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史全集-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星夜挺进,迎接第5军之主力”'注:蒋委员长致保山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林蔚转示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占领腾冲电,《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三)第318页。'。根据这一命令,宋希濂兵分三路,一路反攻腾冲、龙陵,一路向腾冲西南地区之莲山、盈江、梁河等地前进,一路以一个加强连向密支那、八莫地区挺进,迎接入缅第5军回国。
当时宋希濂部的兵力情况是这样的:第36师在惠通桥正面阻敌,预备第2师在保山集结待命,第88师处于运输之中,仅有一个团到达保山,第87师尚在昆明待运,新编第39师是否调动尚未确定。作战部署为:在保山已集结完毕的预备第2师,在惠通桥附近渡江向腾冲前进,第88师在惠通桥下游的攀枝花渡江绕攻龙陵,第36师渡江正面攻击日军,后到的87师派出一个团配合88师进攻龙陵。截止5月22日,担任反攻腾冲、龙陵、松山的部队全部渡江完毕,到达攻击准备位置,预备第2师一部已深入到腾冲西南地区。第5军的200师主力和第5军两个补充团在预备第2师的掩护下,经腾冲北面到达怒江上游的泸水县,然后渡过怒江回到保山附近的漕涧休整。
5月23日起,到达攻击准备位置的各部队开始向腾冲、龙陵、松山的日军进攻。并分别以一部攻击腾龙(腾冲-龙陵)、龙松(龙陵-松山)公路上的日军各据点。由于没有炮兵配合,难以摧毁敌人的工事,加上各种弹药粮食补给不及,致使这次攻击只持续进行了5天,伤亡甚大,未收到预期的成果。5月28日,第88师264团在龙松公路上击毙了一个日军大队长,获得日军第56师团的作战计划一份及地图一张,方知日军第56师团全部在腾龙地区,分别为腾北、腾冲、龙陵、腊猛(松山)、芒市、新浓等6个守备区,其师团及直属部队驻芒市。另外,日军第15军司令饭田中将非常重视怒江正面战况,特命令第18师团抽出第56联队、55联队和山炮兵第1大队增援第56师团,整个腾龙地区日军的总兵力约2万人左右。当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得到这一情报后,蒋介石于5月31日下令,第11集团军停止进攻,主力部队撤回,固守怒江,留置一部分在怒江两岸从事游击'注:宋希濂:《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与反攻》第52页。'。至此,滇西滇缅路上的战争,遂演变成为怒江对峙的局面。这个局势一直相持到1944年5月反攻缅北时为止。期间虽也有多次小规模战争,但每次用兵都未超过一个师。
从1942年6月~1943年4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成立,为怒江对峙局面的第一年。主要是由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单独担负滇西战场的指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第11集团军除作战方面经常使用的一个师的兵力控制腾冲以北地区并不断袭击腾冲一带的日军,同时还经常派出约一个团的兵力袭击芒市至龙陵、松山间的日军,收集情报、破坏交通、以及征购腾龙一带的粮食解决部分军需,另外还搞一些重要的事情,尤为突出的是整训部队和成立大理干部训练团'注:同上,第52~55页。'。
怒江对峙局面出现时,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的建制大致如下:
第71军:军长钟彬,下辖36师、87师、88师,第66军:军长张轸,下辖新编第28师、新编第29师、新编第38师。这两个军是第11集团军的基干。
但是,张轸的66军由于在首次入缅会战中失利,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率其残部退往印度,张轸自己指挥新编28师、29师,在滇缅公路上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被日军完全打散。大多数都几十人或三五人一群,沿着滇缅路两侧向东溃逃,更有甚者,他们还沿途抢劫,弄得鸡犬不宁。宋希濂派人在下关、永平、保山一带收容,至6月底,总共收集张轸残部人员5000多人。为了整饬军纪,申明赏罚,宋希濂将张轸所部情况向重庆国民政府军委会汇报,并建议将66军军长张轸、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骥革职惩办,将66军及新编第29师番号取消,保留新编军28师番号,将所收容的5000多士兵作为兵力,归第71军建制,第71军的36师作为独立师,归第11集团军本部直接指挥。宋希濂的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
甘丽初的第6军(下辖第49师、第93师、暂编第55师)在首次缅甸会战中也被日军击破,溃不成军,由缅甸的景东地区退到云南的思茅、普洱一带,残部仅存6000多人。重庆军委会将其编入第93师,调驻车里、佛海一带整训,并守备国境,免去甘丽初第6军军长职,取消暂编55师的番号,第49师调昆明防守司令部整补。与此同时,重庆军委会任命黄杰为第1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6军军长,下辖预备第2师,新编第39师及直属部队,并于1942年秋进驻滇西。是年冬,第54军(军长方天,下辖第14师、第50师、第198师)也由昆明开到滇西祥云、弥渡一带。这样,第11集团军在1942年底所辖兵力为:第71军、第6军、第54军、直属第36师,约45000人。这些部队除守备怒江各要点、在怒江西岸进行游击的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在保山、永平、大理、弥渡、祥云一带整训。另外,宋希濂还向军政部要补充兵2万,以充实各军师的兵源,同时掀起了一个旨在使官兵们能耐艰苦,射击准确,善于攻坚的练兵运动,为以后的反攻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立大理干部训练团,主要是为反攻缅甸培训大量工作人员,派到滇西各地去从事地方工作,组织民众,运济粮秣、侦察敌情,配合部队作战。
当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从中缅边境各地,尤其是从腾冲、龙陵跑出来不少中学生及从缅甸回来的一些华侨青年。因为受战争的影响,他们大多数没有钱,不能到昆明等地去继续就学,但又无其它出路,成天在保山等地街头流浪,衣食困难。宋希濂征得林蔚同意并转报国民政府军委会,拟定成立“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把这些青年学生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充实力量,很快得到批准。(1943年5月,由于军委会驻滇干训团在昆明成立,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改名为“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蒋介石兼任名义团长,副团长为龙云、李根源(后陈诚代之),宋希濂兼任教育长,董仲筅任副教育长)1942年8月,滇西干训团正式成立,地点在云南大理三塔寺。第一期招收学生共1100多人,编成一个总队,下辖三个大队。干训团的教育方针为“对滇西青年施以三民主义的政治教育和必要的军事训练,培养他们成为保家卫国的干部”'注:同上,第55页。',训练期为一年,训练课程为政治、军事并重。当时的政治教育虽未公开对学生进行反共教育但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却是以戴季陶、蒋介石等人的反动思想体系为依据灌输给学生的。因此,这个干训团虽然在鼓励青年学生投身抗战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就这个团的根本性质来讲,则是为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服务的。当时西南联大的一些著名教授潘光旦、费孝通等人还应邀到大理讲学,为宣传抗日,教育青年做了一些积极的工作。
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先后办了两期,1945年3月结束。接受过训练的学员共约2千人,除一部分派到各军师充当排连级干部外,大部分按原籍组成许多小队派到滇西各县去做地方工作,并有部分深入到滇缅边境等地区工作,这两批学员的确为后来远征军反攻缅北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第五章滇西远征军的战略反攻
第二节滇西远征军的组建和整训
怒江对峙的第一年主要是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它控制着整个滇西的局势,担负着保卫滇西,准备反攻缅北的重大任务。但由于日本占领缅甸后,切断了滇缅公路,中国对外陆路交通完全丧失,国际援华物质(尤其是盟国的军事援助物资,不能运入中国,致使中国的抗战面临着严重局面,也直接地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中美双方认为:为了使中国坚持抗战,实施美国的全球战略,必须要打通美国援华租借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但要打通滇缅公路就必须中美英三国配合作战,反攻缅甸。为此目的,中美双方制定并实施了在云南整编、训练、装备中国军队——中国远征军的计划,为盟国反攻缅甸打下了基础。
一史迪威的计划与远征军的组建
1942年3月6日,史迪威首次以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参谋长身份晋见蒋介石,就向蒋介石提出要用美国租借法案军备物资为中国训练30个师兵力的计划。他时刻不忘陆军部给他的命令“增加美国对中国政府援助的效果以便进行战争,帮助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注:查尔斯·F·罗马纳斯、赖利·森德兰:《史迪威在华使命》第74页。'。史迪威清楚地知道,中国名义上有300万军队,约300个师,但这些师平均缺额百分之四十,而指挥官却按满员领取军饷。军队装备不良,弹药三缺,士兵普遍营养不良,疾病流行。他认为中国士兵有坚韧不拔的刚毅品格,决心要把软弱涣散、五花八门的中国军队组建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他动身来华前夕,在给马歇尔的备忘录中,要求在可以提供时,运送给他30个中国师使用的装备,这个军力应在美国部队和航空可以提供支持时获得他们的支持,应指定飞机加速运送供应品去中国。他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其长远目的在于加强中国军队的战斗效能,发动对日最后攻势。为了把战争导向日本,他提出中国应当发展成为最大的进攻力量。
3月9日,蒋介石举行宴会欢迎史迪威。席间,史迪威就训练中国军队30师之事问蒋介石,说:“日前曾请选定30师,准备以美国武器重整军备。美军通讯、炮兵及其他兵种军官800多人即将分批来华,教练中国军队使用新式武器。他们到达后,准备立即开始训练,新式武器运到,可交付选定的部队使用。不知30个师业已选定否?蒋介石回答:只要确知新式武器运到日期,选定30师并非难事;'注: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三册第222页。'。蒋介石令何应钦负责选定各师,指示史迪威与何应钦洽商细节。此后,由中国军事委员会拟订练兵30师的编制和装备表。但具体参加训练的部队,始终没有确定。
缅甸失陷后,史迪威继续坚持努力实现为中国建立一支约100个满员师的军队。其中,第一批30个师,在昆明地区训练和装备,组成Y军,使其成为百万大军的核心。他称入缅作战计划为X-Y计划,X代表从印度进入缅甸的军队,Y代表从云南进入缅甸的军队。准备采用分批训练的方法,先训练骨干,再由骨干训练部队,而不准备整师整师地训练。他的计划,得到中国军政部的同意。为了尽快开始练兵计划,史迪威多次向罗斯福提出,以中国参战和整编军队为条件,向中国提供租借物资。罗斯福考虑中国在战后亚洲的潜在价值,否决了史迪威对蒋援助应按对等原则办理这一基本策略'注: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商务印五馆1982年第115页。'。
1942年8月,中美双方参谋人员共同修订练兵30师的计划,11月最后确定。11月3日,蒋介石接见史迪威时表示:在预定的缅甸战役中,除驻印军外,可以从云南方向派出15个师,于1943年2月底前布置妥当'注: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三册第353页。'。宋美龄还说史迪威深知中国军队与军官能力,请他先选定精良部队和军官,并开具名单,请蒋介石批准。此后,练兵30师计划进入准备供给、运输、兵站、交通管制、医疗卫生、通讯与工程保障阶段。
这时,史迪威已经在计划训练第2批30个师的计划,最终使中国陆军经过整编的师达到100个。这样,在夺回缅甸以后,依次发起汉口战役和徐州战役,攻克徐州后,就可以向日本本土发动空袭。
12月27日,史迪威提出在云南重新编组和集中装备,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包括:设立后方勤务学校,建立有效率的补给制度,在昆明地区建立步兵、炮兵和陆空军协同作战训练班,修复和扩展滇缅公路。调整通往华东的交通。此后,史迪威集中精力努力集结,训练和装备Y军,为预定于1943年雨季后发动安纳吉姆战役做准备。
1943年1月28日,史迪威总结了马歇尔指示的精神和与宋子文、陈诚讨论的结果,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个备忘录。史迪威在备忘录中指出:反攻缅甸正是装备和训练中国军队,促进中国强大和安全的机会,因为可以借助于美国的武器和物资。如果第一批练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