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319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319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所讲见思、尘沙、无明。无明至少要破一品,《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他们所住的是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之为一真法界,像华藏世界是属於实报土,所以跟前面讲的法性土不一样。法性土是不管你觉迷,十法界本体都是法性土。所以法性土不是修得的,法尔如是,问题就是有人见,有人不见,有觉有迷,差别在此地。实报土,那是只有觉没有迷。觉,烦恼习气才断尽,只有利他,决定没有自利。
  凡夫毕竟是凡夫,凡夫做好事著相,利益众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利益自己,知道这个事情利益众生对自己有大利益,他才肯干;利益众生对自己没有利益,他就不干了,这是凡夫,没有觉悟!真正有觉悟的人,只有利益众生,决没有想到利益自己。他了解事实真相,自他是一不是二。什么是自?一切众生是自己,《华严经》上讲的法身,你几时真正能够明了,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那就恭喜你,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了,你就是法身菩萨了。
  《金刚经》上讲的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讲得更好,「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著相,起心动念第一个是我,有我见有我相,坚固的执著,所以你不能得定,你不能开慧。没有定慧,那你就是无明,就是烦恼。所以天天用的是什么心?轮回心造轮回业。造再多的好事,出不了六道,那些好事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
  这个事情到底好不好?一般人说这是好事,大福报,人天大福报。我们听听佛菩萨怎么说?佛菩萨则不以为然,佛菩萨怎么说?也好,也不好。这个话是真话,决不是模棱两可。说你也好,你要觉悟就很好。觉悟怎么样?我有福报,这个福报给一切众生共享,好事!怎么说亦不好?你有大福报,你要做个恶事,你会害很多很多众生,那将来你的果报在三途,你就苦了,所以也不见得是好事情。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在现前看到这个世间,有些人得大财富,有些人得很高的地位权势,这是有漏福报。他要是遇到高人在旁边帮助他,看他犯了错误劝导他,他能够改过来,这是好事情。要遇到一些不善的人在他周边,天天给他出坏主意叫他做坏事,那个麻烦就大了。
  古今中外历史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些帝王都是前世累劫所修积的福报,他的缘成熟了,果报现前,不是偶然的。我们学佛的人对於因果报应完全接受,完全相信,一点都不怀疑。缘太重要了,人不能跟人结恶缘,结恶缘将来你的福报成熟,你的周边围绕著你的是恶人,你怎么能不造罪业?我们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纵然修的是有漏福报,不要紧,你做了帝王,你底下这些大臣都是善人,都是贤人,都是君子,你是一代明君,一代圣主。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多想想,不能够疏忽。无论我们修行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超越三界六道,能不能往生净土去作佛作菩萨,这些事都要想到,决定不能疏忽。
  再其次我们也在经上看到「色相土」,佛说这是以自利后得智为体,这就不是净土。第四有「他受用土」。第五有「变化土」。刹体再多,总而言之,不外乎这个五大类,我们细细去读诵经论,大致上可以能够理解。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刹体」偈颂第一首: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一句是说偈的仪式,我们在这一部经里面读得很多,也可以说遍数最多。这里面的意义在前面多次的介绍,凡是佛在经论上有许许多多次重复的地方一定是很重要,这是我们凡夫很容易疏忽的地方,所以佛菩萨慈悲,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学佛的同学,为什么要学佛?无非是想得到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正法,纯正之法;净法,清净之法;我们要求得觉正净的受用。觉正净的反面是迷邪染,我们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哪一个人不是堕落在迷邪染里面?自己好好想想,确确实实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过的是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是六道轮回的日子,无论这个世间贫富贵贱,不但是人间,即使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例外。
  学佛之可贵,反过来,回头是岸,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我们确实是有这个希求,有这个愿望,但是我们没有法子离开迷邪染,没有方法得觉正净。这个原因在哪里?为什么古时候的修行人能得到?不但出家人得到,在家人也得到。你们看看《大藏经》里面的「居士传」,在家男众;「善女人传」,在家女众。没有离开家庭,没有离开事业,也没有离开一般应酬。他为什么能够离迷邪染,得觉正净?这很值得我们反省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说实实在在的话,就缺乏在闻经太少了。
  古时候的道场跟现在的道场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古时候的道场天天讲经,天天教学。换句话说,无论你出家在家天天上课。这是真的吗?一点都不假。你看看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间,他所做的,为一切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三百余会就像我们现在办讲座一样,我们现在讲座讲一届一届,三百余会是三百多届。他办的这个讲座时间有长有短,长的时间有好几年,短的时间有几天、十几天、半个月、一两个月,不一样。一生总共等於说办了三百多次讲座、讲习,或者是研习,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时间四十九年;除了旅行之外,几乎都不间断。
  即使在旅行当中,还有路途上遇到一些人提出问题向世尊请教,佛也为他解答。这些事情诸位在《阿含经》里看得很多,经文不长,短的不到一百个字,长的两三百个字,记载世尊为大家解释一切问题。我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休息过。所以哪一个道场不讲经?哪一个道场不教学?如果不讲经不教学,这就不是佛的事业。
  佛的事业,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一生干什么事?他搞的是哪个行业?他的事就是教学,他的行业用现在术语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们想想对不对?释迦牟尼佛教学,学生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来学,他就欢喜教导你,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有教无类,完全是开放的。
  尤其是难得,他老人家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不希求别人报酬,不希求别人供养,自己生活很简单,每天出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你看他多么自在!这就叫如来家业。所以要记住如来家业是教学、是学习,自己不断在学习,永远不断的在教别人。绝对不是现在这种道场,现在的道场没有讲经说法的,佛法之衰,衰在此地,道场累积的罪业原因也在此。
  所以弘护是一体,弘法、护法没有一个不是通宗通教。所以我常常在讲席里头告诉大家,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护法是什么人?这一个道场是个学校,护法是校长,是学校的执事人员,他的功德最大。弘法是什么人?教员。校长不请你,你这个教员教得再好,你无用武之地。所以弘法的法师依靠什么?依靠护法。所以好教员要依靠学校的好校长,这个好校长认识他、尊重他、聘请他,请他到学校来上课,学生得利益了。学生得利益,第一个感谢的是谁?感谢校长。校长给我们请这个好老师,感谢老师是第二位,这个要懂得!所以实际上来讲,当教员容易,当校长难。佛法的兴衰,众生的福德,完全在护法双肩上,弘法是协助护法的。
  所以佛在经典上讲一佛出世,一尊佛他是弘法的,千佛拥护,一千尊佛降到这个世间来当护法。做护法的人都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护法的人,他的修持,他的德行,超过弘法的人。所以多少护法,寺庙里面的方丈、住持、当家、执事是古佛再来,菩萨示现。众生有福,他才有智慧、他才有能力培养继起的弘法人才,这个功德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功德。
  今天佛法为什么衰?我们很清楚,不是衰在弘法,弘法的人大有人在,没有人支持,没有人请他。所以虽然有弘法的能力,真正是无用武之地,只好退回家里去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难在这里!这就好比有能力做好教员的人很多,学校校长不要他,不聘请他,他有什么法子?他只好改行,做别的职业去,维持自己的生活。顶多自己自修,自己成就,不能够利益社会大众。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我们的感慨很深。
  『承佛威力,观察十方』。「承佛威力」里面,得佛加持。得佛加持,你自己不认真修学,你怎么会得佛加持?「观察十方」是慈悲一切,他有大慈悲心,有大愿力,普度一切苦难众生。所以我们这一边净宗学会,谁是学会的佛菩萨,主持教化?会长。会长、副会长、总干事是菩萨。再有能力,讲经说法的法师也好、居士也好,他不邀请你,你就无用武之地。他能够邀请你,邀请的法师是教员,他们是校长,教员为校长服务的,忠心於校长;校长对教员要知道礼遇。
  古时候国家领导人、君王对於读书人、士大夫阶级,我们在古籍里头常常看到礼贤下士。对於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能够担任教学的人,在一个国家,国家的领导人他是总校长,他要教化全国老百姓。谁去教?他要招一些教员来教,对这些教员有礼貌,礼贤下士,自己谦虚,尊重这些教学的老师。老师们尽心尽力来效忠,全心全力帮助他教化人民,教化百姓。一个道场建立,道场的主人就是佛菩萨,应当学习经典里面的教诲,对於有德行、有修持、有学问的这些好的教员要知道礼请。教员实在讲他们很清高,他们不重视名闻利养;要重视名闻利养,俗气了,这个教员可以不必请他。
  古往今来,世出世法的高士,高是高明,士是有学问有德行;高上面加个清,清高。为什么他还要人尊重?是不是他也有毛病?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是有点道理,实际呢?实际没有道理。高士教人他知道观机,我在这里辛辛苦苦教,会不会有成绩?如果辛辛苦苦在这里教,一点成绩都没有。你想想看,他只有自动辞职退出,没有成绩对不起这个道场,对不起这一方的大众,也对不起校长。不需要校长下命令开除他,撤他的职务,他自动就走了。所以教学这一门跟其他的行业不一样。
  这些清高的老师唯一要求的是什么?尊师重道。做老师何必要人家尊敬你?不是,从尊师这个地方看到你对道业重视。你要是重视道业,你一定尊师。你对老师不尊重,说明你对於道业不尊重,是这么个原因。老师看这个学校、这些学校的领导人,看这些学生、在这里接受学习的大众,他们对於道业尊不尊重?爱不爱好?是不是认真热心在学习?如果真正热心在学习,就是给老师的侮辱,老师也不会走。为什么?不忍心。
  老师的志是在传道,传道授业,他怎么能走?学校很穷,发不出薪水,甚至於吃饭都成问题了,老师也不会走。为什么?这个学校上下,上是领导人,下是学生,重视道业!他要跟大家共甘苦共患难,他不会离开的。但是如果大家学习的态度懈怠懒散,不再重视了,这个老师你给他再高的荣誉,再高的待遇,他也要离开,他不能不离开。所以高士是绝对不会把名闻利养放在心上。这个东西看得很淡薄,置之度外,完全看到你重不重视教学。
  尤其是圣贤的教学,在一般宗教我常常说神圣的教学,我每念到这一段经文,我有很深很深的感慨。这八个字「承佛威神,观察十方」,上求下化,菩萨一直到等觉还是这样的。此地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了,依旧是上求下化,成了佛了;成了佛之后,还是「承佛威神,观察十方」。他承什么佛威神?成佛之后一定要降下来作菩萨。为什么?为一切新学、初学的人做榜样,那是真正慈悲到极处!没有为自己,完全为别人,做给别人看,做一切众生的榜样。
  就好比念书,在现在学校里头,自己已经拿到博士学位,最高的学位拿到了。现在世间人拿到学位,这是自己学业完成了,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菩萨不然,菩萨成佛之后怎么样?又回到一年级去当学生。为什么?到一年级去帮忙同学,这叫真正慈悲。无论是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需要帮忙的学生,他都示现,所以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小学生得度,他就示现小学生。应以中学生得度,他就示现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