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三种。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第一种是「辩才」,说法有辩才,欢喜为人演说,帮助别人断疑生信。第二种是「劝赞」。劝导大众,大众稍稍有一点成就,要赞叹、要鼓励,这对於初学很重要。初学的人信心不定,容易退转,所以你要观察时节因缘,有时候要赞叹他、要鼓励他。我初学在台中十年,李老师不时用这些方法来帮助我。早年我最初跟章嘉大师三年,章嘉大师常常用这个方法,赞叹、鼓励,不让我退转,信心不退转。最重要是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比什么都重要,善知识不能没有这一套的本领。第三种是他有成就,有了成绩,要为他庆幸。他遇到了障难,这是在所不免,遇到障碍、遇到困难要安慰他。菩提道不容易走,尤其是我们自己过去、今生造的业不善,不善的业造成许许多多的魔障。魔障现前的时候,如何能度过、能突破,当然要靠你的定力、要靠你的智慧。禅定、智慧能降伏魔障,还要得到老师、善友的劝慰。语业有这三种。
意业就是存心,要常常存有接受教学的这个心;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那你就错了。经听一遍不行,听十遍、一百遍、一千遍都不够。到什么时候才听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够了。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一部经你要永远听下去。现在方便,有录相带、录音带,遍遍听,一定要听到开悟。要懂得一门深入,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那你就搞错了。
所以我讲《华严经》,直接的因缘是韩馆长她启请的,台南开心法师启请的,他们两位是功德主。尤其是开心法师跟我讲过十几遍:「法师,你一定要讲;你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我很受感动。韩馆长也是这个意思,我这才开讲这部经。因为我在讲《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已经把《华严》放下,为什么?《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我讲中本,不想讲大本,这样的一个因缘。
大本好不好?真好!所以大本同学们可以听,不要学,学有一定的困难,听就行了。你要学,还是学你自己主修的经论。你发心学《无量寿经》,你可以听《华严经》,把《华严经》里头听到的东西,用在《无量寿经》里头,这样就好。你学《地藏经》,也能把这里头这些道理融合在《地藏经》里头,这个对你就有好处。否则的话,又想学这个,又想学那个,把你学习的方向打乱掉,你很难有成就,这样就变成害了你,不是帮助你,是障碍你。
佛法里头常讲「正助双修」,你正学的是哪一部,这个做为助,助修。可以听,不必在这上面下功夫。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你在这里学一章、一课,像我们从前讲的「知足天王」,那是一个单元,专修那个,行!清凉大师提倡的最后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其实「普贤菩萨行愿品」有四十卷,专学最后这一卷,现在流通的就是这一卷,这是清凉大师提倡的,可以。学里头一个单元,而不是学全经。但是全经,听有好处,因为你曾经听过,那你在这个单元的时候,对你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华严》对於大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一切法门都有帮助,所以它叫「根本法轮」。我为什么不鼓励大家学?我们的根性不是圆顿的根性,所以修学这个法门吃力不讨好。真正想学,我讲的这十六个字的条件,你要百分之百的做到: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没有「名闻利养」的念头,决定没有贪图世间「五欲六尘」享受的念头,决定放下「贪瞋痴慢」。这样的根性,再能发大心(发大菩提心)要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那是这个经的当机者,这个法门里面的正科生,要要求这个条件。你要不具足这个条件,你想学这个法门,学不像,不如选一部小经,你还会真有成就。
不入境界,经、注解摆在你面前,看不懂,体会不到里面深广的义趣。我跟大家说的句句都是真实,我何尝不希望多有几个《华严》根性的同学,将来对於正法久住,佛法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全面的复兴,需要这样的人才,我很殷切希望。难!人才太难太难了。这个在世间人常讲是彻底牺牲奉献,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真正能放下。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我要没有章嘉大师三年那个基础,我到台中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学佛的根基是章嘉大师给我奠定的,他教导我的就是「看破、放下,重视戒律」。我跟他三年,归结他的教学心得,就这三句话,这是入佛门真正的基础。以后这么多年来,愈是契入,对於章嘉大师的教诲愈感激。否则的话,不可能契入。所以「心意教化」头一个,就是常常要有好学的心、接受圣贤教诲的心,这个心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个是选择,有智慧有能力选择法门,契合自己的根性,契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因为你学起来容易。决不是说别人学什么,我跟他学什么,那不一定能契机。要契合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的程度,也能够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你修学就方便,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你要记住,方向目标是一个。我们今天的方向目标都是「取西方极乐世界」,目标都是「亲近阿弥陀佛」。选错法门,你的路就不好走。
第三个是帮助别人。我们有念念帮助众生的心,那一定要了解众生的根性,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观机」。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什么样根性的众生,要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实在讲经教里面所说的固然能学到,最重要的是经验,我们接触的人多了,经验就丰富。哪一种根性的人,一眼就看清楚、就看明白,你就晓得对於这个众生,应该用什方法来接引他、导引他。自己对於这些经教,就知道如何涉猎、如何采取,这是智慧里头的后得智。
第三种,要帮助众生发起过去生中所种的善根,一定要能肯定一切众生都有善根。他的善根为什么不现、不见了?他有障碍。你要细心观察,把他的障碍去掉,让他的善根现前。这个道理,你看《三字经》上,头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话我们要肯定。确实是本善,现在为什么变成不善?原因在哪里?要知道,要把他的本善引发出来。王阳明先生也常说「人都有良知」,良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都有良心。为什么变成没有良心?被业障障碍住了。帮助他消业障,恢复良知,我们要有这个意识。
第四种是建立,要有这个心。如果缘都具足了,你要建立佛教的事业。像我们这一年来,在图文巴建立一个「净宗学院」,缘成熟了。缘不成熟,我们有这个意思,你看多少年讲经的时候,我常常在讲台上讲「我想建弥陀村,我想建佛教学校」,没有缘!有这个心,有那个念头,能够帮助更多的人。现在在澳洲,我常常想,为什么会到澳洲来搞?我从来没想到的。几十年来,我念念都想回到祖国,每一次跟朴老见面,朴老都说「回来吧!落叶归根」,我念念都想回去,没有想到在澳洲。
但是仔细观察,这是佛菩萨安排的,安排到澳洲正确。为什么?那个地方的人有福。澳洲人老实,人诚恳,没有虚伪,我们以真诚心对他,他们立刻就是真诚心回报。所以我们中国人讲的「天时、地利、人和」,在澳洲这三者具足。佛菩萨给我们选择这个地方是正确的,我们全心全力在那里生根,再要去扎根,全心全力在那个地方把大乘佛法落实。我所学到的,我统统在那边要做到,这就是「示现化」。
佛身十种教化,我们一定要知道学习。这以上所说的,都是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讲的。大师末后说「依实起用」,实是实在的理,实在的教诲。起用落实,你能够这样落实,这就是「化身」;化身并不是别有一个身给你示现,不是的!这就是化身,如来的化身,他这个话讲得好。由此我们晓得,佛无量无边的化身,没有别的,只是把经论里头所说的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经典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经典上所讲的境界,变成我们帮助这个社会种种的标准,都要把经典全部落实,这就是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化身。
清凉在《疏钞》如是说,他老人家引用《佛地论》,佛身也有十种教化。《佛地论》上所讲的大意,与《疏》里所说的相同。由此可知,十类教化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於我们培训班学讲经的同学。今天下午我们还有两堂课,我想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佛地论》上所说的这十条,也给诸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一段经文就算告一个段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一二卷) 2002/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12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北方师子奋迅菩萨偈颂:
北方师子奋迅菩萨,他的十首偈介绍完了。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引用《佛地经》,说佛身有十种化,也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学讲经说法的同学们,无论是出家在家,我们从事这个行业,「身语意」三轮的教学相当重要,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地经》里面所说的,它也是讲第一个「依身起」三种教学。经上讲「化」,化的意义深,我们讲教学只是讲到一面,但是「化」,它还有成就,中国古人常讲的「读书变化气质」,那就是教学的成就、成绩。如果学了不能变化气质,这个教学是失败的,没有收到效果。学佛很显然。
古时候读书对於这一点非常重视,那个时候是私塾制度,家长请一个先生来教子弟,教了两三个月,如果学生气质没有变化,这个时候必定把这个老师辞退,另请老师。学生时间最为宝贵,不能够浪费时间,所以教学要重视成绩。现代教学讲究什么?形式上的成绩,考试答的卷子,分数好不好。从前不是的,从前是看气质。
真的,读书变化气质。学了之后,你像不像个好人?像不像个君子?从前教学标准是贤人君子,也是分三等,等於是现代学校三个学位,最高的「圣」,其次的「贤」,最低的「君子」。现在学校也是三个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在佛门里面还是三个,也是三个学位,佛、菩萨、阿罗汉。像不像?大乘的标准,你学了,像不像个菩萨。我们一般讲初发心的菩萨,像不像个初发心的菩萨。佛法里面的标准非常明显,比儒家讲的明显多了。佛法里面讲的,在家修行的标准是净业三福、三皈、五戒、十善,你要不能够落实,你不是佛弟子,你不是个修行人。出家的标准是《沙弥律仪》,标准在此地。老师做示范给学生看,不是一味无理的要求。
首先,「身轮起三种化」,我念的是经上的文字。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我们身体形相为众生,佛教化众生,众生是教学的对象,为众生做三种教化的榜样。第一种是「受生化」,他这里的意思讲得好,「谓受最后身」。这个意思比前面《疏》里头的意思还好,前面《疏》里头意思是「随类化身」,这个讲到示现上,示现做最后身,来生永脱轮回,这个叫「最后身」。死了以后还到这个地方来投胎,来搞六道轮回,那就错了,你的佛就白修了。
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模范?绝对不是说我一天吃一餐,我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修那种苦行。大乘法里面,无益的苦行,佛并没有要求。我们是修「净宗」,净宗往生的人不是靠一天吃一餐往生的,不是靠不睡觉往生的,不是!靠什么往生的?信、愿、行,与佛相应。佛在哪里?我讲过多少遍,佛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首先要建立信心,坚定的信心是我们真正的依靠。把《无量寿经》的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无量寿经》里面的教训要记住,依教奉行。所以每天读诵、听讲,你要听清楚、听明白,你要做到;信、愿、行,「行」就是做到、落实。
经上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句话就是包含普贤十愿、文殊十波罗蜜。千万不要以为这部经上没有说文殊十波罗蜜,里头意思都有、都圆满,我们要把这些落实。又何况经文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要修清净三业。头一条就把口业提出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句就是十善业道。从哪里修起?从十善业修起,十善业道都在这部经上。
我们读《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你记住就行了。「佛告龙王,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句话了不起!有一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