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全文及翻译-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更新时间2008…10…30 10:10:05 字数:852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读译'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了的时候便僵硬起来。草木在有生命的时候柔软脆弱,没有生命的时候枯稿硬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僵硬坚强是死亡的才有的现象,而柔微弱是走向生存生命的道路,因此穷兵黩武就会引来灭亡,树木太过便直便会被摧折,坚强最终会走向消亡,而且柔弱会一天天变强大。
'读感'老子在这一章,通过生命的死亡的自然现象说明柔弱在生命中的重要的性。人的刚强一定要有一定的柔韧性,否则那便是生命消亡的征兆。
其实柔与刚,他是有相对性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和稀泥,水便永远是水,他成不了其它生命的组成体,而水也代表了一切生命必需要有的特性,老子在这一章里有把这一点说明,是对柔弱者生之徒未能充分阐述的辩证缺陷,至柔克至刚,刚柔相济,阴阳融合才是生命的最佳状态。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强调一个方面,便会缺失另一个方面。世界上的事,好与坏的转化,他就在利万物或者损万物之间相互转换。
人类的发展,有一点不能忘记,生之徒需要有容,水性的存在是一切事物具体韧性的要素,至刚同样也能克至柔,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水也要依照刚的要求,变换各种形态,以适应刚性的要求。只要刚不压迫柔,刚柔便能相辅相成,形成各种生命。
老子这一章的结论告诫人们,人无柔性则无生命,在重视柔弱的基础上求强,才是生路,强者恒强要保持其有适当的柔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样,水若是不能归其位处其事,四处泛滥,他便也一样是灾难,成为生命的杀手。我们在充分认识柔弱的重要,才能追求至强的力量,只有保持这种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强者追求心态,我们才能真正的保持着一种强者恒强的生命发展态势。
充分理解和融合老子的生命哲学,我们就能充分的感觉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追求自己生命的极限,什么是极限,那就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可以达到一个怎样的利万物状态。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更新时间2008…10…31 10:53:35 字数:1240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读译'天道运行就如我们拉弓射箭?目标高了便压低一点,明标低了便升高一些;多余的补向不足的,不足的则补向多余的。天道,是减少多余的来供应不足的,但人类不自认的道切不是这样,他们减少不足来给有多余的,谁能会有多余的来改造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道。因此圣人有大成就切不自恃,功勋卓著也不争其位,不会去炫耀自己的贤能。
'读感'老子认为人道要遵从天道,在这一章里论述天道与人道的区分。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这便是人性显恶的由来,其实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这话很难说,人一出生,有善良有恶性,但因为人一出生,少了很利益上的思考,本能里面,善的总是能战胜的,从人的天性上来说,善良的天性容易战争恶坏的天性,可是人渐渐长大后,胆子会随着年龄和经历变得的胆小起来。
有的人,能坚持自己的善良,有的人在不断的打击中,对善良失去信心,变得不好不坏,有的人,对善良绝望,他便让恶的性子慢慢的俘虏了自己。很多人,他并不知道,在人类灵魂深处,最值得坚持的人性就是善良的人性,小孩子能很轻易的相互之间生出相互照顾在的情结,就算是动物的本能,也是对同类的照顾是源于一种本性,人类一开始明白这一点,后来便有了很多分化。
保持人类的纯朴本性,用知识和感知去感悟天道,让自己能够与天地同享,那就是一种莫大的福份,人类并不一定知道这样,他们乐于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以标新立异为已任,总是过份的认为自己能对世界作出天大的贡献。圣人作出多大的贡献,他不会四处宣扬,而是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着自己才干,有了多大的功勋也不是一定要争多大的官,争多大的虚名,事情上,这样的人他根本就不要去争自己的贤能,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何必去过份的四处向人说,生怕别人不知道呢?其实这也是一种病。
明星们,习惯了别人的关注,一天不看他了,他便觉得心里受了,又是窜出来,作态,等到人们在那里呼喊的时候,他便又觉得众人真是可怜,名人真是没有办法。炫耀,让人自身受用,高兴一下没有什么,但是拿来作为自己的人生存在的意义,那就真的是可笑了。
虽然很多人乐于炫耀,但这无疑是人类的低级趣味,对已对人都不利,对已容易骄傲自满,忘记自身要做的工作,人生产生出嫉妒,从而滋生不良情绪,也许你会认为别人不对,可是你的张扬张狂也伤害到了别人,别人因此来伤害人,似乎也不算为过是不是呢?人类要互相理解就要理解双方都在为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而努力上,而不是把心思用在互相攀比互相瞧不起上是不是呢?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更新时间2008…10…31 10:54:45 字数:1219
'原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读译'天下间最柔弱的东西就是水了,用来攻克坚硬的东西向来都能成功,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弱能战胜强,柔亦能克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人说:能承担起全国的屈辱,才能得是天下的君王,能承担全国的灾难,才算得是天下间真正的王者。正面的话也像是反面的表现。
'读感'老子这一章强调,人要懂得以柔胜强,忍得一时之气,才能笑到最后,什么事情不是要硬碰硬的跟着上,世间之事,老子在七十六章里面:“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把水作为世间最柔弱的东西,是因为水是构成生命必要的特情,而水也是实实在在我人感觉到的柔顺与无所不能的物质特性。水在暴烈时所暴发出来的特性是无所而不克,水滴石穿,再坚硬的古头也是经不住水滴的长久进攻,只要有足够的压力,水可以暴出令所有事物害怕的力量,水的形态可以转化,在与各种物质相结合之后,转化成各种有生命的东西,也可以转化成能攻破任何坚硬的东西。相反,水切不会被任何东西所破,他就是一个如意形态,往往懂得是先适应,然后再改变。
人要识水性,就是要看到水那无所不能的适应性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最坚硬的东西都能被他一步步的征服。水压缩自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暴发出他的实力,而刚强的东西,一眼就看出,水可以利用各种形态的转化与变化,融合进化,最终击到最刚强的东西,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不被水化合物融合物所化,而只有水才能构成有生命的东西,离开水,这个世界便不会有生气,世界也不会有什么色彩。
水的融合与攻坚策略是无穷无尽的以弱胜强之法,这便是老子所论述的以柔克刚的中心思想。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毛泽东的游击战,不就是运用了水那遇阻则退,见缝就进,周围四处,最后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了么?那种硬对硬的战争,看上去激昂刺激,实际是求死之途,不可行。
我们生活有很多这样的俗话: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借力打力,四两拔千金,这些也都是水能创造生命,克制刚强的特性,看宇宙,没有水的地方,便是一片死气,水性是生之途,硬气则是死之途。
正义面对邪恶时在一时之间,总是落于下风,但是时机成熟便能一举定乾坤,因为什么,因为正义就像是水一样,是生命必需要的,缺少不得的,而怀有正义之心的人便要有水的这种特性,创造万物,柔化刚强,让世界生气盎然,和谐的社会,少不了人之水性的成长。
文东(法律,文学,哲学)地址:blog。sina/wendong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
更新时间2008…10…31 10:55:35 字数:701
'原文'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读译'调和重大的仇怨留有余怨,这样那能算作妥当?因此圣人虽然握有借据存根,也不会咄咄逼人强迫于人。有德的人就像这样经管借据的人,无德的人就像经管租税的人那样计较,天道对人没有什么偏爱,经常帮助的是善人。
'读感'这一章,老子在要求我们不要仗势逼人,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看上去有些完美主义思想,可不失为一种伟大的思想情操。只要把握住一定的尺度,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待自然得人善待。
当我们在得意的时候,也要考虑我们可能有失意的时候。学学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只有创造条件,争取共赢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人类能从弱到强也有可能由强到弱,甚至有可以至激而灭,当恐龙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是灰飞烟灭了么,人类会很不在乎,觉得自己不能跟这种没脑的蛮力东西相比较。可事实上,我们发展的很多东西,不是蛮力又是什么呢?
人类周而复始的一个过程,讲的是什么,谁能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总逃脱不了自己给自己的局限。仇恨与怨怒时常在人脑中盘旋,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有些东西没计较清楚,便纠缠了起来,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是对还是错,总是感觉着要争这个面子,争这口气,争什么呢?
自以为摆脱了一个桎梏进入一个新的桎梏,这不是很可笑么?要学会经营自己的债务,经营而不是收租收税那样逼死了人也不在乎。上天有好生之德,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个道理,便在这中间。
文东(法律,文学,哲学)
地址:blog。sina/wendong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更新时间2008…11…22 11:16:50 字数:1189
'原文'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读译'国小民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用,人民死也不会冒险远走他乡。虽然有舟只车辆也都不会用来乘坐,有武器装备也没办法拿出来用,人民结绳记事不要文字。自以其食为香甜,自以其服装为漂高,自以为所居安适,自以为风俗得乐。邻国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声音也能相互听得见,人们直到死也不会相互往来。
'读感'老子这一章讲的是一个小国家人民的心态,小国家,人民少,他们没有什么好争,自然也不会就争什么,都保持着自己的本份之心,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不争什么东西,便自有自己的一片国土,也许我们不会认同这种生活,但是没有争执与炫耀,虽然过得原始而清苦,但是内心安详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人一生,追名逐利,什么事情都要分个高下,争来争去,有什么结果,在老子的眼里,还不如鸡犬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一个人活得幸不幸福,取决于他的内心世界,这一章,看出老子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那怕不识字,过最原始的生活,也好过你争我斗的生活。胜了如何,败了又如何?做人,总是放不下这一点成败之心,在患得患失之间选择,那便不如选择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敢,文化,识字,交流这些东西都不要了,不争,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是一种对俗世多深的绝望。
或许这就是老子不想写文章著书以解世人的原因。不过总算留下了这五千言,饱含了圣人智者对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