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9月4日 看电影文化 郑洞天 >

第1部分

9月4日 看电影文化 郑洞天-第1部分

小说: 9月4日 看电影文化 郑洞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

    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导演的影片有《邻居》1981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金鸡奖;《鸳鸯楼》1986年参展伦敦国际电影节;《人之初》1991年获童牛奖最佳影片奖;《故园秋色》1998年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00年拍摄《刘天华》。导演电视剧:《老师》1984年获飞天奖;《寻呼妈妈》1987年获飞天奖;《拜师》1987年获星光奖。

    内容简介

    电影是二十世纪艺术与科学带给人类的珍贵礼物,在人类艺术史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像电影这样吸引如此众多的观众,它如此真实地记录了那个世纪,讲述着百年来人世间发生的故事。二十一世纪,中国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昨日人涌如潮的电影院今日风光不再,中国的民族电影受到了很大冲击。注入强大民族感情的电影究竟有没有市场,中国电影能否赢得广大观众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能否有好的票房收益,能否挡得住国外大片的冲击,我们拭目以待。

    现在人们看电影的传统方式只有一种方式,就是买票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这个方式大约持续了电影一百多年的九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就非常大。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电影。第一个类型,就是传统的进电影院去看,这种观赏我们叫做集体观赏。还有露天影院时代。包括我们现在,有一些农村或者北京的一些小区,现在开始恢复露天影院看电影,那种就是传统的电影院观影方式在新的条件下的一种延续。一类就是从电视里看。就是说电视里看电影,是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电影的方式。从录像带诞生以后,有了VCD,现在特别是DVD的普及,观映方式出现多元化的态势。

    看电影的方式更多地从电影院转向其他几种元素,那么这样的一个变化本身,实际上是我刚才讲了,也只是最近这十几年的事情。而这十几年恰恰预示着电影生存的一个特征,就是说全世界电影越来越相通,越来越交流。包括像中国的电影,已经全面地向世界市场开放,在这种情况下,那么每一个国家电影的生存,它必须要找到自己相应的适销对路的观众,就是适合它品味的观众,而这种观众随着不同的观映方式,他也对电影有新的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越来越多,从观映方式可以反映出来。所以看电影如果说它有不同的方式,每一种方式蕴含着一些文化内涵,实际上最后归结起来,说的是你要拍什么样的电影给什么样的人看。每一部的电影观众的定位,就变成了一部电影制作一开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实际上一百年来的电影,在某种侧面上反映了整个人类这一百年文明的进程。这个文明不光是以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片方式的再现来表现,而更多的是以不同时代、世界上的人们在思考一些什么问题。关于人生、关于世界、关于历史,也包括自己怎么活着。这些问题在各种不同的影片里,都得到过反映。那么你要去欣赏这样一些电影,并不一定要对它顶礼膜拜,只是它带给你了某种很难说在一个黑屋子里看电影,跟大家一块儿哭、一块儿笑就带得给你的那种东西。而这种东西我以为是一个有文化的欣赏者所应该从电影中得到的,因为电影本身已经提供了这些。

    9月4日《百家讲坛》栏目特邀我国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为您讲述《看电影文化》。

    《看电影文化》  (全文)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现在什么都有文化,吃饭也有文化、喝茶也有文化,我想看电影至少还比那俩强点。所以努力地说一点文化。但是这个文化是很广义的。就是说任何人都会看电影,他不需要有什么考试,不需要有什么准备。但是,一部电影他能接受得怎么样、能看得怎么样,就是从审美的角度,他有非常多的享受,从人文的角度他能接受到很多东西,那就需要有一定的准备,或者有一定的认识。

    我想先从我们今天看电影的方式说起。现在人们看电影,从传统来讲,只有一种方式,就是买票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这个方式大约持续了电影一百多年的九十年,那这十年的变化就非常大。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电影,至少有四种方式,在我们电影的行业里一般管前一种就是传统的进电影院看电影叫前电影,其他几种叫后电影。

    第一个类型,刚才说了就是传统的进电影院去看,这种观赏我们叫做集体观赏。集体观赏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把你关在一间黑屋子里头,一块儿哭、一块儿笑,当然也一块儿讨厌,一块儿走人。就是说不好看的电影,当别人开始退场的时候,你就开始动摇了,还看不看,所以对电影是最严格的考验,还是在电影院里头。电影导演一般都很害怕去电影院,就是说当他没有信心的时候,或者当他需要从掌声当中去寻找信心的时候,他就不太敢上电影院,因为这个考验是没有情面的,因为观众花了钱,他完全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他继续看不看下去。

    但是在当初,年纪大一点的老师都知道,我们有露天影院时代。包括我们现在,有一些农村或者北京的一些小区,现在开始恢复露天影院看电影,那种就是传统的电影院观影方式的一个在新的条件下的一种延续。现在大家到街上发现电影院很多都改造成了多厅。就是说,当你走进一个电影院,它同时放映四到六部电影,甚至最多的厅有十几个厅。每个厅如果它放映不同的电影,人们进去就开始有了选择。那么这样的电影院,二十个人看的感就开始有点接近像家庭影院的感觉。

    一类就是从电视里看。就是说电视里看电影,是现在的大多数中国人接受电影的方式。比如我们有一个电影频道,每天有几千万人从电影频道看电影。我们说电影院,可以说门可罗雀。有很多导演,包括冯小刚导演就亲口跟我讲过,他要到电影院里看他的早期的电影,那时候还不是贺岁片。坐了半天到开演了,进来的一位老大爷说:“对不起,就三张票,您别看了”,说暖气费都不够。很多中国导演现在都遇到这种情况,但是电影频道的播放,我听他们讲,如果按0。1%的收视率,就是120万人。因为现在我们收视率调查是很科学的,如果是1%的收视率,因为一般的电视剧黄金段大概可以到6%—8%,不像当年《渴望》那时候是30%—40%,那电影频道最好的电影可以做到1%或者2%。比如我最近拍的一部电影叫《刘天华》,在所有的电影院都没有演过,后来就给了电影频道,卖给电影频道以后,电影频道一个星期播了两次,第一次的收视率达到了1。8%,1。8%的概念就是那场有两千万观众。两千万观众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按二十块钱一张票,就是四亿人民币。我们全中国一年放一百多部国产片,加在一起的票房,还不到这个数。所以现在中国人看电影主要是在电视上,当然包括电影频道,也包括其他方式。那么电视里看电影,就有一另外一些制约了,比方说环境不是很好,不像电影院那么集中,或者说电影很老,一般都是至少是半年,国外都是两年以后才会上公共电视。当然如果是有线电视,可能会早,收费的有线电视,甚至于点播,它就会更早,那么这又造成了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看电影。但是现在大家知道,从录像带诞生以后,有了VCD,现在特别是DVD的普及,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像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电影国家,它今年到现在还不到年底,它今年的电影院的票房已经突破了一百亿美元,美国市场是和加拿大合在一起的,它们北美市场是统一的。本土市场到了一百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是就在这个统计出来之前,那个DVD行业已经宣布,它们今年的DVD出售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2亿美元了。那么再加上它的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和其他的一些后电影的开发,比如说游戏,比如说相关产品、品牌效应等等,那么美国的现在的一部电影的收入,20%来自影院,80%来自与其他那三个渠道,是这样一个局面。看电影的方式更多地从电影院转向其他几种元素,那么这样的一个变化本身,实际上是我刚才讲了,也只是最近这十几年的事情。而这十几年恰恰预示着电影生存的一个特征,就是说,全世界电影越来越相通,越来越交流。包括像中国的电影,已经全面地向世界市场开放,在这种情况下,那么每一个国家电影的生存,它必须要找到自己相应的适销对路的观众,就是适合它品味的观众,而这种观众随着不同的观映方式,他也对电影有新的不同的需求,这种需求越来越多,从观映方式反映出来。所以看电影如果说它有不同的方式,每一种方式蕴含着一些文化内涵,实际上最后归结起来,说的是你要拍什么样的电影给什么样的人看。每一部的电影观众的定位,就变成了一部电影制作一开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好,我们现在看一个二十世纪50年代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一个偏僻的小镇,那时候的人们看电影是什么样的。我想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年轻的时候,或者是小的时候是那样去看电影的。当时的电影院一个小镇上好几家,一个乡里头好几个镇,镇里好几个电影院,但是拷贝只有一个,于是就要跑片。那么电影院里坐满了观众,但是外面呢,就是经理和放映员就着急,因为上一个影院还没有把拷贝送过来。(影片资料)'这个非常真实,就是在我们的电影院里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人们用惟一的集体观赏的方式看电影的时代,但是这个不仅仅是在说观赏本身,又说了一个为什么这个小镇上的人民,因为这部影片是一部埃及电影,我们中国也演过,那个时候,记得看《流浪者》,比如说印度的《流浪者》,那真是有一点万人空巷的意思。他更多的人是从那个电影里除了听那个歌,看那些我们没有见过的异国风情,更主要是对故事本身所说的那个人物的命运所吸引、所感动,那么这就说到我现在要说的下面一个问题。

    就是说每个人看电影都有自己的需求,这是看电影文化研究里的一个核心。就是这个需求的多层次和多元,是每一个做电影的人和研究电影的人必须要注意的一件事情。他必须知道,而且必须把它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出发点。看电影最基本的需求,可以说得很清楚,是娱乐、是业余生活当中的一个用精神方式的一个一种享受,或者一种消费。但是这个娱乐本身它不是一个纯开心,比如说有一些影片,好像是满足纯感官享受的影片,比如说好莱坞制作的那些豪华的非常大制作的那些惊险科幻等等,那样一些影片。但是我们七年前,中国刚开始引进最新的美国大片的时候,一部影片像《真实的谎言》,这样的影片可以卖票房卖到一亿多。就是说那个时候票价还是两块钱,也就是几千万人看一部电影。但是我们现在演十部美国大片也到不了这个数。就是偶尔一年,比如说来了一部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可以比它高。但是像2001年、2002年上半年,都是十部影片抵不上五六年前的美国一部电影,它是为什么呢?如果只能满足简单的感官需求的影片,它是不可能有长久的票房吸引力的。当然美国电影不断地在变化,不断地有新的更新,不断有新的科技手段,或者包括它的描写,讲故事的手段。这个是它们这么多年来一直作为世界电影霸主的一个原因。但是毕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只是能满足人们最低层次的需求。当然这个需求是不可忽视的。话说回来,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最起码的人们走进电影院获得了某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或者是美、或者是惊险刺激、或者是异国风情,哪怕一个漂亮的明星,或者是一个没有见过的风光、风土人情,可以。但是,人们看电影的时候,他一定会还有东西,这个东西就像刚才那些电影院的人们,西西里的农民哭成那样,那就不仅仅是一般的感官享受,它还有另外一个层次,就是情感交流的层次。

    所以电影和人之间的关系,好电影或者不好的电影,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区分,就是它能不能给观众以一种真实的、能够打动你的一种情感的交流。不管你是什么体裁、什么风格,你是大制作也好、小制作也好,你能不能感动要来看你电影的人。如果不感动,一个导演他不能感动他的观众,那么他再拍电影,他就可能失去很多人,甚至于失去投资。这个所谓市场效益票房价值,实际上不在于仅仅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