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329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329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去奉行?我们学佛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我们学佛的目的究竟在哪里?自己总得清楚、总得明了。自己来到这个世间,过这几十年,到底是为什么?有没有去想一想?不管你想得通想不通,你只要肯想就好。为什么?肯想,这个人就可能觉悟。你肯想,在佛法里面叫始觉,你开始觉悟了。你要是常常想、不断的去想,你肯定会觉悟;然后你读诵大乘,接受佛菩萨、接受圣贤的教育,你才能真正契入。如果想都不想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违背经教,这个苦难是没有法子避免的,苦难一定会来的。
  这一段经文以及往后,清凉大师都说得很好,「唯明净刹」,经上所说的境界都是说佛菩萨的净土。最低的层次,四圣法界,这个地方不是六道的境界。我们学了,有没有好处?如果没有好处,我们学它干什么!好处,好处在哪里?我们可以说是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没有漏掉,处处都回归到我们现实生活,希望我们学习这个经典对我们现实的生活能有所帮助。我们一定要学地藏的孝亲尊师,一定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要学文殊菩萨的智慧,要学普贤菩萨的真干、实干;没有普贤菩萨的实践、落实,那全都是空的。所以,最后结归到普贤,普贤是真干。
  『化现诸刹海』,我们知道普贤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毗卢遮那遍一切处,普贤菩萨也遍一切处。不但是普贤菩萨遍一切处,地藏、观音、文殊又何尝不是遍一切处?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而我们自己是麻木不仁,失去知觉,所以对於佛菩萨的化现不见不闻。在面前不见不闻,你说这是多么可惜!什么时候我们觉悟、我们回头了,我们就体会到菩萨真实的教诲,我们跟诸佛菩萨慈悲真实的教诲起了感应的作用,自自然然就得受用。受用之中最重要的,自己要发愿,自己的愿力跟菩萨的愿力、跟如来的愿力要能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得到佛菩萨加持」。得到加持真正的秘诀就是心跟佛菩萨的心相同,愿跟佛菩萨的愿相同,行跟佛菩萨的行相同,这是获得加持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具备条件而希求佛菩萨加持,不可能的!没这个道理。
  但是我们也曾经看过、曾经听到过,好像这个人不具足这些条件也得佛菩萨加持,这是怎么回事情?说实在话,那是我们粗心大意,我们看走了眼。这一位得佛菩萨加持的人,他确实有感,佛菩萨有应。可能他这个感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过去生中善根所感。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他自己没有觉得,但是他善根发现,并不是很强烈,所以他自己不晓得,佛菩萨知道。我们又如何能认识他的善根发现?这个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也没有学过佛法,也没有参与过佛法任何的活动,怎样我们能够体会到他有善根?偶然之间遇到这个缘分,接触到佛法,他就能信、他就能理解,我们晓得这是他过去累世善根福德的现前。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现前,偶然的接触,他怎么会懂?
  这个例子最明显的,是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靠劳力谋生。在那个时代每天上山砍柴,挑到城市里面来卖。卖的钱买一点米回家去供养母亲,过这么苦的生活。卖柴之后离开,偶然听到人念《金刚经》,他一听他就懂,他就明白了,这就是过去生中善根现行。我们常常讲缘成熟了,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过去生中都有善根、福德,缘那不定什么时候,缘有时节因缘,早了也不行,迟了也不行,刚好在那个时候,这个佛菩萨照顾。我在年轻的时候,排斥佛教,我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很欢喜;没有接触佛教,没有听过佛教里面讲经说法,没听过!在台湾遇到方东美先生,他给我介绍,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说:「佛经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听了非常惊讶!平常完全疏忽了,真正叫做当面错过。他这一提醒,我对於佛教看法、想法做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才开始,那个时候讲逛寺庙。
  逛寺庙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在找经典,只有寺庙里头收藏著佛教的经典。找经典,向寺庙借经典来看。这都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被人一点醒,它就起作用,缘成熟了。接触之后,求善知识的念头就生起来了。佛经很深,初学很困难,看不懂,但是我们听老师这么说过,这里头是世界最高的哲学,哲学是智慧,那就是说这里头有最高的智慧。我们得找一个人能帮助我、能指点我,这都是可遇不可求。我遇到了章嘉大师,二十六岁、二十七岁、二十八岁,这三年承蒙大师的教诲,奠定修学的基础。三年之后大师往生,我失去一个好的老师。但是过了一年,我有缘认识台中的李炳南老居士,都是佛菩萨安排的。我能够在台中住十年,亲近李老师,就跟《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讲的一样,「从明师受戒」。渐渐的契入,渐渐体会到这个世间诸佛如来、法身大士都在冥冥当中加持。
  所以,这个世界还不至於真的到了末日。大灾难是肯定有,但是不是末日。其他宗教里讲世界末日,佛法里头不是的,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依照中国古大德的说法,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零二十几年,一万二千年才过三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哪里是末日?但是大灾难是不能够避免的,这个灾难是「唯人自召」。灾难的根由是我们把佛菩萨圣贤教诲抛弃掉,伦理、道德没有了。现在做父母的不教子女,做老师的不教学生,我讲这个不教,是伦理道德不教了。做父母、做老师自己本身,很多人也不学了,也都不要了。社会的秩序乱了,标准没有了,天下大乱。所以我常常讲,诸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诲,那是性德,所谓性德就是自然的德行、自然的原则、自然的秩序,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制定的,是自然的,自性法尔如是。觉悟的人,随顺自性;迷惑的人,违背自性。我们讲自性,有些人难懂,我们把它换一下,觉悟的人,他随顺自然、回归自然;迷惑的人,违背自然,他随顺自己的知见。问题就在这个地方,我们应当深思。觉悟众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华严经》这一大段统统都是讲的,清凉讲「净刹」,净刹就是觉悟人的生活环境、修学环境。佛菩萨化现,佛菩萨『愿力所庄严』,所以『一切皆殊妙』,殊胜、微妙,在六道里头找不到的。
  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但是必须要记住,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学习要真正能成就,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成见,一定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是真正学佛。道场、善友是我们修学的助缘,不能缺少的;成不成功的关键,关键在自己的认知,用佛法的术语来说,关键在自己的信解行证,不在别的。学佛第一个阶段,初学要接受经教。佛法是先解后行,就像走路一样,先要认识路,然后你才能走路。你要不认识路,你走到哪里去?所以首先你要认识方向,要认识道路。认识方向、认识道路,这是经教。多学经教、多听经教,这个路子方向、目标,我很清楚,我一点都不迷惑,我走这个路子会走得很快乐,会有进步。如果方向目标、道路都不认识,你走得很辛苦,愈走愈迷惑,人会退转,甚至到最后不相信。由此可知,初学佛的人要亲近善知识,要好好的来学经教。但是在太平盛世没问题,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花个十几、二十年、三十年学教,有时间。真正修行,能够有个三年、五年、十年,足够了!诸位要知道,佛法确确实实是知难行易。知真难,行不难。你不能行是因为你不知道,你知道得不够透彻。
  我们在澳洲这个地区,此地立了一个净宗学会,著重在行门;我们在图文巴山上,诸位也曾经去看过,那一边我们立了一个净宗学院,著重在解门。那个地方是以研习经教为主,这个地方是以精进念佛为主,我们这两个地方合起来,净宗的道风、学风才完整。此地总干事邱居士来问我,应该怎样来修学?我跟他讲得很清楚,这个道场应当要效法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在苏州建立的灵岩山寺,纯粹净宗道场,提倡专修。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当年印祖在世指导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不讲经、不做法会,没有经忏佛事,常年佛七。常年佛七就是天天都是打佛七,佛七不间断。在佛七当中偶尔讲一点开示,开示的时间都很短。
  一般讲开示最长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为什么?人家要念佛,你讲开示是打闲岔。开示在什么时候讲?大众念佛的时候有疑惑,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帮助他解决困难。解决困难只要几句话,提醒他、警策他,而不是障碍他。打佛七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是以这个为目的。你夹杂著这些开示、夹杂著经典进去,就把你这个目的破坏了。所以你打佛七,到底是为什么?我为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讲的,那就不能打闲岔。真正用功的道场,决定不能说话。所以我在古晋建个道场,派悟忍法师到那边去带领大家,我教他只有一句话:不讲话。上山就不讲话,你讲话的时候下山去。不讲话,他心定,功夫才能成片,才能得念佛三昧;杂心闲话,一天到晚在那里「口念弥陀心散乱」,不能成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五段「刹庄严中」: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庄严。】
  下面也举了十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明,这也是「唯明净刹」,都是菩萨的净土。这十句里面,或者是以「宝」为庄严,庄严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美好,是一般世间人所喜爱的,以宝为庄严。或者以「人」为庄严,人,诸佛如来是人,诸大菩萨是人,佛菩萨所在之处,焉得不庄严?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欢喜、敬仰,这是庄严。再其次的,「法」庄严,这个地方有讲经说法,说希有大乘的经论,这是法庄严。再其次是「修行」,这个地方有真正修行人,不论他是依照哪个方法来修,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他在这里修学某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能够证得希有殊胜的果德,这是庄严。我们世间一般人常讲,某个地方有得道的高人,这个高人或者是出家、或者是在家居士,真正修行得道证果,这是庄严,真是希有无比的庄严!或者是诸佛菩萨「示现」,教化众生,消除世间的劫难,给这个世间带来安定和平,带来善因善果。由此可知,庄严有种种,这世界还有种种庄严。
  诸佛菩萨净土的庄严,种种庄严具足。在我们这个世间可能有一样两样,有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个世间,几几乎乎一种我们都看不到,也许在世俗里面只能够看到七宝庄严。我们在许多大城市观光旅游的地区,看到许多的建筑,建筑得富丽堂皇,那是属於以宝为严。这个地方没有听说有圣贤人出世,人的庄严没有了,法的庄严、正法庄严也没有,这些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真正的庄严,是令我们得真实殊胜的利益,所谓是真善美慧,而绝对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为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只在这一世,来世怎么办?这个东西带不去的!佛在经教里面说得很多,带不去的都是假的,假的不能放在心上。真正聪明人、觉悟的人,要把什么放在心上?带得去的,生生世世有受用。带得去的是什么?觉悟,觉悟能带得去;佛法里面讲,功德能带得去。福德虽然也能带得去,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佛法不重视福德。佛法重视定慧,重视戒定慧。戒必须跟定慧连起来,这是佛法重视的;如果单单有戒没有定慧,这个戒是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六道。
  因戒得定,定能超越轮回,那也要有相当的定功,大乘经上常讲的九次第定。阿罗汉要超出三界,三界最高的是无色界,无色界修的是四禅八定,所以到第九个层次的定功,超越了!八定没有超越。如果慧要是开了,问题解决了,不但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慧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佛法修学总的目标是要开智慧,破迷开悟。唯有开智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智慧不开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念佛堂,念佛堂是干什么的?念佛堂是修定的,因定开慧。你在念佛堂念佛得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上、中、下三品,下品的念佛三昧,一般净宗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