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故宫史话 作者:单士元 >

第16部分

故宫史话 作者:单士元-第16部分

小说: 故宫史话 作者:单士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用官军营造私宅

  明代营建皇宫和北京城,除募集工匠外,官军是一支主要力量。此工部和兵部有密切关系。太监和工部官员可以公然借营建贪污受贿,而掌管军队调动的官员或者和兵部有关系的官员,在捞不到营建肥缺的情况下,要从军工身上捞一把。有的官僚公然动用大批军士营建私宅。在成化朝,太监汪直当权,手底下有两名兵部官员陈钺(兵部侍郎)、王越,还有一个平卫左所的武官朱永。这些人动用了两千军工为自己营建私宅。这件事不见于官史,但通过一件戏剧性的资料表现出来。当时宫廷有一次宴会当中穿插了一个滑稽节目(这是中国宋金以来杂剧的形式),一个叫阿丑的宫廷御用演员,假扮成穿军服的太监,挟双斧,踉跄而前,人问之,曰:我汪太监也。已,左右顾其手曰:吾惟仗此两钺耳(陈钺、王越)……。朱永时役兵治私第。阿丑复装为楚歌者曰:吾张子房,能一歌而散楚兵六千人。曰:(似为相声中之捧哏者)吾闻之楚兵八千人,何以六千?曰:其二千在保国府作役耳!上笑,永惧而罢役。(《国榷》卷三十九)

  这个叫阿丑的演员很善于插科打诨,通过这段戏剧性的表演,可以看出当时太监官僚动用军士为自己盖私第,竟达两千人之多。那么用民工和为皇宫准备的木料砖瓦以营私,则可想而知,当时一些御史所不敢弹劾的事,却用一个服贱役的演员阿丑把它公之于宫廷宴会之上,可见明代政治腐败到何等地步! 






 
第四部分


著名建筑匠师
                 




    这座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在1420年建成,经历了明清二十四个皇帝,他们的名字都写在史册里。可是在修建这座宫殿时,大批工匠和壮工付出辛勤劳动、智慧和血汗,甚至牺牲了性命,却湮没无闻了。现在只能在某些文献上还可以零星查到几位哲匠工人在受到封建皇帝的赏识而得到一官半职的匠师的名字,如:

  明朝的杨青,瓦工,永乐朝在京师营造宫殿;

  蒯福,木工,永乐朝营建北京宫殿;

  蒯祥,木工,永乐、正统两朝营建北京宫殿;

  蔡信,工艺,永乐朝营建北京宫殿;

  蒯义,木工,永乐朝营建宫殿;

  蒯纲,木工,永乐朝营建宫殿;

  陆祥,石工,宣德朝营建宫殿;

  徐杲〔gǎo〕;木工,嘉靖朝营建三殿;

  郭文英,木工;

  赵德秀,木工;

  冯巧,木工;

  清朝的梁九,木工;

  雷发达,木工出身,康熙朝参与宫殿和园林等建筑图样设计。子孙继承其事业,他的一家有“样式雷”之称。

  北京故宫在明清两代俱有能工巧匠参与营造之事。明代工部有营缮所,其中技术人员有由工匠升至王朝大官者。木工蒯祥官至侍郎(苏州府志)。徐杲匠官出身,官至工部尚书(《万历野获编》)。石匠陆祥官至工部侍郎(《图书集成》、引《武进县志》。更有永乐朝在京师营造宫殿的瓦工杨青,不但官至侍郎(松江府志),而且有由永乐皇帝赐名杨青的轶事流传下来。杨青原来是一个淳朴的劳动者,在他还是宫廷里一个普通的瓦匠时,名字叫杨阿孙。有一天永乐皇帝看到宫殿上新粉刷的墙壁上有若异彩的遗迹。这是蜗牛爬行的痕迹。当时惹得这位皇帝好奇地向他左右随侍发问。正在做工的杨阿孙如实地回答永乐皇帝的好奇。随后永乐皇帝得知这个工匠姓名,并笑他乳名未改。这位永乐皇帝就说,现在正是杨柳发青时节,改名杨青吧。宫殿修成后,杨青得到了专管修缮机关工部侍郎的高官。瓦工出身的杨阿孙后来就成为工部左侍郎的杨青了。

  冯巧是明末著名的工匠,技艺精湛,曾任职于工部,多次负责宫殿营造事务。冯巧死后,梁九接替他到工部任职。清代初年宫廷内的重要建筑工程都由梁九负责营造。梁九为顺天府(今北京市)人。生于明代天启年间,卒年不详。这位建筑匠师曾拜冯巧为师。在清康熙三十四年紫禁城内主要殿堂太和殿焚毁后,由梁九主持重建。动工以前,他按十分之一的比例制作了太和殿的木模型。其形制、构造、装修一如实物。据之以施工,当时被誉为绝技。他重建的太和殿保存至今。

  清代的工匠非如明朝能跻于京卿之列,而只能世守其业。即使营造有功者亦如此。清代则由工部营缮司料估所主管工料估算。但在工程的估算、报销方面均须有内务府参与其事。内务府大臣大都由满族大员担任。特大的工程则设总理工程事务处。由御前大臣和内务府大臣主管。这是与明代设专任宦官不同的。如清代权臣和谇〕驮鞴艽耸挛穸嗄辍G宕醒椒俊⑾惴砍邪熘贫取=允朗刂ぁ7终朴焓乱怠7残俗饔裳椒拷释佳咕鲋家狻T俜⒐げ炕蚰谖窀惴勘嘣旄髯髯龇ê凸兰乒ち稀K惴苛跬㈣叮跬㈢惴苛河辛壕牛惴扛哂懈哕俊Wㄓκ杩9登こ痰墓刀沂嵌罩摇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即样式雷。始祖雷发达生于1619年,卒于1693年字明所,原籍江西建昌(今永修县)、明末迁居南京。清初,雷发达应募到北京供役内廷。康熙初年参与修建宫殿工程。在太和殿工程上梁仪式中,他爬上构架之颠,以熟练的技术运斤弄斧,使梁木顺利就位,因此被“敕封”为工部营造所长班。负责内廷营造工程。有“上有鲁班,下有长班”之说。其子雷金玉继承父职,并投身于内务府包衣旗,担任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直到清代末年。雷氏家族有六代后人都在样式房任掌案职务。负责过北京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重要工程的设计工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

  雷氏家族设计建筑方案,都按百分之一或二百分之一的比例,先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以供审定。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故名“烫样”。其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均按比例制成。雷氏家族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现留存于世的烫样一部分存于北京故宫。 








 
第四部分


宫殿史简说                  




    与明清故宫有关中国古代宫殿的传说和记载为数相当多。尧舜时代的宫殿是“土阶茅茨”,也就是说在原始公社时,所谓宫殿不过是大一些的房子而已。到了形成国家之后才有关于豪华宫殿的记载。殷之鹿台、战国时的灵囿之类,不过是宫殿和御苑的结合。到秦代的阿房宫、汉代的未央宫才是正式宫殿的体制《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关于宫殿营建的规格和制度——即法式。中国在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真正形成一套宫殿营建的体制。而后历朝历代都按这个体制而不断地增益。唐代的长安大明宫从发掘考古中可以发现,那种豪华的布局、雄伟的气魄、完整的结构已经达到高峰。宋代的汴梁又有所发展。中古时期这两代强大的封建帝国,在都城规划、宫殿营建方面都有相当高度的成就,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水平。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汉族当政的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元代蒙族统治集团手中夺取政权后,曾在建都问题上产生了几次动摇。这从他决定在南京称帝之后,又在凤阳大规模营建中都皇宫就可以看得出来。确定在北京建都乃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历史上记载,营建北京皇宫以至都城,是以南京为蓝图而“宏敞过之”。但事实并不全是。事实上北京皇宫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凤阳皇宫的规模和体制营建的。

  凤阳(临濠)是朱元璋的故乡,是淮河流域的枢纽,漕运供应比较方便。尤其是元代灭亡之后,江南元气尚未恢复,农民起义的力量仍有重新发作的可能。因此朱元璋把凤阳作为抚陷江南、控制中原的地点。在南京重修了原来的吴王宫之后,便把全国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入到凤阳皇宫和都城的营建工程中。时间进行了6年之久,由于工匠的反抗和暴动,营建皇宫的工程并没有最后完成。朱元璋反回头来“罢中都工程”,第二次重新建南京的宫殿。

  凤阳的宫殿,在明末经过农民起义的烽火,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在崇祯朝攻入凤阳,再加上清代二百多年的颓圮,早已成为一片废墟。从目前考古的著述来看无论从宫殿的布局、名称以及规格和北京故宫比较都有惊人的相似。尤其是从午门到三殿这一坐朝的地区,基本和北京宫殿的“外朝”吻合。看来,明代洪武初期“罢中都役作”而重建南京宫殿,本身就是以凤阳作为依据和借鉴。永乐初期朱棣攻下南京,北京(当时还叫北平)一度作为陪都(行在),凤阳失去了作为陪都的资格,因而在永乐四年以至十四年大规模营建北京皇宫时,只提照京师南京的规制。其实明初真正下功力营建的宫殿是凤阳。确切地说,应该是以凤阳为蓝图而“宏敞过之”的是过于南京。

  无论是南京还是凤阳的宫殿,其设计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依据前朝历代皇宫的规制。朱元璋在营建凤阳和南京之前,曾专门派遣官员到长安、洛阳、开封,对唐、宋以来的宫殿以及都城建设作过考察,参考历代宫殿规制而有所发展。因此南京和凤阳的宫殿无论在宫殿布局、坛庙规格、宫门座落、殿堂结构以及前朝、大内、宫苑的名称、制度都有汉唐以来的依据可寻。而北京宫殿在南京、凤阳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作为古建艺术的宫殿也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之一。到了明代已经发展到集大成的地步。因而作为满族上层统治集团当权的清代,承袭了明代的宫殿,没有做多大的变动。也就是说现存的北京故宫,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整、最典型的宫殿建筑艺术。是世界上独具一格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之作。

  北京地区的皇宫建筑并不是从明代才开始出现的,在明以前北京至少曾出现过三个完整的皇宫建筑群。

  北京在历史上第一次作为都城是契丹族的辽南京。“城方三十六里、崇(高)三丈、衡广(厚)一丈五尺”。有八个城门,皇宫在京城的“西南隅”,地点相当于现在的广安门一带。广安门外的水塘还是当时辽代宫廷御苑湖泊的遗迹。这个皇宫曾经有过非常繁盛的记载。这个宫城“门有楼阁、毬场在其南”。它的东北隅有燕角楼,这个名称一直沿袭下来,音转变为“线阁”。

  到公元12世纪初,北方堀起的女真族对辽南京发动了突然袭击,一场兵燹烧掉了辽南京的大部。而后女真族在这里建置了金朝的首都——中都。公元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天徳二年开始,营建了一座比辽南京更大的都城。“役民八十万、兵夫四十万、作治数年,死者不可胜计。”都城周围凡七十五里,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这个金中都座落在现在的宣武区,中都的西面南门称彰仪门,地点约在今广安门西一里多地,因而彰仪门之名一直在明清两代成为广安(宁)门的俗称。

  金代宫城比辽南京更为宏大豪华,除了承袭辽代个别宫殿外,重新营建的宫城吸取了汴梁的规制。公元1126年金的骑兵一举攻占了北宋的都城汴梁,抢掠杀戮之后俘虏了徽、钦二帝(赵佶父子),后妃宫女押送到当时的燕京(即原辽南京,当时尚未建中都)。东北近郊的延寿寺(今外延寿街)、同时把汴梁的皇宫洗劫一空。北宋“花石纲”名目搜刮民间血汗所营建的御苑统统被毁掉。金代皇室下令把珍奇的艮岳山石运到燕京,作为建造皇宫和御苑的装饰物。今天北海的白塔山上尚有艮岳石遗物可寻。

  汴梁的宫殿遭到了毁灭,但其中的大木建材是否被拆至燕京建筑皇宫,史无明文记载。但根据拆迁艮岳石的情况,拆迁宫殿有很大可能。不过金代营建中都皇宫确实是按汴梁的宫殿制度。“天德元年,海陵(即完颜亮)意欲迁都于燕,……乃命左右丞相张浩、张通,左丞蔡松年调诸路民夫筑燕京,制度如汴……改号中都。”(《元一统志》卷一“大都路条”)而《日下旧闻考》记:(金)宫室制度,阔狭修短,尽以授之左丞相张浩辈,按图修之。”这个图就是从汴梁画来的宋宫殿图。金代除了仿照汴梁营建了一座仿宋的都城和皇宫之外,还在近郊兴建了离宫御苑,其中最豪华的是中都东北近郊的大宁宫。这时第一次出现了琼华岛的名称,即今天北海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