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艺 2004年第11期-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做些辅助治疗,到这里看了,还要上医院去看。人家都把这话当例行公事,根本不往心里去,心不在焉地等他把客套话说完。说完这些话,他一般都要用功夫跟别人按按穴位,让来求他的人多少有点收获。即使是躺在那里动不了的,经他一弄,当时那一会儿总会感到有些变化或者比较舒服。
每天晚上,往往到12点左右,才不再有人来找他了。车间主任看他很辛苦,就说你也不必天天来,有事打个招呼就可以了,厂长也交代过,你放心,工作我会安排的,工资一分不会少你的你放心就是。沈大为摇摇头说,哪能那样,那不是让你为难,我不会那样的,你也千万不要那样。主任叹了口气说,你真是个好人,都要像你这样,世上什么事都好办了。
到了二十世九十年代下半叶,许多扬名的一些所谓的功法大师都已经非常有钱了,有的甚至建了大楼,办了学校,在全国许多城镇都设立了辅导站。除了办班的收入,不少大师还亲自周游全国各地作带功报告,一场报告两三个小时下来,收入就是好多万。大师们每到一地在讲了一场或几场之后,又会有“应广大爱好者的强烈要求临时决定增加报告场次”的广告贴出来,在满足了这一强烈要求之后,大师才会依依惜别而去。这时沈大为所在工厂的减员方案也开始实施了.
厂里减员的方案在原厂长董强生病时就被搁置了下来。他生病时原车间主任张林升任副厂长了,他去世后张林就被任命为厂长,张林在办完丧事后宣布减员方案分两步进行,有循序渐进的意思。第一批减员名单公布出来,上面没有沈大为。沈大为的那一帮同龄的同事和好友,许多身强力壮的就下岗了。沈大为竟然不在减员名单中,本来退下来中有些技术比他好的就有些不畅快,舆论也有些说不过去。但这时出了一件事,把大家的心情平息下来了。
和沈大为同一个车间的老黄,第一批减员名单中并没有他,但是老黄主动要求退下来了。原来他参加了本原强身功学习班,学了壮阳功和采阴补阳功后,他与外地来的大师谈好在本地建立本原强身功辅导站,由他担任站长,然后招生办班,费用和大师四六分成。他这样一来,人家立即想到像沈大为这样的人,要是退下来办班早就赚大钱了。于是也就没了嫉妒不平之心。于是舆论指责的天平开始向老黄倾斜。老黄脑子灵活,技术上有一手,厂里八十年代在后门边做第一批宿舍,共建了五栋,首轮分房,老黄就分了一套,他的辅导站就设在自己家里。很多人上下班都习惯从后门进进出出,经常可以碰到他,他也常到宿舍和厂周围张贴采阴补阳功的广告。碰到他,人家就说什么时候把你的鸡巴放到水里吸给我们看看, 真能采阴,我们出资到中央电视台去做广告,申请专利,让地球人都知道,绝对可以把他妈的老美的伟哥给废了。老黄只是嘿嘿笑笑说,你不学拉倒,老子没功夫陪你说笑话,老子做带功报告说话都要收钱的。
很多人都不服气,相聚到沈大为家里,邀他也出来办班,大家都愿意跟他当助手,他只业余时间来指点指点,办了班又不误上班,这样他既可以挣大钱,大家也可以有个事情做做。沈大为无论如何也不肯。他说老黄那个采阴补阳功就是真的,也不能学,白胡子老爷爷说过,学中国功夫,首先要讲德性,有德,功才能学到手,不然只会伤身,像老黄这种损人利已的功法肯定是骗人的,现在很多推销所谓功法的都是骗钱的,我不能做这种事。
大家只好无可奈何地苦笑着摇头离去。
七
工厂第二批减员的名单,没多久也下来了。名单没有公开宣布,据说是考虑到下岗职工的面子问题。但是,沈大为的同龄人都纷纷被叫到厂劳资科去谈话,接着就办手续离厂了。却始终没有人找沈大为谈话。
沈大为感觉上有点怪怪的,他主动上门找劳资科去了。
“我什么时候退休?”
“你的问题要去问厂长,这是厂长交代的。”
沈大为自己当然不愿这么早退休。不退,总得有一个不退的理由才是,要是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别人在背后指脊梁骨那可不行,以后见到那些已经退休的好朋友们也无法交代。他们过去在闲聊时总是一起大骂社会上和厂里的不正之风,那些愤愤不平的言词如今像无数只眼睛审视着他。朋友们大都住在工厂的附近,不少人还常到食堂来吃饭,他们每天见面的次数差不多跟一日三餐那么频繁。心中不安的沈大为需要一个理由作为自己的护身; 沈大为带着问题去见厂长。
现在的厂长就是原来的车间主任张林。他们很熟,沈大为担心张林是出于情感上的原因把他留下来的,这样只会更加地让人唾弃,让人嘲弄和仇视。沈大为不希望这样。也不希望张林用这样的理由来回答他。
“你看看,你把我小看了不是,我为什么要留下你,不是为了我个人,现代企业讲名人效应嘛,你现在是名人了,你留在厂里等于是做了一个广告,扩大了我们厂的知名度你明白了吧?”
“我,我总要为厂里做点什么,我总要能为这个厂做事,才有说服力。”
“谁说你不为厂里做事,我留你,就是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的客户,肯定会有需要你的时候,到时候,你可以为厂里做最大的贡献。”
张林一番话说得高屋建瓴,沈大为似懂非懂。
“你放心,我会在一个合适的时候,把这个意思广而告之,并且,我会用事实来作出回答,让你也好做人行了吧。”
张林真不愧是当了厂长,连沈大为内心不便启齿的想法都掌握住了。沈大为嘿嘿地笑笑,他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沈大为成了这个厂唯一一个到了厂规限定的年龄而没有退休的老工人。他仍然是那么忙碌。至于是不是为厂里做了广告,他也没有去打听。据说厂长在向外来客户介绍本厂的时候,总是要特别说到有沈大为这么一个特殊人才。客户中也少不了学过一些健身功或相信这玩艺的人,听了一些关于沈大为的传奇故事,免不了兴趣盎然地提出要见沈大为一面。沈大为想到要为厂里做贡献,也来者不拒,与客户坐在一起切磋中国功夫。
有了这次谈话之后,沈大为与张林仿佛有了一种默契,凡是客户的事,他都是积极认真地配合,以厂里的大局为重。厂长常常开玩笑说他是厂里的无形资产,是工厂的一笔财富。
沈大为口里说哪里哪里,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沈大为不退休,每月的收入就比退休多了二百元。这二百元对他是非常重要的。
他的儿子没有考取大学,弄了一个自费走读。这一笔开销就要把他每月的收入掏空,如果少了二百元,他和退休了但却没有退休费的老伴朱蕾就不知该怎么生活。所以沈大为以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情来报答厂长张林的知遇之恩。
“你就知道感谢人家,你为厂里做了那么多的事,他还该给你发奖金呢。”
“怎么能够这样说呢,首先是人家关照我们。”
沈大为认为老伴是颠倒了是非。
后来,连沈大为自己都没料到,他还真的用自己的功夫为工厂作了一次很大的贡献。
八
厂长张林也是从这件好事中,开始真正地认识到沈大为的实用价值。
厂里有三家比较大的订货客户,每年只要把这三家的订货单拿到,厂里这一年的日子就好过了。三家又以江西的一家为最大。每年厂里都是把江西那家公司的经理请来,然后许以重金,方才把合同搞定。今年却有些特殊,请了几次对方都没有来,张林就亲自跑了一趟。原来江西的经理生病住院了。张林又赶到医院,送去了厚礼。经理先生已经病得心灰意冷。
“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只想把病治好。”
这个经理一旦没了,新上任的经理会不会去开辟新的市场,或者首先去满足自己的关系户,都是一笔未知数。张林心急如焚。他还是有些口才的,他说了很多,可是,他的百般劝慰无异于往一只满杯子里加水,倒进去多少流出来多少,经理先生不是摇头就是叹气,张林忽然急中生智,一下子想到了沈大为。他接着就向经理先生谈到了沈大为的不凡身手。这不是空洞的劝慰,而是提供新的治疗帮助。经理先生的眼睛里立即就燃起了希望。
“真的,你们厂还有这样的人?”
“原来我说过,您可能没在意。”
“哦,你这一说我有印象了,人哪,就这样,不生病的时候对这样的消息往往不留意,我可是上十年没上过医院的人,过去从来不关心这样的事情,所以你说了我也没往心里去,只是现在路途遥远,你看我怎么能去你们那里。”
“这样,我先打个电话把情况说说,让他来就是。”
第二天,沈大为就赶到了江西。
经理得的是肝病,病有点重,心理负担更重,吃药打针不见效果,也私下里请过几个所谓的大师治过,没有什么效果。在接沈大为去医院的路上,张林是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倾尽全力。沈大为说这些不用你说。
经理住在一个单间病房。沈大为进去时他刚打完点滴,一双被针眼扎得青紫的双手捧着鼓胀的肚子,脸色苍白无力。
沈大为坐下后,先跟经理说话,询问病情,说着说着,经理忽然眉毛一扬说怪事,我跟你说了这么久的话,都不感到累。经理不过四十出头,旁边坐着的夫人也是少妇模样。少妇说,是这样,他这段时间说话有气无力的,没像今天这样有精神的。张林很兴奋地看着经理的脸说,看您的气色比刚才我进来时好多了。经理心理一下子放松了,脸上当即就出现了几丝久违的红润。
沈大为接着跟经理治疗,他的手指像是针灸一样坚硬有力,浑身的穴位一一疏通,身前身后的弄了一个多小时才住手。住手时,沈大为浑身汗淋淋的。
“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经理心情激动,情绪与刚才判若两人。张林喜得直望着沈大为呵呵地笑。沈大为并未显得十分得意,而是一副冷峻的样子。
“到了晚上或明天早上,您仍然会感到不舒服的,明天我还会再给您做一些辅助治疗。”
“那就太谢谢你了!我干脆趁现在好一些回家,你明天到我家来好不好,家里环境比医院好多了。”
“不不,治好您的病,还要靠医院,两者配合,所以您还得按医生说的办,我刚才说了,我主要是做一些辅助性的治疗,可以提升您的精气神,使您的元气充沛一些,与药物一起来抵御体内的疾病。”
沈大为说这话时,张林在一边直递眼色,让他不要再往下说。经理听了这话,先是愣了一会儿,随后马上感慨地伸出大姆指。
“沈老师真是个好人!前几个功法大师都是大夸海口,说是让他用功治了就不许我再吃医院的药,结果把我的病还弄厉害了,你真是个好人,实在,有一是一,我就喜欢这种人,也佩服这种人,张厂长也不用担心,只要我还在,这订单跑不了。”
九
当厂长张林从江西大获全胜返回,人们不得不承认留下沈大为,不让他退休确是一项英明的决策。
不是沈大为,工厂全年近三分之二的订单就失去了,这同时也意味着全厂职工的收入也将随之减少近三分之二。这个事实在人们的奔走相告中,像一个耸立在急拐弯路口的巨大的惊叹号,具有不可争辩的警示意义。
最感到欣慰和得意的还是张林。正是他的深谋远虑,才有今日的结果。
对于江西之行带来的轰动和神传,沈大为心里隐隐地有几分不安,他比谁都清楚,他的功夫并没有治好经理.现在吹得这么神,他觉得很不好受.他对所有的夸奖都摇头否认。
“没你们说的那么神,人家现在既练功,也坚持吃药哩,真的好了,也是医院治好的。”
“算了算了,别骗我们了。”
“不信,你们去问厂长。”
不信的人真的就去问了张林。张林听了哈哈哈地笑起来。
“你要是听他的只管听就是了,还用得着来问我?”
张林的回答真是左右逢源、无懈可击。沈大为不知怎么样才能让人们相信他的话才是真的。他的解释被认为是谦虚和客套,没有人相信。心神不安的沈大为竟然到办公室找到张林,想让他直接向人们说出事情的真相。
“他们要这么说,叫我有什么办法,我看你也用不着解释,过了一段时间,人家自然就不说了,这种事情,你越解释越糟,就像那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一样,你越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