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265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65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转不过来的时候,你谈什么和平?自己总觉得有一点优越感,那个优越感是傲慢。总觉得我比别人强,不知道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所以是轻慢众生,自以为是,那个病根就是末那识。
  然后再转第六识,第六识是分别。妄想分别执著,第七识是执著,第六识是分别。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也不起分别执著,这两个识转过来了,「因上转」。只要这两个识转过来,第八跟前五识自自然然连带转过来。转阿赖耶为大圆镜,大圆镜是比喻,圆是圆满,镜子就是智慧,一切都照见。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变成成所作智,成就一切所作。为什么?它是工具,眼耳鼻舌身这是身体,这身是工具。这个工具不再造罪业,这个工具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佛家讲的度众生,这是度众生的工具。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的项目很多,总的纲领原则不外乎两个字「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说明。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这个身的形状千差万别,《普门品》里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一定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看看《华严经》最后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五十三位那都是诸佛如来。他用的什么身分?出家身分五个人,其余全是在家。示现童男童女,示现士农工商,有示现国王、有示现大臣,有示现经商、有示现做工,各行各业,这都是诸佛如来。他用这些身分,现出这种形相,帮助众生觉悟的。
  方法我们凡夫不知道,他有示现正面的,还有示现反面的。什么原因?众生根性不相同,有人要从正面教导他,他会觉悟,有人要从反面教他,他才会觉悟。菩萨示现一切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他只住他自受用的报土,但是决定没有这样的佛菩萨,为什么?只住自受用的报土,一点慈悲心都没有,这个与法不相应。我们前面讲的法尔如是,那与这个不相应,决定是具足圆满的大慈悲心,尽虚空遍法界缘很广,不可思议,哪个地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个应就是现身说法,身教、言教、意教三轮度众,永远没有休止的。佛菩萨对於众生恩德之大,只有佛知道,菩萨知道,觉悟的人知道;没有觉悟的人,永远他想不到。想都想不知道,他怎么知道恩?知恩才知道报恩。用什么方法报恩?如教修行这是真正的报恩者。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认真努力去落实,百分之百的把它做到,这叫真正报恩者。
  这一句里面,菩萨自住的;菩萨应化在世间,跟我们居住在一起,虽居住在一起,不是一个土,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他住他的自受用土,他住他的变化土,我们凡夫住的是业报土。但是这样就形成什么?凡圣同居土。这里头有因有缘,佛以众生为缘,众生以佛为缘,互为因缘。菩萨以众生为缘,圆满他的佛国。菩萨教化众生,我们常常讲教学相长;他要不教学,他到哪一生才能成佛?可以说,他没有成佛的指望。他要想成佛,他要想提高他的境界,要努力认真教学。所以教学两利,不但利益众生,他利益自己。这桩事情,我们就以学校老师为例子,一个老师教学,他大学毕业拿到学位,教初中,可以教初中二、三年级。教若干年之后,他的资历逐渐逐渐高了,人家请他教高中;高中教若干年之后,大学里头聘请他去作老师。经验丰富,学识也在教学当中提升。他的德行、他的学问、他的经验,年年都在提升,把他提升到最高的阶位去当大学校长去了。所以菩萨如何升级?以《华严经》华严会上来讲,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初住,他如何提升到二住菩萨?二住如何提升到三住菩萨?教学!所以他以众生为缘。众生也要靠佛菩萨教诲才能觉悟,没有佛菩萨教诲完全不觉悟。
  诸位同学,我们培训班同学,你们都出家了,学佛多年,你们有没有觉悟?没有!完全没有觉悟!从什么地方说你没觉悟?赞叹你几句,你很开心,乐得不亦乐乎!骂你几句,生气要生好几天,你是凡夫,你没有觉悟,你禁不起考验。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顺自己意思的起贪心,不顺自己意思的讨厌。从什么地方看?饮食起居,你一点觉悟都没有。觉悟是什么样子?觉悟的人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几时你这个念头一动,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觉悟了。几时你真放下,真正看破了,看破是明了,放下是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自在随缘,你觉悟了。你还有烦恼,你还有习气,贡高我慢,自以为是,你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你一点觉悟都没有。不是说我天天在听经,我天天在念佛,我就觉悟了,不是的!经要真的听懂了,把经典里面的道理确实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典里面的教诲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你才觉悟。觉悟的人没有不持戒的,为什么?觉悟的人一定是要做出好榜样来给别人看。觉悟的人给那个不觉悟的人看,我心里起个念头,我一定会照顾到「我这个念头,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如果不能做好样子,这个念头赶快要断掉。我的行为、日常生活行为能不能给一切大众做榜样?觉悟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会顾到众生,以众生为缘,尽心尽力做好样子。
  现在这个社会把圣贤教诲都舍弃掉,现在的大众每个人都能觉察得到:对父母不孝,对社会、对国家不忠,对一切人交往不仁不义,这怎么得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没有了,这成什么世界?觉悟的人就要做出一个榜样来,要做出孝养父母,要做出尊师重道,要做出有仁有义。现在这个世间人忘恩负义,你一定在社会上做个好榜样,有仁有义,有恩有德,做出来给人看。不是光说,说了没有用处。连早年在哈尔滨往生的,我们在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看到的修无师,那是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自在往生的,走的时候大家要送他的、帮他助念送他的,要求修无师或者是做一首诗、写几首偈子留给大家做纪念。修无师说:「我没有念过书,我不认识字,我什么都不会。」他在出家之前是做泥水匠的,出家之后在寺庙里头常住都是修苦行的,厨房里面打杂,都做这个事情。一天到晚那一声佛号不断,见人笑咪咪的「阿弥陀佛」,他念成功了。他知道世间苦,吃过苦头过来的,知道苦。自己不认识字,苦力出身,对任何人都尊敬,「我不如你」,他成功了。贪心断掉了,瞋恚心断掉了,没有嫉妒心,没有我慢心。
  在寺院里头没有人瞧得起他,他对於任何一个人都恭恭敬敬,人家念佛念成功了,预知时至走的。走的时候,大家要求,他也没有法子,他说:好吧!我有一句老实话供养大家,「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听了,觉得他这个话说得很实在。能说的人太多了,他自己做不到,那有什么用处?没用处!我们不能不知道。怎样要把经教里面理论、教诲、境界完全落实,这是我们的宝,叫法宝,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宝贵的。金银七宝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不能消除你的罪业,不能提升你的境界,唯有法宝才帮得上忙,但是几个人重视法宝?所以我很清楚,大陆上修行人我们很尊敬、很佩服。为什么?他们苦日子过得太多了。已经开发中国家地区,人民富裕,富贵学道难。是学佛,但是不认真,把学佛看轻了,不认真,不老实。大陆上人受过真正的苦难,他知道佛法可贵。我听说我们送去的经书,他们接待,顶在头上。我们的录相,大陆同修得到了,如获至宝,在电视上放出来看的时候,跪著听。
  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他们做到十分诚敬,他得十分利益。我们在海外这些学佛的同修,哪有这样尊重的心、真诚的心?没有!所以收的效果很微薄,道理在此地。我听会长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在没有到中国大陆去之前,总以为自己新加坡学佛总觉得不错,也感觉得很自豪。到中国大陆去一参访,看到人虔诚,回来之后告诉我,我们跟他比,差太多了。有一次他到五台山那边,那边人生活非常之苦,你给他钱,他不要,你给他衣服,他也不要,他要什么?他要经书,他要录相带、要录音带。李居士回来之后,非常感动。我们学佛哪里能比得上人?我今天在海外不断的还在认真努力讲这些大乘经典,为什么?我知道这些录相,将来他们都能够看得到。海外人不重视,他们很重视,这个经不会白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0七卷)  2002/05/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07
  诸位同学,请看「起具因缘」长行第五句:
  【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故。】
  这一句是讲变化土的因,也是凡圣同居土的业因。『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同集善根』,这句话非常重要。菩萨集结一切善根,没有问题,他们是已经觉悟的人,众生里面可以说多数不觉悟,也有少数觉悟的人。菩萨跟众生觉悟都要依诸佛如来的教诲,菩萨比我们凡夫善根深厚,容易接受,接触到佛菩萨的形相教导,善根就能够启发;众生业障深重,虽蒙佛菩萨教诲,善根偶尔现前,乍现还灭,这是众生成就的难,太难了!不能说他没有善根,听闻佛法,接触到佛法,那一念善根现前了,可是境界现前的时候,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境界现前的时候,把佛法忘得干干净净,还是随顺自私自利,还是随顺贪瞋痴慢。这桩事情佛都帮不上忙,绝对不是说佛不慈悲,是帮不上忙。帮不上忙也得要帮,不能说帮不上忙就不帮,还是要帮。什么时候回头,那就像一般宗教里面说的,你什么时候就得救。你得回头,你不回头,你永远不能得救。所以在大乘经教里佛讲真话,「佛不度众生」,所谓是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
  宗门对这桩事知道得很清楚,六祖能大师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他对五祖讲的。迷的时候靠老师开导,自己悟了之后,自悟、自修、自证。老师启发的恩德,要不是老师最初指引,你怎么晓得这条路?你怎么会觉悟?「报本反始」,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讲的大德,人不忘本。我学佛得力於章嘉大师跟李炳南老居士的教诲十三年,但是那个根是方东美先生,他要不指点我,佛法的殊胜我们这一生当中永远都不认识,换句话说,这一生的机缘就错过了。他这一指点,时间再短,我们走上一条明路,帮助我成就虽然不是他,他是根,他是源头。中国古德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古时候学生考中状元,这是在古时候最高的学位,他回家来祭祖拜老师,报祖宗老师之德。他拜老师拜哪一个老师?拜他启蒙的那个老师。就像现在念书,你拿到博士学位,你在社会上有辉煌的成就,你拜老师拜哪个老师?拜小学一年级教你的那个老师,启蒙的老师。源远流长,你要找源头,那个老师代表你所有的老师,他做代表。不是以大学博士班指导老师为代表,是以你启蒙的老师做代表,你看看这个意思多深,这个感情多厚!现在人哪里懂得?
  我常常想念著小学的老师,启蒙的老师都不在了,现在保持连络的有一个初中的老师,今年九十多岁了。人不能忘本,人不能忘恩,这个人从前对我好,以后对我不好,我不要记他的不好,要常常想著他的好处,养自己的厚道,养自己的德行。专记别人的过失,把别人的好处一笔抹消,这个人是刻薄寡恩之人,这个人无论他拥有多么大的权势、多么大的势力,那是他前生修的,他这一生刻薄寡恩,来生必堕三途。我们乐意走这条路吗?佛道、菩萨道、圣贤大道无一不是知恩报恩,要懂这个道理,要知道养自己的厚道、养自己的德行。人生在世,古人讲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你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诸佛菩萨学不厌、教不倦,教化众生永远没有疲倦,自己学习永远没有厌倦。他能够成圣成贤就靠这一点,我们的错误就是把这一点疏忽了。所以我常常感惜著:一切众生为什么不好学?为什么不学好?儒、佛都常常劝导我们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
  儒家典籍历代注疏也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朱熹为我们拈出来,编了一套《四书》,最重要的,可以说《四书》是儒学的概论,就正如同《华严》是佛法的概论一样。孔夫子在哪里?孟夫子在哪里?这一部《四书》就是孔子、就是孟子,他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对於怎样做人、做人的道理,都在这一部书里头,这一部书也是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们对於宇宙众生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