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

第2部分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第2部分

小说: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候东北军万福麟的五十三军从喜峰口溃退下来,士兵的情绪低落,神情
沮丧,已无斗志。第二天又将冷口布防交给三十二军商震部队,二十九军当
日转防喜峰口。

三十七师在冯治安师长的带领下,陆续到了离喜峰口30 
里的三屯营。

3 

9 
日下午副师长刘自珍等人到达喜峰口前沿阵地视察地形,准备在
天黑之前接防。

部队进入阵地,万福麟部撤至口内休整。此时口里口外驻有万部一个
旅的兵力。下午
4 
时左右,刘副师长刚刚下山,前方炮声大作,从望远镜里
看到万部纷纷从前方退下。旋接报告,敌人步骑炮联合部队跟踪南下,铁甲
车10 
余辆已开到前沿附近。万旅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傍晚,未经战斗敌人占领了口上高地,居高临下控制口门,这时,三
十七师特务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敌人炮火猛烈,营长王宝良率部争夺高
地,中弹阵亡。随即王长海团到达。天已黑,双方在山上山下反复冲杀,一
片混战。夜间,赵登禹旅在赵旅长的率领下,跑步赶到,由喜峰口的两侧夺
取高地,才把敌人压下去。赵登禹部占领了长城的山棱线上,敌人退到北坡
之下,战事略略平静。

赵登禹旅长站到长城之上,向前后望去。后面是刚刚厮杀过的战场,
尸横有百余具。

向前望去,是缓缓的山坡,敌人陈兵山脚之下,火力射程之外。再看
手下的士兵,挂花的在吭吭地裹伤,没有负伤的经过整夜的混战拼杀也已很
疲劳。


虽然士气旺盛,也再经不起凌晨以后必然发生的恶战。

事实证明赵旅长的担心不无道理,刚才进攻的只是敌先头部队,约400
余人。其向喜峰口进犯的主力部队还在后面。

此次争夺战规模虽小,却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人还没有遇到
过的顽强抵抗,尤其是已经被占领的阵地又被中国军队夺回,那真是罕见。
赵登禹率部夺回喜峰口阵地,这仗打得非常艰苦。第一,敌人火力强盛,侵
略者气焰炽烈,再加上在中国战场无往而不胜,更增加了士兵的勇气。第二,
喜峰口长城前后,北坡缓慢,易攻难守,长城内侧向阳之面都是陡峭石壁,
敌人占领山上,向下进攻势如破竹,中国军队仰面而攻,兵家所忌。中国军
队之所以在这被动的情况还能够取胜,这不能不归为两点,第一,二十九军
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第二,大刀显了神威。

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等一直以爱国不内战的思想教育士
兵。在喜峰口战斗打响之前,宋哲元专门题写了“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的口号,鼓舞士气。平常还以日本侵略者为假想敌进行训练。东三省沦丧,
日军步步向关内进逼,官兵愤恨已久,这些我们下面慢慢再说。且说这大刀
怎么能在用现代武器装备的日本兵面前显出威风?事也凑巧。当日军占领喜
峰口得意之时,二十九军士兵带着大刀和手榴弹,靠近了敌人,一排手榴弹
抛出去之后,中国士兵大喊着杀、杀、杀。。挥舞着大刀出现在日本兵面前。
趁着他们对中国兵戒备松懈,大刀如砍瓜切菜。敌兵未明白就里,还以为天
兵天将来惩罚他们,人头已经纷纷落地。二十九军士兵大都有武术底子,耍
起大刀来虎虎生风,刀光红缨在敌人面前飞旋,使其眼花缭乱。日本人不怕
死,但怕用刀砍头。为什么?日本国本来也是佛教国家,但他们的最高佛不
是阿弥陀佛,也不是释迦牟尼,而是天昭大神,天昭大神是日本国国神,最
高神。但这位大神有一个毛病,不收无头之鬼,也就是说,人被砍了头,成
了无头之鬼,天昭大神就不收了,不能成神也不能再轮回转世,永远是孤魂
野鬼。与此同时,活在世上的人也不能饶无头之鬼,视之为家族的耻辱。

武士世家是这样要求的,当然平民百姓也如此照办。所以日本人死得
讲究,死得有名份,要么切腹,要么枪毙,临死也不能身首分离。因此赵登
禹的大刀队出现在日军面前,尚未肉搏,日本兵生怕身首分离就已经节节后
退,把占领不到一个时辰的喜峰口阵地拱手交还中国军队。

服部、铃木旅团凑巧遇上了二十九军大刀队这个克星,免不了吃些苦
头。不过两军大战,哪能都有机会举着大刀凑到敌人眼睛前?天破晓了。日
军先头部队的那个指挥官被勒令自裁,自然是自己切自己的腹了。

日军开始进攻,重炮轰击喜峰口阵地。中国士兵没有隐蔽阵地,坡面
全是硬石,连挖个单人掩体都很困难,只有卧在地上干等炮轰。一天下来,
光是牺牲在敌人炮火之下的就有一个团的兵力。

炮轰过后,日军沿缓坡缓缓而上,中国士兵因山地作战,携枪不便,
很多士兵,丢掉了毛瑟枪,多带些手榴弹,手提着大刀,当敌步兵冲到阵地
前百余米,抛一阵手榴弹之后,趁硝烟未散冲出阵地,挥舞大刀和敌兵胶着
混战,使敌飞机大炮无法使用。此时,长城边上杀声震天,来回拉锯,几处
高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敌兵退下之后,又用重炮飞机轰击。

血战两日,二十九军损失兵力两个团。赵登禹旅长在前线召开团长会
议,说:“现在我们仅仅与强敌对战两日夜,已损失两个团的精华,我全军
共有10 
个团,照此下去,只能与敌对战10 
日。我决心绕攻喜峰口敌人后方,


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且说赵登禹把自己的想法上报给师长冯治安、军长
宋哲元。师长、军长都支持他的想法。此时,已经是
3 
月11 
日了。赵登禹
把阵地交给他部,把火炮、重机枪、驮马、乘马一概留下。士兵轻装准备沿
山腰小路,兵出潘家口。

是夜,皓月如镜,风清夜静,塞上初春寒意逼人。昨日落的雪已经在
地面上结了冰,山嶷之上白雪皑皑。

赵登禹在白天的战斗中腿部受了轻伤,这次夜袭他仍要求带队。兵分
两路,赵旅长带一队走山口外弧,董升堂团长带一队人走山口内弧,两队轻
兵在当地百姓的引导下,沿着樵夫打柴的羊肠盘道,斩荆断棘出了潘家口。

出潘家口约行数里,便是日军骑兵宿营地。满街的敌兵正在鼾睡,董
升堂团长带兵冲入,手榴弹轰轰隆隆在敌宿营地爆炸。接着士兵挥舞大刀冲
入,如砍瓜切菜,杀得敌人措手不及。

赵登禹部也已经得手,冲进敌人特种兵宿营地。日军有条军规:凡在
战场宿营一律不准脱衣。因长期以来日军从未受到中国军队的袭击,纪律松
弛,此时都脱下大衣蒙头而睡,赵登禹率部冲到眼前,他们未及清醒已经身
首异处。腿脚快的,慌忙逃走。敌阵地一片狼藉。我军夺获大炮数门、坦克
车数辆、辎重粮秣堆积如山。

此时天已破晓,驻老婆山的敌人看见火光听到杀声,知道有变,驰来
应援。两军又相混战。我佟泽光部援军又到,将敌人击退。赵登禹旅长见战
利品无法带回,决定炸毁大炮坦克,烧辎重粮秣,原路退回关内。

此役,毙敌甚众,击死敌大佐级指挥官
1 
名。我军也伤亡很重,官长
阵亡者计团副胡重鲁、营长苏东元,连长
2 
人。受伤者团副
1 
人,营长
2 
人。

12 
日这天喜峰口沉寂了一个上午。下午敌机
4 
架又来轰炸。两军对峙,
时有接触。从
9 
日下午开始的喜峰口争夺战经过了
7 
昼夜的激烈战斗,我军
坚守阵地,未被突破。

敌见攻击喜峰口无望,把战线转移到罗文峪。罗文峪由二十九军暂编
二师刘汝明师长指挥。罗文峪告急,三十七师、三十八师各调一个团支援,
罗文峪战线才稳定下来。

1933 
年,喜峰口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告捷。喜峰口胜
利震动全国,声扬世界。当时国人上下一片欢腾。慰问团纷纷到来,记者们
蜂拥而至,报端常见独家采访喜峰口将士的新闻、故事。大学教授慰问团,
商界慰问团,世界慰问团等等,闹得这喜峰口不似战场像会场。

这儿光说了喜峰口,长城各个关口情势怎样?其实战争最残酷的不是
喜峰口。且看,日军进攻所用兵力,他的主要师团西羲一师团,坂本正右门
师团,中村旅团面向的是古北口。古北口的中国军队是徐廷瑶将军指挥的中
央军十七军。此时,古北口已经被日军占领,战线在口内南天门展开。黄杰
二十一师、关麟征二十五师、刘戡八十三师陆续上去。起初是关麟征二十五
师在第一线,被打残了。黄杰第二十一师顶上去,换下第二十五师。第二十
一师被打残了,刘戡的第八十三师又顶上去,换下第二十一师,可想战事如
何。另外界岭口、冷口的战役也都打得非常激烈。这只能另篇介绍了。

舆论制造者们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煽动起来“胜利”热潮,
致使人们只知道喜峰口中国军队打了胜仗,似乎其它关隘也是如此。甚至一
个上海妇女界代表团到前线慰问将士只知道喜峰口大捷,而不相信古北口、
界岭口都打得激烈。就在国人浸润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日军陆续突破了


冷口,兵出喜峰口侧背,守卫喜峰口的将士不得不放弃关隘而后退,继之古
北口被突破。守军全线退却。退至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
芦台一线,已是平原无险可守,距离北平最近处只有25 
公里。

此时,张学良已经引咎辞职到上海的国人医院戒烟(鸦片)去了。代
替其担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是军政部长何应钦。何应钦常和军政要员在交
际花杨惜惜家研究军国大事,此时得知战线已溃到通州附近,非常惊慌,手
足无措,别无他法,只有和日本人签订城下之盟,于是速派代表到西羲一师
团司令部求和。
5 
月24 
日签定了卖国耻辱的“塘沽协定”。

日人得胜,为什么这么容易接受签约?请看关东军作战命令“473 
号”:
“热河为满州国之领域,但隔一长城之河北,则系中华民国之领土,在该领
土上,本军无行动之自由。。违反国策,贻误大局。。”其实日参谋本部及
关东军司令部都不准许日军越过长城。日军显无后劲。中国将士用命,可是
中国方面为什么失败?宋哲元将军曾大声疾呼:“为什么我们30 
万大军打不

5 
万日本军?”这个问题只能留给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学问家们研究。
蒙辱的协定,给不服从军纪的日本武士下了台阶,使越过长城的日军摆脱了
尴尬,助长了少壮军人们的侵略气焰。

长城各口战役中,日军死伤约6000 
人,中国军队死伤多少?说不准!
请看下面记载:“时事日报”二卷二期载:各军死伤失踪之数达6.5 
万,徐
廷瑶一军损失最大,几达65%。

中国政府通知美国大使馆,谓:中国战役损失达
3 
万人。

这两个数字差距太大!

屈辱的“塘沽协定”之后,华北局势是否平静?日人既得垅复望蜀,
情势如何,众所瞩目。

第二章 政客武夫叛乱

长城抗战之时,察哈尔省兵力空虚。日方也不断在察蒙边界蠢蠢欲动,
只因兵力不足没有翻起大浪。宋哲元调兵去平东以后,把权力交给副军长佟
麟阁,由佟代察哈尔省主席。

冯玉祥在山西汾阳被阎锡山解除软禁之后,到了察哈尔。冯大帅这个
人爱国心切而又好动,趁着察哈尔防御空虚,中央军大部还在南方“剿共”
之机,在察哈尔举起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大旗。凭冯大帅昔日的威望
及爱国将士的支持,振臂一呼即集聚了10 
万大军。这10 
万大军包括方振武、
吉鸿昌二将军带来的较正规部队和佟麟阁带领的二十九军留部外,其他是保
安团、义勇军、军官学校学员,还有一些反正的伪军蒙古骑兵。其主要将领
就是佟麟阁、方振武、吉鸿昌等。

当蒋介石、何应钦得知此事后,蒋明确表示只有一个中央,和在中央
领导下的军队。

批评其不得“擅立军政名义”。何应钦是驻北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对他
来说,就不是声明呼吁的问题了,他要采取行动。当时,庞炳勋第四十军也
在平东参加长城抗战,在仙安、蓟县、马兰石门等地打得不错,曾给日军迎


头痛击。蒋介石与何应钦考虑再三,决定将庞炳勋的四十军从平东撤出,电
令其向张家口进兵。

为什么偏偏要令庞炳勋去进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呢?这也颇具中国用
兵特点。

原来庞炳勋也是冯玉祥旧部,1930 
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庞炳勋等
先后叛冯投蒋,致使冯阎大败。庞炳勋投靠蒋介石以后,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