛教的形成
自从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共译《十地经论》,便形成了依《十地经论》而弘扬大乘唯识教义的学派,也就是后来的地论宗佛教。世亲菩提因造《十地经论》而被尊为地论宗的宗祖。
由于知见上的差异,地论宗分为南、北两道。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宠,在相州(河南安阳)北部弘法,形成北道地论宗。勒那摩提的弟子慧光,在相州南部弘法,形成南道地论宗。
南、北两道地论宗的主要差别在于,南道地论宗认为第八阿赖耶识为真如净识;北道地论宗认为第八阿赖耶识为妄识,第九识为真如净识。
后来至真谛建立摄论宗,北道地论宗即与其相合,唯有南道地论宗独存。
(十二)梁武帝护法
中华南方梁朝时,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成为佛教的护法。
梁武帝认为道有九十六种,以佛道为最高。他尤其推崇宝志和尚。他本人曾四次出家,曾为《涅
经》、《净名经》作疏,下诏编辑《义林》等佛教书刊,还曾为超度夫人郗氏作“梁皇忏”法。
梁武帝本人是佛教菩萨戒弟子,并且,他还召僧人及其他信众受持菩萨戒。以后,佛徒受持菩萨戒成风。
梁武帝在位时,为使自己多积功德,下令广修寺庙,曾一度劳民伤财,大大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后因宝志的劝说而有所收敛。
梁武帝还规定僧人不得吃肉,必须素食。从此,汉地僧人不吃肉,成为中国汉地佛教的一种特殊现象。
(十三)达摩祖师立禅宗
付法藏传至龙树菩萨,建立了大乘佛教体系。后大乘佛教的一支传承,经提婆菩萨、罗睺罗、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阇夜多、世亲菩萨、摩努罗、鹤勒、师子、舍那婆斯、不如密多、般若多罗,传到了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公元五、六世纪佛教大师,南印度人,依止般若多罗学法四十年,成为般若多罗的继承人。
公元五二零年,达摩祖师从海路到达广东番禺。梁武帝将达摩祖师迎至建康。
梁武帝自负于自己多建塔庙、写经、供僧、造像很多,问达摩祖师自己有多少功德,达摩直言不讳地告诉梁武帝,这些行为只是世间小福,根本无功德可谈。梁武帝不能理解,于是,达摩祖师离开了建康。当梁武帝被宝志和尚提醒而派人追赶时,达摩祖师已一苇渡江,到北魏去了。
达摩祖师到北魏后,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多年,时人多不能理解。有名僧神光慕达摩祖师高风,断臂求法。达摩祖师感其精诚,于是向其传授了佛法心印,并为其改名慧可。此外,达摩祖师的著名弟子还有道育、僧副、昙林等。
后来,达摩祖师欲归西方,嘱咐慧可宗学奥秘,传授了袈裟和《楞伽经》,令慧可传于世间。从此,建立了中国大乘禅宗体系。达摩祖师被尊为中土禅宗初祖。慧可被尊为二祖。
不久,达摩祖师入寂,葬于熊耳山。但三年后,魏使宋云在从西域回国时,在葱岭又遇到了达摩携只履归西方,这就是只履西行的故事。
(十四)昙鸾
昙鸾,公元五、六世纪高僧,雁门(山西代县)人,少年出家,广学内外典籍。
后来,昙鸾读诵《大集经》,并为其作注释,但书未写完,自己却染上疾病。经过寻医治疗,虽然治好了病,但昙鸾由此感到生命短暂,如果不得长生,难圆一切志愿。听说江南梁朝有隐士陶弘景,精通神仙之术,昙鸾便决心南行访陶弘景求长生之术。
昙鸾到梁朝,在陶弘景处果然求到了《仙经》,返回北魏,准备寻名山如法修炼。
回到洛阳时,昙鸾有缘参访了菩提流支,向菩提流支讲述了自己的情况,并询问佛法中是否有长生不死之法。菩提流支告诉昙鸾,修仙求虽然延长寿命,却也不能不死,依佛法修持,能解脱生死,并向昙鸾传授了《观无量寿经》。昙鸾得到了菩提流支的教化,于是烧掉《仙经》,从此专修往生净土的法门。
以后,昙鸾专弘念佛法门,从昙鸾皈依受法的信众很多。当时已进入东魏时代,东魏孝静帝尊昙鸾为“神鸾”。
昙鸾的弘教,为日后善导建立净土宗,奠定了根基。
昙鸾在世弘法,曾造《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略论安乐净土义》等著作,六十七岁时往生净土。
(十五)真谛建立摄论宗
真谛,公元五、六世纪名僧,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西北印度人,婆罗门种性,聪敏强记,精内外典籍,明大乘妙理。
公元五四六年,真谛入华见梁武帝,奉诏译经。同年秋,梁国内部发生叛乱。为避战乱,真谛潜形南游,辗转游历苏、浙、赣、闽、粤等地。
真谛在华,弘扬大乘唯识教义,汉译了许多经典,主要的有《转识论》、《大乘唯识论》、《金光明经》、《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律二十二明了论》、《中边分别论》、《十七地论》、《俱舍论释》、《大乘起信论》等。
真谛根据《摄大乘论》弘扬大乘唯识宗佛教,建立摄论学派,也就是后来的摄论宗,尊《摄大乘论》作者无著菩萨为宗祖。后世尊真谛为摄论宗的祖师。
摄论宗认为第八识为妄识,别立第九庵摩罗识,提倡对治阿赖耶识而证入第九识。这与北道地论宗教义相通,所以北道地论宗融入了此教。
(十六)慧文与慧思
慧文,世称北齐尊者,俗姓高,公元六世纪北齐名僧,渤海(山东)人。
慧文幼年入道,精勤修行。到成年时,一天读诵《大智度论》,恍然大悟,证得“一心三观”妙理;又读《中论》而顿悟空有不二中道法义。从此,慧文无师而自通佛教妙理,并承龙树菩萨之教而立宗学,广弘大乘,后传法予慧思。
慧思,世称南岳尊者,俗姓李,公元六世纪名僧,武津(河南上蔡)人,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慧思依止慧文得观心之法,精进修持,得法华三昧。于是,慧思云游各地,宣讲大乘佛教法义,智凯大师慕名来投。后来,慧思到南陈,入南岳衡山,修行圣教,广弘大乘,六十三岁时入寂。
(十七)北周武帝禁佛
北周武帝宇文邕重视儒术,但最初时也循例事佛。后来,由于寺庙僧人越来越多,其中也多有滋生是非的,而国库的收入也减少了。公元五六七年,一个还俗的沙门卫元嵩上书,请求删寺减僧。卫元嵩说:“国治岂在浮图?”这正合周武帝的心思。于是,周武帝开始制造舆论,压制佛、道二教。许多佛徒纷纷出走,时入南陈。
周武帝为了实现其以儒治的国的目的,招集僧、道、亲自为他们宣讲《礼记》。
后来,周武帝设置通道观,选佛、道名士一百二十人,为“通道学士”,设官吏统管。除此外,佛、道二教,乃至其他礼典所不载者,都被周武帝下令禁止,经像被毁,出家人还俗,三宝福财散给大臣,寺观塔庙赐予王公。
北周武帝实行禁佛后,使大量佛徒流入南方,这也促进了中华南方佛教的发展。这次禁佛,使中华内地的末法修道难行,当往生净土而解脱的思潮更盛,慧思也是怀有这种思潮的。另外,这次禁佛,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北方社会出现动荡。北周武帝死后,周宣帝继位,恢复了佛教。正法当兴,佛教又再次兴盛了起来。
第九章 印度诸大论师
(一)佛护论师
佛护,公元五、六世纪大乘中观宗佛教著名论师,南印度人。
佛护曾师于僧伽罗苦什达(僧护),学习龙树菩萨的中观妙理,得最上智。
佛护又拜文殊菩萨的圣容,在南方檀多弗利伽蓝说法,并为龙树菩萨、提婆菩萨等的论著作注释,而被视为根本中论的大注释家之一,世称“长老佛护”。
佛护所作的《中观注》,基本都是简明易解的注释,对佛教行者的修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佛护被尊为大乘中观宗佛教应成派(具缘派)的始祖。
(二)陈那论师
陈那,公元五、六世纪大乘唯识宗佛教著名论师,南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