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文选-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破仑进行了十四次战争:两次在意大利,五次在德意志,两次在非洲和亚洲,两次在波兰和俄罗斯,一次在西班牙,两次在法国。
在1796年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拿破仑从萨沃纳出发,在防护力量薄弱地点,即在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相衔接的地点过山。他隔断了奥地利军队和撒丁军队,占领位于塔纳罗河和斯土腊河汇合处的凯拉斯科要塞(离萨沃纳二十法里),并在那儿建立自己的仓库。他迫使撒丁国王屈服,交出托尔托纳要塞,要塞位于朝米兰的那个方向,西距凯拉斯科二十法里。他在那儿站稳以后,就在皮阿琴察渡波河,占领阿达河上的皮戚格当要塞(离托尔托纳二十五法里),然后向明乔河前进,占领阿迪杰河战线上的彼斯基耶腊城(离皮戚格当三十法里)。他再前进占据了这条河左岸的韦罗纳城和几座堡垒,这些堡垒控制着这个城市的三座渡河石桥,还占领了河下游的波尔托-累尼亚果,那儿再提供他一座过河的石桥。他在攻占曼图亚以前就在这种情况下停止下来。从韦罗纳附近的营房起,到法国国境最近的补给站——善别里止,他一共控制了四座要塞,要塞里都设置了仓库和医院;守卫这些要塞,他只用不超过四千名的初愈病兵和新兵。由此可见他在这条长达一百法里的战线上,每隔四站路设一个补给站。拿破仑在拿下曼图亚以前,曾进军教皇领地,所以波河上的斐拉拉成了他的头一个补给站,而昂利纳(位于亚平宁山麓,离斐拉拉有六、七站路程)则是他的第二个补给站。
1797年,他渡过皮亚韦河和塔耳亚缅托河,在离曼图亚八站路程的帕耳马诺瓦及奥左波构筑防御工事。随后他越过尤利阿尔卑斯山脉,改建了克拉根富特的古老的防御工事(这儿离奥左波五站路程)并驻军到捷美临格山上。这儿距曼图亚八十法里远,但在这条作战线上,他占有三座要塞,每隔五、六站路程就有一个据点。
1798年,拿破仑在东方开始军事行动。他攻占了亚历山大城,在这个大城市里设防,使它成为军队仓库和军队培训的中心点。在出征开罗的时候,他下令在腊赫马尼亚(离亚历山大二十法里)建筑炮垒,在开罗武装城寨和几座炮垒。他在萨利希亚(离开罗二十法里)和进入沙漠后在加沙的道路上,都建筑了炮垒。法军在到达加沙这个村镇以后,离亚力山大就有了十五站路远。他们在这条作战线上一共设有三个据点。
在1799年的战争中,他在沙漠中走了八十法里。他围攻圣·让·阿克尔,派出监视部队到约旦河岸(离他的主要据点亚力山大二百五十法里)。在卡提亚(离萨拉希亚二十法里)、在阿耳-阿里什(离卡提亚三十法里)和加沙(离阿耳-阿里什二十法里)都建筑了炮垒。可见,在这条长二百五十法里的作战线上他设置了八个防御设备完善的据点,以便抵御应当提防的敌人。因此在这四次战争中,他的信使、车队没有被截获过一次。1796年,有几个单独行动的士兵在托尔托纳附近被杀害,在罗捷托和开罗之间的尼尔地方有几只船被扣留过,可是这两次事件都发生在战争初期。几个在埃及编成的骑单峰骆驼的团队不断往返在沙漠上,以致开罗和圣·让·阿克尔之间的交通,同上下埃及之间的交通一样,始终畅通无阻。他当时率领二万五千军队占领了埃及、巴勒斯坦和加列里,幅员达三万平方法里。从他在圣·让·阿克尔的大本营到上埃及德塞将军的司令部,距离是三百法里。
在1800年的战争中,他遵循的是同样一些规则。法军在德国境内抵达因河以后占领了乌尔姆要塞和英果施塔特要塞。这样他就得到了两个大补给站。当缔结普富连多尔夫停战协定时候,曾一度忽视了要求交出这两座要塞的必要性。拿破仑认为占领这两座要塞是自己在德国作战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他非常重视这点,以致要把交出两座要塞作为延长停战协定期限的 gusnon条件①。
①必不可少的条件。——俄文版编者
待在纽仑堡的高卢—巴达维亚方面军掩护在多瑙河上的左翼,而在格腊乌邦甸那边活动的军队则掩护因河河谷的右翼。既然后备军从圣伯纳山口开下来,那么伊夫烈亚就成了他的第一个补给站。甚至在马仑哥战役大捷以后,但在明乔河这边所有设防据点重新拿回来以前,他不认为意大利已重被征服,并且只有在交出这些据点的条件下,他才让梅拉斯②退回曼图亚。
②马伦哥战役奥军总司令。——译者
1805年,他从八万奥军手中夺下乌耳姆要塞,前进到累赫河。他在奥格斯堡修复了一些古老的工事,重新武装它们,使这个供应他那样多物资的城市变成自己的补给站。
他有意重建乌耳姆要塞,可是这个城市的防御工事已被炸平了,而周围的地形则极其不利。他从奥格斯堡前往勃腊乌纳乌,并占领了这个地方,从而获得渡因河的一个安全可靠的渡口。这是使他能够向维也纳推进的第二个补给站。他在保障维也纳能避免意外袭击以后,继续前进到摩拉维亚并占领了勃留恩纳的城寨,后面这个地方立刻被武装起来并供应大批军需品,使它成为法军在摩拉维亚活动的一个据点(离维也纳四十法里)。他在离勃留恩纳一站路程的奥斯帖尔利茨地方打了一仗。他能够从这个战场退到维也纳,并在那儿渡多瑙河或沿河左岸进到林茨(林茨周围的高地有极坚强的防御工事作掩护),而后在林茨由桥上渡过多瑙河。
1806年,他把大本营移到班堡,而军队则集结在列德尼茨。普鲁士国王企图把军队推进到美因河去切断法军在美因兹的作战线,借以阻止法军前进。为此,他派布留赫尔军团和魏玛公爵前往那儿。可是法军的交通线已不走美因兹,而是从克罗纳赫要塞(位于萨克逊山脉出口边)通佛尔海姆要塞(在列德尼茨河上),再由那儿到斯特拉斯堡。因为普鲁士军队的攻势对拿破仑没有危险,所以他把大军分三路前进:左路由第五和第七军团组成,在蒙帖别洛公爵①和卡斯奇里恩公爵①指挥下经科堡前进,中路由贝尔纳多特元帅及厄克缪耳公爵②统率的第一及第三军团和近卫军预备骑兵组成,往克罗纳赫及什列茨前进。拿破仑本人也待在这路大军里,右路军由达马特公爵③和莫斯科公爵④指挥的第四及团组成,经巴伊列特向哥夫前进。待在诺伊施塔特和魏玛之间并已向美因兹出动的普鲁士军队停下来支援自己的前卫。普军和易北河及柏林的联系被截断了,后方的仓库丧失了。它只是在自己情况业已绝望的时候,才看出自己处境的危险。虽然它靠近马格德堡,处在国境中心,离易北河不过两站路远,它还是打败了。它被截断后路,丧失了退却的可能性。除开国王本人和几连骑兵艰难万状地退到奥德河右岸以外,腓特烈的全部老军队简直无一漏网:十多万人被俘,大批军旗和大炮成了这次战争中被法军缴获的战利品。
①兰恩。——俄文版编者
①奥热罗。——俄文版编者
②达乌。——俄文版编者
③第六军苏尔特。——俄文版编者
④内依。——俄文版编者
1807年他⑤占领居斯特林、格洛加马和什帖亭等要塞以后,在华沙渡过维斯拉河。他并且在布拉格构筑防御工事,布拉格是同时供他作桥头堡及补供站使用的。他还同时建筑了莫德林要塞,并在托尔恩城建筑防御工事。法军进到帕萨尔吉河后停止下来,以便掩护围攻但泽,但泽在决定战争结局的弗里德兰战役以前是法军活动的据点和补给站。如果军事行动不中途停顿的话,法军在渡尼门河以前,这条战线就会因为攻占皮拉乌而缩短。
⑤拿破仑。——俄文版编者
1808年,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大多数要塞:圣·谢巴斯特扬、帕姆普卢纳、菲格腊斯、巴尔谢隆,都被法军控制,法军在向布尔哥斯推进。
1809年,勒根斯堡附近响起了头一阵炮声。奥格斯堡成了他①指挥作战的中心。由于奥军破坏了勃腊乌纳乌的防御工事,所以他选择位于因河和多瑙河汇合处的帕骚城作为据点,这是比较有利得多的据点,因为那儿的桥梁保证军队能渡过这两条河。他下令加强这个城市的防御工事,并构筑头等工事来掩护林茨的桥樑。法军抵达维也纳以后,就不依靠这条去巴伐利亚的交通线了,它另建一条经格拉茨城堡和克拉根富特要塞同意大利相联系的交通线,那是一条更加可靠的交通线。
①拿破仑。——俄文版编者
1812年,他占领了维斯拉河上的但泽、托尔恩、莫德林和布拉格等要塞。他把韦伊拉、科夫诺、格罗德诺、维耳诺,明斯克等地作为尼门河附近设置仓库的地点,而把斯摩棱斯克作为他向莫斯科进军的主要补给站。当他实现这次军事行动时,每隔八站路程设有一个坚固的据点。所有邮站都建有防御工事,工事上面挖有枪眼和炮眼;每个邮站都有一连兵力带一门炮把守。这些设备很好地保证了军事交通,使得整个战争期间法军没有一个信使、一个车队被敌人截获。甚至在撤退期间(除契查哥夫海军上将在别烈集纳岛对岸未被赶走的四天时间以外),法军和它的各个补给站间的交通始终畅通无阻。
1813年,克宁什帖因、德雷斯登、托尔加马、维田堡、马格德堡和汉堡都是他①在易北河上的要塞,而美尔捷堡、厄尔富特,符茨堡则是通莱因道上的兵站。
①拿破仑。——俄文版编者
1814年,他已到处有了要塞,如果巴黎不陷落的话,那么弗兰德各要塞的全部重要性都会显示出来。如果倒向联军方面的第六军团不阻挡他向巴黎前进,那他就会迫使联军退出巴黎;因为联军的将军们还没有决心以巴黎为后方(他们控制那儿还只有三天)在塞纳河左岸进行战斗。几个大臣和一些民政官员的叛变使敌军能轻易地进入巴黎。但是,只由于一个元帅的叛变投敌,才使得联军暂时占领首都的行动没有导致他们的覆灭。
拿破仑十四次战争的全部计划都符合真正的作战艺术原则。他的行动是果敢的,但也是有条理有步骤的。这点最好以1796年防卫阿迪杰河战线(那一次奥地利损失了几军人)和1807年防卫帕萨尔吉河以掩护围攻但泽为例来作证明。
可是,如果要举一个按照错误规则打攻击战的例子,那么1796年德国境内的战争就是这样的战争。
法国的松布尔-马斯河方面军占领符茨堡城寨以后,五万大军就在列德尼茨河上站稳下来。其实,这时候莱因河、摩泽尔河方面军的左翼和中路(五万人)已经由内卡河推进到诺列斯海姆,而右翼(两万人)则在费里诺指挥下往蒂罗耳山麓的佛腊尔堡推进。这三个被高山和大河隔开的军团,各有各的交通线同法国联络,所以一个军团失败,就会使另两个军团遭受危险。侧翼总是进攻部队力量最薄弱的部分。应当尽可能地极力使两翼或者至低限度使一翼衔接中立国家,或衔接巨大的天然屏障。法军违反了这条最重要的作战规则,把全军分作三个单独的军团,形成六个暴露的侧翼。虽然如此,假若它行动正确,它还是能够容易地切实掩护两翼。但在诺列斯海姆附近活动的中央纵队左翼是暴露的,甚至连右翼也没有衔接多瑙河,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占领敌军放弃了的乌尔姆要塞。要知道,只要这一翼有掩护,也就能够使整个战争合理进行。由此可见,这个纵队从莱因河起,在八十法里的行程中都是吊在空中的:它没有一个据点,没有一个中途补给站。查理大公在派出他的主力去对付松布尔-马斯河方面军及费里诺指挥下的右翼军团以后,向诺列斯海姆推进,但经法军英勇的抗击后,他又转身退过多瑙河及累赫河。他留下两万五千人来对抗刚刚打败自己的莱因-摩杰尔河方面军的左翼及中锋,自己带领主力前往攻击松布尔-马斯河方面军,并把后者击退过莱因河。
莱因河方面军总司令①在这次战争中还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他把敌方两座大要塞(菲利普斯堡和曼海姆)留在自己后方,不予以包围而仅派四千人加以监视。他应当严密地包围这两座要塞,断绝它们和大公之间的一切来往,断绝它们和四周的联系,使它们得不到一点关于战争进程的消息。这样包围是攻占它们的必由之路。为这次疏忽行为,他受到了残酷的惩罚。两个要塞的守军一获悉大公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