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

第31部分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第31部分

小说: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 
月17 
日,军政部长何应钦密电宋哲元,要求二十九军兵集南苑、宛
平构筑工事作持久抵抗。日方压迫,要求冯治安的三十七师南调,北平城区
只准驻保安队(天津城区根据辛丑条约,已不准驻军),作为谈判条件。两
种对立的要求,宋对谁的都得听,对谁的都不能全听。宋举棋难定,只好将


两种指令要求折衷。

当时北平城内防务,主要由三十七师二二一、二二二团担任。
7 
月20
日,日方要求将二二一、二二二团南调离北平城40 
华里以外,作为解决大
炮轰击宛平和长辛店的条件。

因宛平、长辛店距北平30 
华里左右,南调40 
华里的意思,即调往宛
平、长辛店以南,把北平防务让出。宋等只好答应,采取偷梁换柱之法,将
二二一、二二二团官兵速换成保安队服装,继续住在城内,将原驻城内的保
安队南调,并令驻河北任丘、河间的赵登禹一三二师石振纲二十七旅换成保
安队服装急行军进平。一时保安队服装奇缺。

人心略略安定,北平城防务部队又增至
4 
个团。二二一、二二二团防
守北平西北方向,由阜城门至德胜门一带。安定门至东直门一线由六八一团
一营防务。齐化门(现朝阳门)到东便门一线由六八一团二营驻守。东便门
至大红门由刘汝珍六七九团三营防卫。右安门至广安门一线交给了刘汝珍六
七九团李延赞一营警戒。此时,驻城内东交民巷日军约有500 
人。

同时,宋哲元又令石友三的冀北保安队下辖的一旅陈光然二旅吴振声,
在西苑布防。

23 
日国民政府公布“惩治汉奸法”,汉奸为日人通风报信情形略略收敛。
北平态势粗定。

蒋在庐山令宋哲元到保定坐镇指挥之后,蒋料宋必打折扣。11 
日果然
得到宋到天津消息,蒋大怒,但此时不是发怒之时,一怒可能将宋哲元逼到
日本人那面去。他只好忍怒召来参谋次长熊斌中将,向他面授机宜,令其马
上北上,向宋哲元传达中央抗战决心。

熊斌中将12 
日即出发北上保定。因宋去天津,迟滞至22 
日两人才在
北平见面。熊斌是个说客,“塘沽协定”之时,曾是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也
属留日派。熊与宋的私谊也不错。

熊见宋先叙别情,再论国事,最后,又准确而又生动地讲了中央的抗
战决心及委员长谆谆期望。

19 
日那天守军得到蒋在庐山海寒寺向大学校长、教授、新闻界和知名
人士谈话的消息。这就是庐山讲话,节录如下:“中国民族本是酷爱和平,
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向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和平未到根
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我们既
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
那时节再下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
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楚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
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唯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徬徨不定,妄想苟安,
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
战。。(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二)冀察行政组
织不容任何不法之改变;(三)中央政府所派的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
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
不能受任何约束。。“卢沟桥事件能否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日本政府态度;
和平希望绝须之关键,全系日本军队之行动。。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
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
决心。。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时候便只


有拼民族的生命,求我们最后的胜利。”“讲话”19 
日发表,国人极度激奋,
零涕相告,掀起全民族抗战热潮。同日将“讲话”送交日本大使馆。同时以
《备忘录》形式向日方提出和平倡仪。20 
日日军大炮轰击宛平、长辛店,
大概也是对“讲话”的回答。

熊斌向宋哲元讲明中央意图,宋才相信中央已经决心抗战。

20 
日前后,军政部拨发给二十九军300 
万发子弹,并将河南巩洛警备
司令部所属高射炮部队,全部调赴保定,拨归宋哲元指挥。鲁、豫各地兵站
仓库一律向北推移,以备作战补给之用。

宋哲元才作下国人殷望的决断,他要誓死抗日,固守国土,跟日军决
一死战。
7 
月24 
日宋紧急召集二十九军高级将领军事会议,研究兵力部署
和方案。不过此时,无论采用参谋长张樾亭的“三线防守”方案,还是采用
副参谋长张克侠的“以攻为守”方案,还是其它方案,都已为时过晚。自11
日日内阁发表向华北派兵声明,已过13 
天,日方在这13 
天里紧锣密鼓布置,
作战方案已接近完成。也由于二十九军无法掌握日方军事情报,和对日军向
华北调兵目的反应迟钝,宋哲元等人还以国内内战的经验而决策,决定赵登
禹一三二师石振纲旅守北平,其余和三十七师进攻丰台、通州,三十八师进
攻天津海光寺。刘汝明一四三师自南口出来,进攻昌平、密云、高丽营截断
古北口通路。决定
8 

1 
日行动。而被日人抢先动手,二十九军极为被动,
战事也极惨烈。

两国交兵,争取好的国际环境和其他国家支援,也是决定胜败的重要
条件。

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势力最大的莫过于美国、英国、苏联。自从日
本退出与英美等国签订的海军条约以后,日本不愿再在海上称小兄弟,而使
美英不悦。“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又退出国联,而与英美等国关系闹僵,
但是,不等于美英支持中国,英国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一直以中国为“敌
性国”,中英关系存在敌性性质由来已久。鸦片战争,就是英国的兵舰敲开
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广州的平英团,平津一带的义和团,高举着反帝大
旗,主要面对英国。况且,30 
年代以后,德国纳粹兴起,已经对英国构成
极大的威胁,英国也感到无暇东顾。英国也已明确表示,中国如与日本发生
战争,英国不能支持中国。而美国对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摩擦一直抱着观望的
态度,只有日本损害美国在华利益之时,美国才出面表态。中国与日本爆发
战争,如请美国支持中国也是不可能的事,假如为中日之间战争之事在美国
公民中进行公决,恐怕支持中国的观点会不足一半。因为美国人会认为,两
个黄种人的国家争吵,我们不必介入,尤其中国人的形象在西方人眼中比较
恶劣,一个留着长辫子面黄肌瘦的鸦片鬼,在外国的街头打着滚要求洋人施
舍。驻外国的中国大使趿拉鞋在巴黎街头捡罐头盒等等,给洋人的印象太深。

美国人会认为将纳税人的钱支援中国,无疑是给东方鸦片鬼以更多的
条件去过烟瘾。至于苏联,西面面临纳粹德国的威胁,苏联不愿东西两面受
敌,几乎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愿意中国牵制住日本,但也不愿
明显地支援中国,而激怒日本,影响日苏关系。

可想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步履艰难。

原来1905 
年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的陆军元帅山县有朋和海军大将
东乡平八郎鉴于日本既结了与中俄两国的仇恨,又招来了英美的嫉妒。英美
俄三国干涉日本归还辽宁的余痛未消,各国联系的威胁可惧,为国家百年大


计起见,曾制就日本未来战略数则,奏准天皇,列为兵典,那战略就是将欧
亚强国,分为假想敌,按其敌性深浅,定其交战等等。照当时计议:日本的
假想敌,帝俄居第一位,美国居第二位,英国是同盟国,中国国力未充,不
在假想敌之内。山县、东乡自觉日本国力与任何一个假想敌作战,都可获得
胜利;如与两个假想敌同时作战,胜负还可相等;如与两个以上假想敌作战,
则日本必败。因此他们议定日本国防公式:应以避免与两个强国同时作战为
铁则。这铁则经过后来1918 
年、1923 
年的改订,假想敌次序有数度变更:
美国第一位,俄国第二位,中国第三位。而不与两个假想敌同时作战的铁则,
仍无变动。

日本元老、内阁对于大陆政策的推行,格外小心谨慎。1922 
年宇都宫
太郎大将在病榻弥留时,命他副官土桥勇逸把荒木贞夫(1932 
年担任陆相)
召唤前来,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粗线,这条线在东经60 
度与70 
度之间。他说:
“这是你们一代应该努力的日本。”这条粗线包括:西伯利亚全部,中国、
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后来日本创造的大东亚共荣圈也即此范围,只是
将其性质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日本属地,包括海南岛、香港、东南亚、苏门
答腊、婆罗洲、锡兰和印度洋沿岸。第二种是受日本指导的国家,包括中国、
满州国、缅甸、越南、菲律宾、阿富汗、暹罗和爪哇。

1927 
年前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之曾向天皇上奏,说“要征服世界,就
得先征服中国;要征服中国,就得先征服满蒙。”虽然此奏折是否属实,已
难考证,但日本所实行的大陆政策确是这样做的。史称“田中奏折”。“田中
奏折”将宇都宫太郎大将的遗嘱更加明确和具体化。

日本的大陆政策,在1936 
年以前,仍以山县东乡铁则为基准,所以无
论怎样,他们还是小心谨慎地对待与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关系。至于1942
年爆发与美英的太平洋战争,德意日三国结成轴心同盟,英美中苏成为同盟
国,那是后话。

话说回来,蒋介石在17 
日向大学教授们讲话之后,
7 
月20 
日自庐山返
抵南京。
7 
月21 
日英国大使许阁森谒见蒋,蒋对许阁森明确表示:“我国非
不可考虑为适当之解决,但。。

日人无信用,最好请你作中间保证。”

三天后,许阁森再度请谒蒋介石,他说:“贵国驻英大使郭泰祺,和贵
国特使孔祥熙先生,已与敝国外相哈里法克斯会晤。敝国刻已知会日本,停
止原在进行的英日谈判计划,并且促使日本全力节制日军在中国的行动,日
本必须深切了解,中国的忍耐是有一个限度的。”

蒋对许阁森大使说:“中央对于宋哲元与日本人间的协议可以同意,实
已达到最后限度,日方如再提出其他条件,我方必予拒绝,彼时战争必不可
免。”
7 
月25 
日,美国大使詹森请谒蒋,蒋首即说明:“在我方已尽最大容
忍,对于日方之两项目的已予同意,盖日方要求:一、卢事当地解决,我方
已允由当地解决。二、中央不妨碍当地解决之实行,我政府对于宋哲元请示
之三点已予同意。凡此均为谋求和平,曲予优容。但我政府至此已到最后限
度,若日方再提其他要求,向我威胁,我方决难接受,唯有出于一战!”。
。 
蒋又正告詹森大使:“美国是九国公约的发起国,对此项事件,实有法律上
的义务;美国又向来主张和平及人道主义,所以在道义上,也有协助制止日
本的义务。”26 
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谒见蒋介石时,向他提出报告:“敝
国。。极望贵国与日本能和平解决,昨天和王宠惠部长晤谈的时候,本人曾


经表示:敝国政府甚愿协同第三国,对日本为友谊的劝告,或出面调解。但
日本已声明不愿意第三国出面干涉,敝国虽欲调停,恐亦不可能收效了。”

同一天下午,蒋接见法国大使那齐雅,那齐雅以英法间的“百年战争”
为例向蒋感慨地说:

“敝国在历史上,曾与英国有百年战争,当时英国谋伸张其势力于欧陆,
认为敝国将永远为英国所征服。但是,百年战争的结果,却是英国势力仍须
缩回英伦三岛。现在日本在亚洲大陆得势,也以为可以征服贵国。可是战争
的结果必然是日本归于失败,将来仍须退回岛上。然而,在此和平尚未绝望
以前,敝国极希望仍能和平解决,所可惜的是日本军人太多,意见不能一致,
因此,和平的前途实在不可乐观。”蒋回答说:“日本全为军人所控制,国事
无一人能够作主,实在可惜。”

可惜的是,这些国家只是在道义上对中国表示同情,并无任何实际支
援。

蒋为做最后和平努力,电令驻日大使许世英晤见日本外相广田,要求
日本政府以和平解决之愿望,平息中日争端。日本外务省官员幸灾乐祸地回
答:“今后为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